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整形科分级护理制度的改革与成效

张小青;蔡艳丽;李媚;李燕

关键词:整形科, 分级护理, 基础护理, 满意度
摘要:目的 改革整形科分级护理制度,探索其应用效果.方法 整形科根据《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对护理级别进行重新划分,即病情巡视级别和基础护理级别,医生下达的护理级别为病情巡视级别,不合该级别所包括的基础护理项目,而患者的基础护理级别是由责任护士对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估后制定,为患者提供符合病情的分级护理和基础护理项目,使用PDA进行病情巡视.结果 改革分级护理制度后,患者满意度为(97.45±8.88)分,与改革前的(89.85±7.37)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分级护理制度改革有利于护士通过科学的评估方法,作出正确的专业判断,确保护理决策符合患者需求,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病情量化评估表的设计与应用

    选取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患者常用病情指标设计成量化评估表,将其中的体质量、腹围及左、右卵巢直径4个指标,根据病情波动,量化绘制形成趋势图,同时在表格底部设有24 h出入量、尿量、胸水、腹水、血清蛋白浓度、血清雌二醇(E2)浓度填写栏.此评估表可直观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趋势,节省查阅各种记录单的时间.

    作者:彭轩峦;万盈璐;丁颖;刘婷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碘伏用于超声刀头去痂处理的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超声刀头结痂的适宜处理方法.方法 将60把开放性胃肠手术中使用的超声刀分成两组,实验组30把超声刀头使用前先用0.5%碘伏溶液润滑,有结痂时将刀头张开置于0.5%碘伏200mL溶液中用快档振动30 s,碘伏纱布擦拭至目测无结痂.对照组30把超刀头术中有结痂时将刀头张开置于生理盐水中,用快档振动30 s,盐水纱布擦拭至目测无结痂.比较两组去痂次数、洁净度.结果 实验组超声刀头去痂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术后及清洗后超声刀头洁净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使用碘伏对超声刀头进行去痂养护的方法简单、实用.

    作者:丁卫娟;胡林婕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喉癌术后气道湿化液及观察指标的研究进展

    为提高喉癌术后气道湿化质量,综述了湿化液的研究进展,通过寻找佳湿化液,以促进气道湿化疗效,减少并发症,增加患者的舒适度,从而为临床喉癌术后气道湿化护理提供依据.综合国内外文献,总结各项观察指标的研究进展,为更加精确、客观选取湿化液提供依据.

    作者:马倩;刘欣梅;李笑雨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妇产科医护合作决策分级护理级别的研究

    目的 探讨医护合作决策分级护理级别在妇产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妇产科二区设为常规组,常规组按照传统的护理分级模式,由医生按照患者实际病情的轻、重、缓、急和分级护理标准决定护理级别,护士按医嘱执行;妇产科一区设为研究组,由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依据患者个体情况共同决策治疗、护理、健康教育等整体目标,明确护理级别和双方的具体任务.结果 研究组妇产科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均P<0.01),护理级别与病情匹配率亦高于常规组.结论 妇产科应用医护合作决策护理级别,可准确界定患者护理级别,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石永丽;王艳侠;孟俊芳;李美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不同断脐时间对足月儿贫血影响的Meta分析

    目的 综合评价早断脐与晚断脐对足月儿贫血、红细胞增多症的影响,为临床选择佳断脐时机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PubMed、Medlin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资讯等数据库检索关于延迟断脐研究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和质量评价,以RevMan5.1软件进行定量合并分析.结果 共纳入7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晚断脐组出生时血红蛋白浓度、出生后2h内红细胞压积、出生后24~48 h血红蛋白浓度均高于早断脐组(SMD为0.76、0.02、1.46),出生4~6个月时早断脐组铁缺乏症发病风险高于晚断脐组(OR=0.36);而出生后两组红细胞增多症发病风险无统计学差异(OR=2.61,P>0.05).结论 晚断脐是预防婴幼儿贫血的一种较为有效、廉价的途径.

    作者:黄蓉;万宏伟;侯燕文;周敏;朱静;朱毓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围绝经期妇女症状管理策略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综述围绝经期妇女的管理策略现状和管理策略影响因素,其管理策略包括药物疗法、补充替代疗法、中医疗法、生活方式干预、社会支持干预等,旨在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自我管理水平,并为健康专业人员进行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李华;汪晖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卵巢过度刺激并发卵巢蒂扭转患者的护理

    对3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卵巢过度刺激并发卵巢蒂扭转患者的护理经验进行总结,提出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率逐渐升高,其中部分患者可并发急性卵巢蒂扭转.应做好促排卵后患者的体位宣教,加强对IVF-ET患者的随访,以利于积极预防和及时发现卵巢蒂扭转.

    作者:彭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婴幼儿视网膜母细胞瘤经眼动脉介入化疗的护理

    目的 探讨婴幼儿视网膜母细胞瘤经皮穿刺超选眼动脉介入化疗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 对47例(57眼)行美法仑介入化疗的RBV级患儿,做好术前准备;术中熟练配合术者操作,精确化疗药量泵入眼动脉;术后做好局部护理和饮食护理,做好出院指导等.结果 随访3~24个月,肿瘤消失(治愈)5眼,肿瘤缩小75%~99% 22眼,肿瘤缩小50%~74%26眼,无效(摘除眼球)4眼;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全身不良反应.结论 高质量的护理有利于提高疗效,降低围术期并发症.

    作者:甘慢慢;管晓萍;李冬梅;闫金慧;毛更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自制多媒体视频用于心脏瓣膜手术患者健康教育

    目的 探讨自制多媒体视频在瓣膜手术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提高心脏外科围术期健康教育质量.方法 将257例心脏瓣膜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22例)和观察组(135例).对照组给予心脏外科常规围术期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观看围术期多媒体视频宣教片进行健康教育.结果 观察组对监护室环境、肢体锻炼方法、抗凝治疗知识的掌握情况,其满意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自制多媒体视频宣教片可显著提高瓣膜手术术前健康教育效果及患者和家属对疾病与手术康复知识的掌握情况,提升患者满意度.

    作者:徐宝玲;苏洁;程蕊;秦聪;席睿;陈静;徐娴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开放性骨折支架外固定术后负压封闭引流水封瓶更换时间探讨

    目的 探索开放性骨折无创口感染患者支架外固定术后负压封闭引流(VSD)水封瓶佳的更换时间.方法 对120例无创口感染的开放性骨折行支架外固定术VSD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分为A、B、C三组各40例,A组每天更换水封瓶1次,B组每3天更换1次,C组每周更换1次.追踪监测水封瓶内引流液、创口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结果 VSD留置期间三组创口分泌物、引流瓶内细菌培养阳性率,引流期间堵管、管道破损发生率,体温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严格无菌操作下,对于无创口感染的开放性骨折患者支架外固定术VSD水封瓶每周更换1次不会增加创口感染、引流管堵管、破损的发生率.

    作者:鲁娟;吴娇臻;吴小洁;陈珍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护理人员锐器伤的行为控制实践与安全器具使用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护士锐器伤的行为控制实践与安全器具使用的基线情况.方法 参照CDC预防针刺伤工作手册制定临床护理人员锐器伤行为控制实践与安全器具使用现状调查问卷,并对231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锐器伤行为控制实践得分为41.30±5.05,安全器具使用得分为55.19±13.28.不同科室、职称及工作年限的护士锐器伤行为控制实践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护士锐器伤的行为控制实践与安全器具得分处于中等水平.应推广使用安全器具,规范护士的操作行为,尤其是要重视ICU和低年资及初级职称护士的培训.

    作者:梁素娟;陈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标本送检系统在检验标本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提高检验标本采集、登记、送检的有效性和正确率.方法 在医院信息系统中开发标本送检系统,有护士登记标本、送捡工作、检验核收标本、病区标本登记本4个模块.前3个模块分别由护士、送捡工人、检验科工作人员操作,后1个模块为护士、送检、检验三方共享.结果 使用标本送检系统后,护士标本漏采集率、标本送检遗忘率、每个时段送检工人收集标本所需时间显著低于和短于使用前(均P<0.01).结论 标本信息化管理提高了检验标本采集、登记、送检的有效性和正确率.

    作者:葛初华;来文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股份制医院临床一线护理人员薪酬激励方法

    目的 探讨股份制医院临床一线护理人员薪酬激励方法及效果.方法 通过提高临床护理人员夜班补贴,对非事业编制临床一线护理人员激励转正,临床与非临床科室护理人员薪酬拉开差距等方法激励护理人员.结果 实施薪酬激励方法后,临床一线护理人员的工作稳定性较实施前显著提高(均P<0.05);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节假日、夜班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实施前降低.结论 薪酬激励提高了临床一线护理人员的工作稳定性,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有利于优质护理工作的开展.

    作者:来文萍;徐红燕;陈伟娣;杜小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康复视频示教片在颈椎病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康复视频示教片在颈椎病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40例颈椎病术后患者按时间顺序分成两组.实验组应用科室自制的康复视频示教片进行功能锻炼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功能锻炼教育方式.结果 实验组各项功能锻炼技能完全掌握率均高于对照组,下床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康复视频示教片通俗易懂,易被患者接受,对促进患者康复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龙彩雪;何海霞;陈建;黄世敏;高艳;关丽;徐瑞茹;冯程程;陈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网络延续护理在宫颈癌放化疗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对宫颈癌放化疗患者实施网络延续性护理的效果.方法 科室建立QQ群2个,邀请患者加入QQ群,延续护理小组成员将宫颈癌预防、筛查及治疗的相关知识,出院后注意事项及常见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发布在QQ群中,每天各安排一名医生、护士于19:00~21:00在线上答疑,预约入院时间等.结果 实施前宫颈癌放化疗患者对医生的总体满意率为89.0%,对护士的总体满意率为90.0%,实施后分别提升至99.0%及98.0%.实施后患者放射性肠炎及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均P<0.05).结论 对宫颈癌放化疗治疗患者采用网络开展延续性护理有效提升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并降低放疗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江梅英;林楠;陈小英;林锦霞;叶婷;陈剑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肝癌患者的症状群比较分析

    目的 评估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患者症状群特点,为临床症状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对243例TACE肝癌患者采用记忆症状评估量表(MSAS)及三条目肝癌患者特异性症状模块进行评估,对症状的严重程度和困扰程度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症状群因子结构的有效性与真实性.结果 严重程度维度提取了6个症状群,困扰程度维度症状群结构与其类似.尽管症状群构成不相同,但是2个维度都提取了6个命名相同的症状群(情绪紊乱、上消化道、病感、疼痛、呼吸—消化、治疗相关).严重程度维度得出的症状群因子结构模型与实际数据更适配(P>0.05,RMSEA=0.03).结论 根据症状2个维度提取的6个因子命名及构成大部分相同,但是严重程度维度提取的因子结构更稳定.未来症状群的研究应选择合适的工具及适当的症状维度进行分析.此外,增加研究对象、症状调查工具、症状群分析方法的同盾性研究有助于不同研究之间的比较.

    作者:车惯红;卢惠娟;李晓蓉;秦薇;魏林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复杂B型主动脉夹层杂交手术的围术期护理

    对9例复杂型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实施杂交手术治疗,结果9例患者均成功接受一期头臂血管重建并腔内血管覆膜支架植入,手术耗时平均347.0 min.术后复查大动脉CTA均无支架内漏及人造血管堵塞等情况发生,切口愈合良好.随访至今均存活.提示对此类患者,护士需同时具备内外科扎实的护理知识和技能,术前术后需做好意识、心率、心律、脉搏、呼吸、血压、疼痛的监测和控制,术后还需做好引流量、出入量及伤口情况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保证患者安全.

    作者:潘洁;周雁荣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超前镇痛用于食管癌术后压疮高危患者的压疮管理

    目的 将超前镇痛护理理念用于食管癌术后压疮高危患者的压疮管理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将201例食管癌术后压疮高危患者按住院病区分为对照组(n=100)与观察组(n=101).对照组术后按压疮管理常规制度落实Braden量表评分及各项护理操作,观察组在常规压疮管理中融入超前镇痛护理理念,即在可诱发患者剧痛的压疮护理操作前预见性评估疼痛,医生根据评分实施药物镇痛,在实施镇痛后对患者开展压疮护理操作.结果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Braden评分存在时间、交互及干预主效应(均P<0.01),观察组Braden评分提升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其压疮实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超前镇痛护理对术后压疮高危患者的压疮管理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董翠萍;汪晖;童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我国瓶装丁基胶塞无菌溶液使用及管理研究现状

    总结在不违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的前提下开取新型丁基胶塞的方法,在开启后的新型瓶装丁基胶塞无菌溶液保存管理中,通过分析环境、时间、质量等方面的污染因素,总结出相对应的管理对策.

    作者:李敏;甘晓琴;聂智容;罗里;李寿兰;朱良琼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回访式护理指导对亲属肾移植供体人群的保护作用

    目的 关注亲属肾移植供体的健康,探讨回访式护理指导对此类人群的作用.方法 将89例亲属肾移植供者按照其意愿分为参与组50例和对照组39例,两组均给予术后重点教育;参与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回访式护理指导,即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与供者保持长期联系,持续教育.2年后,复查相关生化指标并调查其相关的生活行为,比较肾功能损害因素阳性个体发生率.结果 参与组肾功能损害因素阳性个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o.05).结论 回访式护理指导通过正确引导亲属肾移植供体的生活行为方式,有益于肾移植供者的预后和长期自我健康保护.

    作者:陈丽丽;杨荆艳;张燕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