学术投稿

整形科分级护理制度的改革与成效

张小青;蔡艳丽;李媚;李燕

关键词:整形科, 分级护理, 基础护理, 满意度
摘要:目的 改革整形科分级护理制度,探索其应用效果.方法 整形科根据《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对护理级别进行重新划分,即病情巡视级别和基础护理级别,医生下达的护理级别为病情巡视级别,不合该级别所包括的基础护理项目,而患者的基础护理级别是由责任护士对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估后制定,为患者提供符合病情的分级护理和基础护理项目,使用PDA进行病情巡视.结果 改革分级护理制度后,患者满意度为(97.45±8.88)分,与改革前的(89.85±7.37)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分级护理制度改革有利于护士通过科学的评估方法,作出正确的专业判断,确保护理决策符合患者需求,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人员锐器伤的行为控制实践与安全器具使用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护士锐器伤的行为控制实践与安全器具使用的基线情况.方法 参照CDC预防针刺伤工作手册制定临床护理人员锐器伤行为控制实践与安全器具使用现状调查问卷,并对231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锐器伤行为控制实践得分为41.30±5.05,安全器具使用得分为55.19±13.28.不同科室、职称及工作年限的护士锐器伤行为控制实践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护士锐器伤的行为控制实践与安全器具得分处于中等水平.应推广使用安全器具,规范护士的操作行为,尤其是要重视ICU和低年资及初级职称护士的培训.

    作者:梁素娟;陈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复杂B型主动脉夹层杂交手术的围术期护理

    对9例复杂型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实施杂交手术治疗,结果9例患者均成功接受一期头臂血管重建并腔内血管覆膜支架植入,手术耗时平均347.0 min.术后复查大动脉CTA均无支架内漏及人造血管堵塞等情况发生,切口愈合良好.随访至今均存活.提示对此类患者,护士需同时具备内外科扎实的护理知识和技能,术前术后需做好意识、心率、心律、脉搏、呼吸、血压、疼痛的监测和控制,术后还需做好引流量、出入量及伤口情况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保证患者安全.

    作者:潘洁;周雁荣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标本送检系统在检验标本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提高检验标本采集、登记、送检的有效性和正确率.方法 在医院信息系统中开发标本送检系统,有护士登记标本、送捡工作、检验核收标本、病区标本登记本4个模块.前3个模块分别由护士、送捡工人、检验科工作人员操作,后1个模块为护士、送检、检验三方共享.结果 使用标本送检系统后,护士标本漏采集率、标本送检遗忘率、每个时段送检工人收集标本所需时间显著低于和短于使用前(均P<0.01).结论 标本信息化管理提高了检验标本采集、登记、送检的有效性和正确率.

    作者:葛初华;来文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病情量化评估表的设计与应用

    选取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患者常用病情指标设计成量化评估表,将其中的体质量、腹围及左、右卵巢直径4个指标,根据病情波动,量化绘制形成趋势图,同时在表格底部设有24 h出入量、尿量、胸水、腹水、血清蛋白浓度、血清雌二醇(E2)浓度填写栏.此评估表可直观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趋势,节省查阅各种记录单的时间.

    作者:彭轩峦;万盈璐;丁颖;刘婷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青少年近视防控的研究进展

    针对青少年近视问题日益突出,且低龄化趋势明显的现象,综述青少年近视现状、发病机制、相关因素、危害、矫治方法及青少年近视预防、控制进展,旨在为护理同仁提供参考.

    作者:喻娟;张燕;宋碧英;姜姝;汪子钰;邓文容;邓小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妇产科医护合作决策分级护理级别的研究

    目的 探讨医护合作决策分级护理级别在妇产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妇产科二区设为常规组,常规组按照传统的护理分级模式,由医生按照患者实际病情的轻、重、缓、急和分级护理标准决定护理级别,护士按医嘱执行;妇产科一区设为研究组,由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依据患者个体情况共同决策治疗、护理、健康教育等整体目标,明确护理级别和双方的具体任务.结果 研究组妇产科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均P<0.01),护理级别与病情匹配率亦高于常规组.结论 妇产科应用医护合作决策护理级别,可准确界定患者护理级别,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石永丽;王艳侠;孟俊芳;李美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超前镇痛用于食管癌术后压疮高危患者的压疮管理

    目的 将超前镇痛护理理念用于食管癌术后压疮高危患者的压疮管理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将201例食管癌术后压疮高危患者按住院病区分为对照组(n=100)与观察组(n=101).对照组术后按压疮管理常规制度落实Braden量表评分及各项护理操作,观察组在常规压疮管理中融入超前镇痛护理理念,即在可诱发患者剧痛的压疮护理操作前预见性评估疼痛,医生根据评分实施药物镇痛,在实施镇痛后对患者开展压疮护理操作.结果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Braden评分存在时间、交互及干预主效应(均P<0.01),观察组Braden评分提升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其压疮实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超前镇痛护理对术后压疮高危患者的压疮管理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董翠萍;汪晖;童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前列腺增生患者电切术后尿管拔除方法的改进

    目的 改进前列腺增生患者电切术后尿管拔除方法,减轻患者痛苦.方法 将120例前列腺增生电切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尿管拔除方法;观察组拔管前膀胱充盈训练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在后一次夹闭尿管当患者有尿意时尿道内注入盐酸丁卡因胶浆,抽空尿管气囊内液体后再往气囊内注入无菌生理盐水0.6~1.0 mL,患者自行排出尿管.结果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主观舒适感、拔管后至出院时间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改进拔除方法可避免直接拔管对尿道的损伤,有效减少患者在拔管后出现膀胱刺激症状、血尿等不良反应,增加患者舒适度,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李冬梅;李莲英;胡敏芝;黄石群;李皓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低温碘伏治疗手术体位致压疮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低温(4℃)碘伏对手术体住所致的压疮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47例手术体住所致的压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采用常温碘伏纱布湿敷1h,观察组采用4℃碘伏纱布湿敷1h,每20分钟更换碘伏纱布1次,共3次,1h后两组均移去碘伏纱布.结果 观察组术后12h、24 h压疮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4℃碘伏湿敷对手术体位所致的压疮效果确切.

    作者:王莉;曾俊;刘娟;王庆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四维彩超输卵管造影日间病房的建立与管理

    目的 探讨四维彩超输卵管造影日间病房的建立与管理方法.方法 利用普通妇科病房资源,开展四维彩超输卵管造影日间病房,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结果 近8个月收治112例不孕症患者,其中111例均在检查术当日顺利出院,1例因需要进一步治疗转入妇科普通病房.患者满意率达100%.结论 开展四维彩超输卵管造影日间病房,为患者提供了安全、快速、优质、高效的检查和手术服务;普通妇科病房内采用日间病房的诊疗模式安全可行.

    作者:李琛;汪京萍;杨曦;白文佩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眼科病房护理时间分配研究

    目的 了解眼科病房护理活动时间分配,为转变护理服务模式提供参考.方法 连续7d跟踪7名护士和护士助理当班期间的所有护理活动,形成209项护理活动列表,将护理活动与《护理措施分类》匹配,能匹配的护理活动分为直接护理措施和间接护理措施,不能匹配的护理活动归为相关护理活动和非生产性护理活动,形成眼科护理措施清单和工作抽样调查表.根据工作抽样法原理,由1名观察者调查所有在岗眼科护士/护士助理从事的活动,记录第一眼看到的活动种类,每天持续10 h(7:00~17:00),观察间隔时间为10 min,调查持续20 d.结果 观察9 473次活动,总观察时间持续200 h.活动列表共囊括209项活动,其中183项(87.56%)护理活动可归类至53项护理措施,直接护理措施、间接护理措施、相关护理活动、非生产性活动时间所占比值分别是24.94%、31.98%、7.92%、35.16%.眼科病房白班生产率为64.84%.结论 眼科病房护士个人活动时间相对较多、生产率偏低.应将间接护理活动和相关护理活动转向非护理专业人员.同时应通过相应管理策略减少非生产性护理活动时间以提高生产率.

    作者:石美琴;席淑新;彭峥嵘;傅瑾;冉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肝癌患者的症状群比较分析

    目的 评估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患者症状群特点,为临床症状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对243例TACE肝癌患者采用记忆症状评估量表(MSAS)及三条目肝癌患者特异性症状模块进行评估,对症状的严重程度和困扰程度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症状群因子结构的有效性与真实性.结果 严重程度维度提取了6个症状群,困扰程度维度症状群结构与其类似.尽管症状群构成不相同,但是2个维度都提取了6个命名相同的症状群(情绪紊乱、上消化道、病感、疼痛、呼吸—消化、治疗相关).严重程度维度得出的症状群因子结构模型与实际数据更适配(P>0.05,RMSEA=0.03).结论 根据症状2个维度提取的6个因子命名及构成大部分相同,但是严重程度维度提取的因子结构更稳定.未来症状群的研究应选择合适的工具及适当的症状维度进行分析.此外,增加研究对象、症状调查工具、症状群分析方法的同盾性研究有助于不同研究之间的比较.

    作者:车惯红;卢惠娟;李晓蓉;秦薇;魏林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我国瓶装丁基胶塞无菌溶液使用及管理研究现状

    总结在不违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的前提下开取新型丁基胶塞的方法,在开启后的新型瓶装丁基胶塞无菌溶液保存管理中,通过分析环境、时间、质量等方面的污染因素,总结出相对应的管理对策.

    作者:李敏;甘晓琴;聂智容;罗里;李寿兰;朱良琼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1例左侧心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长QT综合征伴电风暴患者的护理

    总结左侧心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1例长QT综合征伴心脏转复除颤器(ICD)电风暴患者的护理,提出护士应提高对长QT综合征患者的认识,熟练掌握急救护理,持续监护和观察病情、维持电解质平衡、合理的饮食和用药,保持环境安静及加强个体化的心理护理稳定情绪是消除发生心脏事件的诱因,避免电风暴的发作的关键.

    作者:王小琴;陆文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疏肝醒脾汤配合叩齿咽津法在肝硬化患者口腔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两种口腔护理方法对肝硬化患者口臭、舌苔及口腔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将神志清楚的100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用生理盐水按常规漱口法进行口腔护理;观察组采用疏肝醒脾汤配合叩齿咽津法进行口腔护理.结果 干预5d后,观察组口腔并发症及肝臭味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退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对肝硬化患者采用疏肝醒脾汤配合叩齿咽津法进行口腔护理能明显减少感染、出血、口腔溃疡等口腔并发症发生,对退苔及消除肝臭味效果显著.

    作者:刘倩;郭庆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1例胸腔镜辅助深低温停循环下颅内基底巨大动脉瘤夹闭术的护理配合

    总结1例胸腔镜辅助深低温停循环下颅内基底部巨大动脉瘤夹闭术的护理配合经验.该例手术历时12h,停循环时间25min,停循环时肛温18℃.术后3d回访患者知觉恢复,1个月后康复出院.提出术前充分的物品准备,术中合理的体位摆放、严密的病情观察、熟练的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冯茜;侯晓敏;陈淦;张军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2009~2013年我国分级护理文献计量研究

    目的 探讨2009~2013年我国分级护理相关研究文献资料,了解护理人员在该领域的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为分级护理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借鉴.方法 利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对2009~2013年国内正式发表的分级护理文献进行检索,利用Excel2003软件建立数据库对文献年度变化、地区分布、期刊分布、内容等进行计量学分析.结果 2009~2013年国内共发表分级护理相关文献168篇;广东、湖北、北京、山西四省市的发文量较多,共62篇,占总文献量的36.90%;刊录文献较多的期刊是《护理研究》、《全科护理》、《中国护理管理》和《护理学杂志》,4种期刊共收录文献55篇,其载文量占总文献量的32.74%;文献合作度为2.71,合著率为66.07%;研究热点集中在分级护理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共76篇.结论 目前国内关于分级护理的研究总体呈增长趋势;分级护理日益受到护理管理者及研究人员的重视;分级护理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是当前护理研究的热点;关于分级护理的研究跨地域、跨机构合作程度不够,地区及单位间的合作有待加强.

    作者:李玉乐;吴欣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卵巢过度刺激并发卵巢蒂扭转患者的护理

    对3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卵巢过度刺激并发卵巢蒂扭转患者的护理经验进行总结,提出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率逐渐升高,其中部分患者可并发急性卵巢蒂扭转.应做好促排卵后患者的体位宣教,加强对IVF-ET患者的随访,以利于积极预防和及时发现卵巢蒂扭转.

    作者:彭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对脑卒中康复期患者实施延续护理的研究进展

    介绍延续护理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延续性护理在脑卒中康复期的应用及不足,提出应成立延续护理中心,拓展延续护理的方式和内容,提高延续护理责任护士的综合素质等措施.

    作者:程波;袁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开胸手术治疗心脏起搏装置相关感染的术后护理

    15例心脏起搏装置相关感染患者接受开胸心脏直视手术移除起搏装置及赘生物,2例同期放置起搏器,1例同期放置心脏电复律除颤器,10例术后应用心外膜临时起搏器,术后20~45 d再次放置起搏器,2例单纯行心内电极导线取出.结果15例起搏装置相关感染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后随访2周至1年,未有复发.提出对心脏起搏装置相关感染接受外科治疗的患者,做好起搏器治疗的护理、营养支持、用药护理、呼吸道护理等有效措施,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健康指导时应加强患者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避免起搏装置感染的复发.

    作者:马香梅;刘刚;孟蕾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