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玲;杨国斌;刘玉秀;徐晓莉;李筝;陈飞
家庭病房的建设已经成为当前干休所医疗保健工作的重要环节.如何借助网络技术,瞄准移动健康的前沿新概念,为保健对象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是当前干休所面临的实际问题,需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思考.
作者:王淑丽;朱海沫;丁勇;童海云;李凌文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为探索医院质量管理新路子、保证“以病人为中心”各项制度有效落实,本文回顾了近年医院质量管理系统在编制体制、运行机制、人才管理及医院文化等方面暴露的缺陷,提出借鉴美国医疗机构评审国际联合委员会(JCI)方法的整体改进路径,即建立专职医疗质量安全管理部门、建立一体化的责任流程和监控体系、培养符合标准的质量管理专业队伍、塑造质量安全至上和精细管理的价值理念、鼓励患者及家属参与质量改进、探索绩效考核办法与薪资制度改革.
作者:杜新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1病例报告患者女,73岁.因反复便血9月余入院,诊断直肠癌.拟在全麻下行经腹会阴直肠癌根治术,术前心功能正常.入室后血压190/90 mmHg,心率72次/min,右手食指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 97%,麻醉诱导:咪达唑仑2mg,芬太尼0.1mg,丙泊酚80 m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10 mg,气管插管顺利,机控呼吸(吸入氧浓度100%),SpO2 100%,吸人七氟烷以1% ~3%维持麻醉.行右桡动脉及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穿刺顺利,BP 135~152/67 ~83 mmHg,右手使用飞利浦VM8监护仪及GE Dash3000监护仪SpO2均显示无脉动.
作者:肖金辉;杨建军;刘荣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左炔诺孕酮缓释系统(LNG-IUS)治疗月经过多的临床效果.方法 因月经过多自愿放置LNG-IUS患者40例.分别在放置后3、6、12个月观察月经状态、子宫内膜厚度、血红蛋白和生殖激素变化.结果 放置LNG-IUS后,月经天数缩短,放置后3、6、12个月的月经量降低分别为治疗前的(29±12)%、(17±4)%、(9±4)%,子宫内膜变薄,血红蛋白明显增加,与放置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殖激素水平无明显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NG-IUS治疗能显著改善月经过多及临床症状,是一种安全、方便且费用相对较低的治疗途径.
作者:吴国平;邹冬芳;孙键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现就近年我院对控制药品比例的工作和方法措施作出分析,探讨相应的管理办法,通过对药品比例的调控,从根本上纠正药品滥用问题,增强医院内涵建设发展,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降低医药费用,切实减轻患者负担.l我院药品整体使用概况我院展开床位500张,日均门诊量为600人次,床位使用率约为95%.2009年全院药品费用占收入比例(药占比)为50.64%,2010为36.94%,2011年约为27.05%.
作者:胡佳乐;杨积顺;徐立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方法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治疗组给予替米沙坦片,对照组给予非洛地平缓释片,两组均服药12周.两组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分别测量血压和心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TNF-α和IL-6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12周后,两组血压和心率均有明显下降(P<0.01),但治疗组收缩压下降更为明显(P<0.01);治疗组治疗后TNF-α和IL-6水平明显下降(P<0.01),而对照组治疗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替米沙坦片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可引起TNF-α和IL-6水平显著下降,对判断病情和评价预后可能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作者:温丽艳;韩辉;孙敬翔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研究型医院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不断产出创新性成果,而继续医学教育作为医务人员培育创新能力、更新知识的重要手段,对研究型医院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阐述了研究型医院的定义与特征,并结合医院建设研究型医院与发展继续医学教育的实践,着重就如何促进研究型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发展提出了作者的观点.
作者:王玲玲;杨国斌;刘玉秀;徐晓莉;李筝;陈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在现代社会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医院管理中的危机和风险不可避免,危机管理已经成为其管理的重要内容.只有充分认清医院危机的实质和特性,进一步强化危机意识,培育危机文化,优化发展理念,加强医疗质量,完善各类处理预案,建立起一个灵敏、灵活、有效的危机管理处理系统,才能大限度地减少危机的发生,甚至变危机为机遇.
作者:干振华;杨国斌;汪春晖;李永昌;孙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1病例报告患者男,46岁,误服松香水约60ml后出现头晕并恶心、呕吐,外院予以清水洗胃、补液等常规治疗,发病4h后出现意识障碍及血尿,并出现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各指标异常.24h后收住我科.查体:浅昏迷,呼吸急促,呼吸时可闻及有机溶剂刺激性气味,BP 99/62 mmHg,P90次/min,R 28次/min,血氧饱和度88%,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5mm,光反射灵敏.双肺呼吸音粗,闻及少许湿性啰音,心脏听诊未闻及病理性杂音,病例征未引出.血常规:WBC 2.3×109/L,Hb 98 g/L,PLT 12×109/L.凝血功能:血浆凝血酶原时间65.2 s,D-二聚体阳性.
作者:李玉生;聂时南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口服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培菲康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新生儿母乳性黄疸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光疗、肝酶诱导剂及对症处理,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口服茵栀黄口服液及培菲康,比较两组患儿所需光疗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患儿所需光疗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 口服茵栀黄口服液及培菲康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何静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本文从注重人才培养、增强科技含量、优化就医环境、开展优质服务、提高医疗质量、完善应急机制等方面阐述了加强机关门诊部全面建设中的做法,提出了机关门诊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探索加强自身建设的新路子,旨在强化姓军为兵意识,树牢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推动门诊部建设创新发展.
作者:颜世杰;付东辉;黄易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眼动脱敏与再加工技术(EMDR)对儿童灾后应激反应的疗效.方法 将地震后应激反应明显的68名受灾儿童,随机均分为两组,一组采用集体心理治疗(对照组),另一组采用EM-DR技术治疗(研究组),疗程均为2周,每周治疗3次,均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采用自制的地震后儿童心理应激反应症状量表进行评定.结果 两组治疗后各症状频度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研究组与震灾有关的所有12个症状治疗后下降频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以闪回、房屋摇晃感及恐惧为著.结论 EMDR技术治疗儿童灾后应激反应疗效较好,尤其对闪回、房屋摇晃感及恐惧症状治疗效果更明显.
作者:宋梓祥;张理义;李宁;李光耀;魏红辉;张金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的战略构想,写进党的十七大报告,在我军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整体推进全面建设现代后勤,是贯彻落实胡主席主题主线重大战略思想,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重大举措和生动实践.全面建设现代卫勤,是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进部队卫生建设科学发展,增强部队战斗力凝聚力保障力,意义十分重大、影响极其深远.必须以《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纲要》为遵循,以“四化十二个体系”目标任务框架为依据,创新四种模式,加快四个转型,推进卫勤保障体制、保障方式、保障手段和卫勤管理的全面进步,实现核心保障能力整体跃升.
作者:曹文献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探讨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选择方法和种类.不同病因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应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积极治疗,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
作者:徐若男;王丁丁;朱小蔚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颌间牵引钛钉在颌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50例颌骨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辅助应用颌间牵引钛钉行颌间固定,术后行颌间牵引,临床观察其应用效果.结果50例均恢复至原有咬合关系;268颗牵引钛钉中,除11颗钛钉被黏膜组织完全包裹外,均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牵引期间无钛钉松动脱落;影像学提示骨折断端对位良好,解剖复位43例,基本复位7例.结论 颌间牵引钛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对颌骨功能及咬合关系恢复效果良好.
作者:王红;吴梦;程玮;丁加根 刊期: 2011年第06期
1病例报告患者男,22岁,2011年4月25日下午上体育课4000m跑步突发神志不清,呼其不应,伴有大汗、高热,无肢体抽搐,及时由120车送至医院治疗,途中呕吐1次,为胃内容物,入院测体温38.9℃(腋温),心率172次/min,血压90/40mmHg,四肢肌张力亢进.实验室检查:WBC 17.5×109/L,RBC4.98×1012/L,血红蛋白152 g/L,血小板计数161×109/L;血清乳酸>15 mmol/L,动脉血Ph 7.19,HCO3 - 9.9mmol/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138 U/L,乳酸脱氢酶(LDH) 1266 U/L,磷酸肌酸激酶(CPK) 170 U/L,磷酸激酶同工酶15.6 U/L,肌酐138.6μmol/L,尿素5.01 mmol/L,K+3.8 mmol/L,Na+ 148 mmol/L.
作者:纪佳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药品抽验是药品监督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发现假劣药品的直接办法,也是药检人员履行好职责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对药品抽样工作提出了三点体会:一是把握药品抽样工作的合法性;二是把握药品抽样行为的规范性;三是把握药品抽样技能的快捷性.
作者:陶韬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护理标识是指医院为预防患者在住院过程中,由于生理、病理、心理、社会、环境等诸多不确定因素或难以预料的意外事件或风险事件发生,而采用特殊制作的各种有针对性、科学性的标准记号,以防范护理缺陷的发生[1].制定护理警示标识管理规范是降低护理风险的直观的方法之一.我院于2010年1月开始将各种护理标识应用于临床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岑爱萍;李健;张颖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在火线抢送伤员时,应用可控性野战输液装置对伤员进行输液的可行性,评价该装置对各种搬运体位和后送伤员效率的影响.方法 在模拟火线抢送搬运伤员的训练中,应用该装置进行加压输液,探讨适合于野战搬运伤员的装置使用前准备、装置固定方法、装置固定位置.结果 可控性野战输液装置安装固定方便快捷,装置固定位置合理,对搬运伤员和抢送伤员的效率无影响.结论 可控性野战输液装置可以应用于模拟火线抢送伤员时的加压输液,并对抢送搬运伤员影响不大.
作者:陈明华;张铨;胡贵;连志鹏;阮丁异;吴俊山;程丽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制备转染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基因、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疫苗,观察HBcAg的表达效率,检测其在体外诱导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s,CTL)对HepG2.2.15细胞的杀伤效应.方法 体外诱导并培养DC;将HBcAg基因导入DC,检测HBcAg的表达率;将基因转染后的DC与自体淋巴细胞混合培养,MTT法检测其对HepG2.2.15细胞的杀伤毒力.结果 成功培养了人外周血PBMC来源的DC,并通过脂质体的方法获得表达HBcAg的特异性DC疫苗,脂质体转染后DC的的形态未发生明显变化,CD83表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HBcAg基因转染DC后72 h的HBcAg表达率为55.8%;MTT法检测特异性细胞毒作用结果显示,试验组效靶比为10∶1、20∶1、40∶1的杀伤率分别为(62.5±4.8)%、(71.8±5.3)%、(81.5±5.0)%,与空转组、未转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 应用阳离子脂质体能有效地将HBcAg基因转染到人PBMC来源的DC,转染HBcAg基因的DC具有诱导CTL体外杀伤HepG2.2.15细胞的作用.
作者:孔练花;李军;韩亚萍;刘源;黄祖瑚 刊期: 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