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癌症患者临终阶段症状特点及与生存期的关系

周玲君;沈伟;赵继军

关键词:癌症, 临终关怀, 症状, 生存期, 回顾性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癌症患者临终阶段的症状特点及与生存期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 480例晚期癌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癌症患者临终阶段的症状以体质量下降发生率高(74.66%),其次为疲乏(68.38%)、食欲减退(43.78%)、疼痛(27.84%)、呕吐(27.70%)等;且以症状群为表现特点,每例患者平均存在5种症状.对生存时间有显著影响的指标有性别、恶心、呼吸困难、水肿、脱水、吞咽困难、体质量下降、恶病质、KPS评分和生存质量(QOL)(P<0.05,P<0.01).结论 癌症患者临终阶段症状多样、复杂,部分症状可作为预测生存期的指标.需加强对癌症患者临终阶段症状特点的认识,以提高临终关怀的水平,改善患者临终阶段的生活质量.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情境教学法在灾害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情境教学法应用于灾害护理教学的效果.方法 对197名高职护生进行6个学时的灾害护理教学.以5·12汶川地震为素材,将课堂教学改为实战演习,反复练习组织人员撤离,伤口的包扎、止血、固定,搬运和心肺复苏等技术.结果 92.9%护生对灾害护理有浓厚兴趣,90.9%护生认为情境教学法加深了知识的理解,80.7%护生认为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结论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一种接近真实场景的教学环境,再现、强化、传递教学内容,有助于提高护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灾害护理能力.

    作者:包龙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耳科手术中精细调节吸引压力的方法

    耳科手术是非常精细的手术,手术中会根据需要更换不同直径的金属吸引头来吸引达到清除术野骨渣和废液的目的,吸引器的压力调节是否恰当直接影响着手术进程与手术效果.在以往工作中调节吸引压力有两种方法:一是由巡回护士视术中要求随时调节吸引器压力表;二是使用带侧孔的金属吸引头,由手术医生通过开放、堵住或部分堵住侧孔来调节吸引力的大小.上述两种方法分别使用或共同作用基本能达到调节压力的目的,但其调节的精细度及操作的方便性均不够理想.我科自2007年以来采用输血器调节术中吸引压力,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秦筱静;聂智容;朱良琼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经阴道低负压引流预防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感染的研究

    目的 探讨经阴道低负压引流预防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感染的效果.方法 将190例行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5例.对照组术后阴道引流管直接接引流袋,观察组术后阴道引流管接低负压引流器.结果 对照组术后24 h引流量显著少于观察组,拔管后阴道流血时间显著长于观察组,术后引流管堵塞及盆腔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P<0.01).结论 经阴道引流管低负压引流可促进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积血积液的引流,对术后感染的发生有预防作用.

    作者:林少英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血压踝肱指数与体重指数的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血压踝肱指数(ABI)与体重指数(BMI)的关系,多方位、多角度预测评估动脉硬化性疾病及心血管疾病.方法 对疗养和接受体检的1 126人测量身高、体质量,踝部及肱动脉收缩压,计算其BMI及ABI.结果 不同BMI受检者ABI比较,F=1029.41,P<0.01.结论 ABI随BMI增高而增高,二者联合能更好地预测评估动脉硬化性疾病及心血管疾病危险.

    作者:龚开珍;杨洁;肖瑄;郑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提出增补《分级护理制度标准》的原因及内容探讨

    分析分级护理制度与整体护理制度的优缺点,提出应将分级护理及整体护理两种制度结合,在<分级护理制度标准>中增补危机管理和护患纠纷防范、心理干预、临终关怀服务管理制度等内容,以促进护理事业发展,保障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

    作者:董瑞馨;张立群;宋毓敏;赵玉兰;杨金梅;张红;苏霞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设置方向的分析

    目的 分析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设置方向,为促进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7年国内具有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资格的58所院校的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目前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设置方向主要集中于护理管理(19.22%)、护理教育(18.92%)、临床护理(16.82%)、专科护理(16.22%)、内外科护理(7.81%)、社区护理(6.91%)及心理护理(5.41%).英语、政治、西医综合3门总成绩为硕士研究生入学的标准.结论 护理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设置方向呈现多样化并逐步与国际接轨,对临床专科护理人员的培养增多.但临床护理研究方向需要进一步细化,入学考试科目有待进一步改进.

    作者:刘少鹏;张艳芬;罗满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1例颅内巨大动脉瘤夹闭术患儿的护理

    对1例颅内巨大动脉瘤行夹闭术的患儿,术前加强病情观察及对症处理,完善相关检查及术前健康教育;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神经系统体征,做好特殊超声技术监测脑血流的护理配合以及并发症的防治,结果患儿手术顺利,住院23 d痊愈出院,无神经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

    作者:汪沁芳;曾莹;陈莺;阮亚飞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护理本科生人际交往自我效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了解护理本科生人际交往自我效能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培养其形成积极的人际交往自我效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大学生人际交往自我效能量表对197名护理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 护理本科生人际交往自我效能得分为144.45±12.93;不同年级沟通效能、自我价值效能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人际交往自我效能影响因素为性格类型、身体形象、父亲职业、与同学的关系、教师对自己的评价.结论 护理本科生人际交往效能较弱,受个人、家庭、学校三大因素的影响;需针对薄弱点和影响因素重点培养.

    作者:罗碧华;曹和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超重及肥胖患者臀部肌内注射深度的探讨

    目的 探讨成人超重及肥胖患者臀部肌内注射的适宜深度.方法 抽取超重及肥胖者200例(男、女各100例),测量身高、体质量,计算体重指数(BMI),根据BMI判断超重与肥胖;采用B超测定其臀部肌内注射部位皮下脂肪厚度.结果 男性皮下脂肪厚度为(25.7±4.3)mm,女性为(25.8±3.9)mm;男、女性皮下脂肪厚度≥21.3 mm(常规肌内注射的深度)者分别为92.0%、95.0%.男性、女性超重与肥胖者皮下脂肪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常规肌内注射的深度对超重或肥胖者已不适用,注射时针头仅能到达皮下脂肪层而未达臀大肌,存在医疗隐患,需积极寻求解决方法.

    作者:王从华;邹红梅;李小云;廖全全;廖月红;沈薏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动静脉留置针在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应用

    经皮肾镜取石术中常规要逆行置入1根F 5或F 6输尿管导管,然后通过导管不断注入无菌灌洗液,形成人工肾积液,以指导术者穿刺.但由于输尿管导管极细,没有合适的接头连接无菌灌洗液.以往我们采用磨去针尖的金属针头替代,但因取材有限,需重复使用,保管、清洗和消毒繁琐且缺乏安全保证.鉴此,笔者自2006年始将动静脉留置针用于112例经皮肾镜取石手术中,取得较好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胡皓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造口袋在胃肠道手术后腹腔引流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造口袋在胃肠道手术后腹腔引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32例胃肠道手术后,腹腔引流管管周渗液或拔管后窦道渗液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6例.对照组使用传统方法换药,观察组采用造口袋引流接纳渗液.比较两组窦道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及患者舒适度.结果 观察组窦道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及患者舒适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 造口袋辅助应用于胃肠道手术后的腹腔引流可促进窦道愈合,减少护理工作量,提高患者舒适度.

    作者:陈亚;张亚琪;邵洁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肾移植术后患者行移植肾穿刺活检的护理

    对93例肾移植术后患者行移植肾穿刺活检.结果 9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穿刺过程中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穿刺后发生移植肾周血肿6例,肉眼血尿27例,经对症处理未致严重后果;1例穿刺后发生血凝块堵塞输尿管,经皮肾穿刺加输尿管镜置入支架管引流后缓解;无穿刺失败致移植肾切除病例.提出对肾移植术后行移植肾穿刺活检患者,穿刺前加强心理干预和术前准备,术中准确定位穿刺点并加强病情观察,穿刺后加强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生活护理等,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肖黎;刘青青;何华英;昌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评价体系的初步构建

    目的 构建护理专业大学生(护生)人文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为测评护生人文素质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改良Delphi法对20名专家进行两轮问卷调查.结果 两轮专家咨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0.00%、95.00%;专家的总体权威系数为0.83;两轮调查Kendall和谐系数分别为0.284、0.287,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初步确立道德素质、文化素质、法律素质、审美素质、心理素质5项一级指标以及相应16项二级指标.结论 两轮咨询结果均具有可靠性,初步构建的指标体系能从多个维度体现护生人文素质的特征,可作为继续深化研究护生人文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依据.

    作者:张立力;王小丽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改良粘贴膜预防外周静脉炎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改良粘贴膜预防外周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穿刺成功后采用医用愈肤膜粘贴固定留置针;观察组穿刺成功后,于穿刺部位皮肤覆盖1块1.5 cm×2.0 cm浸润50%硫酸镁纱布,再将医用愈肤膜中心剪0.5 cm×0.5 cm开口覆盖纱布固定.结果 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改良粘贴膜可降低静脉炎发生率.

    作者:吕晓;刘萌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应用拉玛泽分娩法重构分娩的自然法则

    为了促进自然分娩,重构分娩的自然法则,从分娩的现状和背景出发,探求剖宫产率不断升高的原因,引入拉玛泽分娩法的理念,帮助孕产妇建立自然分娩的信心,在分娩支持专家的帮助下,通过拉玛泽分娩法的训练,用自然、健康的方式完成分娩.

    作者:熊永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带囊气管导管与气囊导尿管用于大便失禁引流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大便失禁患者留置带囊气管导管引流的效果.方法 将6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4例,采用留置带囊气管导管引流法;对照组30例,采用留置24号气囊导尿管引流法.观察两组的引流效果、肛门周围皮肤及直肠黏膜的完好情况.结果 观察组引流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肛周皮肤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均未发现直肠黏膜受损病例.结论 带囊气管导管引流能显著降低神经外科大便失禁患者的肛周皮肤受损并发症,其效果优于气囊导尿管引流法.

    作者:姚国仙;冯丽琴;李向荣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自制产镜应用于第二产程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自制产镜在第二产程中运用对产科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520例阴道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0例.对照组予阴道分娩常规护理,助产士陪伴分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在第二产程中运用自制产镜,让产妇能看到会阴部,根据会阴部膨隆和胎头下降情况判断屏气用劲正确与否.结果 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新生儿窒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第二产程应用自制产镜能有效缩短第二产程时间,降低新生儿窒息率.

    作者:章渺;周翠玉;宗子昱;王芬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婴幼儿母亲育儿压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婴幼儿母亲育儿压力的影响因素,为社区开展针对性的妇女保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育儿压力问卷、居住社区育儿环境评估问卷和夫妻情感良好度问卷,对180名婴幼儿母亲进行调查.结果 社区育儿环境、夫妻情感良好度、母亲职业等为母亲育儿压力的主要因素(P<0.05,P<0.01).结论 需从改善社区育儿环境、倡导父亲参与育儿、关注专职母亲等方面入手,以降低母亲育儿压力.

    作者:王英;高健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洁净手术室物体表面清洁方法的研究

    目的 观察洁净手术室物体表面采用清水、消毒剂两种方法清洁的效果,为医院减少消毒剂的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洁净手术室百级层流洁净手术间和万级层流洁净手术间各4间,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间.实验组用清水擦拭未被血液及体液污染的桌面(包括器械车、麻醉工作台、器械托盘、手术床垫)和地面、墙面;对照组常规采用500 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消毒.比较两组手术不同时段细菌培养合格率.结果 两组清洁后不同时段物体表面细菌培养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洁净手术室未被有机物污染的物体表面选择清水擦拭有效可行,既能达到环境质量要求又能减少消毒剂对环境和物体表面的破坏,为患者及医护人员提供舒适安全的室内环境.

    作者:郭爱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精密尿液引流器的制作与应用

    临床上危重症及大手术(如心脏体外循环手术后)患者多需要留置尿管,通过对尿量及尿液性状的监测和观察,判断组织灌注、体液平衡、肾脏功能和心脏功能的状况[1].普通尿袋或集尿器对尿量的测量往往不够准确.为此我们经过长时间反复试验,研制了一种能精确记录尿量到1 ml、可即时观察尿液滴速的精密尿液引流器.经我院心脏外科、ICU等科室应用一年余,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翠霞;李浩;刘素然;马路遂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