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管理者时间管理倾向与工作绩效调查分析

刘钕镝;朱建丽

关键词:护理管理者, 时间管理倾向, 工作绩效, 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 了解护理管理者时间管理倾向、工作绩效水平及其相关性,为提高管理绩效提供参考.方法 对天津市7所三级甲等医院330名护理管理者采用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及工作绩效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护理管理者时间管理倾向和工作绩效得分分别为3.95±0.37、5.10±0.60,护理管理者的时间管理倾向与工作绩效呈正相关,时间管理倾向对护理管理者的工作绩效有积极影响(P<0.05,P<0.01).结论 护理管理者的时间管理倾向和工作绩效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医院管理者应提高护理管理者的时间管理倾向水平,以提高工作绩效.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腭裂手术患儿眼部保护方法的改进

    腭裂患儿手术要消毒整个面部,且手术时间较长,手术体位要求患儿仰卧位,头向后仰,肩下垫软枕使头部与肩部呈60°.这一体位,消毒棉球若过湿,消毒液容易流入眼睛,灼伤眼球;若过干则有消毒不彻底的风险.常规的眼部护理是给患儿眼部涂红霉素眼膏,再用无菌薄膜直接贴于眼部.但腭裂手术需用无菌巾包头部及眼部,只露出口腔.由于医生长时间在头部操作,容易对无菌巾的边缘产生压力,造成无菌巾边缘压伤患儿眼部及周围组织的风险.鉴此,我科采用无菌纱布联合3L一次性粘贴手术巾保护患儿眼部的方法,经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应用于80例患儿,无一例眼球灼伤及眼球、眼周组织压伤,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龚娟;范丽;肖婷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结构分析

    目的 从教育学角度分析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构成,理解组成要素的含义,初步提出其实践能力的培养策略.方法 自行设计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结构框架,邀请8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对256名在职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结构框架包括实践动机、专项实践能力、情境实践能力3个一级条目,实践兴趣、实践成就动机等11个二级条目.结论 实践能力是培养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核心,架构其实践能力构成可为探索适合的培养模式提供借鉴.

    作者:李峰;韩杰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造口袋内置多侧孔引流管用于肠外瘘负压冲洗引流

    目的 防止肠瘘液外渗刺激周围组织,促进瘘口愈合.方法 自制多侧孔引流管置于尿路造口袋内,用于16例高排量肠外瘘患者持续负压冲洗引流.结果 负压冲洗引流15~58 d,13例瘘口愈合,1例手术修复,1例瘘口缩小,1例放弃治疗.结论 多侧孔引流管的应用有效防止了肠瘘液外漏对局部皮肤造成的损害,有利于促进瘘口愈合.

    作者:孙学珍;余光艳;严云丽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老年人大量静脉血标本采集止血带绑扎时间研究

    目的 减轻大量静脉血标本采集老年人不适感,提高采血工作效率.方法 将282例体检行大量(33 mL)静脉采血的老年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41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采血,实验组缩短止血带绑扎时间即有效穿刺(见回血)后松开止血带.结果 实验组全程采血时间、局部疼痛程度及肢端发绀率显著短于和少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缩短止血带绑扎时间,在保证血标本质量的前提下,可有效改善老年体检者舒适度,提高采血工作效率.

    作者:金海燕;俞志红;叶莉;杨丽萍;王丹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静脉治疗电子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及应用

    目的 提高静脉治疗的效率和信息记录的完整性.方法 将142例静脉治疗患者按时间段及等同原则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72例;两组操作方法相同,对照组采用传统手工记录法,观察组采用静脉治疗电子信息管理系统记录.结果 观察组信息记录完整性显著优于对照组,记录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静脉治疗电子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可提高静脉治疗的效率和信息记录的完整性.

    作者:龚萍;陈传英;孟爱凤;刘建红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

    目的 探讨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在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55例创伤性休克患者分为观察组(126例)和对照组(12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急救方法,观察组采用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对患者实施抢救.结果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有效救治时间、医疗争议发生数及患者家属满意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的构建及应用,可提高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缩短有效救治时间,提高患者家属满意率.

    作者:陈敏;李小峰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病房光环境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病房不同光环境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住院手术治疗的160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选用自然光为主要照明,对照组以人工光源为主要照明.结果 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显著早于/短于对照组(均P<0.01),对住院环境和睡眠质量的主观评价好于对照组.结论 自然光环境有利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恢复.

    作者:崔熙娟;李小妹;乔丽娜;单涛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自我管理教育对尿路造口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提高膀胱全切+尿路造口术后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将60例尿路造口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自我管理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教育.结果 观察组出院第3、6、12个月自我管理能力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出院第3个月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我管理教育可显著提高尿路造口术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减少出院近期造口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徐丽芬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手术麻醉信息系统的构建及应用

    目的 探讨手术麻醉科现代化管理方法,提高护理工作与管理水平.方法 在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创建手术麻醉信息系统,对手术室工作进行计算机信息管理.统计24个月的应用情况.结果 优化了管理流程,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结论 手术麻醉信息系统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与管理水平.

    作者:王冉;李斌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随访数据库的建立及应用

    目的 提高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复诊随访率.方法 将出院的82例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按常规行出院指导和随访,观察组建立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复诊随访数据库,应用该数据库进行复诊指导和健康教育.连续1年后评价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1~3个月、4~6个月及7~12个月随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数据库的建立与应用有利于提高患者随访率.

    作者:胡桂娟;覃桂玲;蒋丽君;谭明秀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高分级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介入治疗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 总结高分级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介入治疗的观察和护理方法.方法 对36例高分级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早期行介入治疗,入院予以急救与监护,积极术前准备,术后加强病情观察、预防并发症.结果 术毕即刻造影显示32例动脉瘤完全填塞,4例动脉瘤大部填塞.出院GOS评分恢复良好20例,轻度残疾8例,重度残疾5例,死亡3例.结论 高分级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介入治疗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实施高效优质的护理,能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作者:张菊华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临床护士PDA使用执行力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目的 探讨影响临床护士PDA使用执行力的相关因素,为完善PDA系统的设计、使用及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对20名日常使用PDA的临床护士进行深度访谈,现场录音和笔录,并运用Colaizzi分析程序分析.结果 影响临床护士PDA使用执行力的因素包括思想认识因素、硬件设备因素、患者依从性因素及功能缺陷因素.结论 加强管理、培训及宣教,不断完善PDA功能,才能大限度地实现PDA“提高工作效率,保障护理安全”的作用.

    作者:张静;吴红亮;贲艳丽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输送调度信息系统在医疗输送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开发输送调度信息系统,提高医疗输送质量和效率.方法 构建含基础数据、任务操作、人员操作及查询报表四大输送模块的输送调度信息系统,对输送人员及输送工作实施相应的信息化管理.结果 应用输送调度系统后输送调度效率、输送质量、成本支出以及护士长满意度等方面效果显著.结论 输送调度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可有效提高医疗输送质量和效率.

    作者:张容;肖冬梅;刘聪明;袁华丽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血液科实施电子医嘱后护理风险的质性研究

    目的 了解血液科实施电子医嘱后存在的护理风险,提出应对措施,以提高电子医嘱应用水平.方法 通过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血液科9名医护人员进行访谈,分析其认为存在的护理风险及应对措施.结果 提炼出4个风险主题:医嘱执行有误、收费问题、护士法律意识缺乏及计算机故障引起的问题;5个应对主题: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加强医护合作、加强法律法规学习、与信息中心人员沟通和与财务科人员沟通.结论 电子医嘱实施后的护理风险与医护人员的责任心不强,设备不足及系统自身缺陷等有关;应该端正工作态度,杜绝源头错误,升级系统,建立上报制度,持续质量改进,提高电子医嘱应用水平.

    作者:王莹;沈燕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PDCA循环用于产妇产后24h出血量观察

    目的 探讨PDCA循环在提高护理人员对产妇产后24 h阴道流血观察质量中的作用.方法 将540例产妇按时间段分为两组各270例.对照组按常规对产妇进行产后24 h出血情况的观察;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进行观察与干预.结果 观察组产妇产后24 h出血量观察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为凭经验估计,测量方法不熟练,未及时观察,产妇不配合;护士不重视对照组有13例,观察组无.结论 采用PDCA循环有利于提高产妇产后24 h出血量观察的准确性和护理人员对该项护理的重视度,有利于保障产妇安全.

    作者:单玲;孙境;周安荣;席时清;潘麒羽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改良中凹位对妇科腹腔镜手术眼压的影响

    目的 减少腹腔镜盆腔手术对患者眼压的干扰.方法 将60例腔镜下盆腔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头低足高位手术;观察组加用自制体位垫使患者呈改良中凹位.监测全麻后平卧位5 min,摆手术体位后5 min、30 min、1h,手术结束后平卧位5 min眼压.结果 观察组手术全程眼压稳定;对照组于手术体位后5 min眼压开始上升,与组内术前及观察组摆手术位后5 min、30 min、1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腹腔镜盆腔手术患者采取改良中凹位可有效降低眼压变化,减轻眼结膜水肿,有利于安全手术.

    作者:芮琳;周亚昭;王巧桂;蒋明;蒋忠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耳鼻喉科术前准备交班单的设制及应用

    耳鼻喉科手术具有种类多、方式多,术前准备工作繁琐等特点.为了避免术前准备交接中出现遗漏、重复状况,确保护理安全[1],我科将以往的口头术前准备交接改进为使用交班单交接,于2012年1月实施以来,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本科住院的手术患者1 988例,其中男1 121例、女867例,年龄3~79岁,平均37.0岁.其中鼻部手术596例,耳部手术397例,咽部手术398例,喉部手术298例,颈部手术279例,其他手术20例.全麻1 098例,局麻890例.

    作者:刘芳芳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护士感知的领导-部属交换质量与授权行为相关性研究

    目的 了解领导-部属交换质量与护士感知的授权行为的现状及相关性.方法 采用领导-部属交换量表和授权行为量表对267名注册护士进行调查,所获资料行统计描述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护士感知到的领导-部属交换得分为5.22±1.09、授权行为得分为5.26±1.14,领导-部属交换质量与授权行为呈正向相关性(r=0.65,P<0.01).结论 护士感知到的领导-部属交换质量和授权行为处于较高水平且存在较大偏差,高水平的领导-部属交换质量可提升护士感知到的授权行为,医院护理管理者应给予护士更多的支持、帮助与关怀以提升其感知度.

    作者:何圆圆;王菲;韩平平;胡悦;苍爽;刘静;杨歌;刘跟莉;曹秋茹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氧气流量表维护螺母的制作与应用

    患者中心供氧吸氧结束,氧气流量表与一次性使用一体式吸氧管(舒氧宝)连接处需贴瓶口贴保护,但易脱落,致其处于暴露状态,存在安全隐患.鉴此,笔者设计并与厂家联系生产了与氧气流量表配套的螺母,解决了上述问题,介绍如下.

    作者:胡金萍;蔡鹭;范慧萍;宋婕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三种体位对桥小脑角区肿瘤切除术患者安全性的影响

    目的 比较桥小脑角(CPA)区肿瘤切除术三种体位的安全性,以减少患者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将252例CPA区肿瘤切除术患者按术中体位归为三组,侧俯位组76例,俯卧位组64例,坐位组112例.观察统计手术时间,手术各时间点血压、心率、SpO2和术后压疮发生率等.结果 三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时间由长到短依次为俯卧位组、侧俯位组、坐位组;手术不同时间三组血压、心率及Sp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主效应均P<0.05);术后患者压疮发生率及出血致二次手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PA区肿瘤切除术三种体位各有优劣,巡回护士应综合考虑患者病情,手术体位摆放到位,术中密切观察、积极配合,以减少手术安全隐患.

    作者:何国龙;陈英 刊期: 2013年第18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