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风险级别牌的制作及在精神科的应用

罗俊明

关键词:精神科, 护理风险级别牌, 技术革新, 安全管理
摘要:精神病患者因受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的影响,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冲动伤人、毁物、逃跑、自杀等不安全事件,所以精神科的护理安全管理尤为重要.2011年我院护理部为了加强精神病患者的安全管理,设计制作了护理风险级别牌,应用于5个精神病区,有效减少了患者外走、攻击行为、自杀自伤发生率,具体方法介绍如下.1护理风险级别牌的设计与制作卡片选用硬纸质材料,宽4.5cm、高6.5cm,左右两上角分别制作成红、蓝色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色块,红色代表一级护理、蓝色代表二级护理.卡片上3cm为白色底板,用以标明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入院诊断及日期;下3.5cm将卡片纵向均分为绿色、黄色和橙色3个色块,分别代表1、2、3级危险度;做3个直径1cm的紫色圆形及时贴,上面分别标有代表自杀(Suicide,S)、外走(Escape,E)、攻击行为(Attack,A)字母,备用.根据评估结果,将及时贴贴在相对应的区域内.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制剂配制后不同时间输注对静脉炎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中药制剂配制后放置不同时间静脉滴注对静脉炎的影响.方法 将18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60例.静脉滴注溶液为丹参川芎嗪加木糖醇注射液,A组现配现用;B组配制后放置30min应用;C组配制后放置1h应用.结果 连续输液5d后,A、B、C组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1.7%、3.3%、13.3%,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配制后应尽早应用,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作者:刘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A型肉毒毒素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的护理

    目的 总结A型肉毒毒素治疗94例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护理方法.方法 在A型肉毒毒素治疗中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注射前做好宣教、患儿的准备及药物的配制工作;注射中熟练配合医生,对患儿予以心理护理;注射后观察患儿反应,指导患儿在药效持续期继续康复训练.结果 患儿均顺利完成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56例痉挛明显缓解,38例痉挛部分缓解,取得了预期治疗效果.结论 积极有效的护理配合,保证肉毒毒素治疗顺利完成对促进脑瘫患儿的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刘文华;章咏华;吴兆芳;粱松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护士付出-获得不平衡模型的研究进展

    从付出-获得不平衡(ERI)模型的概念、理论假设、测量及与健康关系的实证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可用于测评的工具有付出回报不平衡问卷,护士ERI与其职业倦怠和离职意愿高度相关.管理者应充分重视护士ERI现状,意识到其对健康的潜在影响及与职业倦怠、离职意愿的关系,采取措施维护护理队伍的稳定性.

    作者:郭雅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RICU饮食告知单的设计与应用

    目的 提高RICU患者饮食管理质量,避免纠纷.方法 设计饮食告知单,由首诊护士评估患者饮食情况、填写本单,由管床护士与患者家属沟通.结果 于2010年1月开始应用至2012年2月,未再发生饮食纠纷.结论 饮食告知单的设计与应用满足了患者多元化的饮食要求,优化了护患关系.

    作者:雷雨利;李红坤;徐云香;覃继红;梁晶晶;张芳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PCI术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的时间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减少冠脉支架置入(PCI)术后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方法 收集2009年2~11月哈尔滨市某三甲医院行冠脉支架植入术患者582例,术后随访2年,观察患者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495例完成2年随访,共有136例(27.47%)发生心脏不良事件,其中心绞痛复发55例(21例发生于术后6个月内),其他心脏不良事件集中于术后12~18个月.影响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时间的主要因素有吸烟、收缩压、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结论 PCI术后可根据不同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的时间段对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干预,以减少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张金丽;林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温州市民现场急救知识培训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温州市民急救知识掌握及其培训状况,探索普及现场急救知识培训的有效途径.方法 采用自制温州市民现场急救知识培训调查问卷对270名既往有过急救知识培训经历的公众进行急救知识培训情况调查.结果 270名调查对象中,现行的公众急救知识培训主要内容为心肺复苏(93.3%)、止血包扎(90.7%)、骨折固定(78.5%)、搬运技术(83.0%)、异物梗阻(87.0%)和呼吸困难的处理(84.8%)等;培训后公众对急救知识技能的了解及基本掌握率为98.6%~99.6%.结论 对公众进行急救知识培训是切实有效的,需大力开展;制定规范统一的急救培训模式,使更多公众接收急救知识培训.

    作者:屠乐微;祝雪花;姜丽萍;杨丽丽;蔡福满;符丽燕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血液科患者PICC相关机械性静脉炎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血液科患者PICC相关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特点及影响因素,为预防PICC相关机械性静脉炎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血液科79例PICC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性别、并存疾病、是否吸烟、置管方式、置管位置、置入静脉、深静脉置管史、置管护士职称、穿刺次数对PICC相关机械性静脉炎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探讨影响静脉炎发生的因素.结果 79例患者共发生12例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15.2%.其中1级、2级静脉炎共占91.7%.9例发生在置管后7d,占75.0%.置管位置是PICC相关机械性静脉炎的影响因素,肘上置管为其保护因素(OR=0.254).结论 置管后7d为血液科患者PICC相关机械性静脉炎高发期,应加强观察.PICC置管时,应尽量选择肘部以上静脉进行穿刺,以减少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作者:赵洁;钟小红;李红梅;柴燕燕;姚晶晶;陈敏;高云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银屑病封包疗法敷料的改进

    目的 探索银屑病封包疗法中安全、舒适、经济、简便的换药方法.方法 对99例(其中双侧肢体病变30例)前臂或背部需要封包疗法的慢性斑块状银屑病患者均分为三组各43例次,分别采用绷带、保鲜膜、自制棉布方巾作为封包敷料进行包扎,1次/d.2周后评价效果.结果 三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封包时间、敷料松脱、局部过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棉布方巾用于银屑痛封包疗法具有操作时间短、封包牢固、安全的优点,且相对优于绷带和保鲜膜包扎.

    作者:莫选菊;邝惠冰;刘章来;张梅璇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注射用奥美拉唑与10%果糖注射液及10%葡萄糖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

    注射用奥美拉唑(商品名奥西康,国药准字H20059053,江苏奥赛康药业有限公司,规格40mg/瓶),应用时将奥美拉唑40mg加在0.9%氯化钠溶液100mL中静脉滴注.静脉输液中一个通道输奥美拉唑,另一通道输其他液体,当其他液体输毕更换10%葡萄糖溶液(国药准字H43022024,湖南科伦制药有限公司,规格500mL/瓶)或10%果糖(商品名护川,国药准字H20070285,安徽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为无色透明液体,规格250mL/瓶),有少量奥美拉唑会混入其中,30min后10%葡萄糖溶液或10%果糖呈浅茶色,即更换液体.于治疗室继续观察,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变深,直至输液器过滤器处出现沉淀物.

    作者:江新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足三里择时穴位按摩对COPD肺心病胃肠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改善COPD肺心病患者胃肠功能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60例COPD肺心病伴胃肠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选择足三里于辰时(8:00~9:00)和亥时(21:00~22:00)进行穴位按摩,每次10~15 min.干预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胃肠功能障碍(腹胀、食欲不振、排便困难或腹泻)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根据子午流注理论进行足三里择时按摩可有效改善COPD肺心病患者的胃肠功能.

    作者:邓丽金;郑丽维;李壮苗;危椠罡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微量注射泵垂直位移对给药精度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微量注射泵发生垂直位移对给药精度的影响,为制定微量注射泵操作规范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QA-IDS输注设备检测仪检测在1 mL/h、25 mL/h、50 mL/h 3种流速下,微量注射泵依次改变与其输出端之间的垂直位移,经过0m、0.65m、-0.65m,再到0 m的瞬时流量和累计流量,计算流量误差和缺失体积.结果 微量注射泵位移升高时,瞬时流量增大,阶段和全程实际流量高于预测值;位移降低时,瞬时流量减小,阶段和全程实际流量低于预测值.随着流速的提高,流量体积变化相对误差减小.结论 微量注射泵给药时,垂直位移可导致流量波动,较低流速给药时微量注射泵垂直位移更易造成流量改变,采用微量注射泵给药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免其垂直位移.

    作者:薄其果;张红梅;栾云洋;刘文启;侯艺威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美沙酮女性维持受治者婚育状态的质性研究

    目的 深入了解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的女性受治者婚育状态、心理体验和需求,探讨促进其身心健康的相关因素.方法 通过半结构式访谈和开放式提问,对8例在美沙酮维持受治期间婚育的女性进行访谈.结果 提炼出对婚育状态的心理体验、怀孕期的担忧和困惑、住院分娩期间与治疗依从性的冲突及分娩育儿经验匮缺、家庭社会支持的需求增加4个主题.结论 美渺酮女性维持受治者时生活持积极态度,但怀孕及分娩期间相关指导不足,需要医护人员与社会工作者提供健康教育等完善的社会支持.

    作者:冯燕华;杨冰香;叶萌;廖萌一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记忆性皮肤病患者的护理

    对6例记忆性皮肤病患者给予预防抗感染、抗炎及抗过敏等治疗,同时做好皮肤、口腔、会阴部护理,药物治疗的观察及护理,以及防护教育.结果6例平均住院8d完全好转,随访3个月无一例复发.提示医护人员了解记忆性皮肤病的临床知识及护理原则,可避免患者再发该类疾病.

    作者:严萍;熊承成;张京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中风病辨证施护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目的 通过理论与临床相结合的研究方式构建中风病辨证施护模式,以提高护理效果和患者满意度.方法 将200例中风病患者按病区分为观察组104例和对照组96例.对照组采用中医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构建中风病辨证施护模式,采用该模式对患者辩证分型施护.连续14d后评价效果.结果 观察组疗效、Barthel指数评价及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中风病辩证施护模式应用于临床效果可靠,患者满意,可作为中医临床护理和研究的借鉴.

    作者:李平;牟善芳;刘淑娟;张爱莲;崔霞;包月;商楠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消毒供应中心湿包管理研究进展

    综述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物品包经高压蒸汽灭菌后湿包的概念、发生率、影响因素及管理措施.提出针对湿包问题和随着医疗器材的不断更新,跟进和完善管理制度,以避免湿包,保证消毒灭菌质量.

    作者:岑琼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改良单向回血法用于无肝素血液透析效果观察

    目的 减轻无肝素维持性血液透析(血透)患者透析器凝血程度,提高治疗安全性.方法 对30例无肝素血透患者,采用自身对熙,依次采用单向法、双向法及改良单向法回血技术.分别透析64、63及64倒次,比较回血过程中停泵时间、回输生理盐水量及透析器凝血状况,结果 改良单向法停泵时间显著短于单向法和双向法,回输生理盐水量显著少于双向法,透析器凝血程度显著轻于单向法和双向法(均P

    作者:张朝梅;梅妮娜;杨凤妹;刘金凤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基于儒家思想的护理人文关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目的 构建基于儒家思想的护理人文关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下称评价指标体系),用于评价中国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能力.方法 拟定3项一级指标、8项二级指标及75项三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咨询表,采用Delphi法对分布于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及医学人文教育领域的30名国内外专家进行3轮咨询,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结果 获得包含4项一级指标、8项二级指标和59项三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专家积极系数为93.3%~100%,权威系数为0.86,第2、3轮调查肯德尔协调系数为0.358、0.335,集中度好.结论 评价指标体系与中国文化紧密结合,具有客观、系统、可操作的特点,可用于护理人员人文关怀能力的自我定性评价.

    作者:柏晓玲;楼婷;张永春;梁园园;江智霞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膀胱冲洗的问题与对策

    目的 探讨膀胱冲洗安全有效的操作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66例采用单瓶输液器持续膀胱冲洗过程中的问题,探讨有效的防范措施.结果 59例顺利完成膀胱冲洗治疗,2例针头脱出,5例尿管脱出.原因为患者烦躁、针头刺入尿管过浅、固定不牢靠、缺乏专人照护等.针对性处理后均完成治疗计划.结论 加强规范操作和认真照护,不断改进技术,可使膀胱冲洗更为安全有效.

    作者:崔晶晶;李明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猪尾巴导管引流装置封管方法的改进

    临床上现多采用猪尾巴导管做胸腹腔引流,导管尾端连接三通装置,再接引流袋.腹腔化疗患者腔内化疗后需关闭导管72h再开放.此期间患者携带引流装置活动不方便;活动时由于重力的作用导管牵扯致患者疼痛,还有导管滑脱的危险;卸下三通装置又增加了患者经济负担;三通装置下端是一段橡皮管,无螺旋口,肝素帽无法连接.鉴此,我科于2011年9月采用一次性引流袋内引流管上端帽子代替肝素帽,取得满意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文琼;付雪芝;刘永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 ICU住院患者压疮发生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 探索ICU患者压疮发生相关危险因素,为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参考相关文献拟定ICU患者压疮危险因素调查表,经专家审定后用于某三级甲等医院ICU住院患者资料的收集.365例患者纳入研究,将发生院内获得性压疮的164例归为病例组,符合纳入标准患者中方便抽取未发生压疮的201例归为对照组,以性别、年龄、手术、体温、Norton评分等19项变量进行探索性非配比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单因素分析除营养状态、体位、吸烟及白细胞数4项变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外,其余15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住院时间、Norton评分、体温、APTT、白蛋白数、血红蛋白数是压疮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 ICU住院患者压疮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应针对上述危险因素采取有据可依的预防措施,以降低压疮发生率.

    作者:段征征;刘义兰 刊期: 2012年第11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