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琴莉;全红敏
目的 评价临床路径应用于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7年1~12月实施剖宫产术的孕妇60例作为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将2008年4~9月实施剖宫产的孕妇60例作为观察组,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比较两组孕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满意度及健康知识评分.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孕妇满意度及健康知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临床路径应用于剖宫产术,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提高孕妇满意度及健康知识评分.
作者:方丽;毛金娥;王妮;薛铁花;唐军琴;陈厚琼 刊期: 2009年第14期
介绍烧伤切痂网状植皮术中应用拉网机的配合方法.提出术前熟悉手术过程和拉网机使用方法,术中充分利用皮源,按需调整比率拉网,术后做好器械的清洗、保养是其配合要点.
作者:任文青;郭敏;卢莎 刊期: 2009年第14期
心肺复苏(CPR)是抢救心脏、呼吸骤停及保护、恢复大脑功能的急救护理技术,心肺复苏的成功不仅与医生的技术息息相关,而且离不开贯穿始终的护理操作技术.我院自2006年3月在院内制定心肺复苏操作程序,应用于急性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的抢救,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邢小珍;邱斌;谢斌 刊期: 2009年第14期
临床上,腮腺肿瘤患者及行颈淋巴清扫术患者术后常规置引流管,需要正确记录引流量,但由于引流液较少,引流液测量常不准确.我科应用一次性注射器测量引流液,取得很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陆凌霞;侯小青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减轻皮内注射对患者产生的疼痛,提高一次注射成功率.方法 将200例门诊惠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皮内注射法,针头与皮肤呈5°角进针;观察组针头与皮肤呈20°~30°角进针.比较两组一次注射成功率及患者的疼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一次注射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1).结论 改良的皮内注射法针头与皮肤接触面积相对减小,可提高注射成功率,有效减轻患者注射时的疼痛.
作者:路江玲 刊期: 2009年第14期
颅脑外科的患者由于发病急、病情危重,常需要立即手术治疗.头部备皮是术前准备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头部重力的作用,传统的备皮方法常需多人协助才能完成,不但延误患者的手术时间,而且浪费了人力资源.为此,我科2008年自行制作了头部备皮支架,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曾远桂;杨富英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独生女产妇的生活自理能力及影响因素,为针对性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自制问卷对80例独生女产妇产后3d的生活自理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20.0%产妇自理能力好,50.0%自理能力一般,30.0%自理能力差;产妇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结构及婴儿性别影响其自理能力(P<0.05,P<0.01).结论 独生女产妇生活自理能力总体偏低,应针对其影响因素给予指导和帮助.
作者:游红霞 刊期: 2009年第14期
总结15例乳晕径路腹腔镜下甲状腺手术的护理配合经验.提出乳晕径路腔镜下甲状腺手术出血量少、损伤小、愈合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在身体暴露部位不留手术瘢痕,可达到较满意的美容效果.术前熟悉手术步骤.物品和器械准备充足,术中密切配合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作者:赵丽;吴波 刊期: 2009年第14期
项背肌筋膜炎又称项背肌纤维炎、项背部软组织劳损,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以颈、肩背部疼痛,颈部功能受限,肩部沉重感为主.往往因劳累、受凉加重.常累及斜方肌、菱形肌和肩胛提肌等.临床多以推拿、拔罐、服药、局部涂搽非甾体抗炎药乳胶剂治疗为主.
作者:张吉;周蓉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总结Medpor支架植入耳廓再造手术患者囤术期护理经验,以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对50例小耳畸形综合征患者行Medpor支架植入耳廓再造术;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和术前准备,术后做好麻醉、饮食、负压引流、再造耳、并发症的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 48例外耳再造成活,形态基本满意.另2例中1例右耳一期植入Medpor支架术后因外力导致切口裂开,支架外露;1例左耳一期植入Medpor术后2个月耳轮近三角窝处Medpor支架外露;均经再次手术治疗后恢复.结论 小耳畸形综合征患者行Medpor支架植入耳廓再造术效果较好,针对性的护理是手术获得良好效果的保证.
作者:陈欢 刊期: 2009年第14期
一次性输液器在开封使用后,其包装袋常被人们当作医疗垃圾丢弃.作为灭菌物品包装袋在拆封后还有许多其他用途,介绍如下.
作者:彭玉莲;李珍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改进导尿法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导尿术中血压和心率的影响,减轻患者导尿过程的疼痛.方法 将6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尿道内灌注利多卡因麻醉剂加开塞露的导尿方法,对照组常规导尿时使用盐酸丁卡因胶浆.比较两组导尿插管过程中SBP、DBP、HR的变化及疼痛程度、尿道黏膜损伤率、一次性导尿成功率.结果 两组插管时SBP、DB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一次插管成功率、尿道黏膜损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插管时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使用盐酸利多卡因胶浆加开塞露的导尿方法可以减轻患者痛苦,减轻应激反应,使患者生命体征保持稳定.
作者:曾成 刊期: 2009年第14期
对64例老年口腔颌面部鳞癌患者采用羟基喜树碱联合放疗治疗,患者均完成化、放疗.主要不良反应包括口腔黏膜溃疡34例,口干症8例,胃肠道反应50例,骨髓抑制52例,静脉炎3例.随访复发率仅4.7%.提出需针对老年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生理特点,认真观察不良反应并采取有效的整体护理措施.
作者:何洁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非隧道式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危险因素,为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将CRBSI危险因素归纳为10个因素,对1 695例非隧道式血管内置管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对确诊为CRBSI的91例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穿刺部位、导管置入长度、置管时间、基础痰病、疾病程度、入住病区是导致CRBSI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P<0.01),固定敷料、封管方式及血凝状态不影响CRBSI发生(均P>0.05).结论 颈内、股静脉置管.导管置入长度≥8 cm,置管时间≥10 d,患感染性疾病、病情严重或入住ICU、老年患者相对易发生CRBSI,应重点监护和防范.
作者:唐瑶;郑莹;江海云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总结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植入术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16例腰椎退变行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植入治疗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做好术前准备,介绍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的知识,指导患者唤醒试验练习;手术后加强体位护理,密切观察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及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进行正确的康复锻炼及出院指导等.结果 16例均能配合护理工作,顺利渡过围术期,住院期间及出院后随访期间未发生护理相关的严重并发症,临床症状缓解或消失.结论 做好手术全过程的护理,尤其是加强术后护理,对巩固手术疗效和促进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作者:罗凯燕;徐瑞憬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从生理、心理、社会角度探讨孕妇的自测健康状态及其影响因素,为做好孕期保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修订版对292例孕妇进行调查.结果 孕妇的自测健康总分289.28±47.34,处于中等以上水平.不同学历、经济收入、孕期、是否存在妊娠并发症孕妇自测健康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孕妇自测健康状况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应根据其学历、经济收入、孕期等不同而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自测健康评定量表可作为测评孕妇健康的工具.
作者:顾琳琳;王爱华;冀宝军 刊期: 2009年第14期
对留置导尿中导尿管型号和材质.消毒剂和润滑剂的选择,插管长度,气囊内注入成分及注入量,留置尿管及集尿袋更换时间,膀胱冲洗及放尿,导尿及拔管方法的改进,以及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和护理对策进行综述,以指导临床护理人员提高留置导尿的护理效果,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李金梅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比较喉罩与气管插管通气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并发症的影响,并探讨相应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60例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喉罩组与气管插管组各30例,分别置入喉罩与气管插管.比较两组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变化,观察术中反流误吸,术毕呛咳,术后咽痛、声音嘶哑、恶心、呕吐、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麻醉诱导期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组插管后即刻MAP、HR较喉罩组显著升高(均P<0.05);喉罩组术后咽痛发生率显著低于气管插管组(P<0.05).结论 喉罩组插管应激反应小于气管插管组;喉罩与气管插管麻醉患者术中、术后的护理各有侧重,前者侧重于防止术中反流误吸,后者侧重于气管护理以及预防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朱琼芳;周巧;黄毓婵;罗文颖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寻找下肢静脉佳的穿刺置管方法.方法 将经下肢化疗的85例肿瘤患者分为三组.外周深静脉组23例,选择内踝大隐静脉起始处或小腿内侧,以15°~30°角进针行静脉穿刺,置入16 G PICC导管至大隐静脉末段或股静脉,经X线拍片证实导管尖端位置正确后接通输液装置输液;股静脉组41例,选择股动脉搏动明显部位的内侧0.5 cm处,针头指向患者头部、与皮肤呈30°~45°角穿刺,王入16 G单腔中心静脉导管输液;外周留置针组21例,采用18~22 G贝朗留置针,选择下肢浅静脉行静脉穿刺王管输液.结果 三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及操作平均耗时、化疗性静脉炎发生率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股静脉组成功率低且耗时多,外周留置针组化疗性静脉炎发生率高;外周深静脉组导管平均留置时间显著短于股静脉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股静脉组发生严重感染1例.结论 为预防化疗性静脉炎,应避免使用外周静脉而选择深静脉给药.外周深静脉置管与股静脉穿刺王管比较,操作简单、一次操作成功率高、耗时少,无严重并发症,是下肢深静脉置管较理想的方式.
作者:黄石群;蔡永林;胡敏芝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预防或降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抑郁程度.方法 将298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认知疗法,并在住院日和出院日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两组抑郁程度.结果 出院日观察组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认知疗法可纠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错误认知,帮助建立积极的认知,从而降低其抑郁程度.
作者:罗明红 刊期: 2009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