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三种体位对桥小脑角区肿瘤切除术患者安全性的影响

何国龙;陈英

关键词:桥小脑角区肿瘤, 手术体位, 侧俯位, 俯卧位, 坐位, 并发症
摘要:目的 比较桥小脑角(CPA)区肿瘤切除术三种体位的安全性,以减少患者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将252例CPA区肿瘤切除术患者按术中体位归为三组,侧俯位组76例,俯卧位组64例,坐位组112例.观察统计手术时间,手术各时间点血压、心率、SpO2和术后压疮发生率等.结果 三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时间由长到短依次为俯卧位组、侧俯位组、坐位组;手术不同时间三组血压、心率及Sp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主效应均P<0.05);术后患者压疮发生率及出血致二次手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PA区肿瘤切除术三种体位各有优劣,巡回护士应综合考虑患者病情,手术体位摆放到位,术中密切观察、积极配合,以减少手术安全隐患.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气管插管接头用于连接人工鼻与金属气管套管可行性探讨

    目的 探讨一次性气管插管接头用于连接人工鼻与金属气管套管对患者通气的影响.方法 对全麻下行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进入麻醉复苏室的74例患者,采用一次性气管插管接头连接人工鼻与金属气管套管,持续低流量吸氧(2 L/min)至出室.结果 患者入复苏室与出室时比较,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无明显变化(均P>0.05);呼吸频率增加,二氧化碳分压下降(均P<0.01),但数值在正常范围.结论 一次性气管插管接头用于连接人工鼻与金属气管套管,安全、牢靠.

    作者:沈文英;何倩;胡婷婷;刘瑞丽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三种体位对桥小脑角区肿瘤切除术患者安全性的影响

    目的 比较桥小脑角(CPA)区肿瘤切除术三种体位的安全性,以减少患者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将252例CPA区肿瘤切除术患者按术中体位归为三组,侧俯位组76例,俯卧位组64例,坐位组112例.观察统计手术时间,手术各时间点血压、心率、SpO2和术后压疮发生率等.结果 三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时间由长到短依次为俯卧位组、侧俯位组、坐位组;手术不同时间三组血压、心率及Sp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主效应均P<0.05);术后患者压疮发生率及出血致二次手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PA区肿瘤切除术三种体位各有优劣,巡回护士应综合考虑患者病情,手术体位摆放到位,术中密切观察、积极配合,以减少手术安全隐患.

    作者:何国龙;陈英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病房光环境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病房不同光环境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住院手术治疗的160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选用自然光为主要照明,对照组以人工光源为主要照明.结果 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显著早于/短于对照组(均P<0.01),对住院环境和睡眠质量的主观评价好于对照组.结论 自然光环境有利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恢复.

    作者:崔熙娟;李小妹;乔丽娜;单涛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住院患者跌倒坠床风险管理

    目的 对住院患者进行跌倒、坠床风险预警评估,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跌倒、坠床不良事件发生率.方法 对2012年1~8月收治的28 292例住院患者中发生的19例跌倒、坠床事件进行原因分析,制定针对性安全护理管理对策,对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30 637例患者实施安全护理管理.结果 实施后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由0.067%下降至0.054%.结论 对住院患者进行跌倒坠床风险预警及安全管理,能有效减少跌倒、坠床导致伤害的风险,有利于提高患者安全管理质量.

    作者:王辉;郭丽君;庄利梅;宋丽敏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输送调度信息系统在医疗输送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开发输送调度信息系统,提高医疗输送质量和效率.方法 构建含基础数据、任务操作、人员操作及查询报表四大输送模块的输送调度信息系统,对输送人员及输送工作实施相应的信息化管理.结果 应用输送调度系统后输送调度效率、输送质量、成本支出以及护士长满意度等方面效果显著.结论 输送调度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可有效提高医疗输送质量和效率.

    作者:张容;肖冬梅;刘聪明;袁华丽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随访数据库的建立及应用

    目的 提高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复诊随访率.方法 将出院的82例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按常规行出院指导和随访,观察组建立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复诊随访数据库,应用该数据库进行复诊指导和健康教育.连续1年后评价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1~3个月、4~6个月及7~12个月随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数据库的建立与应用有利于提高患者随访率.

    作者:胡桂娟;覃桂玲;蒋丽君;谭明秀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国内外术前访视研究进展

    论述了术前访视的内涵及意义,国外术前访视状况,国内术前访视现状及存在的缺陷;探讨将现代化的服务理念与专业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为手术患者提供新型有效的访视手段,降低手术患者术前身心不适,优化手术室护理.

    作者:张建娟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

    目的 探讨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在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55例创伤性休克患者分为观察组(126例)和对照组(12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急救方法,观察组采用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对患者实施抢救.结果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有效救治时间、医疗争议发生数及患者家属满意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的构建及应用,可提高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缩短有效救治时间,提高患者家属满意率.

    作者:陈敏;李小峰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护理专业与信息化建设

    在阐述信息化建设对护理专业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对我国护理信息化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并指出了护理信息化进程中存在的两个重要问题:一是对护理信息系统的使用效果缺少科学、客观的评价,二是尚未建立全国统一的护理信息标准体系.

    作者:张士靖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腭裂手术患儿眼部保护方法的改进

    腭裂患儿手术要消毒整个面部,且手术时间较长,手术体位要求患儿仰卧位,头向后仰,肩下垫软枕使头部与肩部呈60°.这一体位,消毒棉球若过湿,消毒液容易流入眼睛,灼伤眼球;若过干则有消毒不彻底的风险.常规的眼部护理是给患儿眼部涂红霉素眼膏,再用无菌薄膜直接贴于眼部.但腭裂手术需用无菌巾包头部及眼部,只露出口腔.由于医生长时间在头部操作,容易对无菌巾的边缘产生压力,造成无菌巾边缘压伤患儿眼部及周围组织的风险.鉴此,我科采用无菌纱布联合3L一次性粘贴手术巾保护患儿眼部的方法,经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应用于80例患儿,无一例眼球灼伤及眼球、眼周组织压伤,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龚娟;范丽;肖婷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高分级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介入治疗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 总结高分级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介入治疗的观察和护理方法.方法 对36例高分级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早期行介入治疗,入院予以急救与监护,积极术前准备,术后加强病情观察、预防并发症.结果 术毕即刻造影显示32例动脉瘤完全填塞,4例动脉瘤大部填塞.出院GOS评分恢复良好20例,轻度残疾8例,重度残疾5例,死亡3例.结论 高分级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介入治疗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实施高效优质的护理,能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作者:张菊华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造口袋内置多侧孔引流管用于肠外瘘负压冲洗引流

    目的 防止肠瘘液外渗刺激周围组织,促进瘘口愈合.方法 自制多侧孔引流管置于尿路造口袋内,用于16例高排量肠外瘘患者持续负压冲洗引流.结果 负压冲洗引流15~58 d,13例瘘口愈合,1例手术修复,1例瘘口缩小,1例放弃治疗.结论 多侧孔引流管的应用有效防止了肠瘘液外漏对局部皮肤造成的损害,有利于促进瘘口愈合.

    作者:孙学珍;余光艳;严云丽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PDCA循环用于产妇产后24h出血量观察

    目的 探讨PDCA循环在提高护理人员对产妇产后24 h阴道流血观察质量中的作用.方法 将540例产妇按时间段分为两组各270例.对照组按常规对产妇进行产后24 h出血情况的观察;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进行观察与干预.结果 观察组产妇产后24 h出血量观察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为凭经验估计,测量方法不熟练,未及时观察,产妇不配合;护士不重视对照组有13例,观察组无.结论 采用PDCA循环有利于提高产妇产后24 h出血量观察的准确性和护理人员对该项护理的重视度,有利于保障产妇安全.

    作者:单玲;孙境;周安荣;席时清;潘麒羽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责任护士转盘的制作及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

    目的 提高住院患者对责任护士知晓率,提升患者、护士满意度.方法 设计责任护士转盘(下称转盘),于内科10个护理单元应用3个月后调查患者和护士满意度.结果 转盘应用后患者对责任护士、护士长知晓率及对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升高(均P<0.01).结论 转盘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有利于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深入持续地开展.

    作者:吴春燕;吴剑;环晓锋;侯雪琴;朱晓芸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自我管理教育对尿路造口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提高膀胱全切+尿路造口术后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将60例尿路造口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自我管理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教育.结果 观察组出院第3、6、12个月自我管理能力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出院第3个月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我管理教育可显著提高尿路造口术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减少出院近期造口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徐丽芬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胃癌术后患者留置管道的风险管理

    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在胃癌术后患者留置管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胃癌术后患者实施风险管理措施,包括加强护士的风险意识教育;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改进管道的护理方法等.结果 风险管理实施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1).结论 胃癌术后患者留置管道中运用风险管理能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顾志英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首次眼药水应用及时率

    目的 提高首次眼药水及时使用率,规范眼药水执行流程.方法 对63例次光明圈活动前患者首次眼药水使用不及时原因采用鱼骨图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规范应用眼药水流程,实施4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 光明圈活动后首次眼药水应用及时达标率106.1%、进步率56.0%,患者满意率从76.7%提升至96.7%;圈员认为本次光明圈活动规范有效,提升了团队精神、增长了专业知识等.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提高首次眼药水执行及时率,并具有可持续性.

    作者:刘小苏;张君芳;左晓莉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集束化护理的误区分析与正确应用

    分析我国护理人员在构建和实施集束化护理方案过程中,忽略集束化护理方案基于证据的实质、对各集束措施之间的关联性理解不够及认为集束化护理中的措施一成不变等误用情况;阐述了集束化护理的正确应用、集束化护理实施过程中的挑战与应对策略.旨在促使护理人员正确认识和应用集束化护理,以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作者:吴密彬;胡雁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静脉治疗电子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及应用

    目的 提高静脉治疗的效率和信息记录的完整性.方法 将142例静脉治疗患者按时间段及等同原则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72例;两组操作方法相同,对照组采用传统手工记录法,观察组采用静脉治疗电子信息管理系统记录.结果 观察组信息记录完整性显著优于对照组,记录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静脉治疗电子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可提高静脉治疗的效率和信息记录的完整性.

    作者:龚萍;陈传英;孟爱凤;刘建红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鼻咽癌放疗后吞咽困难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研究进展

    鼻咽癌放疗后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对鼻咽癌吞咽困难患者的护理包括生活质量的评估、预防改善、营养干预、心理护理以及对照顾者的护理等.提出综合、合理的护理措施,可改善鼻咽癌放疗后吞咽困难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减缓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邹敏;席淑新;曾长娟;吴沛霞;王丽娟 刊期: 2013年第18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