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ICC体外测量方法的系统评价

张晓菊;胡雁;李全磊;陆箴琦;薛嵋;戴宏琴

关键词:PICC置管, PICC体外测量, 导管异位, 系统评价
摘要:目的 对国内外PICC置管体外测量方法的研究进行系统评价,分析并评鉴文献中报道的PICC体外测量方法的实施内容、可行性及其效果.方法 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学,制定PICOD原则,检索Cochrane图书馆、JBI循证卫生保健国际合作中心图书馆、EMbase、Elsevier、Web of Knowledge、Ovid、CBM、CNKI和万方数据库中关于PICC置管体外测量方法的随机对照试验、半随机对照试验和临床对照试验文献.由2位研究者对文献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结果 共纳入文献7篇,均为中文文献,由于各研究间的干预措施异质性较大,故未进行Meta分析,而是对纳入的研究进行描述性分析.7条文献报道了6种改良测量方法,各研究的评价指标和结果差异性较大.结论 国外文献提示有关PICC置管体外测量在指南中已有认证的方法,但中文文献的研究显示有多种改良的测量方法,干预措施间的差异性较大,这与研究者PICC导管头端佳位置的标准不一致有关.因此,国内研究者及PICC置管实践操作者对导管头端佳位置的标准亟待统一,以便更准确地预估PICC体外测量的长度.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骨科护理业务学习平台在护士培训中的实践

    目的 探讨建立骨科护理业务学习平台对提高护士培训效果的影响.方法 建立骨科护理业务学习平台,对132名骨科护士进行培训.结果 实施骨科护理业务学习平台后护士专科知识及技能掌握程度、“三基”培训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护理新技术、新项目、护理创新,学术论文发表情况优于实施前.结论 建立骨科护理业务学习平台,能调动护士学习兴趣,有效利用专科培训资源,提高护士专科知识及技能掌握程度.

    作者:杨欣萍;醋爱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应用PDCA循环降低患者身份识别缺陷率

    目的 探讨PDCA循环对降低患者身份识别缺陷率的作用.方法 成立患者身份识别检查小组,采用PDCA管理方法,对2012年6~9月全院32个病区1 000例住院患者进行患者身份识别缺陷调查,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改进措施,并于2013年1~3月再次对1 000例次患者身份识别缺陷进行检查.结果 实施PDCA循环后,患者身份识别缺陷从改进前的28.10%降至8.4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PDCA循环实施患者身份识别缺陷管理,可降低患者身份识别缺陷率,保障患者安全.

    作者:卢潇潇;皮远萍;王国碧;唐玲;王燕燕;高翠娥;徐灵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泡沫与纱布填充敷料在负压伤口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 比较纱布和泡沫两种敷料填充伤口实施负压封闭辅助闭合治疗对伤口愈合的作用,以优选填充敷料.方法 将70例入选者随机分为泡沫敷料组(34例)和纱布敷料组(36例),分别采用泡沫敷料、纱布填充伤口,均采用智能化吸引装置行负压伤口治疗.于负压治疗0d、7d、14 d、21d测量两组伤口缩小率和PUSH计分,观察肉芽组织100%覆盖伤口床的时间.结果 治疗不同时间两组PUSH计分比较,干预主效应F=0.057,P=0.811;时间主效应F=44.189,P=0.000;交互效应F=1.490,P=0.226.伤口缩小率比较,干预主效应F=0.970,P=0.328;时间主效应F=260.287,P=0.000;交互效应F=2.216,P=0.113.两组肉芽100%覆盖伤口床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纱布和泡沫敷料实施负压伤口治疗对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和伤口缩小的作用相近,均可以作为负压封闭治疗伤口的有效填充敷料.

    作者:蒋琪霞;朱礼霞;李晓华;彭青;周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孕前及孕期口腔健康保健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对孕妇在孕前半年及孕期行口腔健康保健的效果,为孕前、孕期门诊口腔保健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 产科门诊长期设立口腔保健处对孕前及孕期妇女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及保健指导.对2 092例常规完成孕前及孕期检查、入院待产的孕妇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孕前及孕期口腔保健的施行情况及孕期口腔不适的发生情况.结果 2 092例孕妇中,参加孕前口腔健康保健452例(21.61%),孕期口腔健康保健1 554例(74.28%);不同学历、家庭月收入孕妇孕前及孕期口腔健康保健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孕期发生口腔不适1 381例(66.01%),孕前和孕期参加口腔健康保健孕妇口腔不适发生率显著低于未参加者(均P<0.01).结论 孕前和孕期口腔健康保健非常重要,应关注低学历、低收入孕妇的口腔健康保健工作;建议将口腔健康保健列为优生优育保健内容之一.

    作者:杨丽君;赵云;林莹;杨莉;肖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异种角膜移植患者围手术期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目的 了解异种角膜移植患者围手术期的真实心理感受,为实施有针对性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10例异种角膜移植的角膜盲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收集资料,采用Colaizzi分析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提炼主题.结果 异种角膜移植患者术前心理体验主要有怀疑、纠结、自罪感、自卑和期望过高;术后心理体验主要有紧张、排斥、失望、人际关系敏感和无价值感.结论 异种角膜移植患者围手术期有很多负性心理,需要医务人员提供更广泛细致的人文关怀和心理支持.

    作者:薛朝华;罗汉萍;罗婧;鲁才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基于KTQ标准的神经外科持续护理质量改进

    目的 探讨基于KTQ标准的神经外科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围绕以患者为中心,采用计划阶段(Plan)、实施阶段(Do)、检查和评价阶段(Check/Action) PDCA的4大环节实施方法重视环境管理,改善工作流程,倡导人文关怀,保障患者安全.结果 患者满意度和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得到提高,于2012年11月顺利通过KTQ质量认证.结论 基于KTQ标准的护理模式,能有效推动神经外科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作者:胡娜;方继锋;杜小亮;厉春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内镜下潜行切除闭锁式引流术治疗高位肛瘘的护理配合

    对45例高位肛瘘患者行内镜下潜行切除闭锁式引流术,均取得成功且无术中并发症,术后1~2周4例患者出现引流管周围轻度感染,经相应处理后炎症逐渐好转.全部患者治愈后肛门形态完整,功能正常.术后随访3~6个月,复发4例,经局部清创处理,情况稳定.提出术中巡回和器械护士的密切配合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陈宁;陈庆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应用个案护理考评法培养护士临床护理能力

    目的 探讨个案护理考评法在护士临床护理能力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在内科临床工作3~10年的49名护士为考评对象,组建护士长考评团队,调研护士护理能力现状,制定考评方法,采取情景模拟答辩、床边考核等方法实施现场考评,结束后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对各专科同一工作场所的医生和护士(共68人)进行调查.结果 培养责任护士护理能力方面,满意率达95.59%,培养护士长管理能力方面,满意率达91.18%.结论 基于个案护理的考评方法,可以激发护士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提高年轻护士的临床护理综合能力,培养护士长以问题为本的管理理念,提高护士长现场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优质护理的发展.

    作者:李玲玲;杜春玲;庄万传;杨秋荣;戚玉娟;王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集体运动联合家庭跟进式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集体运动联合家庭跟进式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为期8周左右的集体运动联合家庭跟进式干预.结果 干预组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干预组运动依从性好,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集体运动联合家庭跟进式干预能有效降低孕妇血糖,减少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母婴健康.

    作者:孙慧;刘宁;赵丽;谢重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止血器不同减压时间对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舒适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止血器第1次减压时间的安全性以及对患者舒适程度的影响.方法 将212例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应用Work沃克TU1C01-ZXD-1压迫型止血器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7例和对照组105例.观察组术后1h松解0.5圈,每隔2h松解0.5圈,术后6h后完全松解,共松解4次;对照组术后压迫2h开始减压,每隔2h松解0.5圈,至术后6h完全松解,共松解3次.结果 观察组创口渗血,肢端肿胀、麻木,水疱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术后2、3、4、5、6h舒适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应用Work沃克TU1C01-ZXD-1时第1次减压时间提前至桡动脉介入术后1h,以后每隔2h松解0.5圈至6h后完全松解的方法止血效果确切,并发症少,可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

    作者:陈蓓蓓;曾章芳;滕智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住院总助产士岗位设置的实践

    目的 探讨住院总助产士岗位设置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在产房设立住院总助产士岗位,并对助产士进行为期6个月的培训,以从事产科临床工作3~5年的本科、专科毕业,取得护士执业证书、助产士专业技术合格证书者作为住院总助产士.结果 3年来共有15名助产士参加住院总助产士岗位培训,14名考核合格,现在产房独立担任助产士工作,合格率93.3%.住院总助产士平均每个月完成总产程的观察及接产操作各20例次左右,而8h工作制的助产士平均每个月完成阴道分娩接产操作10~13例次,而完成总产程的观察及接产操作仅为6~8例次.结论 6个月住院总助产士岗位培训增加了助产士临床实践机会,有助于年轻助产士的快速成长.

    作者:袁锦英;吴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PICC体外测量方法的系统评价

    目的 对国内外PICC置管体外测量方法的研究进行系统评价,分析并评鉴文献中报道的PICC体外测量方法的实施内容、可行性及其效果.方法 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学,制定PICOD原则,检索Cochrane图书馆、JBI循证卫生保健国际合作中心图书馆、EMbase、Elsevier、Web of Knowledge、Ovid、CBM、CNKI和万方数据库中关于PICC置管体外测量方法的随机对照试验、半随机对照试验和临床对照试验文献.由2位研究者对文献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结果 共纳入文献7篇,均为中文文献,由于各研究间的干预措施异质性较大,故未进行Meta分析,而是对纳入的研究进行描述性分析.7条文献报道了6种改良测量方法,各研究的评价指标和结果差异性较大.结论 国外文献提示有关PICC置管体外测量在指南中已有认证的方法,但中文文献的研究显示有多种改良的测量方法,干预措施间的差异性较大,这与研究者PICC导管头端佳位置的标准不一致有关.因此,国内研究者及PICC置管实践操作者对导管头端佳位置的标准亟待统一,以便更准确地预估PICC体外测量的长度.

    作者:张晓菊;胡雁;李全磊;陆箴琦;薛嵋;戴宏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从中华护理学会科技奖看我国护理研究的状况

    目的 了解我国护理研究的热点、护理研究工作的开展及成果产出现状,为更好地开展护理科研提供依据.方法 统计三届中华护理学会科技奖的获奖数量、地域分布、获奖成果类别及获奖项目负责人职务;结合图表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三届中华护理学会科技奖的101项获奖项目中,一、二、三等奖分别为7项、24项、70项;排名前三位的地区分别为北京15项、上海14项、江苏10项;排在前三位的研究领域分别为专科护理类35项、护理管理类21项、护理教育类13项;第3届获奖的40项成果负责人中38人为医院或高校管理人员.结论 我国护理研究获奖成果数量有限,高质量的成果不多;获奖项目地区分布广泛,呈现区域集中趋势.但新的研究热点不断涌现、研究内容不断深入,体现出我国护理事业发展趋势喜人,但今后的工作应努力提高护理人员科研素养,营造科学严谨的科研氛围,推动我国护理科研更好的发展.

    作者:曾娜;颜巧元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结构性授权与组织承诺对临床护士离职意愿的影响研究

    目的 调查临床护士结构性授权、组织承诺、离职意愿现状,分析结构性授权和组织承诺对离职意愿的影响.方法 采用工作效能问卷、中国职工组织承诺量表、离职意愿量表对某三级甲等医院386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结构性授权得分为(54.98±8.85)分,组织承诺得分为(62.78±8.99)分,离职意愿得分为(13.89±3.35)分.护士结构性授权、组织承诺与离职意愿呈显著负相关,是离职意愿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 护理管理者应加强对临床护士结构授权的关注,提高护士组织承诺,减弱护理人员的离职意愿.

    作者:张钊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心灵关怀对膀胱癌行保留膀胱术伴癌因性疲乏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灵关怀对膀胱癌行保留膀胱术伴癌因性疲乏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膀胱癌拟行保留膀胱术且伴癌因性疲乏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灵关怀.分别于入院时及出院当日采用简易癌乏评估表(BFI)和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疲乏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心灵关怀能降低膀胱癌行保留膀胱术患者的癌因性疲乏,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曾俊;张莹;王芳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静脉输液患者身份识别的持续质量改进

    目的 正确识别静脉输液患者身份,保证静脉输液安全.方法 选择本院进行静脉输液给药操作的396名护士,通过PDCA 4步法,即计划、实施、核查、行动提高其对患者身份识别核查的合格率.结果 护士静脉输液给药前患者身份识别核查合格率从改进前的52.78%提高到改进后的90.86%.结论 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优化静脉输液给药前身份识别核查的护理工作流程,可以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静脉输液用药安全.

    作者:卿利敏;谌永毅;邹艳辉;肖雪莲;罗朝霞;许湘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医用抹布集中处置盒的制作与应用

    抹布作为清洁用具在临床使用频繁,当接触大量病菌时就会成为威胁人体健康的医疗用品.此前,科室对抹布消毒工作重视不足,重复反复使用,消毒不到位,增加了交叉感染的概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笔者设计出医用抹布集中处置盒,对抹布采用集中回收,严格清洗消毒,保证消毒灭菌效果,达到了防止病原菌播散的目的.

    作者:龙晓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创面床准备理论在腹部切口感染换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创面床准备理论在腹部感染切口换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以促进感染切口的早日愈合.方法 将38例腹部术后切口感染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换药法;观察组由造口治疗师专人负责跟踪管理感染切口,采用基于创面床准备理论的换药法换药.结果 观察组二期缝合13例,相对少于对照组(16例);两组换药次数、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应用创面床准备理论指导腹部切口感染换药效果较好.

    作者:邹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跨理论模式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生活干预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应用跨理论模式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生活干预的效果.方法 将8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方式进行指导,观察组运用跨理论模式对其进行干预.结果 干预前后不同时段两组餐后2h血糖、体质量增长情况干预主效应、时间效应、交互效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糖尿病知识掌握、自我效能水平分值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跨理论模式运用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能有效促使其行为改变,可有效控制血糖、体质量,增加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认识,提高自我效能水平,保障母婴安全.

    作者:方喻;龙秀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泛红试验联合负压法用于老年肥胖患者外周静脉穿刺

    目的 探讨泛红试验联合负压穿刺在老年肥胖患者外周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500例门诊静脉输液治疗的老年肥胖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袁法随机分成两组各250例,采用传统握拳法行手背静脉穿刺为常规法组,采用泛红试验联合负压穿刺为联合法组.比较两种方法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血管清晰情况、穿刺后回血情况.结果 两种方法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时血管清晰度、穿刺后回血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泛红试验联合负压穿刺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老年肥胖患者血管充盈度,加快回血速度,提高穿刺成功率.

    作者:程相玲;沈玉红;陈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