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于KTQ标准的神经外科持续护理质量改进

胡娜;方继锋;杜小亮;厉春林

关键词:神经外科, 护理质量, KTQ, 德国医疗透明质量管理制度与标准委员会
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KTQ标准的神经外科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围绕以患者为中心,采用计划阶段(Plan)、实施阶段(Do)、检查和评价阶段(Check/Action) PDCA的4大环节实施方法重视环境管理,改善工作流程,倡导人文关怀,保障患者安全.结果 患者满意度和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得到提高,于2012年11月顺利通过KTQ质量认证.结论 基于KTQ标准的护理模式,能有效推动神经外科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护士道德困境与工作满意度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护士道德困境与工作满意度的相关性,旨在为护理管理者提供依据,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方法 采用中文版护士道德困境量表(MDS-R)和明尼苏达工作满意度问卷(MSQ),对济南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189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士道德困境总分为(38.86±8.26)分,道德困境频率和强度条目平均得分分别为(1.07±0.45)分和(1.04±0.63)分,均处于较低水平;工作满意度总分为(51.95±10.73)分;工作满意度各维度与道德困境的总分呈负相关(均P<0.01).结论 护士道德困境与工作满意度关系密切,医院管理者应重视临床护士所面临的道德困境,提供各种支持措施,缓解道德困境给护士带来的工作压力,从而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

    作者:高峰;刘芬;刘珊珊;杨淑盈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应用PDA对患者身份识别有关护理缺陷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 了解PDA应用前后与患者身份识别有关的护理缺陷发生情况,为制定有效管理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从护理管理系统护理缺陷上报表中,将PDA应用前后各1年与身份识别有关的护理缺陷筛选出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PDA应用前后与身份识别有关的护理缺陷构成比分别为77.5%、5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DA应用前后不同季度、不同缺陷类型、不同能级责任护士,其发生的与患者身份识别有关的护理缺陷的构成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PDA应用后发生的与患者身份识别有关护理缺陷的原因一方面与PDA的软硬件及支持系统有关,另一方面与使用PDA的护理人员意识薄弱和操作不熟练有关.结论 PDA的应用将护理质量与安全落到实处,已取得初步成效,但在逐步凸显优势效果的同时,应从根本原因入手,促进标准化移动护理服务,加强PDA的有效管理.

    作者:王玲玲;周萍;贲艳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后预防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揭示国内外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及暴露后心理应激状况的现状,探讨暴露后预防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为医院管理者或政策制定者采取相应心理干预、提高职业暴露后预防的依从性和制定相关卫生政策提供依据.

    作者:田含章;易宜芳;李映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孕前及孕期口腔健康保健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对孕妇在孕前半年及孕期行口腔健康保健的效果,为孕前、孕期门诊口腔保健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 产科门诊长期设立口腔保健处对孕前及孕期妇女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及保健指导.对2 092例常规完成孕前及孕期检查、入院待产的孕妇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孕前及孕期口腔保健的施行情况及孕期口腔不适的发生情况.结果 2 092例孕妇中,参加孕前口腔健康保健452例(21.61%),孕期口腔健康保健1 554例(74.28%);不同学历、家庭月收入孕妇孕前及孕期口腔健康保健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孕期发生口腔不适1 381例(66.01%),孕前和孕期参加口腔健康保健孕妇口腔不适发生率显著低于未参加者(均P<0.01).结论 孕前和孕期口腔健康保健非常重要,应关注低学历、低收入孕妇的口腔健康保健工作;建议将口腔健康保健列为优生优育保健内容之一.

    作者:杨丽君;赵云;林莹;杨莉;肖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止血器不同减压时间对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舒适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止血器第1次减压时间的安全性以及对患者舒适程度的影响.方法 将212例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应用Work沃克TU1C01-ZXD-1压迫型止血器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7例和对照组105例.观察组术后1h松解0.5圈,每隔2h松解0.5圈,术后6h后完全松解,共松解4次;对照组术后压迫2h开始减压,每隔2h松解0.5圈,至术后6h完全松解,共松解3次.结果 观察组创口渗血,肢端肿胀、麻木,水疱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术后2、3、4、5、6h舒适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应用Work沃克TU1C01-ZXD-1时第1次减压时间提前至桡动脉介入术后1h,以后每隔2h松解0.5圈至6h后完全松解的方法止血效果确切,并发症少,可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

    作者:陈蓓蓓;曾章芳;滕智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泛红试验联合负压法用于老年肥胖患者外周静脉穿刺

    目的 探讨泛红试验联合负压穿刺在老年肥胖患者外周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500例门诊静脉输液治疗的老年肥胖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袁法随机分成两组各250例,采用传统握拳法行手背静脉穿刺为常规法组,采用泛红试验联合负压穿刺为联合法组.比较两种方法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血管清晰情况、穿刺后回血情况.结果 两种方法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时血管清晰度、穿刺后回血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泛红试验联合负压穿刺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老年肥胖患者血管充盈度,加快回血速度,提高穿刺成功率.

    作者:程相玲;沈玉红;陈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泡沫与纱布填充敷料在负压伤口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 比较纱布和泡沫两种敷料填充伤口实施负压封闭辅助闭合治疗对伤口愈合的作用,以优选填充敷料.方法 将70例入选者随机分为泡沫敷料组(34例)和纱布敷料组(36例),分别采用泡沫敷料、纱布填充伤口,均采用智能化吸引装置行负压伤口治疗.于负压治疗0d、7d、14 d、21d测量两组伤口缩小率和PUSH计分,观察肉芽组织100%覆盖伤口床的时间.结果 治疗不同时间两组PUSH计分比较,干预主效应F=0.057,P=0.811;时间主效应F=44.189,P=0.000;交互效应F=1.490,P=0.226.伤口缩小率比较,干预主效应F=0.970,P=0.328;时间主效应F=260.287,P=0.000;交互效应F=2.216,P=0.113.两组肉芽100%覆盖伤口床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纱布和泡沫敷料实施负压伤口治疗对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和伤口缩小的作用相近,均可以作为负压封闭治疗伤口的有效填充敷料.

    作者:蒋琪霞;朱礼霞;李晓华;彭青;周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新生儿腕带正确使用率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新生儿腕带正确使用率的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以“提高新生儿腕带正确使用率”为主题,对科室内新生儿腕带正确使用进行调查,并分析影响新生儿腕带正确使用的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实施,进行效果评价等.结果 经品管圈活动的良性干预,新生儿腕带正确使用率由52.0%提升到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新生儿腕带正确使用率中效果显著,有效提高了新生儿的安全系数及护理工作质量,有利于降低差错事故发生率及减少医疗纠纷.

    作者:商存平;童频;廖冰;朱楚琼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静脉输液患者身份识别的持续质量改进

    目的 正确识别静脉输液患者身份,保证静脉输液安全.方法 选择本院进行静脉输液给药操作的396名护士,通过PDCA 4步法,即计划、实施、核查、行动提高其对患者身份识别核查的合格率.结果 护士静脉输液给药前患者身份识别核查合格率从改进前的52.78%提高到改进后的90.86%.结论 应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优化静脉输液给药前身份识别核查的护理工作流程,可以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静脉输液用药安全.

    作者:卿利敏;谌永毅;邹艳辉;肖雪莲;罗朝霞;许湘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结构性授权与组织承诺对临床护士离职意愿的影响研究

    目的 调查临床护士结构性授权、组织承诺、离职意愿现状,分析结构性授权和组织承诺对离职意愿的影响.方法 采用工作效能问卷、中国职工组织承诺量表、离职意愿量表对某三级甲等医院386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结构性授权得分为(54.98±8.85)分,组织承诺得分为(62.78±8.99)分,离职意愿得分为(13.89±3.35)分.护士结构性授权、组织承诺与离职意愿呈显著负相关,是离职意愿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 护理管理者应加强对临床护士结构授权的关注,提高护士组织承诺,减弱护理人员的离职意愿.

    作者:张钊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创面床准备理论在腹部切口感染换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创面床准备理论在腹部感染切口换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以促进感染切口的早日愈合.方法 将38例腹部术后切口感染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换药法;观察组由造口治疗师专人负责跟踪管理感染切口,采用基于创面床准备理论的换药法换药.结果 观察组二期缝合13例,相对少于对照组(16例);两组换药次数、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应用创面床准备理论指导腹部切口感染换药效果较好.

    作者:邹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高原地区急性喉炎患儿继发脑水肿或肺水肿的救治与护理

    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急性喉炎患儿继发高原脑水肿、高原肺水肿的救治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32例急性喉炎继发高原脑水肿、高原肺水肿惠儿采取救治措施及周密的护理观察.结果 32例患儿中29例痊愈出院,2例病情好转后转内地医院康复治疗,未留后遗症;1例患儿死于继发性呼吸循环衰竭、高原脑水肿.平均住院日8.2d,短7h,无护患纠纷,惠儿家属对治疗、护理效果满意.结论 在高原地区急性喉炎患儿容易继发高原脑水肿、高原肺水肿,在护理过程中注意及时发现早期症状、协助医生作出正确诊断,迅速纠正低氧血症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作者:王敏;罗彬;陈占梅;张颖;赵继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骨科护理业务学习平台在护士培训中的实践

    目的 探讨建立骨科护理业务学习平台对提高护士培训效果的影响.方法 建立骨科护理业务学习平台,对132名骨科护士进行培训.结果 实施骨科护理业务学习平台后护士专科知识及技能掌握程度、“三基”培训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护理新技术、新项目、护理创新,学术论文发表情况优于实施前.结论 建立骨科护理业务学习平台,能调动护士学习兴趣,有效利用专科培训资源,提高护士专科知识及技能掌握程度.

    作者:杨欣萍;醋爱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集体运动联合家庭跟进式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集体运动联合家庭跟进式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为期8周左右的集体运动联合家庭跟进式干预.结果 干预组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干预组运动依从性好,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集体运动联合家庭跟进式干预能有效降低孕妇血糖,减少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母婴健康.

    作者:孙慧;刘宁;赵丽;谢重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澳大利亚护理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衔接关系的介绍

    目的 介绍澳大利亚护理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制度的衔接现状及监管体系,以期为建立我国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职业资格的衔接制度提供借鉴.方法 采用文献调研法和专家访谈法,在对澳大利亚护理学位教育、职业资格及其衔接关系现状进行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澳大利亚护理硕士学位开业护士方向教育与职业资格衔接的现状及监管体系.结果 澳大利亚护理硕士学位开业护士方向教育与开业护士紧密衔接,且监管体系中各机构相互协作,共同参与开业护士的教育与管理,保证了开业护士的培养质量.结论 建议我国借鉴澳大利亚开业护士的教育与职业资格衔接的模式,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将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或者其中某一专业方向教育作为取得某类职业资格的必需条件.完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体系,健全护士分层级体系,构建有力的监管体系,终培养出符合社会所需的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的护理专门人才.

    作者:李梦诗;王毅欣;顾申;周玲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转移性结直肠癌肠梗阻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目的 探讨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可能出现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135例转移性结直肠癌肠梗阻患者行支架置入治疗.130例支架置入成功(96.3%).短期(<30 d)相关并发症12例:再梗阻4例、移位3例、穿孔2例、直肠出血2例、肛门疼痛伴里急后重感1例;长期(≥30 d)相关并发症27例:再梗阻17例、支架移位6例、穿孔4例.结果 经积极对症治疗,12例早期并发症患者死亡2例,27例晚期并发症患者死亡12例.其余患者症状缓解生存至今.结论 对支架置入后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应采取更加细致的护理,尽早发现并发症发生的征象,配合医生积极对症处理,以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孙华君;晁储璋;陈松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护理实践能力形成性评价网络平台的建设与应用

    目的 构建护理实践能力形成性评价网络平台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以2010级护理本科生240人作为对照班,采用以单项技能考核、实验课课堂表现以及课后作业为依据的传统实践评价模式.2011级护理本科生285人作为观察班,采用单项技能考核、实验课课堂表现和网络平台下的评价模式,基于网络平台开发实践能力评价包括在线测试区、成果展示区和师生交流区.课程结束以自行编制调查问卷调查学生的反馈意见,评价2种评价模式的效果.结果 该网络评价平台具有即时性、交互性、无纸化、动态性评价的特点,在巩固专业知识,提高护理评估能力、护理决策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培养自主学习惯,增强团队协作能力方面的作用显著优于传统模式(均P<0.05).结论 护理实践能力形成性评价网络平台能促进教一学一评三者的有机结合,可作为传统评价模式的补充和延伸.

    作者:许虹波;姜丽萍;陈军;屠乐微;章飞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应用PDCA循环降低患者身份识别缺陷率

    目的 探讨PDCA循环对降低患者身份识别缺陷率的作用.方法 成立患者身份识别检查小组,采用PDCA管理方法,对2012年6~9月全院32个病区1 000例住院患者进行患者身份识别缺陷调查,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改进措施,并于2013年1~3月再次对1 000例次患者身份识别缺陷进行检查.结果 实施PDCA循环后,患者身份识别缺陷从改进前的28.10%降至8.4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PDCA循环实施患者身份识别缺陷管理,可降低患者身份识别缺陷率,保障患者安全.

    作者:卢潇潇;皮远萍;王国碧;唐玲;王燕燕;高翠娥;徐灵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住院总助产士岗位设置的实践

    目的 探讨住院总助产士岗位设置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在产房设立住院总助产士岗位,并对助产士进行为期6个月的培训,以从事产科临床工作3~5年的本科、专科毕业,取得护士执业证书、助产士专业技术合格证书者作为住院总助产士.结果 3年来共有15名助产士参加住院总助产士岗位培训,14名考核合格,现在产房独立担任助产士工作,合格率93.3%.住院总助产士平均每个月完成总产程的观察及接产操作各20例次左右,而8h工作制的助产士平均每个月完成阴道分娩接产操作10~13例次,而完成总产程的观察及接产操作仅为6~8例次.结论 6个月住院总助产士岗位培训增加了助产士临床实践机会,有助于年轻助产士的快速成长.

    作者:袁锦英;吴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心灵关怀对膀胱癌行保留膀胱术伴癌因性疲乏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灵关怀对膀胱癌行保留膀胱术伴癌因性疲乏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膀胱癌拟行保留膀胱术且伴癌因性疲乏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灵关怀.分别于入院时及出院当日采用简易癌乏评估表(BFI)和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疲乏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心灵关怀能降低膀胱癌行保留膀胱术患者的癌因性疲乏,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曾俊;张莹;王芳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