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国际刊号:1001-4152
  • 国内刊号:42-1154/R
  • 影响因子:2.06
  • 创刊:1986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湖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38-342
  • 全年订价:58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维普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护理学杂志   2009年14期文献
  • 新疆三级医院ICU护士鼻饲操作状况及其认知调查

    目的 了解新疆地区三级医院ICU鼻饲方式现状及ICU护士对鼻饲方式的认知情况.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以新疆地区9所三级综合医院237名ICU护士为对象,就获取鼻饲知识的途径、工作中使用的鼻饲方式、鼻饲相关护理情况、对鼻饲方式的认知进行调查.结果 ICU护士获得鼻饲方式知识的途径以科室理论学习为主(占45.2%);55.7%护士应用间断滴入法,40.1%应用持续泵入法,33.8%应用分次注入法,11.8%护士3种均采取;对鼻饲方式的认知评分为17.68±4.93,不同职称、学历、护龄、民族ICU护士对鼻饲方式的认知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ICU护士为患者鼻饲的方式不统一,鼻饲相关护理存在不规范现象,对鼻饲方式的认知程度不够理想.应加强对科室理论学习管理的力度,使鼻饲操作规范化、系统化,以提高ICU护理质量.

    作者:王芳;李萍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手术室外来流动手术器械及跟台人员的管理

    分析外来流动手术器械、跟台人员进入手术室存在的管理缺陷,采取规范化管理方法.包括建立跟台人员资格审核、培训和准入流程制度;规定合理的送货时间、流程和要求;加强跟台人员对贵重物品填写单和产品发票的规范要求.结果提高了外来流动手术器械准时送包率,降低了因手术器械原因导致的手术延误或停止的事故发生率,提高了医生和护士的满意度.提出对外来流动手术器械和跟台人员的规范化管理能保障手术安全.

    作者:王莉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充气式支被架的设计与应用

    支被架主要用于卧床患者肢体活动不便时防止肢体受压.避免盖被摩擦伤口及穿刺点等.在临床中尤其是骨外科、烧伤科,支被架是必不可少的医疗器具.目前国内卧床患者使用的支被架多为金属、硬塑料等钢性结构材料制作的方形或半圆形,为整体性结构支被架.

    作者:丁艳玲;刘秀芹;赵忠红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多液路输液器的设计与应用

    临床上,常常需要多液路滴药,以达到控制病情的目的.尤其是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院前急救的患者.应用特殊药物的频次多、滴速慢.在无药物配伍禁忌的情况下,我院自1999年至今经常采用输液嫁接法,将特殊用药输入,克服了医用三通安装时破坏输液器的密闭性、患者不舒服且易压伤皮肤的不足,但与使用三通一样,慢的液路要形成压力差,嫁接的液路才能滴入,且影响普通药物的输入;同时经验不足的护士常因寻找合适的压力差而延长操作时间.

    作者:王秀霞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头部备皮支架的制作与应用

    颅脑外科的患者由于发病急、病情危重,常需要立即手术治疗.头部备皮是术前准备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头部重力的作用,传统的备皮方法常需多人协助才能完成,不但延误患者的手术时间,而且浪费了人力资源.为此,我科2008年自行制作了头部备皮支架,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曾远桂;杨富英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管腔预清洗装置的研制与应用

    手术器械的清洗效果对消毒灭菌质量的影响较大,常规的清洗流程分为预清洗→酶浸泡→主洗→漂洗→干燥.预清洗是器械清洗的第一步骤,也是去除血渍和污渍的关键步骤.对于轴节光滑的金属器械,预清洗效果比较直观可见,而对于管腔类器械,如吸引器、针头等,由于管腔小且狭长,残留物不易被彻底清除,成为疾病的潜在传播源.

    作者:吕永杰;王淑芹;韩平平;兰朝正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项背肌筋膜炎患者功能锻炼操介绍

    项背肌筋膜炎又称项背肌纤维炎、项背部软组织劳损,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以颈、肩背部疼痛,颈部功能受限,肩部沉重感为主.往往因劳累、受凉加重.常累及斜方肌、菱形肌和肩胛提肌等.临床多以推拿、拔罐、服药、局部涂搽非甾体抗炎药乳胶剂治疗为主.

    作者:张吉;周蓉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自制愈创膏用于压疮的效果观察

    压疮是长期卧床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伤口会不断扩大、加深,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愈创膏又称脱痂膏,是我院在传统中草药方基础上研制的院内制剂,主要用于深度坏死组织的溶痂脱痂、促进组织再生.2003年起我们将其用于压疮的治疗,收到良好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施汉容;谢卫国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心肺复苏操作程序在急救护理中的运用

    心肺复苏(CPR)是抢救心脏、呼吸骤停及保护、恢复大脑功能的急救护理技术,心肺复苏的成功不仅与医生的技术息息相关,而且离不开贯穿始终的护理操作技术.我院自2006年3月在院内制定心肺复苏操作程序,应用于急性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的抢救,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邢小珍;邱斌;谢斌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植物精油预防压疮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植物精油预防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例骨科卧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50%乙醇涂抹及按摩,观察组采用植物精油涂抹及按摩.结果 对照组有4例发生Ⅰ期压疮,观察组无压疮发生.结论 植物精油局部涂抹及按摩可有效预防骨科患者压疮的发生.

    作者:程志;刘春燕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联合药物湿热敷治疗PICC所致静脉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碘伏、百多邦联舍地塞米松湿热敷治疗PICC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将60例行PlCC并发静脉炎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以0.5%地塞米松湿热敷20 min后涂百多邦药膏,2次/d,穿刺处更换清洁敷料,针眼处压碘伏棉球,1次/d;对照组用50%硫酸镁湿热敷20 min,2次/d,穿刺处更换清洁敷料,1次/d.3 d为1个疗程.现察两组静脉炎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碘伏、百多邦联合地塞米松湿热敷具有协同作用,能有效治疗PICC所致静脉炎.

    作者:檀红艳;郝云;徐慧;张淑芬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老年人握力与身高、体质量及蛋白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老年人手部握力与身高、体质量、蛋白含量的相关性,寻找初级评估老年人营养状况的快捷方式.方法 选取86名年龄>65岁老年人,分别测量其身高、体质量及左、右手握力,同时抽取晨空腹血检查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含量.结果 老年人左、右手握力与身高、体质量,血清白蛋白、总白蛋白含量呈正相关(P<0.01,P<0.05).结论 老年人手部握力与身高、体质量及蛋白含量存在内在联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老年人体内总蛋白、白蛋白含量,可作为一种初级评价老年人营养状况的快捷方式.

    作者:侯惠如;闫雅凤;瓮长水;杨晶;王娜;杨丽;范庆庆;杨微;尹建敏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增大角度皮内注射法的应用

    目的 减轻皮内注射对患者产生的疼痛,提高一次注射成功率.方法 将200例门诊惠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皮内注射法,针头与皮肤呈5°角进针;观察组针头与皮肤呈20°~30°角进针.比较两组一次注射成功率及患者的疼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一次注射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1).结论 改良的皮内注射法针头与皮肤接触面积相对减小,可提高注射成功率,有效减轻患者注射时的疼痛.

    作者:路江玲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三种下肢静脉穿刺置管方法效果比较

    目的 寻找下肢静脉佳的穿刺置管方法.方法 将经下肢化疗的85例肿瘤患者分为三组.外周深静脉组23例,选择内踝大隐静脉起始处或小腿内侧,以15°~30°角进针行静脉穿刺,置入16 G PICC导管至大隐静脉末段或股静脉,经X线拍片证实导管尖端位置正确后接通输液装置输液;股静脉组41例,选择股动脉搏动明显部位的内侧0.5 cm处,针头指向患者头部、与皮肤呈30°~45°角穿刺,王入16 G单腔中心静脉导管输液;外周留置针组21例,采用18~22 G贝朗留置针,选择下肢浅静脉行静脉穿刺王管输液.结果 三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及操作平均耗时、化疗性静脉炎发生率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股静脉组成功率低且耗时多,外周留置针组化疗性静脉炎发生率高;外周深静脉组导管平均留置时间显著短于股静脉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股静脉组发生严重感染1例.结论 为预防化疗性静脉炎,应避免使用外周静脉而选择深静脉给药.外周深静脉置管与股静脉穿刺王管比较,操作简单、一次操作成功率高、耗时少,无严重并发症,是下肢深静脉置管较理想的方式.

    作者:黄石群;蔡永林;胡敏芝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非隧道式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非隧道式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危险因素,为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将CRBSI危险因素归纳为10个因素,对1 695例非隧道式血管内置管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对确诊为CRBSI的91例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穿刺部位、导管置入长度、置管时间、基础痰病、疾病程度、入住病区是导致CRBSI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P<0.01),固定敷料、封管方式及血凝状态不影响CRBSI发生(均P>0.05).结论 颈内、股静脉置管.导管置入长度≥8 cm,置管时间≥10 d,患感染性疾病、病情严重或入住ICU、老年患者相对易发生CRBSI,应重点监护和防范.

    作者:唐瑶;郑莹;江海云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改进导尿法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改进导尿法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导尿术中血压和心率的影响,减轻患者导尿过程的疼痛.方法 将6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尿道内灌注利多卡因麻醉剂加开塞露的导尿方法,对照组常规导尿时使用盐酸丁卡因胶浆.比较两组导尿插管过程中SBP、DBP、HR的变化及疼痛程度、尿道黏膜损伤率、一次性导尿成功率.结果 两组插管时SBP、DB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一次插管成功率、尿道黏膜损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插管时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使用盐酸利多卡因胶浆加开塞露的导尿方法可以减轻患者痛苦,减轻应激反应,使患者生命体征保持稳定.

    作者:曾成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契约学习法在护生临床实习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契约学习法在护生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60名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观察组要求护生结合自身情况拟定学习契约,实习过程中经常对照契约,检查学习契约落实情况,带教老师对护生完成契约内容提供条件和帮助.结果 实习结束观察组理论、操作考试成绩及综合素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护生在临床实习中应用学习契约不仅可以优质地完成实习任务,而且能提高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和对学习的操控能力、丰富学习经验.

    作者:刘业惠;杜红霞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提示卡在手术室护生实践技能培养中的导向作用

    目的 探讨提高手术室护生实践技能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215名进入手术室实习的护生随机分为实验组106名、对照组109名.对照组采用常规带教方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根据实习的不同阶段配合使用提示卡进行指导,手术室实习结束后考核两组护生的实践技能.结果 实验组护生实践技能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提示卡对手术室护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具有积极导向作用.

    作者:周俐;周丽萍;李军玲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留置气囊导尿的护理进展

    对留置导尿中导尿管型号和材质.消毒剂和润滑剂的选择,插管长度,气囊内注入成分及注入量,留置尿管及集尿袋更换时间,膀胱冲洗及放尿,导尿及拔管方法的改进,以及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和护理对策进行综述,以指导临床护理人员提高留置导尿的护理效果,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李金梅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乳头刺激在产科应用的研究进展

    阐述了乳头刺激的作用及作用机制,对乳头刺激在宫缩应力试验、促宫颈成熟和催产引产、在产程中及产后出血以及在早吸吮、早泌乳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提出乳头刺激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和技术要点,为产科护理人员执行这一操作提供依据.

    作者:零恒莉;潘敏;雪丽霜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心脏术后有创动脉压力监测中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回顾性分析了225例心脏直视术后患者行有创动脉压力监测的护理经验.在局麻下行桡动脉置管术217例,肱动脉置管术6例,股动脉置管术2例.结果 9例发生置管并发症,其中导管堵塞5例,出血4例(穿刺处渗血2例,拔管后局部出血2例),无感染、血管堵塞、肢体肿胀、导管滑脱等其他并发症发生.提出有创动脉压力监测是心脏直视手术后重要的监测手段,如果护理不当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影响监测质量.做好置管的护理,确保其测定的准确性,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是心脏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王秀芬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植入术患者的护理

    目的 总结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植入术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16例腰椎退变行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植入治疗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做好术前准备,介绍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的知识,指导患者唤醒试验练习;手术后加强体位护理,密切观察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及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进行正确的康复锻炼及出院指导等.结果 16例均能配合护理工作,顺利渡过围术期,住院期间及出院后随访期间未发生护理相关的严重并发症,临床症状缓解或消失.结论 做好手术全过程的护理,尤其是加强术后护理,对巩固手术疗效和促进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作者:罗凯燕;徐瑞憬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主动脉弓离断患儿的术后护理

    对5例主动脉弓离断患儿实施一期根治术治疗,结果 均获得成功救治,顺利康复出院.提出除了严格执行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常规护理外,严密监测上、下肢血压,积极维护心、肺等各个重要脏器的功能.有效降低肺动脉压力,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可有效预防术后各种并发症,如吻合血管的堵塞,肺高压危象,心、肺、肾功能不全,异常出血及脑损害等,提高患儿救治效果.

    作者:王玲芹;刘素然;穆英;王翠芝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社会支持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社会支持状况.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40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社会支持总分为43.57±9.10.显著高于国内正常值(P<0.01);支持来源中物质支持排序前3位是配偶、其他亲人、朋友,精神支持来源排序前3位的是配偶、其他亲人、亲戚;87.5%期望获得医护人员的支持,87.5%期望获得信息支持.结论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获得的社会支持较好,应强化来自医护人员的支持和信息支持力度,以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翁丽芳;胡丽娟;杨洁芝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异体单肺移植术后感染的预防护理

    对4例异体单肺移植术后患者实施强化预防感染的护理,除1例术后1 d因呼吸衰竭、右心功能衰竭死亡外,余3例顺利出院,无1例感染.提出强化护理人员及各级医务人员,包括保洁人员预防感染的意识;制定监护病房的管理制度,使用单间病房,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加强人工气道的管理;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护理工作,可避免或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提高肺移植术的成功率及肺移植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权京玉;刘秋云;张春艳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微创介入术联合温控电热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

    目的 探讨微创介入术联合温控电热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护理.方法 对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联合椎间盘内温控电热治疗术;术前加强心理护理、体位护理,术后加强并发症观察及护理、康复锻炼指导.结果 出院时显效33例(66.0%),有效10例(20.0%),总有效率86.0%;随访3个月时显效41例(82.0%),有效9例(18.0%),总有效率100%,均无复发.结论 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联合椎间盘内温控电热治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为患者实施全面的整体护理、健康指导及早期康复锻炼,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金怀彦;赵莺燕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腘窝瘢痕合并感染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腘窝瘢痕合并感染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 对32例胭窝瘢痕合并感染患者行抗感染、手术及石膏托固定治疗,术前给予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中严密配合;术后除常规护理、伤口及局部血液循环观察外,予体位、疼痛护理,辅以主动和被动功能锻炼.结果 23例术后膝关节完全伸直;9例因有邻近血管、神经、肌肉短缩,未能完全伸直,经3~6个月功能锻炼后均达到膝关节完全伸直位.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适时的体位制动,严密的观察护理和功能锻炼是保证患者手术成功、早日康复的关键.

    作者:石琴莉;全红敏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患者的护理

    对17例腹主动脉瘤患者行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围术期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严密监测生命体征,预防并发症.结果 17例手术均获成功、伤口均为Ⅰ期愈合;出现肝肾功能较术前恶化3例,经治疗均康复.随访12个月,术后1个月发生肠系膜下动脉反流渗漏1例,3个月时复查自动闭合;术后6个月发生带膜支架远端渗漏1例,因漏血量少,瘤体并无明显充血扩大,目前仍在观察中.提出正确的围术期护理能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靖;胡德英;周耘;付艳玲;魏璇;谢芬;戚媚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儿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植术的手术配合

    总结19例3~11岁患儿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植术的手术配合经验.提出术前访视,了解患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加强术中护理,加强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术后正确搬动与转运患儿,及时观察皮瓣颜色,能保证手术顺利与安全,提高皮瓣的完全成活率.

    作者:黄辉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乳晕径路腔镜下甲状腺手术的配合

    总结15例乳晕径路腹腔镜下甲状腺手术的护理配合经验.提出乳晕径路腔镜下甲状腺手术出血量少、损伤小、愈合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在身体暴露部位不留手术瘢痕,可达到较满意的美容效果.术前熟悉手术步骤.物品和器械准备充足,术中密切配合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作者:赵丽;吴波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喉罩与气管插管麻醉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护理观察

    目的 比较喉罩与气管插管通气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并发症的影响,并探讨相应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60例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喉罩组与气管插管组各30例,分别置入喉罩与气管插管.比较两组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变化,观察术中反流误吸,术毕呛咳,术后咽痛、声音嘶哑、恶心、呕吐、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麻醉诱导期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组插管后即刻MAP、HR较喉罩组显著升高(均P<0.05);喉罩组术后咽痛发生率显著低于气管插管组(P<0.05).结论 喉罩组插管应激反应小于气管插管组;喉罩与气管插管麻醉患者术中、术后的护理各有侧重,前者侧重于防止术中反流误吸,后者侧重于气管护理以及预防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朱琼芳;周巧;黄毓婵;罗文颖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植皮拉网机应用于大面积烧伤植皮术的手术配合

    介绍烧伤切痂网状植皮术中应用拉网机的配合方法.提出术前熟悉手术过程和拉网机使用方法,术中充分利用皮源,按需调整比率拉网,术后做好器械的清洗、保养是其配合要点.

    作者:任文青;郭敏;卢莎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卧有气垫床患者的单人翻身法

    瘫痪患者自理能力较差,无法自主翻身.即使卧有气垫床也需要定时翻身叩背,按摩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避免压疮.有些患者身体肥胖,护理人员帮助翻身十分吃力,频繁翻身增加护理工作量.

    作者:王惠馨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救护车内简易医用垃圾箱的制作

    在院前急救工作中.由于救护车内空间狭小,护理人员在进行急救处置后往往难以将垃圾进行分类,给医护人员和患者及其家属增加了医院感染机会.为此,我们制作简易医用垃圾箱,用于救护车内暂时分类存放医用垃圾,也便于与生活垃圾分开.经临床实践.效果良好.

    作者:黄春莲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一次性输液器包装袋的再利用

    一次性输液器在开封使用后,其包装袋常被人们当作医疗垃圾丢弃.作为灭菌物品包装袋在拆封后还有许多其他用途,介绍如下.

    作者:彭玉莲;李珍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改良头皮拉钩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随着神经外科手术的不断发展,手术器械在手术过程中的应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头皮拉钩是神经外科手术中用于暴露手术视野必不可少的工具.传统的头皮拉钩在尾部带环处有一弹簧及铁夹,使用时将钩子的一端拉开头皮,夹子的一端固定于托盘以暴露术野.

    作者:鲁琳;聂智容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一次性引流袋小帽在膀胱冲洗中的应用

    临床给长期留置导尿患者行膀胱冲洗时,常需用止血钳夹闭引流袋,我科用一次性引流袋长管上的小帽替代止血钳,非常方便,介绍如下.

    作者:郭李红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用一次性注射器测量引流液

    临床上,腮腺肿瘤患者及行颈淋巴清扫术患者术后常规置引流管,需要正确记录引流量,但由于引流液较少,引流液测量常不准确.我科应用一次性注射器测量引流液,取得很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陆凌霞;侯小青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认知行为干预对围术期乳癌患者心理及Cor、IL-2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围术期乳癌患者心理及皮质醇(Cor)、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60例乳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心理支持,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认知行为干预.干预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同时取静脉血4 ml检测Cor和IL-2水平.同期选择行健康体检妇女30人为健康对照组.结果 乳癌组SCL-90各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血清Cor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IL-2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干预后SCL-90各因子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Co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IL-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乳癌患者SCL-90各因子评分与血清Cor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IL-2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均P<0.01).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可改善乳癌患者心理应激状态.提高其免疫功能.

    作者:王英;管旌旌;马姝;刘桂英;李敬阳;栾树鑫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认知疗法对减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抑郁程度的作用

    目的 预防或降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抑郁程度.方法 将298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认知疗法,并在住院日和出院日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两组抑郁程度.结果 出院日观察组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认知疗法可纠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错误认知,帮助建立积极的认知,从而降低其抑郁程度.

    作者:罗明红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慢性皮肤溃疡中药辨证换药及辨证施护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应用中药辨证换药及辩证施护提高慢性皮肤溃疡的疗效.方法 将47例慢性皮肤溃疡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16例)和治疗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外科换药法清洁创面,疮面外敷雷佛奴尔纱布,并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根据疮面表现按湿热下注型、脾虚湿盛型、气虚血瘀型,应用中药辨证换药并辨证施护.结果 治疗组疮面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治疗第30天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中药辨证换药及辨证施护可缩短慢性皮肤溃疡治愈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王粤湘;彭锦芳;何小燕;梁颖;张秀华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悬浮床不同温度对烧伤患儿创面愈合的影响

    目的 探讨悬浮床治疗患儿烧伤创面的适宜温度,以提高疗效,减少患儿疼痛程度及并发症.方法 将入睡悬浮床治疗的60例烧伤惠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入院清创后暴露创面即入睡悬浮床,观察组将悬浮床的温度设置为28℃,对照组设置为32℃.比较两组患儿的创面疼痛、创面干痂形成时间、痂皮厚度、脱痂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创面细茵培养阳性率及脱水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儿创面疼痛、痂皮厚度、脱痂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悬浮床温度设定为28℃治疗患儿烧伤创面,能减轻疼痛,避免创面损伤,促进创面愈合.

    作者:唐贯文;利金彩;周取英;朱文娟;朱晓萍;游贵方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自制青黛膏治疗盖诺外渗性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 寻找盖诺外渗性损伤后佳的护理方法,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在10只大白兔背部备皮并制作盖诺外渗模型,每只4个模型,分别在每个模型上采用生理盐水外敷(对照组)、常规利多卡因封闭(利多卡因组)、自制青黛膏冰敷(青黛膏组)、复方七叶皂苷凝胶外涂(七叶皂苷组),对皮肤溃疡面积、外渗损伤愈合时间、病理组织学进行观察.结果 外渗后第3、5、10天,对照组溃疡面积显著大于各实验组(均P<0.05),青黛膏组溃疡面积显著小于其他三组,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其他三组(均P<0.05).结论 青黛膏冰敷具有清热解毒、散肿、止血镇痛、抗感染之功效,可减少盖诺外渗后的溃疡发生,加快溃疡修复.

    作者:邓莹;谌永毅;刘翔宇;曾元丽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浮膝损伤患者的术后康复护理

    目的 探讨浮膝骨折术后的康复措施,使膝关节功能大限度改善.方法 对19例浮膝损伤患者采用早期、综合性康复措施,即心理康复、早期主动锻炼、早期使用下肢关节康复器(CPM)、被动膝关节伸屈练习等.结果 19例患者随访5~22个月,骨折均愈合.膝关节功能评价优15例,良2例,中2例.结论 对浮膝损伤患者实施早期综合性康复护理措施能使膝关节功能得到明显的改善.

    作者:张娉霞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在肛门成形术后肛门狭窄患儿扩肛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在肛门成形术后扩肛患儿中的应用效果,以减轻扩肛所致出血和疼痛.方法 将100例肛门成形术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扩肛,观察组在扩肛前在肛门处涂搽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比较两组患儿肛门出血情况和患儿舒适度.结果 观察组惠儿舒适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在小儿肛门成形术后扩肛时应用有较好的镇痛、止血效果,且方便安全.

    作者:卞荆晶;郭先娥;胡露红;吴晓娟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剖宫产孕产妇实施临床路径的研究

    目的 评价临床路径应用于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7年1~12月实施剖宫产术的孕妇60例作为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将2008年4~9月实施剖宫产的孕妇60例作为观察组,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比较两组孕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满意度及健康知识评分.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孕妇满意度及健康知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临床路径应用于剖宫产术,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提高孕妇满意度及健康知识评分.

    作者:方丽;毛金娥;王妮;薛铁花;唐军琴;陈厚琼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强化优生教育减少外来妊娠女工出生缺陷儿的研究

    目的 降低外来妊娠女工缺陷儿出生率.方法 选择外来女工相对集中的2个社区,其中1个社区516名孕妇为对照组,进行常规的产前系统管理和健康教育;另1个社区504名孕妇为观察组,予以针对性的强化优生教育,包括社区、厂区、院内发放宣传单,播放VCD、电视宣传片,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以20~30人为小组加强产前检查与管理.结果 观察组对缺陷儿发生原因(除居住环境、营养不良2项外)的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缺陷儿出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强化优生教育能提高流动人口参加产前检查的积极性,提高优生优育意识,从而降低缺陷儿出生率.

    作者:欧再娥;邝素芳;梁妙莹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术前不同转运方式对妇科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探讨推床、轮椅、步行三种术前转运方式对妇科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临床选择恰当的术前转运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将75例ASA 1~2级择期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成推床组、轮椅组与步行组各25例,分别采用推床、轮椅、步行三种转运方式将患者送至手术室,在患者离开病房时(转运前)及到达手术室安静休息5 min时(转运后)测量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结果 转运后三组收缩压较转运前显著升高(P<0.05),步行组心率显著高于推床组与轮椅组(P<0.05).结论 术前步行入手术室有可能增加患者的循环负荷与耗氧量.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转运方式,从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医患满意度来看,轮椅转运法较适宜.

    作者:李玉梅;万红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卵巢癌患者手术前后生存质量的调查

    目的 探讨卵巢癌惠者手术前后的生存质量状况,为实施针对性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癌症疼痛及生存质量调查表,分另q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对65例卵巢癌患者进行测评.结果 卵巢癌患者手术后1周生存质量明显下降(P<0.05),术后3个月恢复到接近手术前水平.结论 卵巢癌患者手术前后不同阶段生存质量变化明显,应针对患者不同阶段给予心理支持、健康教育、舒适护理及康复指导等干预措施,以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杨林瑛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孕妇自测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从生理、心理、社会角度探讨孕妇的自测健康状态及其影响因素,为做好孕期保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修订版对292例孕妇进行调查.结果 孕妇的自测健康总分289.28±47.34,处于中等以上水平.不同学历、经济收入、孕期、是否存在妊娠并发症孕妇自测健康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孕妇自测健康状况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应根据其学历、经济收入、孕期等不同而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自测健康评定量表可作为测评孕妇健康的工具.

    作者:顾琳琳;王爱华;冀宝军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独生女产妇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独生女产妇的生活自理能力及影响因素,为针对性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自制问卷对80例独生女产妇产后3d的生活自理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20.0%产妇自理能力好,50.0%自理能力一般,30.0%自理能力差;产妇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结构及婴儿性别影响其自理能力(P<0.05,P<0.01).结论 独生女产妇生活自理能力总体偏低,应针对其影响因素给予指导和帮助.

    作者:游红霞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妊娠晚期腰背痛对孕妇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腰背痛对孕妇生活质量的影响,为制订针对性健康教育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腰背痛调查表和一般人群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F-36)对186例妊娠晚期孕妇进行调查.结果 有腰背痛组孕妇中轻度疼痛33例(36.3%),中度疼痛41例(45.0%),重度疼痛17例(18.7%);以混合性疼痛居多(占41.7%);孕妇腰背痛知识掌握程度差者56例(61.5%),中等25例(27.5%),好10例(11.0%).腰背痛组孕妇的生活质量显著低于无腰背痛组(P<0.05);腰背痛程度、腰背痛位置和腰背痛知识掌握程度是影响其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均P<0.01).结论 妊娠晚期腰背痛使孕妇的生活质量受到显著影响.在对孕妇的健康教育中应加强对腰背痛的预防和应对方面的指导,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孙珂;谢春媚;黄宝琴;李志敏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拉玛泽分娩法实施情况调查与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拉玛泽分娩法的应用效果及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以调查访谈的形式走访了7所开设拉玛泽教室的医院,从基本情况、分娩结局、产妇主观感受与满意度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并结合对孕产妇、助产士、孕妇学校教师等人群进行访谈,深入了解到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充分肯定了拉玛泽分娩法对分娩者的支持作用并为下一步的推广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熊永芳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微波配合鸦胆子油治疗成人喉乳头状瘤的护理

    对23例成人喉乳头状瘤患者均于支撑喉镜下喉显微手术切除肿瘤,微波热凝创面及鸦胆子油局部涂布创面治疗.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及各项检查;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导正确发音及加强随诊宣教.结果追踪随诊2年以上,23例中经一次治疗治愈21例;其余2例术后6个月及12个月复发,经再次治疗,术后随诊2年未再复发.提出微波配合鸦胆子油治疗成人喉乳头状瘤疗效满意,加强手术前后护理,对促进患者顺利康复至关重要.

    作者:胡若男;韩淑芳;胡明霞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行鼻内镜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总结326例经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护理经验,认为除常规护理外,护士要熟知鼻腔鼻窦与周围结构的解剖关系,掌握术后并发症的种类以及临床表现,掌握术后病情观察和护理要点,并加强出院后延续护理,才能有效地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樊桂莲;闫果珍;王玉春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Medpor支架植入耳廓再造术围术期的护理

    目的 总结Medpor支架植入耳廓再造手术患者囤术期护理经验,以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对50例小耳畸形综合征患者行Medpor支架植入耳廓再造术;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和术前准备,术后做好麻醉、饮食、负压引流、再造耳、并发症的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 48例外耳再造成活,形态基本满意.另2例中1例右耳一期植入Medpor支架术后因外力导致切口裂开,支架外露;1例左耳一期植入Medpor术后2个月耳轮近三角窝处Medpor支架外露;均经再次手术治疗后恢复.结论 小耳畸形综合征患者行Medpor支架植入耳廓再造术效果较好,针对性的护理是手术获得良好效果的保证.

    作者:陈欢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羟基喜树碱联合放疗治疗老年颌面部鳞癌患者的护理

    对64例老年口腔颌面部鳞癌患者采用羟基喜树碱联合放疗治疗,患者均完成化、放疗.主要不良反应包括口腔黏膜溃疡34例,口干症8例,胃肠道反应50例,骨髓抑制52例,静脉炎3例.随访复发率仅4.7%.提出需针对老年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生理特点,认真观察不良反应并采取有效的整体护理措施.

    作者:何洁 刊期: 2009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