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婴幼儿门诊输液意外拔针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周格梅;赵瑾华

关键词:儿科门诊, 输液, 意外拔针, 原因分析, 护理措施
摘要:目的 探讨婴幼儿在门诊输液过程中意外拔针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710例婴幼儿意外拔针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婴幼儿意外拔针的原因包括患儿自身的原因、家属照顾不周、护理人员技术不精及宣教不到位、输液室环境不佳等.结论 婴幼儿意外拔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护理人员应进行专业技术的训练,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术,同时做好患儿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对小儿进行抚慰减少恐惧心理,创造良好温馨的输液场景,以避免意外拔针的现象发生.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乙醇湿化剂浓度与温度在氧疗过程中不同时间段的变化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乙醇湿化剂在氧疗不同时间段的浓度、温度变化.方法 将108例肺水肿患者分为25%乙醇组37例、15%乙醇组36例、10%乙醇组35例,分别采用25%、15%、10%乙醇湿化剂进行氧疗.每组患者先行未加温的湿化剂氧疗20min,再行加温后的湿化剂氧疗20 min,观察氧疗10 min、15 min、20 min时乙醇湿化剂温度、浓度的改变.结果 未加温组氧疗后10 min温度即下降至16.1~16.2℃,加温组下降至18.0~18.1℃;乙醇浓度随着氧疗时间的延长均逐渐下降.结论 乙醇湿化剂随着氧疗时间的延长,浓度、温度逐渐降低.建议在输氧管上安置恒温装置以控制吸入氧的温度,或每10分钟更换1次乙醇湿化剂,以确保氧疗效果.

    作者:田秋姣;刘欣;黄宏烨;杜雅钦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知情同意实现认同问卷的研制与评价

    目的 编制护理实践中知情同意实现认同问卷,并对其信度和效度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结合文献研究法和专家咨询法初步确定问卷,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对173名外科护士和158名外科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知情同意实现认同问卷包括传递给患者的信息(13个条目)、给予患者做决定的机会(6个条目)及获得知情同意(6个条目)3个维度25个条目.各个条目的内容效度指数CVI为0.725~1.000,均值为0.940.问卷总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α系数为0.874(护士问卷)、0.947(患者).3个公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7.894%(护士)、65.955%(患者).结论 该问卷测量护理工作中知情同意实现情况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作者:柯卉;喻姣花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我国护理伦理学在校教育改革建议

    以可行性、有效性为原则,提出学校应重视护理伦理学教育、教学内容密切联系临床实践需求、整合教学途径与方法、体现循序渐进和学科渗透、组建协助教学团队、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科学化考核方式及注重第一堂课的重要性等护理伦理学教育改革措施.

    作者:伍永慧;施雁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尖锐湿疣患者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尖锐湿疣患者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ALA-PDT)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行编制的尖锐湿疣患者ALA-PDT依从性问卷对138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能完成整个治疗的患者占73.9%,依从性好的患者疣体清除率显著高于依从性差者.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对依从性无明显影响,月收入水平有显著影响(P<0.05).对尖锐湿疣、ALA-PDT认识不充分及ALA-PDT疗效欠佳是ALA-PDT依从性显著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 尖锐湿疣患者的依从性影响疗效,依从性主要与患者月收入水平、对尖锐湿疣和ALA-PDT的认知、ALA-PDT的疗效有关,护士应关注患者依从性及认知、疗效对依从性的影响,加强健康教育.

    作者:杨晶;曾玲玲;张京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护士继续教育的举措

    目的 提高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护士的整体素质,达到体检服务水平和现代体检技术的同步发展.方法 对健康管理中心12名在职护士进行专业知识、体检程序及体检技能的培训及考核.结果 技术操作考试中2人不及格,理论考试、急救技能全员达标.2010年患者满意率为92.6%,2011年为96.5%.结论 对健康管理中心护士系统性的培训提高了护士综合素质和体检管理水平,提高了体检质量,从而提高了体检者满意度.

    作者:程向群;鲍丽;高燕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肾病综合征患者服药信念与服药依从性的调查

    目的 评估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服药信念,并探讨患者的服药信念与服药依从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肾病综合征患者97例,采用服药信念和Morisky服药依从性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患者服药依从性得分为6.71±1.54,处于中等水平;患者的服药信念与服药依从性显著相关(P<0.05).结论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服药信念与服药依从性相关,医护人员可通过了解患者的服药信念,从而帮助选择更合适的方法以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作者:刘茜;姜亚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20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服药依从性量表、自我效能、高血压防治知识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平均得分为(30.32±6.67)分,37.86%处于高等水平.自我效能、高血压防治知识、家庭关系、年龄是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论 应针对患者的自我效能、高血压防治知识、家庭关系和患者的年龄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作者:李淑霞;张凌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终末期肾病患者对护理专业性社会支持体验及期望的叙事研究

    目的 了解终末期肾病患者住院期间对护理人员提供社会支持的体验及需求,为护士实施全面有效的社会支持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立意抽样法选取14例终末期肾病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提纲进行深入访谈并按三维度叙事分析法进行转录和分析.结果 患者住院期间感受到的护理专业性社会支持主要有:护理帮助支持、情感支持、沟通和信息支持;患者期望获得及时的评价支持,更多的情感支持,针对性、多样化的沟通信息支持.结论护理人员为终末期肾病患者提供专业性社会支持时应关注患者的期望,提升护理服务效能.

    作者:杨晓娟;王维利;洪静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青年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目的 了解青年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患者患病过程中的心理体验,为提高此类群体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Heidegger现象学方法对10例青年慢性乙肝患者进行深入访谈,采用Colaizzi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提炼出6个主题:希望得到康复信息;渴望建立长期康复的信心;产生负性情绪;社会适应的改变;缺乏社会支持感;对抗病毒治疗的特殊反应.结论 慢性乙肝疾病本身和社会对乙肝的歧视给青年患者带来巨大的影响;医务人员需提供个性化健康教育,建立长效社会干预体系,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以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提高疾病的应对能力.

    作者:王嘉颖;汪月娥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慢性病患者环境领域问题的居家访视

    目的 探讨居家访视护理对社区慢性病患者环境领域问题的访视效果,为社区居家访视的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构建居家访视流程和评价访视成效的模式,随机选择60例居家慢性病患者(脑卒中、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各20例)进行访视,应用居家访视效果评分表对患者存在的问题从认知、行为、状况3方面进行评分,排列问题的优先顺序后进行干预.结果 通过居家访视后,慢性病患者存在问题的认知、行为和状况评分除了收入状况下降外,其他各项评分均有提高趋势,但仅有住所问题的认知、行为评分,收入的行为评分,卫生的认知评分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社区护士访视能改变慢性病患者环境领域存在问题的认知和行为,但对存在问题现状的改变还需要社会多方面的支持.

    作者:谭晓青;曾丽;朱金萍;张妍;陈传英;刘雪琴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中心静脉压监测方法的研究现状

    综述了中心静脉压监测时血管路径的选择、零点定位、溶液的选择、具体操作方法及监测中心静脉压时的影响因素.提出置管时首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在紧急情况下或不具备置管条件时,可以通过监测周围静脉压力来间接反映中心静脉压的变化,为评估机体容量状态提供参考;导管置入的深浅度及通畅度、体位、机械通气、胸内压、腹内压等因素对中心静脉压均有影响,应尽量避免这些干扰因素,使监测的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作者:秦寒枝;谢少清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美国护生健康教育能力培养的质性研究

    目的 了解美国护生健康教育能力培养情况,为我国完善护生健康教育能力培养提供借鉴.方法 对美国10名四年制本科护生进行深度访谈,并采用Giorgi法分析资料.结果 美国医院通过参加健康教育活动、丰富的网络资源对护生进行健康教育能力培养,且其教育方式多样;学校教育使护生认识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利用模拟人培训护生的健康教育能力;护理院校与实习医院间联系紧密.结论 我国应从完善网络建设、护理院校应用高仿真模拟人、加强医院与学校之间的沟通、强化专职教师临床实践等方面,提高护生健康教育能力.

    作者:祝览铭;付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肿瘤患者选择留置PICC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选择留置PICC的真实感受和心理体验.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20例留置PICC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应用Colaizzi现象学7步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 通过访谈归纳出5个主题,包括PICC信息的获取途径;置管意愿、权衡与决策;担心与顾虑;签署知情同意书时的心态;对后续维护的考量与感受.结论 护理人员应提供PICC专业信息及渠道,结合置管前评估与患者的真实意愿,做出符合患者利益的置管决定.

    作者:李全磊;颜美琼;林岑;陆箴琦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护士精神薪酬满意度与组织承诺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了解护士的精神薪酬满意度和组织承诺的现状,探讨护士精神薪酬满意度与组织承诺的关系.方法 采用护士精神薪酬满意度问卷和组织承诺问卷对济南市6所三级甲等医院的431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士的组织承诺总分58.86±8.12;护士对来自护士长和医生的精神薪酬满意度评分分别是14.63±2.62和13.75±2.7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士的精神薪酬满意度与组织承诺呈显著相关(P<0.01).结论护士的组织承诺总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其精神薪酬满意度越高,组织承诺水平越高.管理者应提高人际交流水平,重视护士精神薪酬的满足,提高其承诺水平,稳定护理队伍.

    作者:刘晔;杨敏;陈菲菲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护理本科临床带教老师综合考评体系的构建

    目的 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护理本科临床带教老师的考评体系.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讨论,运用2轮德尔菲法筛选出考评指标.结果 初步制定的护理本科临床带教老师综合考评体系主要包括4项一级指标(遴选条件、师资培训、考核评价、资格论证)、18项二级指标和42项三级指标.结论 初步形成的护理本科临床带教老师的综合考评体系有利于带教老师的选拔、培训、认证和考评,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作者:李慧;王惠珍;史蕾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冰箱温度监测表的设计与应用

    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医院,病区均并配有存放药品的冰箱,但全院18台冰箱中16台无法直接读出冰箱冷藏室的温度,导致冰箱冷藏室温度不清晰.为了规范药品管理,我院护理部从2010年5月起为16台冰箱配备了温度监测仪,同时自行设计冰箱温度监测表,经应用,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作者:濮菊芳;李香娥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住院患者护理相关《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类目的初步研究

    目的 初步确定住院患者护理相关《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类目,以此构建住院患者护理相关ICF框架.方法 从世界卫生组织ICF中初筛出护理类目,编制专家咨询问卷;对36名护理专家进行问卷咨询,按专家意见一致性>80%的标准筛选类目;按临床实用性原则对咨询结果再次筛选.结果 初筛出护理类目211个,专家咨询后提取79个,再次筛选后初步确定意识功能、定向功能等74个护理类目.结论 初步确定的护理类目在ICF中分布比较合理,具有系统性、有效性和方便交流的特点,可作为住院患者护理干预措施和结局评价的框架.

    作者:钮佳安;顾则娟;周滋霞;汪茵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PVC输液器与TPE输液器的安全性评价

    阐述了PVC输液器存在含有增塑剂DEHP,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某些药物易被PVC吸附,降低疗效等不足.介绍了易溶出DEHP与可被PVC吸附的常用药物.分析了TPE输液器具有不添加增塑剂DEHP,对药物无吸附等优势.

    作者:李卫峰;赵静;弭玮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自制可调式床褥架在皮肤疾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避免被褥直接压迫和接触皮肤病患者伤口,防止皮肤伤口的渗血、渗液污染床褥.方法 将100例皮肤科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床褥架组各5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床褥架组选用空心小园柱不锈钢管为基础材料制作可调式床褥架,根据患者的体型和伤口部位调节床褥架宽度后骑跨在患者伤口上,避免床褥和伤口的直接接触.结果 对照组在住院第1周更换被套共296例次,床褥架组共82例次;对照组患者舒适度为76.0%,床褥架组为9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对床褥架使用的满意度为100%.结论 可调式床褥架使用方便,可避免被褥直接压迫和接触皮肤科患者伤口,增加患者舒适度,减少护理工作量.

    作者:莫选菊;邝惠冰;陈梅英;梁银丝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追踪管理法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追踪管理法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成立追踪管理小组,对护理不良事件实行个案追踪和系统追踪,根据事件危险程度针对性处理,增订或修改完善有关制度,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再次发生.结果 应用追踪管理法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上报率显著提升,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追踪管理法对护理安全防范起到积极作用,能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保障患者安全.

    作者:段霞;施雁 刊期: 2012年第05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