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全膀胱切除术后患者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

金昌德

关键词:膀胱癌, 根治性全膀胱切除, 腹壁造口, 尿流改道, 质性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全膀胱切除术后患者的真实体验.方法 采取面对面观察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形式,访谈全膀胱切除术后10例患者出院后的状况,以现象学分析法分析转录稿.结果 全膀胱切除术后患者真实体验个人层面包括生理功能及自我概念、自护不足和观念的转变;家庭层面包括分离性焦虑、感激和愧疚;社会层面包括社交孤立和社会心理问题共三方面8个主题.结论 患者主要表现为生理功能和自我概念方面的不适应,有较重的社交孤立表现;其家庭支持系统起到了积极的正性作用.护士可采取针对性随访和健康教育来帮助他们更快地康复和适应术后生活.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产后家庭访视质量标准的制订与应用

    目的 落实产后家庭访视举措,提高访视效果.方法 由课题组成员在理论研究与实践调研的基础上初拟产后家庭访视质量标准(下称产后访视标准),采用德尔菲法对15名专家进行2轮咨询、筛选与论证;按出院日将产妇286人单号分为观察组(154人)、双号分为对照组(132人),分别行常规访视和采用产后访视标准访视,连续3次时评价效果.结果 形成8个一级条目、45个二级条目的产后访视标准;2轮专家咨询问卷的回收率均为100%,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81,第2轮的协调系数为0.567,一致性检验P<0.01.观察组健康教育、访视前后处理、整体服务效果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产后访视标准内容合理,评分客观,用于产后家庭访视可提高访视效果.

    作者:梁赤波;王晓红;叶学英;刘小琼;欧召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眼部蜱虫病患儿的护理

    对1例眼部蜱虫病患儿局部注射0.1%利多卡因0.2 mL,待虫体自然脱落后于显微镜下清创,给予预防感染及对症治疗,惠儿1周后痊愈出院.做好术前护理及术后观察与健康教育,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作者:刘海菊;范久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三叠转盘卡的制作及在颈椎骨折脱位椎弓根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目的 提高颈椎骨折脱位椎弓根内固定术患者手术技术参数计算准确性及效率,提高手术效果.方法 基于国人解剖生理及颈椎影像学数据,自制三叠转盘卡,用于66例颈椎骨折伴2节段以上颈髓损伤患者的颈椎后路钉棒系统固定、后路全开门减压治疗.结果 66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术后颈椎脱位复位良好,JOA评分改善达62.0%,Frankel分级提高1级,无内固定螺钉松动、退出等发生;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 三叠转盘卡用于颈椎骨折伴颈髓损伤患者手术的技术测算,数据准确,安全便捷,手术效果好.

    作者:王素霞;邵芳林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电子鼻咽喉镜检查患儿的优质护理

    目的 提高电子鼻咽喉镜检查患儿的耐受性及安全性.方法 按检查时间将行电子鼻咽喉镜检查的569例患儿分为对照组(274例)和观察组(295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即成立由检查医生、护士组成的喉镜检查小组,进行相关理论知识及技能培训;优化检查环境;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结果 观察组检查耐受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一次插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对电子鼻咽喉镜检查患儿实施优质护理,有效提高了患儿的耐受性及一次插管成功率,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保障患儿的安全.

    作者:李会琴;张惠荣;张庆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骨科患者疼痛个案管理研究

    目的 探讨个案管理护理实践对骨科患者疼痛控制的效果.方法 将同一病区的124例患者按入院先后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2例,干预组由个案管理小组对其提供整体性、持续性、全程的疼痛管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分别在术前,术后8h、24 h、72 h评估疼痛程度,出院前评价疼痛控制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患者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疼痛控制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个案管理可有效控制骨科患者疼痛程度,提升疼痛控制满意度.

    作者:黄天雯;彭莉;谭运娟;桂自珍;刘回芬;陈晓玲;刘巧梨;何冬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体位变换对妊娠晚期孕妇和胎儿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体位变换对妊娠晚期孕妇和胎儿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脐动脉血流检测仪监测妊娠晚期孕妇仰卧位、左或右侧卧位及半坐卧位时孕妇子宫动脉阻力指数(UtA-RI)、脐动脉S/D值及脐动脉阻力指数(RI),监测不同体位时孕妇和胎儿心率.结果 左或右侧卧位及半坐卧时孕妇UtA-RI、S/D值和RI值均显著低于仰卧位(均P<0.05);左或右侧卧位及半坐卧时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体位孕妇及胎儿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于S/D标准值下限组孕妇改变体位S/D值升高,反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妊娠晚期孕妇半坐卧位具有与左、右侧卧位同等效果,改变体位有利于胎儿血流供应.

    作者:陈雪群;彭李珍;陆云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睡袋式被套的设计及应用

    外科患者术后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寒战,其原因是麻醉药物扩张血管使体温下降,体温调节功能暂时失调,患者以寒战的方式产热[1].寒战可使机体耗氧量增加,二氧化碳生成增多,造成低氧血症、乳酸性酸中毒、心排出量增多,加重心肺等器官的负担,不利于机体康复[2].对术后患者加强保暖是临床护理工作者经常思考的问题.临床使用的被套为敞开式,不利于术后患者保暖,我们将传统被套加以改良,设计出一种睡袋式被套,可增加棉被的保暖性,介绍如下.

    作者:张悦敏;杨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军队医院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及相关因素调查

    目的 提高军队医院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和健康教育效果.方法 采用医院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自评量表(下称健康教育自评量表)及影响健康教育效果的因素调查表,对新疆地区某军队1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369名护理人员进行健康教育能力与学习需求调查.结果 军队医院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评分(150.81±17.93)分,不同科室、用工类别、年龄、护龄、临床带教经历、护士健康教育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护理人员对于健康教育方面总体需求为81.3%.75.1%的护士认为影响健康教育效果的护理人员因素是人员短缺,工作量大,缺乏健康教育的时间.结论 军队医院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总体水平良好,学习需求高;健康教育能力参差不齐,影响健康教育效果的主要因素是护理人员短缺,工作量大,缺乏健康教育的时间,健康教育的知识及能力.护理管理者应加强针对性培训,以全面提高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和健康教育效果.

    作者:杨晓宇;梁萍;王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维汉哈族成年女性乳腺体检认知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新疆维汉哈族成年女性对定期乳腺体检认知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特色化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行体检的158名成年女性采用自制的“乳腺疾病体检相关知识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认知行为总分为(10.5±6.1)~(22.9±5.9)分,汉族高,维族次之,哈族低(均P<0.05);影响女性乳腺体检认知行为的因素,汉族有文化水平、是否患过乳腺疾病和职业,哈族有年龄和文化程度,维族有文化水平和职业(均P<0.05).结论 汉哈族成年女性乳腺体检认知行为水平偏低,哈族、文化程度低、工人及其他职业、年龄偏大者更为明显,应进行针对性干预,提高各族妇女乳腺体检的认知及正确行为.

    作者:辛丽萍;古丽巴田;王燕;王淑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带取痰匙集痰器的制作与应用

    医院为昏迷、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的患者采集痰液标本时,通常使用电动吸引器吸痰,将痰液以无菌集痰器收纳后提取样本进行相关检查,存在痰标本暴露被污染和污染环境的弊端.鉴此,笔者于2012年6月研制了一种带有环形取痰匙的试管集痰器,至2012年10月应用于38例患者留取痰标本,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陈峰英;王作艳;王砚;王霞;李焕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专项锻炼促进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

    目的 探讨床旁早期专项锻炼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宫颈癌、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按常规实施护理,观察组制定专项锻炼内容,打印专项锻炼单提醒患者按时锻炼.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次排气时间和第1次下床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专项锻炼可有效促进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

    作者:胡桂娟;李小芒;谭明秀;蒋妮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护理工作量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从护理工作量的概念出发,对影响护理工作量的六大因素,即护士及患者因素、护理专科因素、组织管理因素、测量因素、信息技术因素进行综述.同时简要阐述了若干常用工作量测量工具,认为护理工作量研究应体现因素系统完整性、护理专科性和临床实用性,以准确测评护理工作量,为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陈红;蒋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后路矫正术的复位护理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行后路矫正术中复位护理方法对手术矫正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21例手术患者由原先的体位架复位后,在两肩下加垫抬高上半身促使截骨面闭合改为:体位架复位后,抬高双下肢,使大腿处于过度后伸状态,促使骨盆前旋来闭合截骨面.结果 21例患者手术时间3.3~4.6 h,出血量1 500~2 000 mL,无手术并发症;全脊柱大后凸Cobb角平均矫正36.8°,腰椎前凸平均矫正44.3°,骨盆倾斜角平均矫正14.1°,骶骨倾斜角平均矫正13.4°;截骨面均按预期闭合,脊柱及骨盆接近生理状态.结论 腰椎前凸的重建与骨盆矢状面形态改变密切相关,有效的复位护理在强直性脊柱炎后路矫正术中起到辅助矫正作用.

    作者:周亚昭;杨健;许琳;华薇;王巧桂;蒉晓予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棉布和无纺布手术衣、孔巾应用中空气尘埃颗粒量比较

    手术室控制感染的措施之一是有效控制手术间尘粒数量.笔者分别采用传统棉布手术衣、孔巾与无纺布手术衣、孔巾进行空气尘埃颗粒量的测定,为临床选择提供参考.1材料与方法1.1 材料常规棉布手术衣及孔巾,经高压灭菌后使用.一次性无纺布手术衣及孔巾(杜邦胜特龙公司生产)经环氧乙烷灭菌后使用,使用时均为合格产品.选择胃大部切除术,手术间相同,手术间的温度控制在22~25℃,相对湿度50%~60%,两种手术衣、孔巾各取10件.

    作者:邓瑞文;何丽珠;周红菊;张颖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鼻饲患者胃潴留研究进展

    阐述鼻饲患者胃潴留常见危险因素,胃潴留的判断方法、胃潴留判断标准及胃残留液的处理,以及胃潴留患者的管理,旨在为临床护理人员对鼻饲患者的良好护理提供相关参考依据.

    作者:王丽娟;程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团队急救模式用于失血性休克产妇救治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团队急救模式在产科危急重症抢救中的作用.方法 成立由产科主任、麻醉科主任、血液科主任、重症医学科主任、输血科主任、介入科主任、产科急救小组成员(医生2人,护士2人,助产士1人)和支助中心12人组成的产科危急重症急救小组,经专项培训后对8例产后失血性休克产妇进行急救.结果 8例均抢救成功,保留子宫4例,发生DIC行子宫切除4例.结论 产科危急重症急救小组的成立及运行有利于提高产科危急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作者:刘芳;陈红玲;姜广荣;金玉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护生人文关怀品质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 分析影响在校护生人文关怀品质形成的因素,为培养护生人文关怀品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运用护生人文关怀品质量表对1 218名在校护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护生人文关怀品质总分作为应变量,以护生的一般情况及相关因素作为自变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护生人文关怀品质总得分为116.86±17.02,与护生学历、年级、是否为独生子女、是否接受人文关怀教育、来自母亲和同学的关怀6个因素有相关性(P<0.05,P<0.01).结论 护生人文关怀品质为中等水平.加强人文关怀教育、营造关爱的环境、注重对独生子女的关怀教育是提高护生人文关怀品质的有效途径.

    作者:刘霖;陶莹;刘于皛;胡韵;钱晓路;姜安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喉癌患者术后鼻饲量与间隔时间研究

    目的 研究喉癌患者术后鼻饲全营养流质的佳鼻饲方式.方法 将喉癌术后鼻饲76例患者随机分为改进组40例、对照组36例.两组均自术后6h开始鼻饲流质,从100 mL逐渐递增至维持量,第3天进入研究观察.改进组每日鼻饲全营养流质5次,每次600 mL,每次间隔4h;对照组按常规每日鼻饲8次,每次390 mL,每次间隔2.5h.连续10 d后评价效果.结果 两组营养状况、淋巴细胞计数及鼻饲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改进组胃休息时间显著延长、鼻饲日均护理耗时显著减少(均P<0.01).结论 喉癌患者术后采用改进鼻饲方式安全,有利于患者休息和减少护理工作量.

    作者:陈冬兰;莫福琴;黄代娜;覃婉;冯梦春;陈虹妃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心胸外科术后患者顽固性肺部感染改良体位引流痰液效果探讨

    目的 提高心胸外科术后顽固性肺部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88例心胸外科术后顽固性肺部感染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41例、观察组47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取常规头低足高位引流痰液,观察组针对肺部病灶选取45°半卧位、头低足高、头低足高俯卧位引流痰液.连续15d后评价效果.结果 观察组PO2、PCO2、痰培养阳性率、抗生素使用时间、日痰量、日脱氧时间及肺部病灶缩小率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改良体位引流痰液用于心胸外科术后顽固性肺部感染患者效果显著优于常规引流体位.

    作者:滕莉;燕鞠萍;赵轲;陈宝均;张涛;桂韵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剖宫产窒息新生儿手术室现场复苏

    目的 探讨剖宫产窒息新生儿的手术室现场复苏方法.方法 严格按新复苏方法的ABCDE抢救程序,即评价、初步复苏、气囊-面罩正压人工呼吸、胸外按压、气管插管脐静脉用药等步骤,对35例剖宫产窒息新生儿进行手术室现场复苏.结果 35例均复苏成功,患儿存活.其中22例通过气道处理即恢复有效心肺功能,Apgar评分8~9分;13例经4~12 min复苏处理,Apgar评分7~10分.结论 复苏小组人员的紧密合作和熟练的复苏技术、充足的复苏用物准备以及快而有序的复苏程序是复苏成功的保证.

    作者:吴荷玉;王萍;祝茹生;陈刚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