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

吴丹;张秀;顾凤军;苑红;刘丽英;石磊;徐哲;秦恩强

关键词:急性细菌性痢疾, 临床路径, 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急性细菌性痢疾单病种实施临床路径提供依据.方法 将176例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80例、观察组96例.对照组按常规实施护理,观察组按临床路径实施护理.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对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实施临床路径可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医院感染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现状,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降低患者感染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医院2011年神经内科住院患者3 539例的病例资料,对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感染部位、常见的感染病原菌进行分析.结果 3 539例患者中有36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02%;在36例感染病例中排名前2位的疾病依次是脑卒中和重症肌无力;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82.50%,其次是血液感染,占7.50%;病原菌检查发现导致医院感染的菌群位列第1位是鲍曼不动杆菌,占19.51%.结论 在神经内科疾病患者中,卒中患者容易发生医院感染,这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以降低该类疾病医院感染发生率.

    作者:高芳;罗倩倩;江新姣;邹俊宁;戴頔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文献报告会在护理研究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文献报告会(Journal Club)在《护理研究》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09级五年制护理本科学生(下称护生)180人作为实验班,2008级五年制护生198人作为对照班,两班均采取讲授法、小组讨论式教学法、书面作业方法开展教学.实验班在此基础上,开展Journal Club教学活动,举办Journal Club 8次,每周2次,每次2学时,共4周.结果 实验班91.67%护生对Journal Club能培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予以肯定,83.89%护生认为有必要实施教学方法改革;实验班考试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班(均P<0.01).结论 采取Journal Club教学模式可锻炼护生文献查阅能力,提高护理科研教学质量及护生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作者:王庆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组合式医用床单的制作与应用

    医用床单是医院为住院患者配置的专用床单,现有的医用床单按使用次数可分为一次性使用与反复使用,一般为整体式结构.为了能根据实际脏污部位,任意更换床单的单一组合部分,避免整体更换清洗的麻烦,也为了减少局部破损必须整体更新的浪费,降低医院成本,我科制作了一种组合式医用床单,介绍如下.1 材料与制作1.1 材料市售宽85 cm的优质白色棉质布料,宽1 cm皮筋,直径为0.8 cm的纽扣.

    作者:项艳萍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索影响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患者预后的因素,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202例慢性重型乙肝患者的电子病历,根据治疗效果将患者分为治疗有效组和治疗无效组,从年龄、性别、职业、乙肝家族史、既往饮酒史、抗病毒治疗、发病诱因、基础疾病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探索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结果 202例慢性重型乙肝治疗有效130例,治疗无效72例,并发肝性脑病(OR=11.936)、抗病毒治疗(OR=4.257)、乙肝家族史(OR=3.678)及并发肝肾综合征(OR=4.707)是治疗无效的强预测因子(均P<0.01).结论 慢性重型乙肝合并肝性脑病或肝肾综合征者,以及未接受抗病毒治疗、无乙肝家族史者预后较差.医护人员应早期发现肝性脑癌、肝肾综合征,加强此类患者的抗病毒药物相关知识教育,强调抗病毒药物的远期效果,建立长期随访机制,提供院外护理指导,保证抗病毒药物的正规应用,督促患者定期复查,是改善预后的重要措施.

    作者:路德艳;杨慧玲;杜鹃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不同部位皮内注射DC疫苗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比较树突状细胞(DC)疫苗在腹股沟和腋窝淋巴结富集区皮内注射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接受DC疫苗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30例,按入院治疗先后分成腹股沟组和腋窝组各15例,分别在腹股沟淋巴结富集区和腋窝淋巴结富集区皮内注射DC疫苗.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CD3+、CD4+、CD8+、NK细胞及CD4+/CD8+比值,比较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注射后的不良反应及疼痛程度.结果 注射后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时腹股沟组疼痛程度显著轻于腋窝组(P<0.01).两组DC治疗后外周血CD3+、CD4+、CD8+、NK细胞及CD4+/CD8+高于注射前(均P<0.01).结论 DC疫苗两种部位皮内注射均能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但腹股沟淋巴结注射可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

    作者:余兰芳;郑素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我国护理人员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研究的文献分析

    目的 了解目前我国护理人员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法,对近5年有关我国护理人员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文献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我国护理人员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得分处于一般水平,影响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或行为的决定因素有认知-知觉因素和修正因素,年龄、居住情况对护理人员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有影响,健康价值、健康行为自我效能及健康概念等影响因素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呈正相关性.结论 我国护理人员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存在改进空间,通过对健康价值、健康行为自我效能等影响因素的干预,可以促使他们采取有效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

    作者:杨春静;付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急性细菌性痢疾单病种实施临床路径提供依据.方法 将176例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80例、观察组96例.对照组按常规实施护理,观察组按临床路径实施护理.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对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实施临床路径可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作者:吴丹;张秀;顾凤军;苑红;刘丽英;石磊;徐哲;秦恩强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改良型储气囊氧气面罩的研制

    临床上使用的储气囊氧气面罩主要由面罩、贮氧袋、T型三通、输氧管、单向活瓣及固定构件组成.储气囊氧气面罩的单向活瓣(外侧2个活瓣为呼气时打开吸气时关闭,内侧1个活瓣为吸气时打开呼气时关闭)能在提高吸氧浓度同时不加重二氧化碳潴留.临床使用时发现目前使用的储气囊氧气面罩由于活瓣的固定方式及孔隙较小,导致氧气面罩的内、外活瓣贴片不能够及时打开或打开不全;氧气面罩内活瓣的位置有悖于吸开呼闭的原理,特别是张口呼吸患者,在整个呼吸周期活瓣均处于开放状态.针对上述弊端,我们研制了改良型储气囊氧气面罩,以提高患者吸氧浓度的同时不加重二氧化碳重吸收,介绍如下.

    作者:万群芳;陈姣;阳绪容;彭曦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医用瓶清洗消毒箱的研制及应用

    为了防止交叉感染,临床通常将氧气湿化瓶、吸引器引流瓶等医用瓶充分浸泡消毒30 min后,清水冲洗干净,干燥保存备用.但消毒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消毒液浓度不够、未充分浸入消毒液中,消毒后未将消毒残液冲洗干净,消毒后或冲洗、晾干和保存等环节亦存在二次污染.为有效解决以上问题,我们研制了医用瓶清洗消毒箱,介绍如下.1材料与制作箱体和箱盖采用透明塑料制成.箱体底部设有空心夹层,空心夹层内设置有管件连接件四通,四通上连接有4根连接管,箱体内的底板装有4根清洗管,每个清洗管与空心夹层内对应的连接管连接,一进水管穿入空心夹层内与四通的进水口连接,箱体内底板上方一侧的箱壁上安装有出水阀.

    作者:刘霞;石玉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协助早产儿异位PICC二次定位

    目的 避免早产儿PICC异位退管后行二次X线摄片定位.方法 运用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中影像处理的测量功能,测量46例PICC置入异位的导管尖端距理想位置的长度,根据测量的数字退出导管,再次行X线摄片定位导管并与预计位置比较.结果 根据PACS测量长度退出导管,预计退管后导管尖端的位置和再次X线摄片定位导管尖端的位置一致.结论 运用PACS可准确测量异位导管所需退出的长度,指导护理人员调整异位PICC尖端位置,避免新生儿接受二次X线照射.

    作者:胡永群;朱立珍;刘欢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呼吸科病情观察一览表的设计与应用

    目的 探讨适合呼吸科特点的护理交接班方式,简化交班记录,提高交接班质量.方法 根据呼吸科特点设计病情观察一览表,规范交班内容的书写,各班次护士根据患者病情进行交班,接班者阅读后执行连续性护理措施.护士长不定期检查各班次对患者病情了解情况,对交接班质量进行质量控制和分析.结果 采用病情观察一览表使交接班护士能快速有效地掌握患者病情变化,提高了交接班质量.结论 病情观察一览表的应用,可减少因交接不详引起的遗漏和护理缺陷,保障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和护理质量与安全.

    作者:谢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化疗药物避光盒的制作与应用

    我院于2012年7月成立化疗药物配置室,所有化疗药物均需在化疗药物配置室配制.需避光化疗药物配制后套上避光套,放入透明塑料盒内送病区.但因药物输液瓶签粘贴在输液瓶(袋)上,核对时需要拉开避光套,核对完后再套上,程序繁琐,工作量大;如将输液瓶签粘贴在避光套上,输液毕瓶签痕迹不易清理致避光套丢弃,增加了成本.鉴此,笔者于2012年8月自制化疗药物配置室专用避光盒(下称专用避光盒),应用20个品种1 800袋化疗药物,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作者:彭军;凡哲梅;宋红;陈年新;翟荣君;罗红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120患者分诊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MEWS)在急诊120患者分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1月120就诊患者311例为对照组,2011年11月120就诊患者306例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入院后按常规急诊分诊流程处置;观察组患者采用MEWS评分系统,根据评分情况分流至相应就诊区域.比较两组分诊准确率并观察不同MEWS评分患者去向与转归情况.结果 观察组分诊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EWS评分5~8分患者容易出现病情变化,是潜在的危重患者.结论 MEWS评分便于急诊护士更准确地将患者分诊至相应就诊区域,有利于鉴别潜在危重患者,提高救治成功率.

    作者:王金金;刁永云;倪元红;王慧娟;李百强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足下垂护理鞋具联合穴位按揉促进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

    目的 探讨足下垂护理鞋具联合穴位按揉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 将9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发病第7天病情基本稳定即采用自行研制的足下垂护理鞋具对患者进行患侧肢体的功能锻炼,同时选择手、足阳明、足太阴经穴位推拿按揉.结果 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由17.33±0.86减至10.50±3.83,生活能力状态分级由4.58±0.76减至2.70±1.11,肌力进步2级及进步1级者达51例,干预后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应用足下垂护理鞋具配合中医穴位推拿按揉护理脑梗死偏瘫患者,可提高康复效果.

    作者:沈文英;王丽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恢复期精神病患者工娱疗活动需求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恢复期精神病患者对工娱疗活动的需求情况,为开展针对性的工娱疗活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精神病患者工娱疗活动需求问卷对101例恢复期精神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恢复期精神病患者在音乐治疗项目中,对音乐放松疗法的需求高(占54.5%),其次为音乐与运动疗法(占38.6%);文娱治疗项目中,需求较高的为卡拉OK演唱(占42.6%);患者对健康知识讲座中关于出院后如何适应社会的需求高(占41.6%);作业疗法中40.6%的患者喜欢花草栽种.结论 恢复期精神病患者对工娱疗活动的需求存在差异,在开展基础的工娱疗活动的同时,应针对患者的需求开展个性化的工娱疗康复活动,以大限度地发挥患者自身潜能,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作者:王力霞;冯燕华;蒋敏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阶段转变模型在三叉神经痛患者疼痛自我管理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阶段转变模型在三叉神经痛患者疼痛自我管理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三叉神经痛50例患者根据其疼痛自我管理行为阶段进行个体化的疼痛自我管理指导.结果 干预后3个月复诊时,患者VAS评分1.06±o.79,显著低于就诊时(P<0.01);处于思考前期0例,思考期2例,行动期33例,维持期15例,与就诊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针对患者疼痛自我管理的态度和行为,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可以提高患者疼痛自我管理行为,缓解患者疼痛.

    作者:王慧荣;尹心红;王志敏;骆永梅;李文菁;刘芬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自制语言康复光碟在脑卒中失语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自制语言康复光碟在脑卒中后失语患者语言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54例脑卒中失语患者按投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采取脑卒中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脑卒中常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采用自制语言康复光碟进行语言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语言康复功能效果、焦虑症状改善情况和患者对康复训练的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失语功能恢复程度、语言功能评分、临床疗效、焦虑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制语言康复光碟可提高脑卒中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对其康复治疗有积极作用.

    作者:李培珍;吴熹;徐微微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四化”措施在包装岗位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 规范包装操作,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包装岗位人员的核对依从性和岗位胜任力.方法 由1名主管护师负责对全科人员进行包装岗位相关内容的培训,培训时间1个月.将“四化”措施应用于培训中,即手术器械图谱化、核对制度流程化、包装操作考核规范化、岗位考核日常化.结果 培训后工作人员包装操作考核成绩较培训前显著提高(均P<0.01),92.15%~100%工作人员反映培训后包装技能水平、操作规范性等有很大提高.结论 在包装操作培训中应用“四化”措施,规范了包装操作,提高了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包装岗位技能水平和岗位胜任力.

    作者:方玲;陈瑛;王婧;刘磊;李静;原媛;陈莉莉;胡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能级评估结合实训教学用于低年资护士静脉穿刺技能培训

    目的 探讨能级评估结合实训教学法在低年资护士静脉穿刺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医院某科室16个病区低年资护士随机分为观察组(8个病区,76人),对照组(8个病区,84人).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培训方法;观察组先进行静脉穿刺能级评估,针对不同能级实施实验室和临床培训.结果 培训6个月后,观察组静脉穿刺技术水平和患者满意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能级评估结合实训教学能在较短时间内提高低年资护士的静脉穿刺技术水平,增强其临床工作信心,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刘青青;钱媛;范柏林;肖黎;张红英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检验标本留取规范速查卡的设计与应用

    目的 提高送检标本的合格率.方法 护理部在检验科协助下编制检验标本留取规范速查卡,卡片彩色印刷并过塑.结果 应用速查卡后标本采集不合格率显著低于应用前(P<0.01).结论 速查卡的应用方便护士快速获取检验项目的留取要求,可提高送检标本合格率及护士的工作效率.

    作者:刘海菊;范久波;吴京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