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ADL评估量表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

刘春英;刘淼;吕媛

关键词:住院患者, 神经内科, ADL评估量表, 基础护理, 生活护理, 满意度, 护理管理
摘要:目的 探讨ADL评估量表在神经内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0例神经内科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入院时行常规护理评估,根据医嘱实施分级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现察组在常规入院护理评估的基础上加行ADL评估,按ADL评估结果实施分级护理.结果 观察组满意度及基础护理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ADL评估量表用于神经内科患者日常护理中,使护理服务有的放矢,有利于护理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患者满意度.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工作坊模式在护理管理者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工作坊模式对护理管理者培训的效果.方法 评估管理工作及管理人员现状,制订培训计划和培训流程,按工作坊模式中团体讨论、技巧模拟研习、专题讲解方法等实施培训.结果 91.4%~98.3%(平均94.8%)学员对培训效果满意;89.0%以上护理人员时护士长管理工作满意,尤其在护士长领导才能、护士长对护理人员支持方面,护理人员满意率达96.0%、97.5%.结论 工作坊形式的培训为提高护理管理者工作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辟了新的途径,能提高管理人员综合能力,从而提高管理绩效.

    作者:李林芬;林映莲;周玉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开展烹饪实践课降低上消化道出血再发生率

    目的 提高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降低上消化道出血的再发生率.方法 将253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120例)和观察组(133例),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根据医嘱行饮食护理,病情稳定后参加病房每周举行的饮食讲座;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烹饪实践课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结果 观察组上消化道再出血率为48.12%,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患者遵守基本饮食原则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开展烹饪实践课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可降低上消化道出血再发生率,提高患者饮食依从性.

    作者:吴建中;张爱萍;刘桂月;刘慧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多爱肤超薄敷料预防大小便失禁所致尿布皮炎

    目的 探讨多爱肤超薄敷料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尿布皮炎的效果.方法 将40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臀部皮肤完整且昏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便后均使用温水清洗肛周皮肤并擦干,观察组采用多爱肤超薄敷料预防处理,对照组给予爽身粉预防处理.比较两组尿布皮炎发生时间及尿布皮炎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尿布皮炎发生时间显著迟于对照组,尿布皮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多爱肤超薄敷料能有效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尿布皮炎的发生,减轻患者病痛,降低治疗费用,缩短住院日,促进康复,同时可减轻护士的工作量,提高护理效益.

    作者:游葆萍;陈东玲;邱卓芳;丁楚慧;黄洁璇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握力器锻炼预防PICC所致的机械性静脉炎

    目的 探讨握力器锻炼预防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将162例PICC置管患者根据PICC穿刺术的日期分组,单日为对照组(n=81),双日为观察组(n=81).观察组置管成功后立即使用握力器锻炼,30下/次,3次/d,每下握拳持续10 s,同时在穿刺点上方2 cm沿静脉走向均匀涂抹喜疗妥乳膏,并轻轻揉搓,剂量1 g/次,3次/d,连续7 d.对照组在置管成功后只涂抹喜疗妥乳膏,方法同观察组.结果 观察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1.23%,对照组发生率为12.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握力器锻炼加喜疗妥乳膏涂抹可以预防PICC所致的机械性静脉炎,方法简便易行,取材简单经济,患者易于接受.

    作者:黄敏清;黄蝶卿;胡春仪;崔虹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美皮康新贴法减轻无创呼吸机面罩所致压疮

    无创呼吸机鼻面罩由于其垂直压力,与鼻部摩擦力,常引起鼻部压疮.美皮康能有效预防鼻部压疮的发生[1].常规贴美皮康的方法是在额部贴1条,在鼻部贴3条,将鼻罩接触皮肤的部分全部隔开.

    作者:钟小锋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热气流烘干法用于氧气湿化瓶干燥

    目的 探讨玻璃仪器气流烘干器用于干燥氧气湿化瓶的实用性和可行性.方法 将从病房回收的氧气温化瓶120个随机分为自然晾干组30个,烘干器烘干组(下称烘干组)90个.统一消毒冲洗干净后,自然晾干组湿化瓶倒置插于晾干架上,在室温下晾干;烘干组分3批各30个分别选用46~55℃、56~65℃、66~75℃倒置插于烘干器上烘干.结果 自然晾干组干燥所需时间24 h;烘干组46~55℃、56~65℃、66~75℃3个温度档干燥所需时间分别为1.5 h、1.0 h、0.5 h,但后者变形率达56.7%;干燥密封包装后第5、7天烘干组细菌培养阴性率显著高于自然晾干组(P<0.05,P<0.01).结论 玻璃仪器气流烘干器以56~65℃干燥氧气湿化瓶,有效缩短了干燥时间,保障了消毒效果.

    作者:李惜珍;林佳玲;黄丽侬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利用导师制培养新护士长的管理技能

    目的 探讨运用导师制培养新护士长管理技能的效果,以提高新护士长管理能力.方法 对2009年竞聘上岗的18名新护士长,安排4名导师在不同阶段以举办岗前培训班、观摩学习、实地指导、教导时谈法等方式进行培训.结果 运用导师制培训1年后,18名新护士长9项管理技能较培训前显著提高(P<0.05,P<0.01).结论 运用导师制培训新护士长,可使其学到扎实,系统的护理管理知识,提高临床护理管理能力.

    作者:王淑贤;郭晓丽;张红;张仑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基础护理服务登记表的设计与应用

    目的 设计能够直观、全面、及时、动态、真实地反映护士的基础护理工作量完成情况的表格,确保高效、顺利地开展基础护理服务项目.方法 设计基础护理服务登记表,17项基础护理服务操作项目为纵列,1名护士每月1张登记表,护士根据每日执行基础护理服务项目情况,以人次(床位秉以频次)的形式,当天完成登记.责任人每日检查所辖护士的登记表,及时发现未完成的基础护理,并检查完成质量,确认后签名.结果 实施4个月以来,全院25个病区基础护理服务专项检查评分从4月的90.5分上升至7月的95.2分,部分科室还获得患者赠送的锦旗及感谢信.结论 基础护理服务登记表记录省时、准确,其应用有利于质量控制,有利于基础护理的落实和患者满意度的提高.

    作者:林丹;于卫华;王海燕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湿化瓶清洗方法改进

    随着医疗界对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视程度日益增高,医院消毒供应室医疗器械全院集中式管理模式已逐渐被国内部分医院所采用[1].

    作者:高英;刘玉兰;王新桂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心脏转复除颤器植入术患者的护理

    目的 总结植入型心脏转复除颤器(1CD)植入术的护理要点和常见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方法 对收治的心源性猝死抢救成功的7例患者行ICD植入术,术前加强心电监护及病情观察;术后持续心电、血压监测,尤其注意观察心率、心律的变化,做好休息与饮食、疼痛及生命体征护理和健康教育,及时处理常见并发症和意外.结果 7例患者住院14~30 d,出院时的心功能NHYA分级Ⅱ~Ⅲ级.随访2~52个月,1例患者术后14个月因肺部感染、泵衰竭死亡.其余6例存活患者共记录到4次放电过程,3次室性心动过速和1次室上性心动过速.放电后均成功转复窦律,1例并发电击幻觉,1例囊袋渗液,经时症处理均好转.结论 加强ICD植入术患者生命体征的观察,完善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采取针对性防护措施,能降低并发症及意外的发生,延长ICD的使用寿命.

    作者:李燕林;丁莉;陈琴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支架植入术致冠状动脉破裂患者的抢救护理

    对7例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致冠状动脉血管破裂患者实施低压持续扩张封闭止血及心包穿刺引流术等.结果 6例患者痊愈出院,1例死亡.提出对存在慢性闭塞性病变的冠心病患者在实施PCI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冠状动脉血管破裂应保持高度警惕性和预见性,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遵医嘱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升压药物等,并针对心脏压塞、急性心肌梗死和心源性休克实施有效的救治及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黄桂传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1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并存糖尿病及肺栓塞患者的护理

    介绍1例激素治疗抵抗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并存糖尿病及肺栓塞患者的观察要点和护理措施.提出做好激素、降糖、免疫押制剂治疗的护理;抗凝治疗时严密观察皮肤、黏膜出血情况,防止发生内出血;指导患者正确控制出入量,合理饮食,正常排便;提高对肺栓塞的警惕性,防止感染是其护理要点.

    作者:戴垚;李卫宁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1例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并发Wernicke脑病的护理

    对1例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并发Wernicke脑病加强安全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有效地给予维生素B1治疗、营养支持、腹透护理及心理护理等.结果 患者腹膜炎及Wernicke脑病治愈,住院17 d出院.提示早期发现Wernicke脑病症状并及时有效的护理是治疗Wernicke脑病的关键环节.

    作者:杨嘉慧;彭庆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复方杞菊汤漱口治疗化疗所致口腔溃疡的研究

    目的 探讨复方杞菊汤漱口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化疗所致口腔溃疡的效果.方法 将住院化疗并发口腔溃疡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复方杞菊汤漱口,对照组给予西吡氯胺漱口,观察两组治疗口腔溃疡疗效.结果 观察组不同时间口腔溃疡疼痛评分、口腔溃疡面积显著低于或小于对照组,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复方杞菊汤漱口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化疗所致口腔溃疡可行且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加快创面愈合,缩短口腔溃疡的愈合时间,提高疗效.

    作者:王春玲;戴正香;戴新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护士对护理服务补救的认知及运用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护士对护理服务补救的认知及运用情况,为医院控制服务失误、制定护理服务补救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226名临床护士对护理服务补救的认知及运用现状.结果 容易发生的服务失误是沟通技巧失误(2.7±1.1)、病情观察失误(2.6±1.0)和服务态度失误(2.5±1.0);85.8%的护士在发生失误时会设法现场自我补救;服务补救措施运用多的是发生失误时耐心倾听患者诉说(4.4±0.6)、立即赔礼道歉(4.2±0.7)、表达时患方的理解(4.2±0.7);护龄越短的护士运用二、三级补救越多(P<0.05).62.4%的护士认为医院有完善的服务失误预警机制.结论 各类护理失误都有发生的可能,应健全护理服务补救组织系统,普及护理服务补救相关理论知识,培养护士现场服务补救的能力,高度重视预防性服务补救,大程度降低服务失误的危害.

    作者:潘惠仪;史瑞芬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接种人群的接种认知调查

    目的 了解预防接种人群对乙型病毒性肝炎(下称乙肝)防治及疫苗接种知识的认知情况,探讨开展以医院为基础的乙肝预防健康教育的途径.方法 对342名来医院接种乙肝疫苗者采用自行设计的乙肝及乙肝疫苗接种相关知识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15岁以上人群既往接种率为37.9%;调查人群对乙肝及其疫苗相关知识回答正确率35.4%~81.0%.曾接种过乙肝疫苗人群回答正确率较未接种人群高,其中4项(接种乙肝疫苗是有效的预防措施、乙肝疫苗接种前要检测乙肝全套和肝功能、接种后要进行抗体检测、乙肝表面抗体阳性要定期检测)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调查人群接种乙肝疫苗的动机主要为入学、就业体检,占45.0%.结论 乙肝疫苗接种人群对乙肝及乙肝疫苗相关知识的认知仍偏低,应利用接种疫苗的机会开展多种健康教育活动提高人群的乙肝预防知识水平和乙肝疫苗接种率.

    作者:胡淑华;彭凤梅;陈瑾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全程护理干预预防恶性肿瘤患者PICC所致血栓形成

    目的 降低恶性肿瘤患者PICC所致的血栓形成发生率.方法 将1 600例住院行PICC置管的恶性肿瘤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置管及干预;观察组进行全程血栓形成风险评估及防护干预,比较两组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静脉血栓发生率(1.25%)显著低于对照组(3.38%,P<0.01).结论 全程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恶性肿瘤患者PICC置管所致的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鲍爱琴;闻曲;成芳;刘为红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住院恶性肿瘤患者饮食结构变化的调查

    目的 研究住院恶性肿瘤患者饮食结构的变化,了解患者对日常饮食禁用的情况,为针对性的饮食护理指导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自制问卷对101例住院恶性肿瘤患者饮食结构的变化进行调查.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对各类食物的摄入量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36.6%患者完全禁用或减少食用蔬菜,28.7%完全禁用或减少食用水果; 57.4%完全禁用或减少食用海产品类食物;41.6%完全禁用或减少食用菌类食物;公认发物类食物,完全禁用或减少食用次数的患者比例高,达86.1%.患者增加食用某类食物的原因主要归为患者认为该类食物有增强免疲力、抗肿瘤的作用;患者完全禁用某类食物及减少食用次数的原因是认为该类食物属于发风发物之类,易加重病情.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对日常各类饮食的摄入有明显减少和过度禁用的情况.临床上给患者治疗疾病的同时,还应对这部分患者进行饮食指导,避免饮食给患者疾病的治疗和恢复带来负面影响.

    作者:唐秋君;张利琼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用于预防化疗药物外渗

    目的 规范静脉化疗操作流程,降低化疗药物外渗发生率.方法 将200例确诊为血液系统肿瘤拟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2例)和对照组(98例),对照组按照常规进行化疗药物的治疗操作;观察组采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的方法,即确定降低化疗药物外渗的主题,组建团队,制定流程,分析失效模式的原因,实施改进.结果 两组化疗药物外渗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FMEA应用于化疗患者,能显著降低药物外渗发生的风险,保障患者安全.

    作者:郭柔妹;张燕玲;方映娜;吴惠蝶;黄逸纯;洪蝶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四类肝衰竭患者的预见性护理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措施对四类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分析急性肝衰竭(ALF)19例、亚急性肝衰竭(SALF)23例、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58例、慢性肝衰竭((2LF)86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对影响其预后的并发症实施预见性护理.结果 186例患者住院期间均不同程度地发生肝性脑病、腹水、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腹膜炎等并发症,经系统治疗及预见性护理措施,临床治愈23例,好转103例,无效19例,死亡41例.住院时间7~103 d,平均38 d.治疗有效(临床治愈加好转)的126例患者中,18例脱落,其他患者随访至今,随访期间死亡32例.结论 根据四类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特征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是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各类肝衰竭患者危险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

    作者:石玉珍;陈星浩;黄桂虹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