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丽玲;杨荆艳;张娈晖
对1例孕37+6周胎龄腹部畸形新生儿,在保持胎盘循环的情况下实施产时腹裂修补术,术后20 d进行Ⅱ期修补术.随访10个月,新生儿腹壁外形美观,发育正常.提出多科协作、医护密切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作者:杨泳茹;李艳;戴培靓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护士延时下班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供医院管理者制定护理人力资源政策时参考.方法 自制护士延时下班调查表,采取整群方便抽样的方法,对荆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432名护士延时下班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 近1个月有延时下班经历者391人,占90.5%,能按时下班者41人,占9.5%.A班延时下班的频率高于P班、N班,每个班次延时下班率都在60.0%以上;78.3%护士每周延时下班3次及以上;延时超过1h者达28.6%.工作量超负荷是护士延时下班的首要因素,护理业务与技能的培训及护士自身学习与提高为影响护士延时下班的重要因素.结论 护士延时下班现象普遍,涉及面广、频率高、延时时间长.医院管理者应加强护理人力资源建设,分层培训,护士长要高效排班,尽量做到能准时则不延时,不能准时则少延时下班,以保障护士的正当权益.
作者:刘克英;陈兰;张枭霄;王艳霞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应用护理活动评分量表评估ICU护理工作量的方法及效果,为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护理活动评分量表(NAS)对ICU住院患者进行为期1个月的护理工作量统计,分析该时间段的护士人力资源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患者入住ICU时间平均(9.6±8.7)d,NAS得分(56.0±9.7)分.每日护理工作量为187.5~301.2个工时,平均231.4工时.每班需增加1~5名护士.护理工作量与患者病情、通气方式及结局有关(P<0.05,P<0.01).结论 ICU护理人力资源存在不足及分布不均衡现象.采用NAS可预测护理工作量以给予弹性、合理安排有限的人力资源,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程蕾;鲁玫;罗霞娟;刘雪琴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在控制性超促排卵(COH)阶段阴道微生态的变化,提供良好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100例IVF-ET周期中控制性超促排卵患者分别在控制性超促排卵前、后进行阴道微生态检查.结果 IVF-ET周期中的患者在COH前有13.0%、COH后有42.0%发生阴道微生态失调,COH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VF-ET周期中的患者在控制性超促排卵后发生阴道微生态失调的比例较高,要加强相关护理,以减少或避免取卵手术的感染,提高胚胎种植率,降低流产率.
作者:鞠慧岩;陈菲;张蕾;刘春华;吴婉华;郐艳荣;徐阳;尚 刊期: 2012年第12期
对7例下肢重度缺血患者采取纯化自体外周血CD34+细胞移植治疗.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完善相关检查,预留采血用的肘部血管,精确抽吸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肌内注射纯化的CD34+细胞产物时注意无菌操作,并配合清创,术后注意观察患侧肢体,做好疼痛护理及知识指导.结果术后1个月所有患者患肢疼痛明显缓解,足趾角化、脱屑等皮肤营养不良表现于术后3~6个月明显好转,足部溃疡愈合或明显缩小.提示纯化自体外周血CD34+细胞移植治疗下肢重度缺血安全、有效,完善的术前准备、严密的术中配合及术后仔细观察、评估并给予正确的指导保证了治疗效果.
作者:周泓;赵慧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临床护理中护士对患者开展药学服务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完善护理药学服务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药学服务问卷对187名护士和150名患者及家属进行调查.结果 84.0%的患者及家属希望护士讲解药学知识;只有18.7%的患者回答护士是其了解药物信息的主要渠道,59.3%的患者回答了解药物信息的主渠道是医生.护士对药学服务自评分显著高于患者的评分(均P<0.01).护士对药物的作用及相互作用、配伍禁忌、不良反应、正确使用等知识的了解,总体水平未达到“比较了解”,了解药物信息的主要途径为药物说明书(占92.5%);影响护士提供药学服务的因素主要是药学知识欠缺和对药学服务的认识不到位.结论 护士提供的药学服务与患者的希望有一定差距,应提高护理人员对药学服务的认识,加强护理人员相关知识的学习,充分发挥护士在临床药学服务中的作用.
作者:周雨希;史瑞芬 刊期: 2012年第12期
对护理人员的疲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述,疲劳在护士中普遍存在,且躯体疲劳大于脑力疲劳;高学历、护师职称、中等护龄、轮班制的护理人员更易发生疲劳;一些主要科室如ICU、手术室、急诊科等的护士疲劳发生率更高,且程度较为严重;个体的疲劳水平受所面临的职业紧张的影响.提出护理管理者应对护士实施情感管理,使其感到温馨,并营造促进身心健康的环境氛围;护士自身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从业过程中端正心态,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舒缓压力,以降低疲劳发生率.
作者:薛慧;戴新娟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改良无痛注射技术在不孕妇女促排卵进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374例接受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技术治疗(523个周期)的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74例,221个周期)和对照组(200例,302个周期),分别应用改良无痛注射技术和传统注射技术进行促排卵药物的臀部肌内注射.结果 观察组肌内注射3种药物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在促排卵的给药进程中采用改良无痛注射技术进行肌内注射,可明显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受,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黄彦清;苏园园;叶桂香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主动脉夹层术后神经系统损伤的原因.方法 对3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并发神经系统损伤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高血压病史、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是主动脉夹层术后神经系统损伤的危险因素.结论 主动脉夹层术后神经系统损伤严重影响患者恢复健康,需采取针对性护理.
作者:苏云艳;熊剑秋;汪露;陈小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提高静脉治疗质量,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优质护理服务.方法 将普通外科2个病区中的二病区作为观察组、一病区作为对照组,护士在静脉治疗过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静脉治疗管理模式,观察组按照自制静脉治疗监控路径表实施静脉治疗管理.结果 观察组静脉穿刺成功率、穿刺工具选择合格率、药物输注准时率、患者对静脉治疗的满意度及对静脉治疗知识知晓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药液外渗及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P<0.01).结论 应用自制静脉治疗监控路径表对静脉治疗患者进行全程控制、全程宣教,可有效提高静脉治疗护理质量,更好地落实健康宣教,进而和谐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张敏;聂雷霞;吴丽媛;罗琴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总结晚期妊娠合并主动脉夹层患者围生期的临床观察要点和护理对策,以提高产科护理水平.方法 对3例晚期妊娠合并主动咏夹层的孕妇行剖宫产结束妊娠,在围生期实施心理护理、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及专科护理.结果 3例孕妇顺利行剖宫产手术,术后恢复良好,24 h后转入心脏外科择期手术治疗.3例新生儿体质量1 800~2 400 g,1 min Apgar评分为7~8分,转入新生儿病房治疗2~3个月后痊愈出院.结论 产前做好心理疏导、密切监测血压波动、动态评估疼痛情况,做好母婴抢救准备工作;产后充分镇痛、动态监测生命体征、加强生活照顾是延缓晚期妊娠合并主动脉夹层孕妇的病情发展,争取外科手术治疗,保障母婴安全的有效护理措施.
作者:杨凌艳;张宏;吴静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总结经肛门腔镜切割缝合器行直肠前突修补术围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27例重度直肠前突患者,术前配合医生进行手术指征评估,完善术前检查,做好心理护理及肠道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调节饮食、训练排便、加强健康教育,出院后做好定期随访.结果 27例随访时间6个月,痊愈18例,显效6例,好转3例.患者排便困难症状缓解,排便较术前通畅,无大出血、感染、直肠阴道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肛门腔镜切割缝合器行直肠前突修补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对改善疗效有促进作用,是手术成功的有力保障.
作者:刘丽红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咽喉部患儿全身麻醉术后适宜的禁食时间,促进患儿术后恢复.方法 将102例择期咽喉部全麻手术患儿(3~14岁)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在患儿意识清醒且吞咽功能恢复的前提下2h后开始进食,先饮少量凉开水,如无误吸现象可进纯奶油冰洪淋或流质;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即患儿麻醉清醒6h后开始进食.比较两组患儿术后6h、24h疼痛、恶心、呕吐、口渴、饥饿等不适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术后6h疼痛、恶心、口渴、饥饿不适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早期进食能有效缓解咽喉部患儿全麻术后的不适症状,有利于患儿尽快恢复.
作者:阮红霞;耿力;胡翠红;罗静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实习护生同理心水平及影响其同理心的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在某三甲医院实习的不同学历护生88名运用Jefferson同理心自评量表以及人口学一般资料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护生同理心评分为69~108(83.90士6.67)分;影响护生同理心水平的主要因素为是否学习过同理心相关课程、对实习环境的态度以及对护理专业满意度(均P<0.01).结论 护生的同理心水平中等偏上,影响其同理心的因素较多.建议开设与同理心相关的人文课程,营造良好的实习环境,以提高护生的同理心,以优质的护理服务满足患者需求.
作者:范慧;鲜于云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膀胱癌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后大部分患者耻骨后引流管或盆腔引流管周围有尿液渗出,短则几天,长则数月,给患者带来痛苦.我们常规给予无菌纱布覆盖,敷料很快渗透,周围皮肤发红,伤口易感染,患者衣服、被服、床单被污染,需经常更换,不能保持皮肤干燥,患者感到不舒适.针对此问题,我们选择婴儿纸尿片用于术后引流管周围漏尿的护理,使用效果满意,受到患者好评,介绍如下.1 方法
作者:潘金菊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总结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膈肌麻痹患儿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51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并发膈肌麻痹患儿加强呼吸道管理,防治肺部感染;拔除气管插管后积极应对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等并发症.结果 29例患儿呼吸困难症状轻,术后顺利撤离呼吸机;22例反复撤机失败行膈肌折叠术,其中19例膈肌折叠后顺利撤机痊愈出院,3例死亡.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撤离呼吸机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评估膈肌功能反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并发膈肌麻痹患儿的康复至关重要.
作者:吴岚;廖雪丽;杨满青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综合性医院护士长工作职责履行情况,为护士长培训提供依据,以提高其综合管理能力.方法 依据护士长工作职责设计工作绩效考核表,由所在痛区医生与护士对护士长进行评价.结果 医生与护士对护士长工作职责履行评分为(98.12士2.54)分;总体评价得分排序前3位依次为对上级会议传达与落实、护理不良事件上报与管理、护理质量检查落实,排序后3位为对病区综合管理能力、以身作则廉洁自律、对护士关心与爱护.对护士长评价医护双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护士长需强化病区综合管理能力的培训,贴近临床参与危重患者抢救与护理工作,同时要多关,心与爱护自己的下属,加强医护配 合和自身素质培养,利用自身魅力与激励机制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作者:张桂兰;杨敏;解芳;张燕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近视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 58例(11 4眼)青少年近视眼患者戴角膜塑形镜,于戴镜前,戴镜1d、1周、1个月后分别检测视力和屈光度,观察并发症,同时加强心理护理、检查护理、取戴镜护理、镜片的护理和保养、并发症护理及饮食指导.结果 58例(114眼)患者戴角膜塑形镜后1d、1周、1个月的视力均较带镜前显著升高,屈光度显著下降.无一例出现角膜溃疡、白斑、浑浊等并发症.结论 青少年近视眼患者戴角膜塑形镜期间配合系统护理和健康指导,对患者戴镜期间裸眼视力提高,屈光度降低,预防及减少并发症有重要作用.
作者:陈艳琼;罗芳娴;罗超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专科小组在心脏外科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在手术室护理人员77人中选出50人组合成先心病、冠心病、风心病及大血管组4个专科小组,实施专科小组管理,包括手术配合、学习与培训、器械、仪器管理、手术间管理及人员考核.比较实施前后同期护士专科探作合格率.结果 专科护士手术物品准备、无菌单铺置、体位摆放、皮肤保护考核合格率显著高于专科小组管理前(均P<0.05);医生对护士工作满意率达98.8%.结论 专科小组管理能显著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改善医护关系.
作者:罗琦;张玉玲;许斌;张鸿英;李红 刊期: 2012年第12期
对6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及时采取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VVH),术后心功能障碍时采用低温CVVH,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等措施维护心功能,监测凝血指标、预防大出血,控制感染、加强基础护理,使患者病情转为平稳.6例中5例病情好转,康复出院,1例死于心功能衰竭.提示早期发现病情变化,给予及时处理及精心的护理,可使患者转危为安.
作者:霍春颖 刊期: 201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