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波;黄晓林;成翼娟
目的 编制适用于护理专业学生针刺操作考核的标准化评分表.方法 采用系统分析法,以教学和临床经验为基础,初步拟订针刺操作评分表,通过4轮专家咨询筛选;依据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系数,终确定评分条目.结果 专家权威系数为0.890,终确立的评分表有操作前评估、操作准备、针刺操作、操作后评价4个一级指标,归一化权重分别为0.046、0.204、0.654、0.096;共15个条目,各条目归一化权重0.049~0.701,以此建立针刺操作评分表.结论 该评分表可靠性高,达到教学和临床实践的要求,可作为考核护理专业学生针刺操作的工具.
作者:童毅;曹丽琰;秦竹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无创呼吸机鼻面罩由于其垂直压力,与鼻部摩擦力,常引起鼻部压疮.美皮康能有效预防鼻部压疮的发生[1].常规贴美皮康的方法是在额部贴1条,在鼻部贴3条,将鼻罩接触皮肤的部分全部隔开.
作者:钟小锋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总结植入型心脏转复除颤器(1CD)植入术的护理要点和常见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方法 对收治的心源性猝死抢救成功的7例患者行ICD植入术,术前加强心电监护及病情观察;术后持续心电、血压监测,尤其注意观察心率、心律的变化,做好休息与饮食、疼痛及生命体征护理和健康教育,及时处理常见并发症和意外.结果 7例患者住院14~30 d,出院时的心功能NHYA分级Ⅱ~Ⅲ级.随访2~52个月,1例患者术后14个月因肺部感染、泵衰竭死亡.其余6例存活患者共记录到4次放电过程,3次室性心动过速和1次室上性心动过速.放电后均成功转复窦律,1例并发电击幻觉,1例囊袋渗液,经时症处理均好转.结论 加强ICD植入术患者生命体征的观察,完善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采取针对性防护措施,能降低并发症及意外的发生,延长ICD的使用寿命.
作者:李燕林;丁莉;陈琴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多爱肤超薄敷料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尿布皮炎的效果.方法 将40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臀部皮肤完整且昏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便后均使用温水清洗肛周皮肤并擦干,观察组采用多爱肤超薄敷料预防处理,对照组给予爽身粉预防处理.比较两组尿布皮炎发生时间及尿布皮炎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尿布皮炎发生时间显著迟于对照组,尿布皮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多爱肤超薄敷料能有效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尿布皮炎的发生,减轻患者病痛,降低治疗费用,缩短住院日,促进康复,同时可减轻护士的工作量,提高护理效益.
作者:游葆萍;陈东玲;邱卓芳;丁楚慧;黄洁璇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预防接种人群对乙型病毒性肝炎(下称乙肝)防治及疫苗接种知识的认知情况,探讨开展以医院为基础的乙肝预防健康教育的途径.方法 对342名来医院接种乙肝疫苗者采用自行设计的乙肝及乙肝疫苗接种相关知识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15岁以上人群既往接种率为37.9%;调查人群对乙肝及其疫苗相关知识回答正确率35.4%~81.0%.曾接种过乙肝疫苗人群回答正确率较未接种人群高,其中4项(接种乙肝疫苗是有效的预防措施、乙肝疫苗接种前要检测乙肝全套和肝功能、接种后要进行抗体检测、乙肝表面抗体阳性要定期检测)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调查人群接种乙肝疫苗的动机主要为入学、就业体检,占45.0%.结论 乙肝疫苗接种人群对乙肝及乙肝疫苗相关知识的认知仍偏低,应利用接种疫苗的机会开展多种健康教育活动提高人群的乙肝预防知识水平和乙肝疫苗接种率.
作者:胡淑华;彭凤梅;陈瑾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ADL评估量表在神经内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0例神经内科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入院时行常规护理评估,根据医嘱实施分级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现察组在常规入院护理评估的基础上加行ADL评估,按ADL评估结果实施分级护理.结果 观察组满意度及基础护理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ADL评估量表用于神经内科患者日常护理中,使护理服务有的放矢,有利于护理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刘春英;刘淼;吕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对鄂州市2010年医学继续教育项目完成情况进行分析,为进一步促进医学继续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医学继续教育项目执行情况汇报表收集完成项目的 参学人次、学员专业、职称、学历等资料.结果 各专业申报继续教育项目共计50项,已完成40项.申报项目依次为医疗、公共卫生、护理及中医专业;参学人次依次为医疗、公共卫生、护理及中医专业.结论 医学继续教育项目完成情况整体较好,但护理专业从业人数多,申报数量及参学人数相对较少,与其整体学历层次较低,工作任务繁重有关.需要管理人员采取细化政策、专人管理、加大投入和形式灵活等针对性措施加以改进.
作者:夏小云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对7例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致冠状动脉血管破裂患者实施低压持续扩张封闭止血及心包穿刺引流术等.结果 6例患者痊愈出院,1例死亡.提出对存在慢性闭塞性病变的冠心病患者在实施PCI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冠状动脉血管破裂应保持高度警惕性和预见性,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遵医嘱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升压药物等,并针对心脏压塞、急性心肌梗死和心源性休克实施有效的救治及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黄桂传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胰岛素生理盐水纱条用于糖尿病足换药的效果.方法 将65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庆大霉素生理盐水纱条常规方法换药;观察组采用胰岛素生理盐水纱条换药,即每毫升生理盐水含胰岛素1.0~1.5 U配成换药液,将消毒纱条浸于此液中用于糖尿病足换药.结果 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两组疗效和治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糖尿病足采用胰岛素生理盐水纱条换药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实用.
作者:计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低血糖的现状、原因、危害、预防措施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低血糖的防治提供借鉴,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医疗费用,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艳;黄金 刊期: 2011年第11期
从规范化培训时象与周期、规范化培训内容、规范化培训形式、规范化培训考核内容与形式4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的研究进展.提出在新护士培训中可借鉴目前我国实行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按要求完成相应学科的轮转,并明确新护士在所有科室必须完成的具体理论及操作考核内容,有关部门出台一套内容更加详实、要求更加明晰、更具操作性、全国通用的临床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案,使新护士实现从学生到专业护理人员的角色转变,尽快胜任临床护理工作.
作者:高爱煜;高祖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并发骨病的相关因素,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 对10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0例患者中并发骨病者占85.0%,主要表现为骨质疏松(57.6%)、溶骨性改变(34.1%);部位多见于脊椎(50.6%)、肋骨(28.2%).年龄≥50岁患者骨病患病率显著增高(P<0.05).并发骨病患者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不伴骨病者(P<0.05).结论 多发性骨髓瘤并发骨病以骨质疏松和溶骨性改变及脊椎、肋骨受累多见;年龄、血尿酸水平与骨病的发生有关.根据骨病发生特点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是提高其生活质量的关键.
作者:崔薇;庞丽博;丁小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规范静脉化疗操作流程,降低化疗药物外渗发生率.方法 将200例确诊为血液系统肿瘤拟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2例)和对照组(98例),对照组按照常规进行化疗药物的治疗操作;观察组采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的方法,即确定降低化疗药物外渗的主题,组建团队,制定流程,分析失效模式的原因,实施改进.结果 两组化疗药物外渗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FMEA应用于化疗患者,能显著降低药物外渗发生的风险,保障患者安全.
作者:郭柔妹;张燕玲;方映娜;吴惠蝶;黄逸纯;洪蝶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降低恶性肿瘤患者PICC所致的血栓形成发生率.方法 将1 600例住院行PICC置管的恶性肿瘤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置管及干预;观察组进行全程血栓形成风险评估及防护干预,比较两组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静脉血栓发生率(1.25%)显著低于对照组(3.38%,P<0.01).结论 全程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恶性肿瘤患者PICC置管所致的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鲍爱琴;闻曲;成芳;刘为红 刊期: 2011年第11期
临床上,一般将安瓿类针剂药品,如维生素C、西咪替丁等按标识名称并列存放于药品柜中,针剂在存放的过程中由于没有隔板,每个针剂盒的大小也不一致,很容易相互挪动,护士在使用时错拿错放,引发用药隐患.我科针对此情况自行设计针剂架,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徐正华;刘红;黎晓燕;朱矩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2010年3月以前四川省各级医院基础护理实施现状,为加强四川省临床护理工作、夯实基础护理提供依据及数据支持.方法 由四川省卫生厅以邮件的形式向各医院护理部发放调查表,要求对该医院基础护理实施现状如实填写,填后寄回四川省卫生厅.结果 101所医院中被调查护理单元床护比均值没有达到1∶0.4,73.96%医院特级护理患者的基础护理主要由护士完成;46.53%医院一级护理患者的基础护理主要由护士完成;只有36.63%医院二级护理患者的基础护理主要由护士完成.结论 四川省各级医院护士人力资源配备不足,基础护理落实情况(尤其是二级医院)不容乐观.提出转变观念,改革创新,提高质量与效率是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必经之路.
作者:谷波;黄晓林;成翼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实习护生对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素质及带教工作的评价.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6所三级甲等教学医院的1 097名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结果 实习护生除了对临床带教老师的仪容、仪表及专业技能素质满意率大于50%外,对其他项目(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人文素质等)的满意率均不足50%;护生对带教工作3个项目的 满意率均不足40%.6所医院的实习护生对带教老师综合素质及带教工作整体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临床带教老师的综合素质偏低,带教工作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临床带教老师要不断更新观念,在不断充实、提高自己业务水平的同时,加强人文素质修养,增强带教意识和带教能力,以便更好地为临床教学工作服务.
作者:陈士芳;任丽芳;王晓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预防ICU急危重症患者无创血压监测所致的压力性紫癜.方法 对ICU收治的272例无创血压监测患者在加强护士防范意识培训基础上,合理配置和使用袖带、定期更换监测部住、加强局部皮肤护理.结果 无创血压监测期间仅1例发生压力性紫癜.结论 对基层医院护理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强化防范意识,加强监测部位管理及护理可明显降低压力性紫癜的发生率.
作者:郑兰英;李艳丽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提高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降低上消化道出血的再发生率.方法 将253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120例)和观察组(133例),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根据医嘱行饮食护理,病情稳定后参加病房每周举行的饮食讲座;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烹饪实践课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结果 观察组上消化道再出血率为48.12%,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患者遵守基本饮食原则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开展烹饪实践课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可降低上消化道出血再发生率,提高患者饮食依从性.
作者:吴建中;张爱萍;刘桂月;刘慧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工作坊模式对护理管理者培训的效果.方法 评估管理工作及管理人员现状,制订培训计划和培训流程,按工作坊模式中团体讨论、技巧模拟研习、专题讲解方法等实施培训.结果 91.4%~98.3%(平均94.8%)学员对培训效果满意;89.0%以上护理人员时护士长管理工作满意,尤其在护士长领导才能、护士长对护理人员支持方面,护理人员满意率达96.0%、97.5%.结论 工作坊形式的培训为提高护理管理者工作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辟了新的途径,能提高管理人员综合能力,从而提高管理绩效.
作者:李林芬;林映莲;周玉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