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梅
目的 寻找下肢静脉佳的穿刺置管方法.方法 将经下肢化疗的85例肿瘤患者分为三组.外周深静脉组23例,选择内踝大隐静脉起始处或小腿内侧,以15°~30°角进针行静脉穿刺,置入16 G PICC导管至大隐静脉末段或股静脉,经X线拍片证实导管尖端位置正确后接通输液装置输液;股静脉组41例,选择股动脉搏动明显部位的内侧0.5 cm处,针头指向患者头部、与皮肤呈30°~45°角穿刺,王入16 G单腔中心静脉导管输液;外周留置针组21例,采用18~22 G贝朗留置针,选择下肢浅静脉行静脉穿刺王管输液.结果 三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及操作平均耗时、化疗性静脉炎发生率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股静脉组成功率低且耗时多,外周留置针组化疗性静脉炎发生率高;外周深静脉组导管平均留置时间显著短于股静脉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股静脉组发生严重感染1例.结论 为预防化疗性静脉炎,应避免使用外周静脉而选择深静脉给药.外周深静脉置管与股静脉穿刺王管比较,操作简单、一次操作成功率高、耗时少,无严重并发症,是下肢深静脉置管较理想的方式.
作者:黄石群;蔡永林;胡敏芝 刊期: 2009年第14期
随着神经外科手术的不断发展,手术器械在手术过程中的应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头皮拉钩是神经外科手术中用于暴露手术视野必不可少的工具.传统的头皮拉钩在尾部带环处有一弹簧及铁夹,使用时将钩子的一端拉开头皮,夹子的一端固定于托盘以暴露术野.
作者:鲁琳;聂智容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卵巢癌惠者手术前后的生存质量状况,为实施针对性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癌症疼痛及生存质量调查表,分另q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对65例卵巢癌患者进行测评.结果 卵巢癌患者手术后1周生存质量明显下降(P<0.05),术后3个月恢复到接近手术前水平.结论 卵巢癌患者手术前后不同阶段生存质量变化明显,应针对患者不同阶段给予心理支持、健康教育、舒适护理及康复指导等干预措施,以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杨林瑛 刊期: 2009年第14期
对23例成人喉乳头状瘤患者均于支撑喉镜下喉显微手术切除肿瘤,微波热凝创面及鸦胆子油局部涂布创面治疗.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及各项检查;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导正确发音及加强随诊宣教.结果追踪随诊2年以上,23例中经一次治疗治愈21例;其余2例术后6个月及12个月复发,经再次治疗,术后随诊2年未再复发.提出微波配合鸦胆子油治疗成人喉乳头状瘤疗效满意,加强手术前后护理,对促进患者顺利康复至关重要.
作者:胡若男;韩淑芳;胡明霞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评价临床路径应用于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7年1~12月实施剖宫产术的孕妇60例作为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将2008年4~9月实施剖宫产的孕妇60例作为观察组,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比较两组孕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满意度及健康知识评分.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孕妇满意度及健康知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临床路径应用于剖宫产术,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提高孕妇满意度及健康知识评分.
作者:方丽;毛金娥;王妮;薛铁花;唐军琴;陈厚琼 刊期: 2009年第14期
对64例老年口腔颌面部鳞癌患者采用羟基喜树碱联合放疗治疗,患者均完成化、放疗.主要不良反应包括口腔黏膜溃疡34例,口干症8例,胃肠道反应50例,骨髓抑制52例,静脉炎3例.随访复发率仅4.7%.提出需针对老年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生理特点,认真观察不良反应并采取有效的整体护理措施.
作者:何洁 刊期: 2009年第14期
临床上,腮腺肿瘤患者及行颈淋巴清扫术患者术后常规置引流管,需要正确记录引流量,但由于引流液较少,引流液测量常不准确.我科应用一次性注射器测量引流液,取得很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陆凌霞;侯小青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预防或降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抑郁程度.方法 将298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认知疗法,并在住院日和出院日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两组抑郁程度.结果 出院日观察组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认知疗法可纠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错误认知,帮助建立积极的认知,从而降低其抑郁程度.
作者:罗明红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浮膝骨折术后的康复措施,使膝关节功能大限度改善.方法 对19例浮膝损伤患者采用早期、综合性康复措施,即心理康复、早期主动锻炼、早期使用下肢关节康复器(CPM)、被动膝关节伸屈练习等.结果 19例患者随访5~22个月,骨折均愈合.膝关节功能评价优15例,良2例,中2例.结论 对浮膝损伤患者实施早期综合性康复护理措施能使膝关节功能得到明显的改善.
作者:张娉霞 刊期: 2009年第14期
分析外来流动手术器械、跟台人员进入手术室存在的管理缺陷,采取规范化管理方法.包括建立跟台人员资格审核、培训和准入流程制度;规定合理的送货时间、流程和要求;加强跟台人员对贵重物品填写单和产品发票的规范要求.结果提高了外来流动手术器械准时送包率,降低了因手术器械原因导致的手术延误或停止的事故发生率,提高了医生和护士的满意度.提出对外来流动手术器械和跟台人员的规范化管理能保障手术安全.
作者:王莉 刊期: 2009年第14期
颅脑外科的患者由于发病急、病情危重,常需要立即手术治疗.头部备皮是术前准备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头部重力的作用,传统的备皮方法常需多人协助才能完成,不但延误患者的手术时间,而且浪费了人力资源.为此,我科2008年自行制作了头部备皮支架,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曾远桂;杨富英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独生女产妇的生活自理能力及影响因素,为针对性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自制问卷对80例独生女产妇产后3d的生活自理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20.0%产妇自理能力好,50.0%自理能力一般,30.0%自理能力差;产妇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结构及婴儿性别影响其自理能力(P<0.05,P<0.01).结论 独生女产妇生活自理能力总体偏低,应针对其影响因素给予指导和帮助.
作者:游红霞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总结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植入术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16例腰椎退变行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植入治疗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做好术前准备,介绍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的知识,指导患者唤醒试验练习;手术后加强体位护理,密切观察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及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进行正确的康复锻炼及出院指导等.结果 16例均能配合护理工作,顺利渡过围术期,住院期间及出院后随访期间未发生护理相关的严重并发症,临床症状缓解或消失.结论 做好手术全过程的护理,尤其是加强术后护理,对巩固手术疗效和促进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作者:罗凯燕;徐瑞憬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围术期乳癌患者心理及皮质醇(Cor)、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60例乳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心理支持,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认知行为干预.干预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同时取静脉血4 ml检测Cor和IL-2水平.同期选择行健康体检妇女30人为健康对照组.结果 乳癌组SCL-90各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血清Cor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IL-2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干预后SCL-90各因子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Co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IL-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乳癌患者SCL-90各因子评分与血清Cor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IL-2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均P<0.01).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可改善乳癌患者心理应激状态.提高其免疫功能.
作者:王英;管旌旌;马姝;刘桂英;李敬阳;栾树鑫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手部握力与身高、体质量、蛋白含量的相关性,寻找初级评估老年人营养状况的快捷方式.方法 选取86名年龄>65岁老年人,分别测量其身高、体质量及左、右手握力,同时抽取晨空腹血检查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含量.结果 老年人左、右手握力与身高、体质量,血清白蛋白、总白蛋白含量呈正相关(P<0.01,P<0.05).结论 老年人手部握力与身高、体质量及蛋白含量存在内在联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老年人体内总蛋白、白蛋白含量,可作为一种初级评价老年人营养状况的快捷方式.
作者:侯惠如;闫雅凤;瓮长水;杨晶;王娜;杨丽;范庆庆;杨微;尹建敏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改进导尿法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导尿术中血压和心率的影响,减轻患者导尿过程的疼痛.方法 将6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尿道内灌注利多卡因麻醉剂加开塞露的导尿方法,对照组常规导尿时使用盐酸丁卡因胶浆.比较两组导尿插管过程中SBP、DBP、HR的变化及疼痛程度、尿道黏膜损伤率、一次性导尿成功率.结果 两组插管时SBP、DB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一次插管成功率、尿道黏膜损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插管时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使用盐酸利多卡因胶浆加开塞露的导尿方法可以减轻患者痛苦,减轻应激反应,使患者生命体征保持稳定.
作者:曾成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减轻皮内注射对患者产生的疼痛,提高一次注射成功率.方法 将200例门诊惠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皮内注射法,针头与皮肤呈5°角进针;观察组针头与皮肤呈20°~30°角进针.比较两组一次注射成功率及患者的疼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一次注射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1).结论 改良的皮内注射法针头与皮肤接触面积相对减小,可提高注射成功率,有效减轻患者注射时的疼痛.
作者:路江玲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观察碘伏、百多邦联舍地塞米松湿热敷治疗PICC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将60例行PlCC并发静脉炎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以0.5%地塞米松湿热敷20 min后涂百多邦药膏,2次/d,穿刺处更换清洁敷料,针眼处压碘伏棉球,1次/d;对照组用50%硫酸镁湿热敷20 min,2次/d,穿刺处更换清洁敷料,1次/d.3 d为1个疗程.现察两组静脉炎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碘伏、百多邦联合地塞米松湿热敷具有协同作用,能有效治疗PICC所致静脉炎.
作者:檀红艳;郝云;徐慧;张淑芬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了解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社会支持状况.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40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社会支持总分为43.57±9.10.显著高于国内正常值(P<0.01);支持来源中物质支持排序前3位是配偶、其他亲人、朋友,精神支持来源排序前3位的是配偶、其他亲人、亲戚;87.5%期望获得医护人员的支持,87.5%期望获得信息支持.结论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获得的社会支持较好,应强化来自医护人员的支持和信息支持力度,以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翁丽芳;胡丽娟;杨洁芝 刊期: 2009年第14期
目的 探讨悬浮床治疗患儿烧伤创面的适宜温度,以提高疗效,减少患儿疼痛程度及并发症.方法 将入睡悬浮床治疗的60例烧伤惠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入院清创后暴露创面即入睡悬浮床,观察组将悬浮床的温度设置为28℃,对照组设置为32℃.比较两组患儿的创面疼痛、创面干痂形成时间、痂皮厚度、脱痂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创面细茵培养阳性率及脱水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儿创面疼痛、痂皮厚度、脱痂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悬浮床温度设定为28℃治疗患儿烧伤创面,能减轻疼痛,避免创面损伤,促进创面愈合.
作者:唐贯文;利金彩;周取英;朱文娟;朱晓萍;游贵方 刊期: 2009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