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晓红;鲍红光;范素红
目的 探讨对护理本科生实行分方向培养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159名医院管理人员和本科护士,81名高等学校护理教育工作者和171名应届本科护理毕业生进行调查.结果 医院、高校、毕业生三方对分方向培养模式持赞成态度者均超过80%;培养目标是通才教育基础上的专才教育的认可率达70%以上;三方中超过60%认为分方向培养模式能够使培养目标明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发展潜能;三方对学制模式存在分歧.结论 分方向培养模式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但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可尝试先在小范围内实施,确定其充分优势后再推广.
作者:索海英;杨瑞贞;李天民;孙淑凤 刊期: 2010年第06期
危重患者病情重而复杂、变化快,为保证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药物治疗,常使用多个输液泵输注不同药液,如多巴胺、硝酸甘油、胺碘酮、利多卡因等.传统的操作方法是每配置1个输液泵就在注射器上粘贴输注药物的名称、剂量等,由于粘贴颜色相同、字迹不明显,往往不易查找.
作者:张成彬;张光只;牛晓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膀胱冲洗广泛应用于泌尿外科,可经导尿管或膀胱造瘘管进行冲洗.但由于导尿管和输液器接头或注射器乳头连接不紧密,常致膀胱冲洗液和尿液渗漏,不仅污染护理人员的手及床单元,还增加患者尿路感染概率及护士工作量.
作者:李琳;邱宇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对剖宫产产妇实施床旁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择剖宫产产妇6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床旁护理模式,产妇及新生儿各项护理操作由责任护士在产妇床旁进行.结果 两组出院时产妇护理知识和技能评分及S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床旁护理有助于提高剖宫产产妇的护理知识和技能水平,并能缓解产妇的负面情绪.
作者:袁秀珍;陈向韵;王淑燕;崔志清;郝兰香;苗惠霞 刊期: 2010年第06期
急性喉梗阻是常见急危重症,如处理不及时常引起窒息死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及环甲膜切开术是常用急救方法,但在紧急状态下操作有一定难度,且完成需要一定时间,不利患者抢救.
作者:杨剑;张华君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的消毒方法对留置针贴膜固定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220例静脉留置针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20例)和对照组(100例),实验组留置针穿刺前采用0.2%碘伏消毒后75%乙醇脱碘,对照组仅采用0.2%碘伏消毒.结果 实验组留置针固定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静脉留置针穿刺前采用0.2%碘伏消毒后75%乙醇脱碘的消毒方法能提高留置针贴膜固定效果,减少留置期间贴膜卷边和起泡现象.
作者:李斌;冯馨;高丹;王笑华;谭洁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专人化管理在临床的实施方法和效果.方法 从全院15个病区中配对抽取6个病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个病区.对照组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安排专人负责健康教育.结果 实验组患者健康教育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健康教育专人化管理对患者健康教育满意度的提高有着积极作用.
作者:黄美红;俞文敏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尿道下裂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将140例尿道下裂患儿按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70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包括术中采用普通凡士林纱布包扎创口,术后采用0.5%活力碘消毒会阴部,生理盐水冲洗尿道支架管.观察组(70例)术后采用优拓包扎阴茎创口,手术当晚开始行镇静镇痛抗勃起护理,术后第3天开始用生理盐水10 ml加庆大霉素8万U从尿道支架管滴入,予新尿道冲洗;同时使用0.5%碘伏及2%夫西地酸乳膏涂抹阴茎创口.结果 两组尿道狭窄、尿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可减少尿道下裂患儿术后尿瘘、尿道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徐丽芬;杨荆艳;昌蕴梅 刊期: 2010年第06期
回顾2005年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和国际复苏联盟(ILCOR)修订的心肺复苏标准的同时,对2005国际标准颁布后基础生命支持技术的新研究进展进行了探讨.综述了心前区叩击、单纯胸外按压、通气按压比、除颤时机、复苏时长等问题,旨在更新急救观念,探索提高基础生命支持效果的途径.
作者:陈晓晨;李秀云;黄素芳;胡翠环;易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手术后大部分患者会放置各种体腔管道如引流管、尿管、胃管、气管导管、输液管等,在麻醉恢复室苏醒期,小儿或躁动的成人患者常发生自行拔除管道或坠床等意外.
作者:陈志美;曾俊;程勤;何芳;刘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微创脉冲射频治疗原发性舌咽神经痛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6例原发性舌咽神经痛患者行微创脉冲射频治疗,给予精心的围术期护理.结果 6例患者经1次射频治疗,3例疼痛完全消失,3例疼痛缓解,随访6个月1例复发经再次射频治疗疼痛缓解.结论 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加强术中监测和术后护理,防止迷走神经反应是保证患者康复的必要措施.
作者:黄丽华;郑丽华;王文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对B超引导下行可调控套管腹腔灌洗治疗重症胰腺炎患者12例实施精心护理.结果 12例患者中死亡2例,其中1例转手术后死于ARDS,另1例死于MODS.余10例均未采取手术治疗而治愈,持续腹腔灌洗3~30 d,平均15.7 d;住院时间8~67 d,平均43.5 d.10例均无导管脱落、腹腔脏器损伤等并发症.提出腹腔灌洗治疗重症胰腺炎效果较好,而严密的病情观察,正确的腹腔灌洗,保证引流管的通畅,加强营养支持是重要护理措施.
作者:张萍萍;谭李军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对初产妇实施抚触护理的适宜时间,以提高分娩期的护理质量.方法 将18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抚触Ⅰ组、Ⅱ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产科护理;抚触Ⅰ组、Ⅱ组在此基础上,分别于子宫颈口扩张1 cm、4 cm时给予抚触护理.结果 三组产时疼痛程度、第一产程时间、总产程时间、产后2 h出血量及顺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抚触Ⅰ组、Ⅱ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抚触Ⅰ组、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宫颈口扩张4 cm对初产妇实施抚触干预与宫颈口扩张1 cm干预效果相同,建议抚触干预从宫颈口扩张4 cm开始实施.
作者:刘美凤;刘纯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介绍莱文守恒模式中能量守恒、结构完整性守恒、个人完整性守恒、社会完整性守恒4个守恒原则,及其在目前国内外临床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研究和护理管理等实践中的应用情况.提出守恒模式的应用有助于深化整体护理内涵,有利于深化对护理对象整体性的认识,促进整体护理的实行.
作者:许金仙;曹梅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颅骨牵引术是临床治疗颈椎骨折、颈椎滑脱、寰枢关节脱位等患者常采用的一种治疗措施.行颅骨牵引术后患者需平卧硬板床、头颈部呈伸直位.该体位治疗时间长,一般需8~12周,治疗期间患者易出现恐惧、烦躁、寂寞、孤独等不良情绪反应,通过看电视可达到心理放松目的.
作者:陈腊梅 刊期: 2010年第06期
以护理研究中的翻译关键环节(译者资质、翻译法与翻译过程)为基础,阐述护理翻译质量保障策略,认为护理研究中缺乏译者资质、翻译法与翻译过程的介绍,没有确立翻译质量评价体系.为提高护理研究中的翻译质量,应重视各翻译环节.
作者:刘文;臧渝梨;娄凤兰 刊期: 2010年第06期
为节约护士计算滴数和输液时间,用硬卡片、胶水、鞋扣钉制成圆形输液滴数与时间查对卡,该卡制作简便、查对快捷、便于携带,可提高护士工作效率,保证治疗安全.
作者:曹清;金科;方莉娜;景颖颖;徐芸;周萍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地震救灾医护人员身心健康状况,为有效维护其身心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参加汶川地震救灾的35名医护人员进行身心健康状况调查.结果 地震救灾医护人员中10人存在生理健康问题(血压升高4人,皮肤病1人,感冒4人,关节痛1人),同时伴有食欲下降、睡眠欠佳;14人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地震救灾医护人员躯体化症状和焦虑评分显著高于常模(P<0.01,P<0.05).结论 地震救灾医护人员存在不同程度的生理健康问题及心理问题,需予以针对性身心干预,以改善其身心健康状况,避免或减轻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
作者:王江陵 刊期: 2010年第06期
20%甘露醇在临床应用广泛,但低温易致结晶,影响其使用.临床上对防止甘露醇结晶有诸多办法,但都存在保温加热不可控,或水温加热易损坏瓶签等缺点,笔者采用可调式温控暖垫防止甘露醇结晶,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作者:严芳琴 刊期: 2010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室温胃冲洗液对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79例外科重症及大手术后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冷生理盐水(4~10℃)、观察组采用室温生理盐水(22~24℃)进行胃冲洗及药物胃灌注治疗,比较两组止血效果和再出血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止血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再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室温生理盐水胃冲洗和灌注治疗应激性溃疡,仅引起胃表面血管收缩,达到止血作用,对全身影响较小,利于胃黏膜修复,其效果优于冷生理盐水.
作者:陈月琴;陈晓 刊期: 201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