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美玲;佘兰;郑淑萍;张亚慧;覃婷;段功香
目的 探讨护士对照岗位标准自行认领班次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可行性.方法 将责任护士分成N0~N4级5个能级;设责任护士、总务护士、助理护士3种岗位;确定白班、夜班、早晚班3个班次.护士长提前1个月公布各岗位和班次所需人数,护士根据自己的能级和实际情况认领;每3个月轮换1次.实施3年后抽取样本评价效果.结果 实施护士自行认领班次后护士、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均P<0.01).结论 护士对照岗位标准自行认领班次体现了人性化的管理,调动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
作者:刘秀华;高岩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实用、简便、有效的静脉输液皮肤消毒方法.方法 将30例受试者左右手分为标准消毒法(标准法)与简易消毒法(简易法)各30例次,均采用长度为12 cm的棉签.标准法用1支棉签蘸取爱尔碘皮肤消毒液,保持棉签头向下,蘸取消毒液后即刻按常规于受试者手背部涂抹消毒,涂抹直径≥5 cm;待干重复消毒1次.简易法用2支棉签同时蘸取消毒液后将棉签头朝上,保持15s后依次用第1支、第2支棉签同上法涂抹消毒.行细菌培养评定消毒效果.结果 两种方法消毒合格率均为100%;细菌培养标准法为9例次、简易法为15例次无细菌生长,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4).结论 使用长度为12 cm的棉签时,2支棉签同时蘸取消毒液、消毒棉签以头朝上的简易法不会降低爱尔碘皮肤消毒液用于静脉穿刺前皮肤消毒的效果,可用于临床实践中.
作者:肖兴玲;孙晓晶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冠脉支架植入患者术后感恩经历、对生命的感知及其回归社区、家庭后的心路历程.方法 应用无结构式深入访谈法,访谈8例具有同质性的实施冠脉动脉支架植入手术的冠心病患者,以叙事研究分析法分析转录稿.结果 患者术后感恩的心理体验包括审视生活质量、积极自主、品位幸福和爱的真谛4个主题.结论 健康照顾者可通过促进实施冠脉支架植入术患者的感恩水平而促进其术后身心康复.
作者:杨芳;郭清;刘晓虹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优化血液净化中心护理质量控制流程,降低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发生率.方法 以2013年1~6月每月透析总例次(次/月),每月透析中发生低血压的例次,计算每月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使用SPSS17.0软件制作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质量控制图;根据控制图调查低血压发生原因,进行针对性整改.结果 质量控制图客观地反映出透析中低血压发生情况,针对性改进后,7月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回复可控状态.结论 质量控制图结果客观、准确,有助于优化血液净化中心护理质量控制流程.
作者:宋利;全梓林;陈新红;许德珍;陈诚;符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早期持续家庭康复护理对早产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60例住院治疗好转出院的早产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出院后按照《婴儿科学健身法》光碟及《挖掘儿童潜能始于零岁》中的0~3岁教育大纲在家里进行康复训练;干预组在住院期间对患儿家长进行婴儿抚触、水疗、音乐疗法等康复技能培训,出院后根据患儿月龄及实际发育水平进行家庭康复训练.采用格塞尔(Gesell)发育量表评估早产儿智能发育水平.结果 两组大运动行为、精细动作、适应行为、语言行为和个人-社会交往行为评分随着患儿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干预组各项指标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对早产儿实施早期持续家庭康复护理有利于促进其智能发育,改善和提高儿童素质.
作者:华丽;钱媛;叶天惠;刘琳;丁玲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编制适合评价老年护理临床实习环境的问卷.方法 参照感觉框架理论架构,回顾文献并咨询专家编制问卷,进行预调查、正式调查、信效度分析,逐步完成问卷编制.结果 正式问卷包括6个维度20个条目,分别为安全感(4个条目)、归属感(3个条目)、持续性(4个条目)、目标性(3个条目)、成就感(3个条目)、重要性(3个条目).该问卷模型拟合良好;Cronbach's α系数为0.93,各维度Cronbach's α为0.67~0.80;分半信度系数为0.89;重测信度系数为0.74,各维度重测信度为0.60~0.79.结论 老年护理临床实习环境评价问卷信度和效度良好,可用于评价护生的老年护理临床实习环境.
作者:程敏;范秀珍;田彦;成诚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对规范注射行为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状况及生活质量,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胰岛素规范注射知信行问卷、中文版“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ITR-QOL-CV)”对142例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胰岛素规范注射知信行问卷中知识维度得分4.33±1.77,态度维度得分34.72士5.78,行为维度得分14.07士1.65;ITR-QOL-CV得分93.59±18.05.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是对规范注射的态度、行为、糖化血红蛋白和低血糖知识水平(P<0.05,P<0.01).结论 糖尿病患者规范注射的知信行水平不高,生活质量呈中等水平,应结合患者的知信行状况及血糖水平实施针对性干预,以提高患者的自护水平及生活质量.
作者:陈鸣明;葛军;许慧;张爱华;刘玉勤;乐嘉苓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综述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睡眠呼吸暂停的病理生理,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模式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及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的3种模式,即持续正压通气(CPAP)、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和自动适应性通气(ASV)及其护理.提出护理人员熟悉无创呼吸机原理和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护理,可提高无创呼吸机的临床应用效果.
作者:王雯;黄云娟;吴小庆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护理干预对癌症患者照顾者生活质量、抑郁、应对策略的效果及其随时间的变化.方法 通过CBM、PubMed、Elsevier、Google scholar等数据库检索护理干预癌症患者照顾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并按随访时间0~3、3.1~6、>6个月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纳入文献15篇.Meta分析显示,护理干预组在随访6个月后身体功能、积极应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效应量SMD及95%CI分别为0.32(0.05,0.59)、0.28(0.01,0.54).心理功能得分只在0~3个月内高于对照组,效应量SMD及95%CI为0.38(0.07,0.69);逃避应对得分只在0~6个月优于对照组,效应量SMD及95%CI分别为-0.30(-0.46,-0.14)、-0.18(-0.34,-0.01).抑郁得分在随访中与对照组均无差异.结论 护理干预能够改善癌症患者照顾者生活质量及提高其应对策略,但应加强在心理功能方面和逃避型应对培训中的干预强度以及注意干预后身体功能和积极应对出现的延迟效应.
作者:张川林;张泽菊;牟绍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构建和应用精神疾病急危状态临床流程管理体系,降低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急危风险.方法 将703例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按均衡原则分为观察组353例、对照组350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急危状态预测和处理;观察组采用自行设计的急危状态评估表及精神疾病急危状态临床流程管理图,对患者实施急危状态评估和干预.实施7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风险发生率及急危行为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精神疾病急危状态临床流程管理有利于降低精神疾病患者急危风险,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王红;阮俊;秦江萍;佟圣丽;黄杨梅;赵靖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筛查指标与足底压强的关联度,为指导患者预防糖尿病足提供参考.方法 对357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定量感觉法测量患者双足触觉、痛觉、凉温觉、震动觉;采用密西根州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筛查表(MNSI)进行神经病变症状评分.结果 凉温觉、触觉、振动觉正常者右足及双足平均压强显著高于异常者(P<0.05,P<0.01),痛觉正常与否双足压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NSI得分0~8分,MNSI评分≥1分者左足压强显著高于<1分者(P<0.05).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足部异常的判断不宜仅依靠定量感觉测量法,应结合患者的主观感受综合分析后实施预防糖尿病足知识指导.
作者:孟敏;蒋娅;谢翠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现阶段老年人对专业护理服务需求意愿,分析影响因素并总结有专业护理需求人群的共同特征.方法 抽取荆门地区600名居家老年人进行调查,用多重对应分析方法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多重对应分析显示,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健康知识获得途径在2条及以上,健康花费400元/月以上者与需要专业护理服务有较强的关联性.结论 较高文化程度、较强获取知识能力、有一定健康保健支出为需要专业护理服务老年人的共同特征.多重对应分析能直观地反映变量间关联度,对完善老年护理服务有指导意义.
作者:罗金凤;齐玉枸;王承明;张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调查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相关护理需求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自行设计的抗病毒治疗相关护理需求问卷,对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接受治疗或随访的423例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相关护理需求调查.结果 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在抗病毒治疗相关护理各条目上的需求率>60%,围绕抗病毒治疗的效果、不良反应和服药依从性的需求排序位列前7,需求率>85%;是否了解抗病毒治疗知识、抗病毒治疗与否及确诊时间长短之间在部分条目上需求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结论 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相关护理需求程度普遍较高.建议在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被确诊后尽早提供系统的抗病毒治疗及个体化的护理服务,以提升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和治疗依从性.
作者:傅亮;胡雁;卢洪洲;鲍美娟;张林;沈银忠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分析民政部2001年颁布的《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在指导老年人长期护理分级标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分级护理划分依据、标准不统一,分级护理内容不完整等不足.提出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经验细化分级护理划分标准、加强心理护理和人文关怀及完善临终护理等建议,旨在为我国建立和不断完善符合时代发展的老年长期护理分级制度提供参考.
作者:高小芬;于卫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对重症监护病房患儿视频脑电监测技术的分析,了解患儿夜间睡眠情况,为改善患儿夜间睡眠的举措提供依据.方法 对入住ICU的15例患儿于19:00至次日8:00采用配有视频摄像探头的Nemus床旁脑电图监测仪监测,记录分析患儿实际睡眠时间、觉醒次数、是否与操作行为有关.结果 夜间共执行操作项目18项,共计372次,每例患儿少12次、多者达46次,平均(24.8±9.3)次;调整体位、约束和监测生命体征操作均造成患儿觉醒.患儿夜间觉醒(20.9±9.2)次,因操作导致觉醒(14.5±4.8)次,觉醒率69.1%.操作次数与觉醒次数有显著相关性(r=0.704,P=0.03).结论 夜间过多的操作导致患儿觉醒频繁,有必要对医护人员开展促进患儿睡眠质量的培训和改进夜间护理操作流程,以确保患儿安全的同时能获得持续有效的睡眠.
作者:金芸;张玉侠;顾莺;邱鹏玲;胡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减轻奥沙利铂化疗药物所致的外周神经毒性反应.方法 将60例晚期结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静脉滴注奥沙利铂前30 min,将暖身贴置于外周静脉穿刺点上5 cm处的内衣外侧,持续8h;对照组静脉滴注奥沙利铂时,其外周静脉穿刺点未作特殊处理.应用WHO制定的抗癌药物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分别于第21天和第42天评定毒性反应程度.结果 干预组化疗后第42天外周神经毒性反应阳性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外周神经毒性反应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1).结论 暖身贴可有效预防奥沙利铂所致外周神经毒性反应.
作者:张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科学有效地调配医院护理人力资源,满足病区护理工作需求.方法 将床护比设为应变量,各病区的入院患者数、特级护理人数、特级护理天数、危重患者数、Ⅰ级护理天数等19项指标工作量设为自变量,进行决策树分析;选取终末结点实际工作量大的病区为配备人员接受单位.结果 45名护理管理者对资源护士调配的客观性、适用性、接受度及对调配效果均表示满意和比较满意.结论 决策树分析法能为资源护士的调配提供客观、有效的决策指导,有利于满足病区护理工作需求.
作者:吴疆;李静媛;肖红著;周宇光;夏丽娅;伍艳玲;甘露;李劼;邓晖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回顾认知行为治疗的理论及方法,从改善患者负性情绪、促进患者健康行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阐述认知行为治疗的效果,为护理工作提供依据.
作者:周焓;张军;范湘鸿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出院计划服务对脑梗死患者出院后社区家庭干预的效果.方法 将115例脑梗死住院治疗好转出院患者按住院号单双号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出院和随访护理;观察组制定出院计划,按计划于入院后第2天开始评估,制订延续护理计划单,出院后与社区护士取得联系,按此单共同实施延续护理.实施6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奥马哈系统环境、生理、心理和健康相关行为4个领域的认知、行为、状况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疾病加重及再入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对脑梗死患者实施出院计划服务可以改善患者疾病相关认知、行为及状况,降低脑梗死患者疾病加重及再入院风险.
作者:高燕;沈月凤;潘雅明;吴伟红;沈琴英;张奕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提高血液病患儿电话随访效果的方法.方法 通过自制问卷了解责任护士进行电话随访的影响因素,分析原因后自设电话随访模板,对护士电话回访的过程及内容进行规范和细化.结果 电话随访模板应用前后患者家属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采用自设电话随访模板对血液病患儿进行电话随访,有效提高了患儿家属的健康知识和满意度.
作者:吴丽芬;刘恋;何娇;张焕梅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