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娜;方继锋;杜小亮;厉春林
目的 探讨PDCA循环对降低患者身份识别缺陷率的作用.方法 成立患者身份识别检查小组,采用PDCA管理方法,对2012年6~9月全院32个病区1 000例住院患者进行患者身份识别缺陷调查,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改进措施,并于2013年1~3月再次对1 000例次患者身份识别缺陷进行检查.结果 实施PDCA循环后,患者身份识别缺陷从改进前的28.10%降至8.4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PDCA循环实施患者身份识别缺陷管理,可降低患者身份识别缺陷率,保障患者安全.
作者:卢潇潇;皮远萍;王国碧;唐玲;王燕燕;高翠娥;徐灵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PDA应用前后与患者身份识别有关的护理缺陷发生情况,为制定有效管理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从护理管理系统护理缺陷上报表中,将PDA应用前后各1年与身份识别有关的护理缺陷筛选出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PDA应用前后与身份识别有关的护理缺陷构成比分别为77.5%、5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DA应用前后不同季度、不同缺陷类型、不同能级责任护士,其发生的与患者身份识别有关的护理缺陷的构成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PDA应用后发生的与患者身份识别有关护理缺陷的原因一方面与PDA的软硬件及支持系统有关,另一方面与使用PDA的护理人员意识薄弱和操作不熟练有关.结论 PDA的应用将护理质量与安全落到实处,已取得初步成效,但在逐步凸显优势效果的同时,应从根本原因入手,促进标准化移动护理服务,加强PDA的有效管理.
作者:王玲玲;周萍;贲艳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创面床准备理论在腹部感染切口换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以促进感染切口的早日愈合.方法 将38例腹部术后切口感染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换药法;观察组由造口治疗师专人负责跟踪管理感染切口,采用基于创面床准备理论的换药法换药.结果 观察组二期缝合13例,相对少于对照组(16例);两组换药次数、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应用创面床准备理论指导腹部切口感染换药效果较好.
作者:邹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纱布和泡沫两种敷料填充伤口实施负压封闭辅助闭合治疗对伤口愈合的作用,以优选填充敷料.方法 将70例入选者随机分为泡沫敷料组(34例)和纱布敷料组(36例),分别采用泡沫敷料、纱布填充伤口,均采用智能化吸引装置行负压伤口治疗.于负压治疗0d、7d、14 d、21d测量两组伤口缩小率和PUSH计分,观察肉芽组织100%覆盖伤口床的时间.结果 治疗不同时间两组PUSH计分比较,干预主效应F=0.057,P=0.811;时间主效应F=44.189,P=0.000;交互效应F=1.490,P=0.226.伤口缩小率比较,干预主效应F=0.970,P=0.328;时间主效应F=260.287,P=0.000;交互效应F=2.216,P=0.113.两组肉芽100%覆盖伤口床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纱布和泡沫敷料实施负压伤口治疗对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和伤口缩小的作用相近,均可以作为负压封闭治疗伤口的有效填充敷料.
作者:蒋琪霞;朱礼霞;李晓华;彭青;周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对孕妇在孕前半年及孕期行口腔健康保健的效果,为孕前、孕期门诊口腔保健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 产科门诊长期设立口腔保健处对孕前及孕期妇女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及保健指导.对2 092例常规完成孕前及孕期检查、入院待产的孕妇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孕前及孕期口腔保健的施行情况及孕期口腔不适的发生情况.结果 2 092例孕妇中,参加孕前口腔健康保健452例(21.61%),孕期口腔健康保健1 554例(74.28%);不同学历、家庭月收入孕妇孕前及孕期口腔健康保健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孕期发生口腔不适1 381例(66.01%),孕前和孕期参加口腔健康保健孕妇口腔不适发生率显著低于未参加者(均P<0.01).结论 孕前和孕期口腔健康保健非常重要,应关注低学历、低收入孕妇的口腔健康保健工作;建议将口腔健康保健列为优生优育保健内容之一.
作者:杨丽君;赵云;林莹;杨莉;肖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应用跨理论模式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生活干预的效果.方法 将8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方式进行指导,观察组运用跨理论模式对其进行干预.结果 干预前后不同时段两组餐后2h血糖、体质量增长情况干预主效应、时间效应、交互效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糖尿病知识掌握、自我效能水平分值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跨理论模式运用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能有效促使其行为改变,可有效控制血糖、体质量,增加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认识,提高自我效能水平,保障母婴安全.
作者:方喻;龙秀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二维码腕带识别在住院患者口服药发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住院时间顺序将323例心血管内科患者分为对照组(160例)和观察组(163例).对照组由治疗护士根据医嘱单核对,包干组责任护士呼叫患者姓名,核对口服药执行单无误后发放给患者.观察组由自动包药机集中分包口服药,药袋在下角有二维码;责任护士听由患者或其家属陈述患者姓名或由腕带核识患者身份后,通过PDA扫描药袋二维码和手腕带识别患者及药品信息无误,将药品发放给患者.结果 观察组在口服药发放过程中药物漏发、剂量少发、剂量多发、药袋信息错误的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二维码腕带识别提高了住院患者口服药发放的安全性,避免护理差错发生.
作者:陈丽;谢军姣;郭三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揭示国内外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及暴露后心理应激状况的现状,探讨暴露后预防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为医院管理者或政策制定者采取相应心理干预、提高职业暴露后预防的依从性和制定相关卫生政策提供依据.
作者:田含章;易宜芳;李映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介绍澳大利亚护理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制度的衔接现状及监管体系,以期为建立我国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职业资格的衔接制度提供借鉴.方法 采用文献调研法和专家访谈法,在对澳大利亚护理学位教育、职业资格及其衔接关系现状进行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澳大利亚护理硕士学位开业护士方向教育与职业资格衔接的现状及监管体系.结果 澳大利亚护理硕士学位开业护士方向教育与开业护士紧密衔接,且监管体系中各机构相互协作,共同参与开业护士的教育与管理,保证了开业护士的培养质量.结论 建议我国借鉴澳大利亚开业护士的教育与职业资格衔接的模式,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将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或者其中某一专业方向教育作为取得某类职业资格的必需条件.完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体系,健全护士分层级体系,构建有力的监管体系,终培养出符合社会所需的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的护理专门人才.
作者:李梦诗;王毅欣;顾申;周玲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游泳前后抚触对新生儿啼哭的影响,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方法 将进行抚触和游泳的新生儿93例,按干预时间的先后分为对照组(45例),采取先游泳后抚触的方法;观察组(48例)采用先抚触后游泳的方法.比较两组游泳和抚触时啼哭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游泳和抚触时啼哭发生率分别为41.7% 、29.2%,对照纽分别为73.3%、66.7%.两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在游泳前进行抚触能有效减少新生儿游泳和抚触时啼哭的发生.
作者:陆伟娟;刘宁;生锡;夏彬;章恒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对网络评价的概念、作用以及网络教学评价工具在护理网络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提出网络教学评价起到了价值判断、评价发展、参数价值的效用,为评价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和效果以及网络教学需求提供参考.但目前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不断完善.
作者:李丹丹;隋树杰;仰曙芬;张壁嘉;赵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新疆地区各级医院外科护士的夜班排班方式的满意度,探讨适合多民族地区医院的佳护士夜班排班模式.方法 采用自制的夜班排班模式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新疆地区77所医院1 235名不同层次外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各医院外科护士对目前夜班排班方式满意率达97.25%.被各级医院外科护士普遍认可的佳的夜班排班模式是“一天前夜一天后夜”排班制.不同年龄、族别外科护士认为的佳夜班排班模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在多民族地区的医院,护理管理者应根据护士的民族、年龄、职称总体情况,灵活选择适合本科室特点的夜班排班模式,进而有利于合理、科学配置护理人力资源,提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营造良好的科室工作氛围.
作者:姜丽;张春华;魏江玲;彭巧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综述品管圈的概念、发展历程、手法等,通过对关于品管圈的相关文献综述,分析了解其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现况,提出今后的品管圈研究应着眼于宽度、广度和深度三方面,着手于推广应用,并做到动态、持续地实施、评价、反馈、再实施、再评价循环,统筹全局,细分层次,以进一步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提升服务水平.
作者:赵庆华;肖明朝;刘捷;魏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住院总助产士岗位设置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在产房设立住院总助产士岗位,并对助产士进行为期6个月的培训,以从事产科临床工作3~5年的本科、专科毕业,取得护士执业证书、助产士专业技术合格证书者作为住院总助产士.结果 3年来共有15名助产士参加住院总助产士岗位培训,14名考核合格,现在产房独立担任助产士工作,合格率93.3%.住院总助产士平均每个月完成总产程的观察及接产操作各20例次左右,而8h工作制的助产士平均每个月完成阴道分娩接产操作10~13例次,而完成总产程的观察及接产操作仅为6~8例次.结论 6个月住院总助产士岗位培训增加了助产士临床实践机会,有助于年轻助产士的快速成长.
作者:袁锦英;吴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抹布作为清洁用具在临床使用频繁,当接触大量病菌时就会成为威胁人体健康的医疗用品.此前,科室对抹布消毒工作重视不足,重复反复使用,消毒不到位,增加了交叉感染的概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笔者设计出医用抹布集中处置盒,对抹布采用集中回收,严格清洗消毒,保证消毒灭菌效果,达到了防止病原菌播散的目的.
作者:龙晓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PDCA循环管理法在手术物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运用PDCA循环法对手术物品的数量清点、完整性检查、术中管理以及术后处理进行质控管理和质量改进,比较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后年发生手术物品安全事件的次数.结果 实施PDCA循环后,手术物品不良事件发生率从以前的0.82‰下降到实施后的0.49‰,但实施PDCA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室将PDCA循环管理法应用于手术物品的安全管理,能保障手术室护理安全.
作者:刘卫红;王惠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泛红试验联合负压穿刺在老年肥胖患者外周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500例门诊静脉输液治疗的老年肥胖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袁法随机分成两组各250例,采用传统握拳法行手背静脉穿刺为常规法组,采用泛红试验联合负压穿刺为联合法组.比较两种方法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血管清晰情况、穿刺后回血情况.结果 两种方法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时血管清晰度、穿刺后回血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泛红试验联合负压穿刺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老年肥胖患者血管充盈度,加快回血速度,提高穿刺成功率.
作者:程相玲;沈玉红;陈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护士道德困境与工作满意度的相关性,旨在为护理管理者提供依据,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方法 采用中文版护士道德困境量表(MDS-R)和明尼苏达工作满意度问卷(MSQ),对济南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189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士道德困境总分为(38.86±8.26)分,道德困境频率和强度条目平均得分分别为(1.07±0.45)分和(1.04±0.63)分,均处于较低水平;工作满意度总分为(51.95±10.73)分;工作满意度各维度与道德困境的总分呈负相关(均P<0.01).结论 护士道德困境与工作满意度关系密切,医院管理者应重视临床护士所面临的道德困境,提供各种支持措施,缓解道德困境给护士带来的工作压力,从而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
作者:高峰;刘芬;刘珊珊;杨淑盈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移动护理信息系统下住院患者身份识别流程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4月开始我院全部医疗区域覆盖无线网络,使用医院移动信息系统辅助进行患者身份管理.统计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实施移动信息系统前)和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实施移动信息系统后)科室上报的与住院患者身份识别有关的护理缺陷、差错发生情况.结果 实施移动信息系统后与患者身份识别有关的缺陷、差错明显减少.结论 移动护理信息系统下住院患者身份识别流程的临床效果优于传统患者身份识别方法.
作者:姚亚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心灵关怀对膀胱癌行保留膀胱术伴癌因性疲乏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膀胱癌拟行保留膀胱术且伴癌因性疲乏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灵关怀.分别于入院时及出院当日采用简易癌乏评估表(BFI)和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疲乏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心灵关怀能降低膀胱癌行保留膀胱术患者的癌因性疲乏,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曾俊;张莹;王芳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