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志;回玉杰
目的 了解广东省各级医院临床护士的职业生活质量状况.方法 运用护理职业生活质量量表(QNWL)对广东省30所不同等级医院的2 951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级别医院的护士QNWL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三级医院护士QNWL得分显著低于一级医院(P<0.05,P<0.01);对护理职业生活质量不满意排序前10的条目分布于QNWL4个维度中,集中的问题为工作家庭平衡维度,7个条目中有5条不满意.结论 广东省临床护士护理职业生活质量不高,工作家庭难以平衡是主要问题.管理者应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提高临床护士的职业生活质量.
作者:黄惠根;徐加加;张容;符霞 刊期: 2013年第14期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由于其疾病的特殊性需要长期禁食禁水抑制胰腺分泌,患者易出现口渴难耐,口唇干燥,因此患者要求频繁的温开水漱口来缓解这种不适感,然而随着漱口频率的增加反而加速了口腔内水分的蒸发,患者更加感觉口渴,形成恶性循环.此外,随着漱口次数的增加导致口腔内的唾液大量丢失,唾液中含有免疫球蛋白、多种酶和多种维生素具有抗菌作用,能增强免疫功能、预防疾病,同时也是人体必需的代谢活性剂,因此大量唾液的丢失会增加口腔感染的发生率,降低SAP患者的预后.我科自2011年5月开始采用温开水口腔喷雾法,收到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徐金中;宋湘玲;叶向红 刊期: 2013年第14期
分析了7例乳腺癌术后患者PICC置管失败的原因,包括置管时间点选择不当4例,患者肥胖、穿刺血管直径过小2例,患者紧张致血管痉挛1例.提出置管时间应选择在患者接受首次静脉化疗前;置管前客观评估患者血管条件,置管途径首选管腔粗、直、静脉瓣少的贵要静脉;置管前与患者进行良好沟通消除其紧张害怕心理,可有效避免乳腺癌术后患者在盲穿下PICC置管失败.
作者:郑小君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护士自我管理模式在静脉给药查对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构建自我管理模式,即组建自我管理团队,制定给药查对标化流程,开展自我管理,包括开设自我管理课程、建立三级质控网、营造自我管理氛围、自律与互律、诚信与沟通等措施.比较实施前后护士静脉给药查对自我管理情况.结果 实施后护士自我管理及一般自我管理效能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均P<0.01).结论 在静脉给药查对中运用护士自我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护士静脉给药核对的执行力,激发护士对工作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杨毅华;赖文娟;管玉梅 刊期: 2013年第14期
阐述痰标本采集前、采集过程中、采集后及其他各种因素对标本质量的影响,为护理人员更好地采取有效措施规避这些因素提供参考,从而提高痰培养标本质量.
作者:吴云艳;刘远金;丘丽玉;谭美群 刊期: 2013年第14期
随着微创手术日益普及,各类腔镜设备的使用频率大幅度增长.各种摄像头、冷光源纤维、电刀线、脚踏等导线多且价格昂贵,加上每台机器上配置的电源线,线路多相互缠绕,经常出现损坏或导线乱放或找不到现象.腔镜设备频频出现问题,不仅影响手术量及手术质量,而且造成巨大的成本支出[1].2012年7月起,我院手术室采用弹性气管插管引导管芯制作挂钩悬挂导线加乙醇桶放置摄像头的方法,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作者:张水玲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PICC维护网络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方法.方法 建立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PICC维护网络护理服务部,确立社区、县乡维护网络医院与其指定的PICC维护员,举办专题继续教育培训,建立PICC维护网络人员QQ群,对出院后留置PICC患者,实施医院、社区、家庭三级管理.结果 在实施网络维护过程中2例发生并发症,其中穿刺点感染1例,堵管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76%.97.62%患者对网络维护点的服务态度、维护技术和收费感到满意.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PICC维护网络服务部共接受网络成员电话咨询250余次,服务部成员外出会诊34次.结论 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PICC维护网络的建立,解决了出院肿瘤患者带管的维护问题,减少了带管期间并发症,延长患者带管时间;同时,让更多的护理人员参与进来,扩大了PICC技术影响力,达到了护患双赢的目的.
作者:罗红;任道琼;谭静;黄冰;杨晓燕;文琼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为PICC置管后出现局部皮肤过敏患者确定基于循证的维护方案.方法 按PICO原则,针对患者临床表现提出问题,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JBI、PubMed、Medline、CBM、复旦大学循证护理合作中心、维普资讯及万方数据库.共纳入4篇临床指南、1篇系统评价和12篇RCT.参照指南及相关证据,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无菌敷料进行护理.结果 实施2周后,患者过敏症状完全消失.结论 PICC置管后患者使用水胶体敷料能有效降低导管相关皮肤过敏的发生.
作者:戈娜;庞启英;赵誉洁;刘华华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改进护理质量控制检查方法,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方法 采取质控小组成员相对固定,调整检查频次为3个月1次,对检查存在的问题及亮点用相机拍照,以PPT形式汇报检查结果并与上一季度进行对照分析,建立护理质控小组会诊制等方法进行质控检查.结果 病区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及患者满意度较改进前提高,护理缺陷发生率较改进前显著下降(P<0.01).结论 护理质量控制检查方法的改进,能够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作者:兰红霞;莫朝媚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自选互动卡在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40例非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与自选组各70例,传统组实施常规护理,自选组于术前访视时采用自制的自选互动卡予患者勾选,术中根据患者自选的要求尽量满足其需求.结果 自选组患者术前焦虑、术中生命体征及患者满意度显著优于传统组(均P<0.05).结论 自选互动卡可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作者:程志;回玉杰 刊期: 2013年第14期
介绍PICC置管中无痛护理技术的应用进展,阐述了无痛护理在PICC置管中的意义、PICC置管全程引起疼痛的相关因素,提出无痛护理主要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合理选择穿刺工具及方法、进针方法的改良、局麻技术的应用、心理干预等.
作者:秦毅;徐旭娟;朱小玲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应用微型营养评定简表(MNA-SF)和微型营养评定法(MNA)筛查营养风险与营养不良的患者,评估饮食干预的效果,分析其对康复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 对162例住院脑卒中及脑外伤患者,入院首日采用MNA-SF和MNA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对存在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的患者进行饮食干预,分别在第2、4周后再评估.结果 共69例患者完成3次评估并接受为期4周的饮食干预措施,入院评估发现营养风险患者40例(24.69%)、营养不良29例(17.90%).饮食干预4周后存在营养风险26例(16.05%),营养不良10例(6.17%).患者MNA评分显著高于入院时(均P<0.05).结论 采用MNA-SF和MNA评估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并采取相应的饮食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作者:周敏;李爱东;赵洁;董慧娟;陈月馨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护理职业岗位对护士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为护理教学改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制护理职业岗位能力调查表对8所医院的护理人员进行调查,被调查者对胜任护理职业岗位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具体要求项目的重要性进行排序.结果 护理人员认为知识、能力、素质方面重要的分别是护理专业知识、基础护理操作能力、较强的工作责任心.结论 学校应根据临床对护理人员的岗位需求培养满足岗位要求的综合性应用型人才.
作者:邓菲菲;杨柳清;左凤林;谭严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提高PICC置管长度体外预测量的准确性,提高一次置管到位率.方法 将250例行PICC置管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改进组各125例.对照组常规从穿刺点开始测量PICC导管置入长度;改进组从肘横纹处开始测量.比较两组测量导管长度的偏差度、偏差率及PICC置管到位率.结果 改进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从肘横纹开始测量PICC置入长度可减少测量误差,提高PICC置管的准确性及安全性.
作者:高青;钱火红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对农医定向培养生开设常用护理技术课程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方法 对300名农医定向培养生开展统一教学,课程结束时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及分析.结果 71.3%的学生认为学习该课程非常必要,82.7%的学生对教学总体安排非常满意,但94.0%的学生认为课时不足,同时给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结论 常用护理技术课程提升了学生社区实践能力,应该增加课时,加强教材建设,全面提高学生技能,以适应农村社区医疗需求.
作者:陈桂园;姜丽萍;季兰芳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临床各级护士不同岗位培训需求,为岗位培训课程设置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各级护士培训需求情况调查表,对4种级别护士共238名进行调查.结果 N0~N3级护士在人文素质、专业理论知识方面的培训需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其需求呈递减状态;在临床实践及其他方面的培训需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N0~N3级护士进行岗位培训计划设计时,应根据各级护士需求采取针对性培训,建立以用为本、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培训模式.
作者:陈华丽;徐霞;全厚菊;周梅香 刊期: 2013年第14期
胃肠道手术、肠梗阻及急性胰腺炎患者为减轻腹胀,常需使用一次性负压引流球进行胃肠减压.头颈部肿瘤行颈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乳腺肿瘤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术后为减轻切口积血、积液也需使用一次性负压引流球.各种腹腔手术后的患者需使用一次性引流袋.而这些引流装置并无固定器,临床护士及患者均反映引流装置无处放置、固定不便.为此笔者自行设计了一种新型引流装置固定器,于2012年1~7月应用于50例患者,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项艳萍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规范培训提高骨科护士床边交接班质量的效果.方法 规范床边交接班流程和内容,制定《骨科护士床边交接班评分表》;分析床边交接班存在的问题,以骨科代表性病种“脊椎损伤并截瘫”、“髋关节置换术后”拍摄交接班视频,制作交接班思维导图、编制交接班顺口溜;采取理论授课、播放交接班视频、情景模拟交接班等形式,对骨科护士开展床边交接班培训.结果 交接班项目中除“专科情况”外,其他项目培训后得分显著高于培训前(均P<0.01).结论 规范培训能显著提高骨科护士床边交接班质量.
作者:付沫;唐霖;肖继荣;丁永艳;王红霞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比较经动脉与静脉采血行血液稀释式自体血回输的效果.方法 将行血液稀释式自体血回输的择期手术患者189例按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97例)和观察组(92例).对照组行静脉采血,观察组经动脉采血,监测两组患者采血前后血压、心率、SpO2变化;比较两组采血时间、一次穿刺采血成功率.结果 两组患者采血前、采血后15 min、30 min平均动脉压、心率、SpO2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一次穿刺采血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采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经动脉采血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缩短采血时间,提高一次采血成功率.
作者:谭玉兰;杨小平 刊期: 2013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球后注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9例(17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球后注射治疗并实施系统护理.结果 2眼视力提高0.5,出血灶、渗出基本完全吸收;8眼视力提高0.3,出血灶、渗出有所吸收,微血管瘤数减少;5眼视力提高0.2,出血灶、渗出略有吸收,无新鲜出血;2眼视力和眼底无变化.结论 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球后注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患者术前进行心理疏导和血糖血压的调节,术中严密执行无菌操作常规,术后预防并发症可保证疗效.
作者:刘玉芬;史晶;崔琴;谢瑞花;吴春艳;严向芳 刊期: 2013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