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娟;张燕;白继;宋碧英;张国伟
目的 构建护理实践能力形成性评价网络平台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以2010级护理本科生240人作为对照班,采用以单项技能考核、实验课课堂表现以及课后作业为依据的传统实践评价模式.2011级护理本科生285人作为观察班,采用单项技能考核、实验课课堂表现和网络平台下的评价模式,基于网络平台开发实践能力评价包括在线测试区、成果展示区和师生交流区.课程结束以自行编制调查问卷调查学生的反馈意见,评价2种评价模式的效果.结果 该网络评价平台具有即时性、交互性、无纸化、动态性评价的特点,在巩固专业知识,提高护理评估能力、护理决策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培养自主学习惯,增强团队协作能力方面的作用显著优于传统模式(均P<0.05).结论 护理实践能力形成性评价网络平台能促进教一学一评三者的有机结合,可作为传统评价模式的补充和延伸.
作者:许虹波;姜丽萍;陈军;屠乐微;章飞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二维码腕带识别在住院患者口服药发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住院时间顺序将323例心血管内科患者分为对照组(160例)和观察组(163例).对照组由治疗护士根据医嘱单核对,包干组责任护士呼叫患者姓名,核对口服药执行单无误后发放给患者.观察组由自动包药机集中分包口服药,药袋在下角有二维码;责任护士听由患者或其家属陈述患者姓名或由腕带核识患者身份后,通过PDA扫描药袋二维码和手腕带识别患者及药品信息无误,将药品发放给患者.结果 观察组在口服药发放过程中药物漏发、剂量少发、剂量多发、药袋信息错误的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二维码腕带识别提高了住院患者口服药发放的安全性,避免护理差错发生.
作者:陈丽;谢军姣;郭三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移动护理信息系统下住院患者身份识别流程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4月开始我院全部医疗区域覆盖无线网络,使用医院移动信息系统辅助进行患者身份管理.统计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实施移动信息系统前)和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实施移动信息系统后)科室上报的与住院患者身份识别有关的护理缺陷、差错发生情况.结果 实施移动信息系统后与患者身份识别有关的缺陷、差错明显减少.结论 移动护理信息系统下住院患者身份识别流程的临床效果优于传统患者身份识别方法.
作者:姚亚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对国内外PICC置管体外测量方法的研究进行系统评价,分析并评鉴文献中报道的PICC体外测量方法的实施内容、可行性及其效果.方法 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学,制定PICOD原则,检索Cochrane图书馆、JBI循证卫生保健国际合作中心图书馆、EMbase、Elsevier、Web of Knowledge、Ovid、CBM、CNKI和万方数据库中关于PICC置管体外测量方法的随机对照试验、半随机对照试验和临床对照试验文献.由2位研究者对文献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结果 共纳入文献7篇,均为中文文献,由于各研究间的干预措施异质性较大,故未进行Meta分析,而是对纳入的研究进行描述性分析.7条文献报道了6种改良测量方法,各研究的评价指标和结果差异性较大.结论 国外文献提示有关PICC置管体外测量在指南中已有认证的方法,但中文文献的研究显示有多种改良的测量方法,干预措施间的差异性较大,这与研究者PICC导管头端佳位置的标准不一致有关.因此,国内研究者及PICC置管实践操作者对导管头端佳位置的标准亟待统一,以便更准确地预估PICC体外测量的长度.
作者:张晓菊;胡雁;李全磊;陆箴琦;薛嵋;戴宏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建立骨科护理业务学习平台对提高护士培训效果的影响.方法 建立骨科护理业务学习平台,对132名骨科护士进行培训.结果 实施骨科护理业务学习平台后护士专科知识及技能掌握程度、“三基”培训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护理新技术、新项目、护理创新,学术论文发表情况优于实施前.结论 建立骨科护理业务学习平台,能调动护士学习兴趣,有效利用专科培训资源,提高护士专科知识及技能掌握程度.
作者:杨欣萍;醋爱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新疆地区各级医院外科护士的夜班排班方式的满意度,探讨适合多民族地区医院的佳护士夜班排班模式.方法 采用自制的夜班排班模式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新疆地区77所医院1 235名不同层次外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各医院外科护士对目前夜班排班方式满意率达97.25%.被各级医院外科护士普遍认可的佳的夜班排班模式是“一天前夜一天后夜”排班制.不同年龄、族别外科护士认为的佳夜班排班模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在多民族地区的医院,护理管理者应根据护士的民族、年龄、职称总体情况,灵活选择适合本科室特点的夜班排班模式,进而有利于合理、科学配置护理人力资源,提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营造良好的科室工作氛围.
作者:姜丽;张春华;魏江玲;彭巧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可能出现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135例转移性结直肠癌肠梗阻患者行支架置入治疗.130例支架置入成功(96.3%).短期(<30 d)相关并发症12例:再梗阻4例、移位3例、穿孔2例、直肠出血2例、肛门疼痛伴里急后重感1例;长期(≥30 d)相关并发症27例:再梗阻17例、支架移位6例、穿孔4例.结果 经积极对症治疗,12例早期并发症患者死亡2例,27例晚期并发症患者死亡12例.其余患者症状缓解生存至今.结论 对支架置入后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应采取更加细致的护理,尽早发现并发症发生的征象,配合医生积极对症处理,以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孙华君;晁储璋;陈松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正确识别静脉输液患者身份,保证静脉输液安全.方法 选择本院进行静脉输液给药操作的396名护士,通过PDCA 4步法,即计划、实施、核查、行动提高其对患者身份识别核查的合格率.结果 护士静脉输液给药前患者身份识别核查合格率从改进前的52.78%提高到改进后的90.86%.结论 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优化静脉输液给药前身份识别核查的护理工作流程,可以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静脉输液用药安全.
作者:卿利敏;谌永毅;邹艳辉;肖雪莲;罗朝霞;许湘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个案护理考评法在护士临床护理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在内科临床工作3~10年的49名护士为考评对象,组建护士长考评团队,调研护士护理能力现状,制定考评方法,采取情景模拟答辩、床边考核等方法实施现场考评,结束后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对各专科同一工作场所的医生和护士(共68人)进行调查.结果 培养责任护士护理能力方面,满意率达95.59%,培养护士长管理能力方面,满意率达91.18%.结论 基于个案护理的考评方法,可以激发护士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提高年轻护士的临床护理综合能力,培养护士长以问题为本的管理理念,提高护士长现场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优质护理的发展.
作者:李玲玲;杜春玲;庄万传;杨秋荣;戚玉娟;王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综述品管圈的概念、发展历程、手法等,通过对关于品管圈的相关文献综述,分析了解其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现况,提出今后的品管圈研究应着眼于宽度、广度和深度三方面,着手于推广应用,并做到动态、持续地实施、评价、反馈、再实施、再评价循环,统筹全局,细分层次,以进一步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提升服务水平.
作者:赵庆华;肖明朝;刘捷;魏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揭示国内外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及暴露后心理应激状况的现状,探讨暴露后预防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为医院管理者或政策制定者采取相应心理干预、提高职业暴露后预防的依从性和制定相关卫生政策提供依据.
作者:田含章;易宜芳;李映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介绍澳大利亚护理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制度的衔接现状及监管体系,以期为建立我国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职业资格的衔接制度提供借鉴.方法 采用文献调研法和专家访谈法,在对澳大利亚护理学位教育、职业资格及其衔接关系现状进行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澳大利亚护理硕士学位开业护士方向教育与职业资格衔接的现状及监管体系.结果 澳大利亚护理硕士学位开业护士方向教育与开业护士紧密衔接,且监管体系中各机构相互协作,共同参与开业护士的教育与管理,保证了开业护士的培养质量.结论 建议我国借鉴澳大利亚开业护士的教育与职业资格衔接的模式,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将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或者其中某一专业方向教育作为取得某类职业资格的必需条件.完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体系,健全护士分层级体系,构建有力的监管体系,终培养出符合社会所需的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的护理专门人才.
作者:李梦诗;王毅欣;顾申;周玲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我国护理研究的热点、护理研究工作的开展及成果产出现状,为更好地开展护理科研提供依据.方法 统计三届中华护理学会科技奖的获奖数量、地域分布、获奖成果类别及获奖项目负责人职务;结合图表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三届中华护理学会科技奖的101项获奖项目中,一、二、三等奖分别为7项、24项、70项;排名前三位的地区分别为北京15项、上海14项、江苏10项;排在前三位的研究领域分别为专科护理类35项、护理管理类21项、护理教育类13项;第3届获奖的40项成果负责人中38人为医院或高校管理人员.结论 我国护理研究获奖成果数量有限,高质量的成果不多;获奖项目地区分布广泛,呈现区域集中趋势.但新的研究热点不断涌现、研究内容不断深入,体现出我国护理事业发展趋势喜人,但今后的工作应努力提高护理人员科研素养,营造科学严谨的科研氛围,推动我国护理科研更好的发展.
作者:曾娜;颜巧元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纱布和泡沫两种敷料填充伤口实施负压封闭辅助闭合治疗对伤口愈合的作用,以优选填充敷料.方法 将70例入选者随机分为泡沫敷料组(34例)和纱布敷料组(36例),分别采用泡沫敷料、纱布填充伤口,均采用智能化吸引装置行负压伤口治疗.于负压治疗0d、7d、14 d、21d测量两组伤口缩小率和PUSH计分,观察肉芽组织100%覆盖伤口床的时间.结果 治疗不同时间两组PUSH计分比较,干预主效应F=0.057,P=0.811;时间主效应F=44.189,P=0.000;交互效应F=1.490,P=0.226.伤口缩小率比较,干预主效应F=0.970,P=0.328;时间主效应F=260.287,P=0.000;交互效应F=2.216,P=0.113.两组肉芽100%覆盖伤口床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纱布和泡沫敷料实施负压伤口治疗对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和伤口缩小的作用相近,均可以作为负压封闭治疗伤口的有效填充敷料.
作者:蒋琪霞;朱礼霞;李晓华;彭青;周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急性喉炎患儿继发高原脑水肿、高原肺水肿的救治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32例急性喉炎继发高原脑水肿、高原肺水肿惠儿采取救治措施及周密的护理观察.结果 32例患儿中29例痊愈出院,2例病情好转后转内地医院康复治疗,未留后遗症;1例患儿死于继发性呼吸循环衰竭、高原脑水肿.平均住院日8.2d,短7h,无护患纠纷,惠儿家属对治疗、护理效果满意.结论 在高原地区急性喉炎患儿容易继发高原脑水肿、高原肺水肿,在护理过程中注意及时发现早期症状、协助医生作出正确诊断,迅速纠正低氧血症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作者:王敏;罗彬;陈占梅;张颖;赵继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异种角膜移植患者围手术期的真实心理感受,为实施有针对性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10例异种角膜移植的角膜盲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收集资料,采用Colaizzi分析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提炼主题.结果 异种角膜移植患者术前心理体验主要有怀疑、纠结、自罪感、自卑和期望过高;术后心理体验主要有紧张、排斥、失望、人际关系敏感和无价值感.结论 异种角膜移植患者围手术期有很多负性心理,需要医务人员提供更广泛细致的人文关怀和心理支持.
作者:薛朝华;罗汉萍;罗婧;鲁才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6 Sigma优化术后入SICU患者转运安置流程的效果.方法 运用6 Sigma管理体系中的DMAIC(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模型,通过头脑风暴法、绘制过程图、因果关系矩阵图、失效模式分析,找出改进关键问题,优化术后入SICU患者转运安置流程.结果 优化流程前后转运安置时间由(26.45±5.18) min缩至(17.88±5.11) min,患者生命体征明显波动率由9.51%降至4.74%,医护满意率由77.78%升至93.18%,优化前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采用6 Sigma方法优化术后入SICU患者转运安置流程,可缩短转运时间,减少转运安置过程中对患者的不利因素,提高医护满意度.
作者:陈皎;张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对孕妇在孕前半年及孕期行口腔健康保健的效果,为孕前、孕期门诊口腔保健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 产科门诊长期设立口腔保健处对孕前及孕期妇女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及保健指导.对2 092例常规完成孕前及孕期检查、入院待产的孕妇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孕前及孕期口腔保健的施行情况及孕期口腔不适的发生情况.结果 2 092例孕妇中,参加孕前口腔健康保健452例(21.61%),孕期口腔健康保健1 554例(74.28%);不同学历、家庭月收入孕妇孕前及孕期口腔健康保健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孕期发生口腔不适1 381例(66.01%),孕前和孕期参加口腔健康保健孕妇口腔不适发生率显著低于未参加者(均P<0.01).结论 孕前和孕期口腔健康保健非常重要,应关注低学历、低收入孕妇的口腔健康保健工作;建议将口腔健康保健列为优生优育保健内容之一.
作者:杨丽君;赵云;林莹;杨莉;肖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对网络评价的概念、作用以及网络教学评价工具在护理网络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提出网络教学评价起到了价值判断、评价发展、参数价值的效用,为评价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和效果以及网络教学需求提供参考.但目前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不断完善.
作者:李丹丹;隋树杰;仰曙芬;张壁嘉;赵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心灵关怀对膀胱癌行保留膀胱术伴癌因性疲乏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膀胱癌拟行保留膀胱术且伴癌因性疲乏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灵关怀.分别于入院时及出院当日采用简易癌乏评估表(BFI)和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疲乏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心灵关怀能降低膀胱癌行保留膀胱术患者的癌因性疲乏,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曾俊;张莹;王芳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