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若男;韩淑芳;胡明霞
临床上,腮腺肿瘤患者及行颈淋巴清扫术患者术后常规置引流管,需要正确记录引流量,但由于引流液较少,引流液测量常不准确.我科应用一次性注射器测量引流液,取得很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陆凌霞;侯小青 刊期: 2009年第14期
支被架主要用于卧床患者肢体活动不便时防止肢体受压.避免盖被摩擦伤口及穿刺点等.在临床中尤其是骨外科、烧伤科,支被架是必不可少的医疗器具.目前国内卧床患者使用的支被架多为金属、硬塑料等钢性结构材料制作的方形或半圆形,为整体性结构支被架.
作者:丁艳玲;刘秀芹;赵忠红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腘窝瘢痕合并感染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 对32例胭窝瘢痕合并感染患者行抗感染、手术及石膏托固定治疗,术前给予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中严密配合;术后除常规护理、伤口及局部血液循环观察外,予体位、疼痛护理,辅以主动和被动功能锻炼.结果 23例术后膝关节完全伸直;9例因有邻近血管、神经、肌肉短缩,未能完全伸直,经3~6个月功能锻炼后均达到膝关节完全伸直位.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适时的体位制动,严密的观察护理和功能锻炼是保证患者手术成功、早日康复的关键.
作者:石琴莉;全红敏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预防或降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抑郁程度.方法 将298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认知疗法,并在住院日和出院日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两组抑郁程度.结果 出院日观察组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认知疗法可纠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错误认知,帮助建立积极的认知,从而降低其抑郁程度.
作者:罗明红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比较喉罩与气管插管通气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并发症的影响,并探讨相应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60例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喉罩组与气管插管组各30例,分别置入喉罩与气管插管.比较两组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变化,观察术中反流误吸,术毕呛咳,术后咽痛、声音嘶哑、恶心、呕吐、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麻醉诱导期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组插管后即刻MAP、HR较喉罩组显著升高(均P<0.05);喉罩组术后咽痛发生率显著低于气管插管组(P<0.05).结论 喉罩组插管应激反应小于气管插管组;喉罩与气管插管麻醉患者术中、术后的护理各有侧重,前者侧重于防止术中反流误吸,后者侧重于气管护理以及预防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朱琼芳;周巧;黄毓婵;罗文颖 刊期: 2009年第14期
总结19例3~11岁患儿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植术的手术配合经验.提出术前访视,了解患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加强术中护理,加强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术后正确搬动与转运患儿,及时观察皮瓣颜色,能保证手术顺利与安全,提高皮瓣的完全成活率.
作者:黄辉 刊期: 2009年第14期
一次性输液器在开封使用后,其包装袋常被人们当作医疗垃圾丢弃.作为灭菌物品包装袋在拆封后还有许多其他用途,介绍如下.
作者:彭玉莲;李珍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独生女产妇的生活自理能力及影响因素,为针对性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自制问卷对80例独生女产妇产后3d的生活自理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20.0%产妇自理能力好,50.0%自理能力一般,30.0%自理能力差;产妇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结构及婴儿性别影响其自理能力(P<0.05,P<0.01).结论 独生女产妇生活自理能力总体偏低,应针对其影响因素给予指导和帮助.
作者:游红霞 刊期: 2009年第14期
在院前急救工作中.由于救护车内空间狭小,护理人员在进行急救处置后往往难以将垃圾进行分类,给医护人员和患者及其家属增加了医院感染机会.为此,我们制作简易医用垃圾箱,用于救护车内暂时分类存放医用垃圾,也便于与生活垃圾分开.经临床实践.效果良好.
作者:黄春莲 刊期: 2009年第14期
临床给长期留置导尿患者行膀胱冲洗时,常需用止血钳夹闭引流袋,我科用一次性引流袋长管上的小帽替代止血钳,非常方便,介绍如下.
作者:郭李红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新疆地区三级医院ICU鼻饲方式现状及ICU护士对鼻饲方式的认知情况.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以新疆地区9所三级综合医院237名ICU护士为对象,就获取鼻饲知识的途径、工作中使用的鼻饲方式、鼻饲相关护理情况、对鼻饲方式的认知进行调查.结果 ICU护士获得鼻饲方式知识的途径以科室理论学习为主(占45.2%);55.7%护士应用间断滴入法,40.1%应用持续泵入法,33.8%应用分次注入法,11.8%护士3种均采取;对鼻饲方式的认知评分为17.68±4.93,不同职称、学历、护龄、民族ICU护士对鼻饲方式的认知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ICU护士为患者鼻饲的方式不统一,鼻饲相关护理存在不规范现象,对鼻饲方式的认知程度不够理想.应加强对科室理论学习管理的力度,使鼻饲操作规范化、系统化,以提高ICU护理质量.
作者:王芳;李萍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减轻皮内注射对患者产生的疼痛,提高一次注射成功率.方法 将200例门诊惠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皮内注射法,针头与皮肤呈5°角进针;观察组针头与皮肤呈20°~30°角进针.比较两组一次注射成功率及患者的疼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一次注射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1).结论 改良的皮内注射法针头与皮肤接触面积相对减小,可提高注射成功率,有效减轻患者注射时的疼痛.
作者:路江玲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手部握力与身高、体质量、蛋白含量的相关性,寻找初级评估老年人营养状况的快捷方式.方法 选取86名年龄>65岁老年人,分别测量其身高、体质量及左、右手握力,同时抽取晨空腹血检查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含量.结果 老年人左、右手握力与身高、体质量,血清白蛋白、总白蛋白含量呈正相关(P<0.01,P<0.05).结论 老年人手部握力与身高、体质量及蛋白含量存在内在联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老年人体内总蛋白、白蛋白含量,可作为一种初级评价老年人营养状况的快捷方式.
作者:侯惠如;闫雅凤;瓮长水;杨晶;王娜;杨丽;范庆庆;杨微;尹建敏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寻找盖诺外渗性损伤后佳的护理方法,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在10只大白兔背部备皮并制作盖诺外渗模型,每只4个模型,分别在每个模型上采用生理盐水外敷(对照组)、常规利多卡因封闭(利多卡因组)、自制青黛膏冰敷(青黛膏组)、复方七叶皂苷凝胶外涂(七叶皂苷组),对皮肤溃疡面积、外渗损伤愈合时间、病理组织学进行观察.结果 外渗后第3、5、10天,对照组溃疡面积显著大于各实验组(均P<0.05),青黛膏组溃疡面积显著小于其他三组,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其他三组(均P<0.05).结论 青黛膏冰敷具有清热解毒、散肿、止血镇痛、抗感染之功效,可减少盖诺外渗后的溃疡发生,加快溃疡修复.
作者:邓莹;谌永毅;刘翔宇;曾元丽 刊期: 2009年第14期
回顾性分析了225例心脏直视术后患者行有创动脉压力监测的护理经验.在局麻下行桡动脉置管术217例,肱动脉置管术6例,股动脉置管术2例.结果 9例发生置管并发症,其中导管堵塞5例,出血4例(穿刺处渗血2例,拔管后局部出血2例),无感染、血管堵塞、肢体肿胀、导管滑脱等其他并发症发生.提出有创动脉压力监测是心脏直视手术后重要的监测手段,如果护理不当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影响监测质量.做好置管的护理,确保其测定的准确性,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是心脏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王秀芬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社会支持状况.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40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社会支持总分为43.57±9.10.显著高于国内正常值(P<0.01);支持来源中物质支持排序前3位是配偶、其他亲人、朋友,精神支持来源排序前3位的是配偶、其他亲人、亲戚;87.5%期望获得医护人员的支持,87.5%期望获得信息支持.结论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获得的社会支持较好,应强化来自医护人员的支持和信息支持力度,以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翁丽芳;胡丽娟;杨洁芝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总结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植入术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16例腰椎退变行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植入治疗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做好术前准备,介绍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的知识,指导患者唤醒试验练习;手术后加强体位护理,密切观察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及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进行正确的康复锻炼及出院指导等.结果 16例均能配合护理工作,顺利渡过围术期,住院期间及出院后随访期间未发生护理相关的严重并发症,临床症状缓解或消失.结论 做好手术全过程的护理,尤其是加强术后护理,对巩固手术疗效和促进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作者:罗凯燕;徐瑞憬 刊期: 2009年第14期
心肺复苏(CPR)是抢救心脏、呼吸骤停及保护、恢复大脑功能的急救护理技术,心肺复苏的成功不仅与医生的技术息息相关,而且离不开贯穿始终的护理操作技术.我院自2006年3月在院内制定心肺复苏操作程序,应用于急性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的抢救,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邢小珍;邱斌;谢斌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悬浮床治疗患儿烧伤创面的适宜温度,以提高疗效,减少患儿疼痛程度及并发症.方法 将入睡悬浮床治疗的60例烧伤惠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入院清创后暴露创面即入睡悬浮床,观察组将悬浮床的温度设置为28℃,对照组设置为32℃.比较两组患儿的创面疼痛、创面干痂形成时间、痂皮厚度、脱痂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创面细茵培养阳性率及脱水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儿创面疼痛、痂皮厚度、脱痂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悬浮床温度设定为28℃治疗患儿烧伤创面,能减轻疼痛,避免创面损伤,促进创面愈合.
作者:唐贯文;利金彩;周取英;朱文娟;朱晓萍;游贵方 刊期: 2009年第14期
临床上,常常需要多液路滴药,以达到控制病情的目的.尤其是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院前急救的患者.应用特殊药物的频次多、滴速慢.在无药物配伍禁忌的情况下,我院自1999年至今经常采用输液嫁接法,将特殊用药输入,克服了医用三通安装时破坏输液器的密闭性、患者不舒服且易压伤皮肤的不足,但与使用三通一样,慢的液路要形成压力差,嫁接的液路才能滴入,且影响普通药物的输入;同时经验不足的护士常因寻找合适的压力差而延长操作时间.
作者:王秀霞 刊期: 2009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