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改进导尿法效果观察

曾成

关键词:老年人, 前列腺增生, 导尿, 丁卡因胶浆, 利多卡因胶浆, 开塞露, 血压, 心率
摘要:目的 探讨改进导尿法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导尿术中血压和心率的影响,减轻患者导尿过程的疼痛.方法 将6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尿道内灌注利多卡因麻醉剂加开塞露的导尿方法,对照组常规导尿时使用盐酸丁卡因胶浆.比较两组导尿插管过程中SBP、DBP、HR的变化及疼痛程度、尿道黏膜损伤率、一次性导尿成功率.结果 两组插管时SBP、DB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一次插管成功率、尿道黏膜损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插管时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使用盐酸利多卡因胶浆加开塞露的导尿方法可以减轻患者痛苦,减轻应激反应,使患者生命体征保持稳定.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一次性引流袋小帽在膀胱冲洗中的应用

    临床给长期留置导尿患者行膀胱冲洗时,常需用止血钳夹闭引流袋,我科用一次性引流袋长管上的小帽替代止血钳,非常方便,介绍如下.

    作者:郭李红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植物精油预防压疮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植物精油预防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例骨科卧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50%乙醇涂抹及按摩,观察组采用植物精油涂抹及按摩.结果 对照组有4例发生Ⅰ期压疮,观察组无压疮发生.结论 植物精油局部涂抹及按摩可有效预防骨科患者压疮的发生.

    作者:程志;刘春燕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乳头刺激在产科应用的研究进展

    阐述了乳头刺激的作用及作用机制,对乳头刺激在宫缩应力试验、促宫颈成熟和催产引产、在产程中及产后出血以及在早吸吮、早泌乳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提出乳头刺激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和技术要点,为产科护理人员执行这一操作提供依据.

    作者:零恒莉;潘敏;雪丽霜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强化优生教育减少外来妊娠女工出生缺陷儿的研究

    目的 降低外来妊娠女工缺陷儿出生率.方法 选择外来女工相对集中的2个社区,其中1个社区516名孕妇为对照组,进行常规的产前系统管理和健康教育;另1个社区504名孕妇为观察组,予以针对性的强化优生教育,包括社区、厂区、院内发放宣传单,播放VCD、电视宣传片,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以20~30人为小组加强产前检查与管理.结果 观察组对缺陷儿发生原因(除居住环境、营养不良2项外)的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缺陷儿出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强化优生教育能提高流动人口参加产前检查的积极性,提高优生优育意识,从而降低缺陷儿出生率.

    作者:欧再娥;邝素芳;梁妙莹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新疆三级医院ICU护士鼻饲操作状况及其认知调查

    目的 了解新疆地区三级医院ICU鼻饲方式现状及ICU护士对鼻饲方式的认知情况.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以新疆地区9所三级综合医院237名ICU护士为对象,就获取鼻饲知识的途径、工作中使用的鼻饲方式、鼻饲相关护理情况、对鼻饲方式的认知进行调查.结果 ICU护士获得鼻饲方式知识的途径以科室理论学习为主(占45.2%);55.7%护士应用间断滴入法,40.1%应用持续泵入法,33.8%应用分次注入法,11.8%护士3种均采取;对鼻饲方式的认知评分为17.68±4.93,不同职称、学历、护龄、民族ICU护士对鼻饲方式的认知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ICU护士为患者鼻饲的方式不统一,鼻饲相关护理存在不规范现象,对鼻饲方式的认知程度不够理想.应加强对科室理论学习管理的力度,使鼻饲操作规范化、系统化,以提高ICU护理质量.

    作者:王芳;李萍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羟基喜树碱联合放疗治疗老年颌面部鳞癌患者的护理

    对64例老年口腔颌面部鳞癌患者采用羟基喜树碱联合放疗治疗,患者均完成化、放疗.主要不良反应包括口腔黏膜溃疡34例,口干症8例,胃肠道反应50例,骨髓抑制52例,静脉炎3例.随访复发率仅4.7%.提出需针对老年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生理特点,认真观察不良反应并采取有效的整体护理措施.

    作者:何洁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主动脉弓离断患儿的术后护理

    对5例主动脉弓离断患儿实施一期根治术治疗,结果 均获得成功救治,顺利康复出院.提出除了严格执行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常规护理外,严密监测上、下肢血压,积极维护心、肺等各个重要脏器的功能.有效降低肺动脉压力,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可有效预防术后各种并发症,如吻合血管的堵塞,肺高压危象,心、肺、肾功能不全,异常出血及脑损害等,提高患儿救治效果.

    作者:王玲芹;刘素然;穆英;王翠芝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自制青黛膏治疗盖诺外渗性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 寻找盖诺外渗性损伤后佳的护理方法,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在10只大白兔背部备皮并制作盖诺外渗模型,每只4个模型,分别在每个模型上采用生理盐水外敷(对照组)、常规利多卡因封闭(利多卡因组)、自制青黛膏冰敷(青黛膏组)、复方七叶皂苷凝胶外涂(七叶皂苷组),对皮肤溃疡面积、外渗损伤愈合时间、病理组织学进行观察.结果 外渗后第3、5、10天,对照组溃疡面积显著大于各实验组(均P<0.05),青黛膏组溃疡面积显著小于其他三组,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其他三组(均P<0.05).结论 青黛膏冰敷具有清热解毒、散肿、止血镇痛、抗感染之功效,可减少盖诺外渗后的溃疡发生,加快溃疡修复.

    作者:邓莹;谌永毅;刘翔宇;曾元丽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手术室外来流动手术器械及跟台人员的管理

    分析外来流动手术器械、跟台人员进入手术室存在的管理缺陷,采取规范化管理方法.包括建立跟台人员资格审核、培训和准入流程制度;规定合理的送货时间、流程和要求;加强跟台人员对贵重物品填写单和产品发票的规范要求.结果提高了外来流动手术器械准时送包率,降低了因手术器械原因导致的手术延误或停止的事故发生率,提高了医生和护士的满意度.提出对外来流动手术器械和跟台人员的规范化管理能保障手术安全.

    作者:王莉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植入术患者的护理

    目的 总结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植入术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16例腰椎退变行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植入治疗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做好术前准备,介绍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的知识,指导患者唤醒试验练习;手术后加强体位护理,密切观察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及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进行正确的康复锻炼及出院指导等.结果 16例均能配合护理工作,顺利渡过围术期,住院期间及出院后随访期间未发生护理相关的严重并发症,临床症状缓解或消失.结论 做好手术全过程的护理,尤其是加强术后护理,对巩固手术疗效和促进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作者:罗凯燕;徐瑞憬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行鼻内镜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总结326例经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护理经验,认为除常规护理外,护士要熟知鼻腔鼻窦与周围结构的解剖关系,掌握术后并发症的种类以及临床表现,掌握术后病情观察和护理要点,并加强出院后延续护理,才能有效地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樊桂莲;闫果珍;王玉春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独生女产妇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独生女产妇的生活自理能力及影响因素,为针对性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自制问卷对80例独生女产妇产后3d的生活自理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20.0%产妇自理能力好,50.0%自理能力一般,30.0%自理能力差;产妇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结构及婴儿性别影响其自理能力(P<0.05,P<0.01).结论 独生女产妇生活自理能力总体偏低,应针对其影响因素给予指导和帮助.

    作者:游红霞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管腔预清洗装置的研制与应用

    手术器械的清洗效果对消毒灭菌质量的影响较大,常规的清洗流程分为预清洗→酶浸泡→主洗→漂洗→干燥.预清洗是器械清洗的第一步骤,也是去除血渍和污渍的关键步骤.对于轴节光滑的金属器械,预清洗效果比较直观可见,而对于管腔类器械,如吸引器、针头等,由于管腔小且狭长,残留物不易被彻底清除,成为疾病的潜在传播源.

    作者:吕永杰;王淑芹;韩平平;兰朝正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孕妇自测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从生理、心理、社会角度探讨孕妇的自测健康状态及其影响因素,为做好孕期保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修订版对292例孕妇进行调查.结果 孕妇的自测健康总分289.28±47.34,处于中等以上水平.不同学历、经济收入、孕期、是否存在妊娠并发症孕妇自测健康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孕妇自测健康状况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应根据其学历、经济收入、孕期等不同而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自测健康评定量表可作为测评孕妇健康的工具.

    作者:顾琳琳;王爱华;冀宝军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认知行为干预对围术期乳癌患者心理及Cor、IL-2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围术期乳癌患者心理及皮质醇(Cor)、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60例乳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心理支持,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认知行为干预.干预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同时取静脉血4 ml检测Cor和IL-2水平.同期选择行健康体检妇女30人为健康对照组.结果 乳癌组SCL-90各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血清Cor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IL-2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干预后SCL-90各因子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Co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IL-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乳癌患者SCL-90各因子评分与血清Cor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IL-2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均P<0.01).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可改善乳癌患者心理应激状态.提高其免疫功能.

    作者:王英;管旌旌;马姝;刘桂英;李敬阳;栾树鑫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心脏术后有创动脉压力监测中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回顾性分析了225例心脏直视术后患者行有创动脉压力监测的护理经验.在局麻下行桡动脉置管术217例,肱动脉置管术6例,股动脉置管术2例.结果 9例发生置管并发症,其中导管堵塞5例,出血4例(穿刺处渗血2例,拔管后局部出血2例),无感染、血管堵塞、肢体肿胀、导管滑脱等其他并发症发生.提出有创动脉压力监测是心脏直视手术后重要的监测手段,如果护理不当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影响监测质量.做好置管的护理,确保其测定的准确性,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是心脏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王秀芬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三种下肢静脉穿刺置管方法效果比较

    目的 寻找下肢静脉佳的穿刺置管方法.方法 将经下肢化疗的85例肿瘤患者分为三组.外周深静脉组23例,选择内踝大隐静脉起始处或小腿内侧,以15°~30°角进针行静脉穿刺,置入16 G PICC导管至大隐静脉末段或股静脉,经X线拍片证实导管尖端位置正确后接通输液装置输液;股静脉组41例,选择股动脉搏动明显部位的内侧0.5 cm处,针头指向患者头部、与皮肤呈30°~45°角穿刺,王入16 G单腔中心静脉导管输液;外周留置针组21例,采用18~22 G贝朗留置针,选择下肢浅静脉行静脉穿刺王管输液.结果 三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及操作平均耗时、化疗性静脉炎发生率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股静脉组成功率低且耗时多,外周留置针组化疗性静脉炎发生率高;外周深静脉组导管平均留置时间显著短于股静脉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股静脉组发生严重感染1例.结论 为预防化疗性静脉炎,应避免使用外周静脉而选择深静脉给药.外周深静脉置管与股静脉穿刺王管比较,操作简单、一次操作成功率高、耗时少,无严重并发症,是下肢深静脉置管较理想的方式.

    作者:黄石群;蔡永林;胡敏芝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增大角度皮内注射法的应用

    目的 减轻皮内注射对患者产生的疼痛,提高一次注射成功率.方法 将200例门诊惠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皮内注射法,针头与皮肤呈5°角进针;观察组针头与皮肤呈20°~30°角进针.比较两组一次注射成功率及患者的疼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一次注射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1).结论 改良的皮内注射法针头与皮肤接触面积相对减小,可提高注射成功率,有效减轻患者注射时的疼痛.

    作者:路江玲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拉玛泽分娩法实施情况调查与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拉玛泽分娩法的应用效果及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以调查访谈的形式走访了7所开设拉玛泽教室的医院,从基本情况、分娩结局、产妇主观感受与满意度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并结合对孕产妇、助产士、孕妇学校教师等人群进行访谈,深入了解到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充分肯定了拉玛泽分娩法对分娩者的支持作用并为下一步的推广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熊永芳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术前不同转运方式对妇科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探讨推床、轮椅、步行三种术前转运方式对妇科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临床选择恰当的术前转运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将75例ASA 1~2级择期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成推床组、轮椅组与步行组各25例,分别采用推床、轮椅、步行三种转运方式将患者送至手术室,在患者离开病房时(转运前)及到达手术室安静休息5 min时(转运后)测量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结果 转运后三组收缩压较转运前显著升高(P<0.05),步行组心率显著高于推床组与轮椅组(P<0.05).结论 术前步行入手术室有可能增加患者的循环负荷与耗氧量.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转运方式,从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医患满意度来看,轮椅转运法较适宜.

    作者:李玉梅;万红 刊期: 2009年第14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