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Medpor支架植入耳廓再造术围术期的护理

陈欢

关键词:小耳畸形综合征, 外耳再造, Medpor支架, 护理
摘要:目的 总结Medpor支架植入耳廓再造手术患者囤术期护理经验,以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对50例小耳畸形综合征患者行Medpor支架植入耳廓再造术;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和术前准备,术后做好麻醉、饮食、负压引流、再造耳、并发症的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 48例外耳再造成活,形态基本满意.另2例中1例右耳一期植入Medpor支架术后因外力导致切口裂开,支架外露;1例左耳一期植入Medpor术后2个月耳轮近三角窝处Medpor支架外露;均经再次手术治疗后恢复.结论 小耳畸形综合征患者行Medpor支架植入耳廓再造术效果较好,针对性的护理是手术获得良好效果的保证.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微波配合鸦胆子油治疗成人喉乳头状瘤的护理

    对23例成人喉乳头状瘤患者均于支撑喉镜下喉显微手术切除肿瘤,微波热凝创面及鸦胆子油局部涂布创面治疗.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及各项检查;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导正确发音及加强随诊宣教.结果追踪随诊2年以上,23例中经一次治疗治愈21例;其余2例术后6个月及12个月复发,经再次治疗,术后随诊2年未再复发.提出微波配合鸦胆子油治疗成人喉乳头状瘤疗效满意,加强手术前后护理,对促进患者顺利康复至关重要.

    作者:胡若男;韩淑芳;胡明霞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卧有气垫床患者的单人翻身法

    瘫痪患者自理能力较差,无法自主翻身.即使卧有气垫床也需要定时翻身叩背,按摩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避免压疮.有些患者身体肥胖,护理人员帮助翻身十分吃力,频繁翻身增加护理工作量.

    作者:王惠馨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一次性引流袋小帽在膀胱冲洗中的应用

    临床给长期留置导尿患者行膀胱冲洗时,常需用止血钳夹闭引流袋,我科用一次性引流袋长管上的小帽替代止血钳,非常方便,介绍如下.

    作者:郭李红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提示卡在手术室护生实践技能培养中的导向作用

    目的 探讨提高手术室护生实践技能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215名进入手术室实习的护生随机分为实验组106名、对照组109名.对照组采用常规带教方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根据实习的不同阶段配合使用提示卡进行指导,手术室实习结束后考核两组护生的实践技能.结果 实验组护生实践技能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提示卡对手术室护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具有积极导向作用.

    作者:周俐;周丽萍;李军玲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乳晕径路腔镜下甲状腺手术的配合

    总结15例乳晕径路腹腔镜下甲状腺手术的护理配合经验.提出乳晕径路腔镜下甲状腺手术出血量少、损伤小、愈合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在身体暴露部位不留手术瘢痕,可达到较满意的美容效果.术前熟悉手术步骤.物品和器械准备充足,术中密切配合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作者:赵丽;吴波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充气式支被架的设计与应用

    支被架主要用于卧床患者肢体活动不便时防止肢体受压.避免盖被摩擦伤口及穿刺点等.在临床中尤其是骨外科、烧伤科,支被架是必不可少的医疗器具.目前国内卧床患者使用的支被架多为金属、硬塑料等钢性结构材料制作的方形或半圆形,为整体性结构支被架.

    作者:丁艳玲;刘秀芹;赵忠红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植物精油预防压疮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植物精油预防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例骨科卧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50%乙醇涂抹及按摩,观察组采用植物精油涂抹及按摩.结果 对照组有4例发生Ⅰ期压疮,观察组无压疮发生.结论 植物精油局部涂抹及按摩可有效预防骨科患者压疮的发生.

    作者:程志;刘春燕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手术室外来流动手术器械及跟台人员的管理

    分析外来流动手术器械、跟台人员进入手术室存在的管理缺陷,采取规范化管理方法.包括建立跟台人员资格审核、培训和准入流程制度;规定合理的送货时间、流程和要求;加强跟台人员对贵重物品填写单和产品发票的规范要求.结果提高了外来流动手术器械准时送包率,降低了因手术器械原因导致的手术延误或停止的事故发生率,提高了医生和护士的满意度.提出对外来流动手术器械和跟台人员的规范化管理能保障手术安全.

    作者:王莉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悬浮床不同温度对烧伤患儿创面愈合的影响

    目的 探讨悬浮床治疗患儿烧伤创面的适宜温度,以提高疗效,减少患儿疼痛程度及并发症.方法 将入睡悬浮床治疗的60例烧伤惠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入院清创后暴露创面即入睡悬浮床,观察组将悬浮床的温度设置为28℃,对照组设置为32℃.比较两组患儿的创面疼痛、创面干痂形成时间、痂皮厚度、脱痂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创面细茵培养阳性率及脱水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儿创面疼痛、痂皮厚度、脱痂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悬浮床温度设定为28℃治疗患儿烧伤创面,能减轻疼痛,避免创面损伤,促进创面愈合.

    作者:唐贯文;利金彩;周取英;朱文娟;朱晓萍;游贵方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多液路输液器的设计与应用

    临床上,常常需要多液路滴药,以达到控制病情的目的.尤其是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院前急救的患者.应用特殊药物的频次多、滴速慢.在无药物配伍禁忌的情况下,我院自1999年至今经常采用输液嫁接法,将特殊用药输入,克服了医用三通安装时破坏输液器的密闭性、患者不舒服且易压伤皮肤的不足,但与使用三通一样,慢的液路要形成压力差,嫁接的液路才能滴入,且影响普通药物的输入;同时经验不足的护士常因寻找合适的压力差而延长操作时间.

    作者:王秀霞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管腔预清洗装置的研制与应用

    手术器械的清洗效果对消毒灭菌质量的影响较大,常规的清洗流程分为预清洗→酶浸泡→主洗→漂洗→干燥.预清洗是器械清洗的第一步骤,也是去除血渍和污渍的关键步骤.对于轴节光滑的金属器械,预清洗效果比较直观可见,而对于管腔类器械,如吸引器、针头等,由于管腔小且狭长,残留物不易被彻底清除,成为疾病的潜在传播源.

    作者:吕永杰;王淑芹;韩平平;兰朝正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非隧道式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非隧道式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危险因素,为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将CRBSI危险因素归纳为10个因素,对1 695例非隧道式血管内置管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对确诊为CRBSI的91例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穿刺部位、导管置入长度、置管时间、基础痰病、疾病程度、入住病区是导致CRBSI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P<0.01),固定敷料、封管方式及血凝状态不影响CRBSI发生(均P>0.05).结论 颈内、股静脉置管.导管置入长度≥8 cm,置管时间≥10 d,患感染性疾病、病情严重或入住ICU、老年患者相对易发生CRBSI,应重点监护和防范.

    作者:唐瑶;郑莹;江海云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植皮拉网机应用于大面积烧伤植皮术的手术配合

    介绍烧伤切痂网状植皮术中应用拉网机的配合方法.提出术前熟悉手术过程和拉网机使用方法,术中充分利用皮源,按需调整比率拉网,术后做好器械的清洗、保养是其配合要点.

    作者:任文青;郭敏;卢莎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项背肌筋膜炎患者功能锻炼操介绍

    项背肌筋膜炎又称项背肌纤维炎、项背部软组织劳损,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以颈、肩背部疼痛,颈部功能受限,肩部沉重感为主.往往因劳累、受凉加重.常累及斜方肌、菱形肌和肩胛提肌等.临床多以推拿、拔罐、服药、局部涂搽非甾体抗炎药乳胶剂治疗为主.

    作者:张吉;周蓉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患者的护理

    对17例腹主动脉瘤患者行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围术期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严密监测生命体征,预防并发症.结果 17例手术均获成功、伤口均为Ⅰ期愈合;出现肝肾功能较术前恶化3例,经治疗均康复.随访12个月,术后1个月发生肠系膜下动脉反流渗漏1例,3个月时复查自动闭合;术后6个月发生带膜支架远端渗漏1例,因漏血量少,瘤体并无明显充血扩大,目前仍在观察中.提出正确的围术期护理能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靖;胡德英;周耘;付艳玲;魏璇;谢芬;戚媚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认知行为干预对围术期乳癌患者心理及Cor、IL-2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围术期乳癌患者心理及皮质醇(Cor)、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60例乳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心理支持,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认知行为干预.干预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同时取静脉血4 ml检测Cor和IL-2水平.同期选择行健康体检妇女30人为健康对照组.结果 乳癌组SCL-90各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血清Cor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IL-2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干预后SCL-90各因子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Co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IL-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乳癌患者SCL-90各因子评分与血清Cor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IL-2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均P<0.01).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可改善乳癌患者心理应激状态.提高其免疫功能.

    作者:王英;管旌旌;马姝;刘桂英;李敬阳;栾树鑫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用一次性注射器测量引流液

    临床上,腮腺肿瘤患者及行颈淋巴清扫术患者术后常规置引流管,需要正确记录引流量,但由于引流液较少,引流液测量常不准确.我科应用一次性注射器测量引流液,取得很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陆凌霞;侯小青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羟基喜树碱联合放疗治疗老年颌面部鳞癌患者的护理

    对64例老年口腔颌面部鳞癌患者采用羟基喜树碱联合放疗治疗,患者均完成化、放疗.主要不良反应包括口腔黏膜溃疡34例,口干症8例,胃肠道反应50例,骨髓抑制52例,静脉炎3例.随访复发率仅4.7%.提出需针对老年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生理特点,认真观察不良反应并采取有效的整体护理措施.

    作者:何洁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三种下肢静脉穿刺置管方法效果比较

    目的 寻找下肢静脉佳的穿刺置管方法.方法 将经下肢化疗的85例肿瘤患者分为三组.外周深静脉组23例,选择内踝大隐静脉起始处或小腿内侧,以15°~30°角进针行静脉穿刺,置入16 G PICC导管至大隐静脉末段或股静脉,经X线拍片证实导管尖端位置正确后接通输液装置输液;股静脉组41例,选择股动脉搏动明显部位的内侧0.5 cm处,针头指向患者头部、与皮肤呈30°~45°角穿刺,王入16 G单腔中心静脉导管输液;外周留置针组21例,采用18~22 G贝朗留置针,选择下肢浅静脉行静脉穿刺王管输液.结果 三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及操作平均耗时、化疗性静脉炎发生率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股静脉组成功率低且耗时多,外周留置针组化疗性静脉炎发生率高;外周深静脉组导管平均留置时间显著短于股静脉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股静脉组发生严重感染1例.结论 为预防化疗性静脉炎,应避免使用外周静脉而选择深静脉给药.外周深静脉置管与股静脉穿刺王管比较,操作简单、一次操作成功率高、耗时少,无严重并发症,是下肢深静脉置管较理想的方式.

    作者:黄石群;蔡永林;胡敏芝 刊期: 2009年第14期

  • 术前不同转运方式对妇科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探讨推床、轮椅、步行三种术前转运方式对妇科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临床选择恰当的术前转运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将75例ASA 1~2级择期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成推床组、轮椅组与步行组各25例,分别采用推床、轮椅、步行三种转运方式将患者送至手术室,在患者离开病房时(转运前)及到达手术室安静休息5 min时(转运后)测量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结果 转运后三组收缩压较转运前显著升高(P<0.05),步行组心率显著高于推床组与轮椅组(P<0.05).结论 术前步行入手术室有可能增加患者的循环负荷与耗氧量.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转运方式,从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医患满意度来看,轮椅转运法较适宜.

    作者:李玉梅;万红 刊期: 2009年第14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