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密彬;胡雁
目的 探讨手术麻醉科现代化管理方法,提高护理工作与管理水平.方法 在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创建手术麻醉信息系统,对手术室工作进行计算机信息管理.统计24个月的应用情况.结果 优化了管理流程,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结论 手术麻醉信息系统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与管理水平.
作者:王冉;李斌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一次性气管插管接头用于连接人工鼻与金属气管套管对患者通气的影响.方法 对全麻下行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进入麻醉复苏室的74例患者,采用一次性气管插管接头连接人工鼻与金属气管套管,持续低流量吸氧(2 L/min)至出室.结果 患者入复苏室与出室时比较,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无明显变化(均P>0.05);呼吸频率增加,二氧化碳分压下降(均P<0.01),但数值在正常范围.结论 一次性气管插管接头用于连接人工鼻与金属气管套管,安全、牢靠.
作者:沈文英;何倩;胡婷婷;刘瑞丽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了解护理管理者时间管理倾向、工作绩效水平及其相关性,为提高管理绩效提供参考.方法 对天津市7所三级甲等医院330名护理管理者采用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及工作绩效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护理管理者时间管理倾向和工作绩效得分分别为3.95±0.37、5.10±0.60,护理管理者的时间管理倾向与工作绩效呈正相关,时间管理倾向对护理管理者的工作绩效有积极影响(P<0.05,P<0.01).结论 护理管理者的时间管理倾向和工作绩效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医院管理者应提高护理管理者的时间管理倾向水平,以提高工作绩效.
作者:刘钕镝;朱建丽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地震伤致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现场护理救治及安全转运方法,为提高抢救成功率提供借鉴.方法 对地震中被困16~55 h致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5例患者,紧急实施现场抢救、伤情评估、正确搬运、保持生命体征稳定和呼吸道通畅等,选择合适的时机及载体转运患者.结果 5例中4例现场抢救成功,安全送往医院,经综合治疗康复出院;1例因呼吸衰竭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正确有效的现场护理救治及正确的转运,可有效提高地震中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作者:吴晓燕;柴晓亮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设计国内患者适用的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下称评估表),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 分析国外压疮评估表的弊端,结合国内研究和临床实践,设计出包括神志、意识状况,营养状况,活动情况,体位变换能力,排泄控制,皮肤感觉,皮肤状况7个方面的评估表,选取5名专家,15例及7 329例住院患者分别进行内容效度(CVI)、信度(Cronbach's α系数)及临床效度(灵敏度,特异度)检验.结果 评估表CVI=0.686,Cronbach's α=0.891,灵敏度=0.843,特异度=0.729.结论 本评估表具有较稳定的信度和较好的效度,可作为医院压疮危险因素的评估工具使用.
作者:周晓玲;乔丽娜;郑雪梅;贾进娥;吴袁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信息化和临床护理路径指导下的手术室单病种护理质量和费用控制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行阑尾切除的48例单纯性阑尾炎患者(观察组)采取信息化管理,制定并实施单病种限价手术护理路径,对护理耗材进行标准化管理,对手术室单病种限价的质量和费用进行监管.并与实施常规单病种限价管理的45例阑尾切除术患者(对照组)进行效果比较.结果 观察组手术护理配合考核评分、医生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手术护理耗材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重点控制护理耗材成本,制定并实施单病种限价手术护理路径,可提高单病种限价管理的工作效果,保证手术室护理“降价不降质”.
作者:罗忠梅;雷菊红;曹阳慧;张湘云;周淑云 刊期: 2013年第18期
论述了术前访视的内涵及意义,国外术前访视状况,国内术前访视现状及存在的缺陷;探讨将现代化的服务理念与专业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为手术患者提供新型有效的访视手段,降低手术患者术前身心不适,优化手术室护理.
作者:张建娟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提高静脉治疗的效率和信息记录的完整性.方法 将142例静脉治疗患者按时间段及等同原则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72例;两组操作方法相同,对照组采用传统手工记录法,观察组采用静脉治疗电子信息管理系统记录.结果 观察组信息记录完整性显著优于对照组,记录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静脉治疗电子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可提高静脉治疗的效率和信息记录的完整性.
作者:龚萍;陈传英;孟爱凤;刘建红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应用飞信搭建健康教育平台的实践效果.方法 将100例患者采用信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通过飞信平台进行强化健康教育.结果 出院时健康教育满意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飞信平台开展健康教育形式新颖,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杜静;秦震声;成茜;尚进;高健;杨瑛;胡崇英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合理选用一次性注射器配制静脉用药,降低配制成本,提高配制质量.方法 选取需配制的5 mL、10 mL、20 mL药品30~120支(瓶),分别用10 mL、20 mL、30 mL各70副一次性注射器进行配制,用1 mL注射器抽取残留量,专人记录配制时间.结果 采用10mL、20 mL和30 mL注射器配制10mL药液,残余药量和配制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配制20mL药液,配制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20 mL药液选用30 mL注射器、10 mL药液和有胶塞微粒的粉针剂选用20 mL注射器、5 mL药液选用10 mL注射器可提高配液速度和质量,同时节约成本.
作者:姜媛媛;尤海生;张亚婷;秦涛;惠云芳;张晓霞;杨文超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比较桥小脑角(CPA)区肿瘤切除术三种体位的安全性,以减少患者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将252例CPA区肿瘤切除术患者按术中体位归为三组,侧俯位组76例,俯卧位组64例,坐位组112例.观察统计手术时间,手术各时间点血压、心率、SpO2和术后压疮发生率等.结果 三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时间由长到短依次为俯卧位组、侧俯位组、坐位组;手术不同时间三组血压、心率及Sp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主效应均P<0.05);术后患者压疮发生率及出血致二次手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PA区肿瘤切除术三种体位各有优劣,巡回护士应综合考虑患者病情,手术体位摆放到位,术中密切观察、积极配合,以减少手术安全隐患.
作者:何国龙;陈英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提高住院患者对责任护士知晓率,提升患者、护士满意度.方法 设计责任护士转盘(下称转盘),于内科10个护理单元应用3个月后调查患者和护士满意度.结果 转盘应用后患者对责任护士、护士长知晓率及对优质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升高(均P<0.01).结论 转盘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有利于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深入持续地开展.
作者:吴春燕;吴剑;环晓锋;侯雪琴;朱晓芸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提高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复诊随访率.方法 将出院的82例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按常规行出院指导和随访,观察组建立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复诊随访数据库,应用该数据库进行复诊指导和健康教育.连续1年后评价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1~3个月、4~6个月及7~12个月随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数据库的建立与应用有利于提高患者随访率.
作者:胡桂娟;覃桂玲;蒋丽君;谭明秀 刊期: 2013年第18期
对15例胆道手术后肝门部胆管高位狭窄患者行Kasai手术治疗.结果 手术顺利,手术时间3.5~9.0(5.89±1.65)h,术中出血150~1100mL.患者术后住院11~20 d恢复良好出院.提出术前积极准备、熟悉手术步骤和手术医生习惯、了解高位胆管狭窄患者生理及疾病特点、术中密切关注手术进展及患者病情、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是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
作者:杨英;高兴莲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防止肠瘘液外渗刺激周围组织,促进瘘口愈合.方法 自制多侧孔引流管置于尿路造口袋内,用于16例高排量肠外瘘患者持续负压冲洗引流.结果 负压冲洗引流15~58 d,13例瘘口愈合,1例手术修复,1例瘘口缩小,1例放弃治疗.结论 多侧孔引流管的应用有效防止了肠瘘液外漏对局部皮肤造成的损害,有利于促进瘘口愈合.
作者:孙学珍;余光艳;严云丽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影响女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持续正压通气(CPAP)依从性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深入访谈12例女性OSAHS患者使用CPAP治疗的感受,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 提炼出患者多疑,情绪不稳定;对疾病的危险性缺乏正确认知;对治疗呈积极表现;治疗所致的不适及并发症的影响;社会因素的影响5个主题.结论 医护人员应针对不同因素对女性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达到提高CPAP治疗依从性的作用.
作者:熊亚慧;何志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了解领导-部属交换质量与护士感知的授权行为的现状及相关性.方法 采用领导-部属交换量表和授权行为量表对267名注册护士进行调查,所获资料行统计描述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护士感知到的领导-部属交换得分为5.22±1.09、授权行为得分为5.26±1.14,领导-部属交换质量与授权行为呈正向相关性(r=0.65,P<0.01).结论 护士感知到的领导-部属交换质量和授权行为处于较高水平且存在较大偏差,高水平的领导-部属交换质量可提升护士感知到的授权行为,医院护理管理者应给予护士更多的支持、帮助与关怀以提升其感知度.
作者:何圆圆;王菲;韩平平;胡悦;苍爽;刘静;杨歌;刘跟莉;曹秋茹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改进门急诊输液室传统输液工作流程,实现合理、有序的座位分配,提高静脉输液效率和质量.方法 采用条形码识别、移动局域网和掌上计算机结合三原色划分输液区域,实施患者输液管理.结果 改进措施实施后患者依病情分区域就座,护士输液、病情观察重点明确.结论 移动信息技术结合三原色划分为门急诊输液患者创造了合理、有序的就医环境,输液工作流程更合理、更规范,有效提高了静脉输液效率和质量.
作者:张梅芳;孙桂红;窦于林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中文版舒适量表评价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患者舒适感的适用性.方法 将Kolcaba一般舒适量表编译为中文版舒适量表,对94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72 h患者进行术后舒适状况测评.结果 中文版舒适量表Cronbach's a系数为0.881,内容效度0.730,KMO值为0.710.94例患者舒适量表均分3.26±0.50,4个维度得分从高至低依次为环境舒适、生理舒适、精神心理舒适及社会舒适.结论 中文版舒适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舒适感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后72h患者舒适度较差,应针对其不同状况从生理、精神及社会方面加强舒适干预.
作者:黄桂玲;孟宪梅;王雅丽 刊期: 2013年第18期
耳鼻喉科手术具有种类多、方式多,术前准备工作繁琐等特点.为了避免术前准备交接中出现遗漏、重复状况,确保护理安全[1],我科将以往的口头术前准备交接改进为使用交班单交接,于2012年1月实施以来,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本科住院的手术患者1 988例,其中男1 121例、女867例,年龄3~79岁,平均37.0岁.其中鼻部手术596例,耳部手术397例,咽部手术398例,喉部手术298例,颈部手术279例,其他手术20例.全麻1 098例,局麻890例.
作者:刘芳芳 刊期: 2013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