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文娟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理论指导下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模式在结直肠癌FOLFOX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2例结直肠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整体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循证护理理论指导下,提出目前结直肠癌FOLFOX化疗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寻找实证,制定临床护理路径并按照路径实施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化疗所致的消化道反应、口腔炎、外周神经毒性反应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循证护理指导下的临床护理路径用于结直肠癌FOLFOX化疗,对确保化疗方案的实施,提高疗效和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房敏;张红弟;蔡宏宇;张景嫦;苏玉梅;苏晓霞;李甜 刊期: 2012年第12期
膀胱癌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后大部分患者耻骨后引流管或盆腔引流管周围有尿液渗出,短则几天,长则数月,给患者带来痛苦.我们常规给予无菌纱布覆盖,敷料很快渗透,周围皮肤发红,伤口易感染,患者衣服、被服、床单被污染,需经常更换,不能保持皮肤干燥,患者感到不舒适.针对此问题,我们选择婴儿纸尿片用于术后引流管周围漏尿的护理,使用效果满意,受到患者好评,介绍如下.1 方法
作者:潘金菊 刊期: 2012年第12期
对126例三尖瓣下移畸形患者行手术治疗,111例采用解剖矫治术,另外15例中2例行全腔肺动脉吻合术,4例行解剖矫治术十双向Glenn术(一个半心室矫活术),9例行三尖瓣置换术.并给予密切护理配合.结果死亡1例,再手术1例,余124例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无明显并发症.随访2个月到12年,超声复查示88例三尖瓣关闭良好,22例轻度反流,13例中度反流,3例重度反流.提示术前应做好手术室、器械物品准备,术中巡回护士做好体位、术中影像采集及保管、温度及病理标本的管理,器械护士准确传递术中所需器械或物品,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作者:常青;董景梅;张颖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应用护理活动评分量表评估ICU护理工作量的方法及效果,为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护理活动评分量表(NAS)对ICU住院患者进行为期1个月的护理工作量统计,分析该时间段的护士人力资源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患者入住ICU时间平均(9.6±8.7)d,NAS得分(56.0±9.7)分.每日护理工作量为187.5~301.2个工时,平均231.4工时.每班需增加1~5名护士.护理工作量与患者病情、通气方式及结局有关(P<0.05,P<0.01).结论 ICU护理人力资源存在不足及分布不均衡现象.采用NAS可预测护理工作量以给予弹性、合理安排有限的人力资源,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程蕾;鲁玫;罗霞娟;刘雪琴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视网膜脱离患者术中眼心反射的发生特点及护理方法.方法 分析463例视网膜脱离患者术中发生眼心反射的情况,根据性别、年龄、眼别、手术方式进行分组,观察不同组别术中眼心反射发生情况,结果 463例患者术中发生眼心反射286例,占61.77%.不同年龄、手术方式患者术中眼心反射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1),其中老年组显著高于青年组;外路组、联合组发生率显著高于内路组(均P<0.0125).结论 视网膜脱离患者术中眼心反射的发生率较高,且受手术方式的影响.因此,术中应加强医护配合,及时发现、处理眼心反射,降低手术风险.
作者:秦文娟 刊期: 2012年第12期
来我院放射科大C臂导管室及静脉泌尿系造影室做检查患者经常带有导尿管及其他引流袋,由于没有合适的挂钩,经常将引流袋放置于床上,有时引流袋内尿液漏出,弄湿患者衣服及床单,增加了患者痛苦和护士工作量,也带来交叉感染的潜在风险.鉴此,笔者利用本科已用完的片盒内的白色硬质塑料托片板制作成鱼鳞状夹,应用于各类引流管悬挂及各种仪器导线的收纳,自2012年1月开始使用,效果较好,介绍如下.1 制作
作者:刘春玉 刊期: 2012年第12期
对6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及时采取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VVH),术后心功能障碍时采用低温CVVH,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等措施维护心功能,监测凝血指标、预防大出血,控制感染、加强基础护理,使患者病情转为平稳.6例中5例病情好转,康复出院,1例死于心功能衰竭.提示早期发现病情变化,给予及时处理及精心的护理,可使患者转危为安.
作者:霍春颖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保障新生儿从出生后在院全过程的身份交接安全,有效杜绝错抱新生儿的严重后果发生.方法 设计制定产科母婴交接核对表,严格规范查对内容及查对方法,认真按照流程规范落实.结果 使用产科母婴交接核对表后未发生一起新生儿交接错误.结论 产科母婴交接核对表的应用使新生儿交接流程严谨、方便、合理,能有效杜绝新生儿交接错误的发生.
作者:王蕊;高琼;刘朝霞 刊期: 2012年第12期
对疑有下尿路梗阻的门诊或住院患者50例,使用膀胱扫描仪于患者排尿后在下腹部膀胱区进行扫描以测定残余尿量.结果 50例患者无痛苦,均顺利完成检查.测得残余尿量2护15 mL;无一例发生尿路感染.提示采用膀胱扫描仪行残余尿测定方法简单,数据准确,患者无痛苦.检查前应做好仪器、患者及环境准备,检查中扫描仪传感器(探头)应置于正确部位进行扫描,检查后应拭去耦合液,促进患者舒适.实际操作中应注意避免影响数据准确性的因素,如应在排尿后立即进行残余尿测定,尽量缩短时间间隔.
作者:张静;李雪梅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乳癌术后患者使用自制多功能体位支持垫的效果.方法 将96例乳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用传统的枕头、衣物、棉被等作支撑物,观察组将自制多功能体位支持垫用于术后的体位护理.结果 观察组使用自制体位支持垫后,患肢肿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舒适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o.01).结论 自制多功能体位支持垫用于乳癌患者术后的体位护理优于传统方法,患者舒适满意.
作者:陆静;沈耀英;徐娟;顾志英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减轻鼻内窥镜术后疼痛.方法 将行鼻内窥镜手术的3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50例,术后均没有使用镇痛泵和罗痛定等药物镇痛.观察组应用小儿降温贴直接贴敷前额印堂穴,每8小时更换1次;对照组予小毛巾包裹冰垫放置患者前额,冰垫翼绕头粘贴后枕,1h更换1次.结果 观察组术后24 h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1).结论 小儿降温贴贴敷前额印堂穴可有效减轻鼻内窥镜术后疼痛.
作者:秦艳芳;卢敏;罗君婵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科内护士工作绩效奖金的二次分配及其效果.方法 参考平衡计分卡法,采取统计工作数量、考核工作质量、兼顾综合素质和患者满意度等方式对科内护士绩效进行月综合评价.结果 通过月绩效考核,科内护士月绩效奖金每人不同,奖金幅度拉开,体现了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结论 实施科内绩效二次分配,极大地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护理质量,促进护士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促使护理管理高效运作.
作者:魏进莲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结合中西医对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状况及发病机制,综述中西医结合预防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方法,旨为后续的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朱晓青;甘燕玲;张国群;严聪 刊期: 2012年第12期
对7例下肢重度缺血患者采取纯化自体外周血CD34+细胞移植治疗.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完善相关检查,预留采血用的肘部血管,精确抽吸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肌内注射纯化的CD34+细胞产物时注意无菌操作,并配合清创,术后注意观察患侧肢体,做好疼痛护理及知识指导.结果术后1个月所有患者患肢疼痛明显缓解,足趾角化、脱屑等皮肤营养不良表现于术后3~6个月明显好转,足部溃疡愈合或明显缩小.提示纯化自体外周血CD34+细胞移植治疗下肢重度缺血安全、有效,完善的术前准备、严密的术中配合及术后仔细观察、评估并给予正确的指导保证了治疗效果.
作者:周泓;赵慧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手术室专业护士培训基地师资规范化培训及管理的模式,提高手术室专业护士培训质量.方法 制定手术室专业护士培训基地规范管理模式及培训基地教师入选条件,动态修订带教计划,构建培训基地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改变传统的“师傅带徒弟”带教模式.结果 手术室专业护士培训师资经过规范培训管理后,学员理论、技能成绩显著高于管理前(P<0.05,P<0.01).学员对培训内容、培训方式、时间安排三方面的满意度,对带教教师整体教学水平、操作技术水平和教师对知识掌握的满意度显著高于规范培训管理前(P<0.05,P<0.01).结论 科学规范化的师资培训管理模式,有效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为手术室专业护士培训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作者:杨薇;李萍;王晓凤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洁净手术室干置无菌持物钳的保存时间.方法 选择在百级和万级洁净手术室使用的干置无菌持物钳各60把,分别在使用40次、60次、80次、100次和打开后4h、6h、8h、10h、12h5个时间点采样,进行细菌学检测,比较干置无菌持物钳的合格率.结果 百级手术室干置无菌持物钳打开后10 h采样合格率仍为100%,打开12 h合格率降至90.0%.万级手术室干置无菌持物钳打开后8h采样合格率仍为100%,打开后10 h降至88.3%.百级手术室干置无菌持物钳使用80次采样合格率仍为100%,使用100次降至86.7%;万级手术室干置无菌持物钳使用60次合格率仍为100%,使用80次、100次后分别降至83.3%、78.3%.结论 百级和万级洁净手术室使用的干置无菌持物钳分别多保存10 h和8h,干置无菌持物钳使用频率越高污染的概率越大,在百级手术室使用80次、万级手术室使用60次应更换.
作者:钱华;陈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利用棘轮结构的单向定位原理及自动锁紧结构研制新型便携式输液架.输液架主干选用方形或六角形不锈钢,由活动支架、固定杆、活动杆A、活动杆B、防滑脱挂钩、输液瓶固定防晃杆、自粘固定带等组成.输液架的可调高度为60~140 cm,整体可收缩为55 cm,载重2kg,自重约1.1kg.使用时只需将活动支架撑开,将活动杆可迅速拉开到所需高度即可,10 s可以完成输液架安装使用.不用时按动棘爪,活动杆在重力的作用下恢复原位.便携式伸缩输液架伸缩灵活,方便迅速,固定牢固.体积小,省空间,可以放入急救箱便于携带取用,方便收藏携带,实用性强.
作者:罗静娣;郑倩卿;范玉梅;梁玉玲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规范术后疼痛管理,提高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成立在麻醉医生督导下以疼痛专科护士为主体的急性疼痛服务组织,制定各级人员职责,完善运作流程,对860例术后患者实施规范化手术后镇痛,包括术前访视,疼痛查房,上报和处理不良事件,建立疼痛档案等.结果 术后患者发生的并发症包括恶心呕吐(51例,5.93%)、皮肤瘙痒(9例,1.05%)和腹胀(27例,3.14%),无一例发生呼吸抑制.术后3d患者静息痛和运动痛评分均保持在3分以下.患者对急性疼痛管理的满意度达到95.0%,较上年同期提高20.0%.结论 成立APS实施规范的术后镇痛,可以提高镇痛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刘冬华;闫华;任晓风;杨春玲;张宗旺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护士延时下班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供医院管理者制定护理人力资源政策时参考.方法 自制护士延时下班调查表,采取整群方便抽样的方法,对荆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432名护士延时下班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 近1个月有延时下班经历者391人,占90.5%,能按时下班者41人,占9.5%.A班延时下班的频率高于P班、N班,每个班次延时下班率都在60.0%以上;78.3%护士每周延时下班3次及以上;延时超过1h者达28.6%.工作量超负荷是护士延时下班的首要因素,护理业务与技能的培训及护士自身学习与提高为影响护士延时下班的重要因素.结论 护士延时下班现象普遍,涉及面广、频率高、延时时间长.医院管理者应加强护理人力资源建设,分层培训,护士长要高效排班,尽量做到能准时则不延时,不能准时则少延时下班,以保障护士的正当权益.
作者:刘克英;陈兰;张枭霄;王艳霞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对外科护士实施多元化疼痛管理短期课程的培训效果.方法 对45名外科护士实施4学时的疼痛管理课程,授课方法为多媒体授课、个案讨论及现场疼痛评估技术训练.结果 培训后44名护士的问卷总答题正确率由51.21%提高至70.60%.护士对数字评定量表的使用率显著提高(P<0.05).护士对药物性镇痛相关题目的平均回答正确率由26.90%提升至62.52%,对阿片类药物成瘾的平均回答正确率由24.24%上升至58.33%.培训后护士使用非药物镇痛措施为12.20%~78.0S%.结论 外科护士的疼痛管理知识欠缺,短期疼痛管理课程培训效果明显,但还需跟进教育,强化实践.
作者:郭利利;李漓 刊期: 201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