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术麻醉信息系统的构建及应用

王冉;李斌

关键词:手术麻醉科, 手术麻醉信息系统, 护理管理
摘要:目的 探讨手术麻醉科现代化管理方法,提高护理工作与管理水平.方法 在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创建手术麻醉信息系统,对手术室工作进行计算机信息管理.统计24个月的应用情况.结果 优化了管理流程,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结论 手术麻醉信息系统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与管理水平.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应用飞信搭建健康教育平台的实践与效果

    目的 探讨应用飞信搭建健康教育平台的实践效果.方法 将100例患者采用信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通过飞信平台进行强化健康教育.结果 出院时健康教育满意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飞信平台开展健康教育形式新颖,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杜静;秦震声;成茜;尚进;高健;杨瑛;胡崇英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首次眼药水应用及时率

    目的 提高首次眼药水及时使用率,规范眼药水执行流程.方法 对63例次光明圈活动前患者首次眼药水使用不及时原因采用鱼骨图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规范应用眼药水流程,实施4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 光明圈活动后首次眼药水应用及时达标率106.1%、进步率56.0%,患者满意率从76.7%提升至96.7%;圈员认为本次光明圈活动规范有效,提升了团队精神、增长了专业知识等.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提高首次眼药水执行及时率,并具有可持续性.

    作者:刘小苏;张君芳;左晓莉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基于信息化和临床护理路径指导下的手术室单病种限价监管

    目的 探讨信息化和临床护理路径指导下的手术室单病种护理质量和费用控制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行阑尾切除的48例单纯性阑尾炎患者(观察组)采取信息化管理,制定并实施单病种限价手术护理路径,对护理耗材进行标准化管理,对手术室单病种限价的质量和费用进行监管.并与实施常规单病种限价管理的45例阑尾切除术患者(对照组)进行效果比较.结果 观察组手术护理配合考核评分、医生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手术护理耗材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重点控制护理耗材成本,制定并实施单病种限价手术护理路径,可提高单病种限价管理的工作效果,保证手术室护理“降价不降质”.

    作者:罗忠梅;雷菊红;曹阳慧;张湘云;周淑云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鼻咽癌放疗后吞咽困难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研究进展

    鼻咽癌放疗后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对鼻咽癌吞咽困难患者的护理包括生活质量的评估、预防改善、营养干预、心理护理以及对照顾者的护理等.提出综合、合理的护理措施,可改善鼻咽癌放疗后吞咽困难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减缓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邹敏;席淑新;曾长娟;吴沛霞;王丽娟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氧气流量表维护螺母的制作与应用

    患者中心供氧吸氧结束,氧气流量表与一次性使用一体式吸氧管(舒氧宝)连接处需贴瓶口贴保护,但易脱落,致其处于暴露状态,存在安全隐患.鉴此,笔者设计并与厂家联系生产了与氧气流量表配套的螺母,解决了上述问题,介绍如下.

    作者:胡金萍;蔡鹭;范慧萍;宋婕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输送调度信息系统在医疗输送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开发输送调度信息系统,提高医疗输送质量和效率.方法 构建含基础数据、任务操作、人员操作及查询报表四大输送模块的输送调度信息系统,对输送人员及输送工作实施相应的信息化管理.结果 应用输送调度系统后输送调度效率、输送质量、成本支出以及护士长满意度等方面效果显著.结论 输送调度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可有效提高医疗输送质量和效率.

    作者:张容;肖冬梅;刘聪明;袁华丽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静脉治疗电子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及应用

    目的 提高静脉治疗的效率和信息记录的完整性.方法 将142例静脉治疗患者按时间段及等同原则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72例;两组操作方法相同,对照组采用传统手工记录法,观察组采用静脉治疗电子信息管理系统记录.结果 观察组信息记录完整性显著优于对照组,记录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静脉治疗电子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可提高静脉治疗的效率和信息记录的完整性.

    作者:龚萍;陈传英;孟爱凤;刘建红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PDCA循环用于产妇产后24h出血量观察

    目的 探讨PDCA循环在提高护理人员对产妇产后24 h阴道流血观察质量中的作用.方法 将540例产妇按时间段分为两组各270例.对照组按常规对产妇进行产后24 h出血情况的观察;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进行观察与干预.结果 观察组产妇产后24 h出血量观察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为凭经验估计,测量方法不熟练,未及时观察,产妇不配合;护士不重视对照组有13例,观察组无.结论 采用PDCA循环有利于提高产妇产后24 h出血量观察的准确性和护理人员对该项护理的重视度,有利于保障产妇安全.

    作者:单玲;孙境;周安荣;席时清;潘麒羽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移动护士工作站用于健康教育状况及患者感受调查

    目的 了解移动护士工作站用于健康教育的情况及患者感受,为制定改进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自制移动护士工作站用于健康教育现状及患者感受调查问卷,对175例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士应用移动护士工作站经常为患者提供诊疗信息,并发症介绍,手术前后及入院、出院指导达70.9%~83.4%,97.1%和81.7%患者认为有助于理解和较口头讲解更易理解,68.0%愿意接受视频与讲授相结合的方式,70.1%希望获取疾病知识与信息.结论 移动护士工作站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优化了健康教育模式,得到了患者的认可;还需完善和改进.

    作者:廖兰兰;宋伟;周玉洁;王洋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胆道术后肝门部胆管高位狭窄行Kasai术的手术配合

    对15例胆道手术后肝门部胆管高位狭窄患者行Kasai手术治疗.结果 手术顺利,手术时间3.5~9.0(5.89±1.65)h,术中出血150~1100mL.患者术后住院11~20 d恢复良好出院.提出术前积极准备、熟悉手术步骤和手术医生习惯、了解高位胆管狭窄患者生理及疾病特点、术中密切关注手术进展及患者病情、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是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

    作者:杨英;高兴莲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责任护士转盘的制作及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

    目的 提高住院患者对责任护士知晓率,提升患者、护士满意度.方法 设计责任护士转盘(下称转盘),于内科10个护理单元应用3个月后调查患者和护士满意度.结果 转盘应用后患者对责任护士、护士长知晓率及对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升高(均P<0.01).结论 转盘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有利于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深入持续地开展.

    作者:吴春燕;吴剑;环晓锋;侯雪琴;朱晓芸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老年人大量静脉血标本采集止血带绑扎时间研究

    目的 减轻大量静脉血标本采集老年人不适感,提高采血工作效率.方法 将282例体检行大量(33 mL)静脉采血的老年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41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采血,实验组缩短止血带绑扎时间即有效穿刺(见回血)后松开止血带.结果 实验组全程采血时间、局部疼痛程度及肢端发绀率显著短于和少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缩短止血带绑扎时间,在保证血标本质量的前提下,可有效改善老年体检者舒适度,提高采血工作效率.

    作者:金海燕;俞志红;叶莉;杨丽萍;王丹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品管圈活动在骨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实践

    目的 提高骨科低年资护士专科培训效果.方法 将97名骨科低年资护士随机分为品管圈活动组(49人,在培训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和常规培训组(48人,采用常规方法培训),比较两组培训效果.结果 品管圈活动组的专科理论考试成绩、专科操作考试成绩、患者满意度显著优于常规培训组(均P<0.01),缺陷发生数相对降低.结论 在低年资护士培训中开展品管圈活动有助于提高低年资护士理论知识和实践水平,从而提高护理安全性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杜杏利;詹雪;吴明珑;陈海霞;刘其桃;陈媛;方汉萍;汪晖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高分级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介入治疗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 总结高分级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介入治疗的观察和护理方法.方法 对36例高分级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早期行介入治疗,入院予以急救与监护,积极术前准备,术后加强病情观察、预防并发症.结果 术毕即刻造影显示32例动脉瘤完全填塞,4例动脉瘤大部填塞.出院GOS评分恢复良好20例,轻度残疾8例,重度残疾5例,死亡3例.结论 高分级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介入治疗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实施高效优质的护理,能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作者:张菊华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护士感知的领导-部属交换质量与授权行为相关性研究

    目的 了解领导-部属交换质量与护士感知的授权行为的现状及相关性.方法 采用领导-部属交换量表和授权行为量表对267名注册护士进行调查,所获资料行统计描述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护士感知到的领导-部属交换得分为5.22±1.09、授权行为得分为5.26±1.14,领导-部属交换质量与授权行为呈正向相关性(r=0.65,P<0.01).结论 护士感知到的领导-部属交换质量和授权行为处于较高水平且存在较大偏差,高水平的领导-部属交换质量可提升护士感知到的授权行为,医院护理管理者应给予护士更多的支持、帮助与关怀以提升其感知度.

    作者:何圆圆;王菲;韩平平;胡悦;苍爽;刘静;杨歌;刘跟莉;曹秋茹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中文版舒适量表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舒适评价

    目的 探讨中文版舒适量表评价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患者舒适感的适用性.方法 将Kolcaba一般舒适量表编译为中文版舒适量表,对94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72 h患者进行术后舒适状况测评.结果 中文版舒适量表Cronbach's a系数为0.881,内容效度0.730,KMO值为0.710.94例患者舒适量表均分3.26±0.50,4个维度得分从高至低依次为环境舒适、生理舒适、精神心理舒适及社会舒适.结论 中文版舒适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舒适感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后72h患者舒适度较差,应针对其不同状况从生理、精神及社会方面加强舒适干预.

    作者:黄桂玲;孟宪梅;王雅丽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地震伤致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现场护理救治与转运

    目的 探讨地震伤致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现场护理救治及安全转运方法,为提高抢救成功率提供借鉴.方法 对地震中被困16~55 h致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5例患者,紧急实施现场抢救、伤情评估、正确搬运、保持生命体征稳定和呼吸道通畅等,选择合适的时机及载体转运患者.结果 5例中4例现场抢救成功,安全送往医院,经综合治疗康复出院;1例因呼吸衰竭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正确有效的现场护理救治及正确的转运,可有效提高地震中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作者:吴晓燕;柴晓亮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集束化护理的误区分析与正确应用

    分析我国护理人员在构建和实施集束化护理方案过程中,忽略集束化护理方案基于证据的实质、对各集束措施之间的关联性理解不够及认为集束化护理中的措施一成不变等误用情况;阐述了集束化护理的正确应用、集束化护理实施过程中的挑战与应对策略.旨在促使护理人员正确认识和应用集束化护理,以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作者:吴密彬;胡雁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腕管综合征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的研究进展

    分析腕管综合征的现状,对引起腕管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及相应的防护措施进行综述.提出腕管综合征是多种危险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目前,该病的危险因素国内尚缺乏大规模、多中心的流行病学调查,仅局限于对单一因素的讨论.建议通过对国内危险因素的实证研究,探讨有效的干预方法,提高腕管综合征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雷玮;钱晓路;孙晓春;李文婕;虞聪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三种体位对桥小脑角区肿瘤切除术患者安全性的影响

    目的 比较桥小脑角(CPA)区肿瘤切除术三种体位的安全性,以减少患者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将252例CPA区肿瘤切除术患者按术中体位归为三组,侧俯位组76例,俯卧位组64例,坐位组112例.观察统计手术时间,手术各时间点血压、心率、SpO2和术后压疮发生率等.结果 三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时间由长到短依次为俯卧位组、侧俯位组、坐位组;手术不同时间三组血压、心率及Sp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主效应均P<0.05);术后患者压疮发生率及出血致二次手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PA区肿瘤切除术三种体位各有优劣,巡回护士应综合考虑患者病情,手术体位摆放到位,术中密切观察、积极配合,以减少手术安全隐患.

    作者:何国龙;陈英 刊期: 2013年第18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