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热封型自封袋在手术室小体积无菌物品保存中的应用

王争艳

关键词:手术室, 无菌物品, 热封型自封袋, 应用
摘要:我院手术室自2009年3月开始使用恩帕克热封型自封袋(上海建中医疗器械包装公司生产)保存小体积无菌物品,使用方便,取用迅速,无菌物品保存时间较传统包装保存时间长,介绍如下.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一次性塑料试管在患者吸氧中的应用

    氧气吸入疗法是临床护理中常用的操作技术.目前,临床多应用通气管接氧气表,再接湿化瓶.

    作者:宋小花;唐晓细;刘小兰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PBL教学法对护理教师综合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PBL教学法对护理教师综合能力的影响.方法 对22名实施PBL教学的护理教师于PBL教学实施前、结束后发放问卷测量护理教师的综合能力.结果 实施PBL教学后教师在知识积累、沟通互动能力、教学协调能力、批判思维能力、评价学生能力、自主学习能力6个方面有显著提高(P<0.05,P<0.01).结论 PBL教学法能够促进护理教师多方面能力的提高.

    作者:刘凤鹏;林平;杨巧绘;刘国杰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腰椎管扩大减压术患者的术后护理

    目的 总结50例腰椎管狭窄及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腰椎管扩大减压手术的护理经验,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在硬膜外麻醉下,患者取俯卧位、腹部悬空,以病变间隙为中心行后正中切口实施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腰椎管扩大减压术.术后加强生命体征、脊髓神经功能、切口引流的观察和体位护理,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出院前进行详尽的康复指导.结果 随访2~5年,康复效果达优35例、良11例、可4例,未发现继发性腰椎滑脱.结论 腰椎管狭窄及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本手术后实施针对性的早期、全程康复护理及加强常规护理,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辛娟;史晓娟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晚期肝硬化的护理

    对2例晚期肝硬化患者实施经门静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门奇静脉断流术.术前对出血行紧急处理,予以心理疏导、术前准备;术后加强基础护理、健康指导及出血、血栓形成、感染、肝昏迷等并发症的观察,出院前予以休息、营养、活动及服药指导,告知返院再次行骨髓干细胞移植时间.结果 患者首次术后住院12、13 d,血常规、肝功能正常出院.随访9~10个月,随访期间2例患者分别于出院后1、4个月返院再行干细胞移植,过程顺利,肝功能、凝血功能正常.提示周密的围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伍建辉;陈莹;叶晓靖;尹震宇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学生教员带教护理技术操作的实践

    目的 探讨学生教员于实习前带教高护生护理技术操作的效果,为优化教学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将800名专科护生均分为两组各400名,对照组实习前护理技术操作强化采取教师全班示范后由学生自主训练的方法,实验组采取学生教员分小组带教的方法.结果 实验组实习前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学生教员带教实践后教学能力显著提高(P<0.01),综合能力提高率达73.47%~97.96%.结论 实习前护理技术操作强化学生教员带教可充分利用实验设备、改善师资不足的状况,是既能保证护理操作带教效果又能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教学途径.

    作者:廖承红;兰华;胡小芳;李素玲;谷丰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全麻术后复苏期患者吸痰时机探讨

    目的 探讨全麻术后复苏期患者的适宜吸痰时机,提高吸痰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应用 PRST计分系统将822例全麻术后复苏期患者分为Ⅰ组(麻醉适当偏深)277例、Ⅱ组(麻醉适当偏浅)263例和Ⅲ组(麻醉过浅)282例.应用麻醉信息采集系统记录三组患者在手术结束时(患者在手术间,麻醉机机械通气供氧)和高浓度吸氧及肺过度通气后吸痰过程中平均动脉压、心率、SpO2值.结果 手术结束时的平均动脉压、心率、SpO2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吸痰过程中3项指标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复苏期患者麻醉适当偏浅时吸痰,SpO2稳定,增强了患者术后复苏期的安全性.PRST计分系统可用于复苏期患者的吸痰时机指导.

    作者:范里莉;王炬;韩旭;石明兰;张迪;李娇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分格法在手术室引流管存放中的应用

    手术室应用的引流管有12种,每种又有多个型号.

    作者:朱良琼;聂智容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教学效果.方法 根据自愿参加的原则对48名护理专业本科学生根据实验项目,由教师提出实验课题,采取开展讲座、选题及设问、查阅文献、开题报告、实施实验等系列教学步骤,指导学生自行设计并完成实验.实验结束后通过召开讲座、实验报告、问卷调查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实验报告成绩(8.56±0.77)分(满分10分),85.42%~97.92%学生认为学习兴趣、科研意识、创新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及合作精神等有明显提高.结论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利于批判性思维及科研意识的养成.

    作者:颜琬华;宋海英;赵晓敏;乔昌秀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麦麸防压疮垫的制作与应用

    压疮多因久病卧床,气血运行失畅,肌肤失养,摩擦皮破染毒而成.减轻压力是防止压疮的关键所在.我科常年收治脑卒中、癌症晚期、慢性肾衰竭等患者.

    作者:陆贞;黄洪玲;王科;邱立云;胡秀玲;熊霞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护士工作倦怠与坚韧性人格的相关研究

    目的 了解护士工作倦怠状况及其与坚韧性人格的相关性,为有效干预护士的工作倦怠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摩斯腊克工作疲倦量表(MBI)和健康相关坚韧性量表(HRHS)对703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的坚韧性水平较为理想;护士的工作倦怠主要表现在个人成就感维度上,65.86%护士在该维度上呈现高度倦怠;工作冷漠、个人成就感维度的得分显著低于常模(均P<0.01),情绪疲倦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常模(P<0.01);护士在工作倦怠的情绪疲倦、工作冷漠维度与坚韧性人格呈负相关(P<0.05,P<0.01),个人成就感维度与坚韧性人格呈正相关(均P<0.01).结论 护士工作倦怠问题不容乐观,其坚韧性人格与工作倦怠密切相关,护理管理部门应引起重视,提高护士的坚韧性水平,减轻其工作倦怠.

    作者:贺玲玲;张平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Bayes判别分析

    目的 采用逐步Bayes判别分析方法建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模型,加强护理工作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122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住院待产的产妇,调查其医学应对方式,经腹超声检查子宫下段厚度,产科常规处理分娩过程,将试产结局分为阴道试产成功和失败两组;逐步Bayes判别建立试产成功与失败函数,用回代法和刀切法验证.结果 阴道试产成功组较失败组更多采用面对应对和回避应对(P<0.05,P<0.01);18个因素中年龄、面对应对、回避应对、新生儿体质量、妊娠期高血压痰病、距前次剖宫产时间和子宫下段厚度7个因素保留在判别函数中;回代法验证模型判断试产成功与失败的正确率分别是89.4%和85.7%,刀切法验证分别是89.4%和83.9%.结论 年龄、面对应对、回避应对、新生儿体质量、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距前次剖宫产时间和子宫下段厚度是显著影响阴道分娩结局的因素;帮助产妇建立良性医学应对方式,利用判别函数恰当选择试产对象是提高分娩预后的关键.

    作者:陈艳红;万会丽;张玲恩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关怀理念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将关怀理念融入到护理安全管理对减少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 于2008年将关怀理念融入到护理安全管理中,护理安全事件发生前,加强培训,弹性排班,创造良好工作氛围;护理安全事件发生后,分析护理缺陷产生的原因,查找管理漏洞;运用激励机制,鼓励上报护理缺陷等.结果 2007年收治患者28 000例,上报护理安全隐患为0,发生护理一般差错45起,大差错5起.2008年收治患者36 000例,上报护理安全隐患42例(护理部对其中35例制定了针对性防范、改进措施,另外7例与相关部门协调解决);发生一般差错39起,大差错3起.2008年差错发生数比2007年减少.结论 运用关怀理念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

    作者:白蓉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PBL教学法用于培养本科护生临床科研能力

    目的 探讨PBL教学法用于培养本科护生临床科研能力的教学效果.方法 将48名本科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24人)和实验组(24人),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由导师一对一指导;实验组首先分3个阶段采用PBL小组方式进行教学.结果 实验组护生的临床科研能力及论文写作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83.3%护生认为PBL教学形式很好.结论 PBL教学法更利于提高护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其自主学习、独立研究和创新的能力,促进个性化发展.

    作者:方汉萍;陈小芹;黄娟娟;杜杏利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开放式与密闭式吸痰对PEEP患者动脉血气的影响

    目的 探讨开放式吸痰与密闭式吸痰对人工机械通气使用PEEP患者动脉血气(PaO2,PaCO2,SaO2)的影响.方法 将78例机械通气使用PEE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分别采用开放式吸痰与密闭式吸痰,观察两组患者吸痰前及吸痰后即刻、吸痰后2 min、5 min、10 min动脉血气(PaO2,PaCO2,SaO2)的情况.结果 对照组吸痰即刻PaO2、SaO2,2 min PaO2显著降低(均P<0.05);观察组PaO2、SaO2也有降低,但与吸痰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密闭式吸痰过程中可以保持持续通气,维持PEEP,避免或减少肺泡萎陷,维持吸痰前后的PaO2、SaO2的稳定性,避免气体交换受损及吸痰引起的低氧血症,同时,密闭式吸痰操作简便,节约人力成本,且可避免交叉感染,是正压通气患者安全有效的吸痰方法.

    作者:刘爱丽;马敏;张用娥;代莉;李冬梅;汤彦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用3M透明贴加3M防水胶布固定胃管

    我科2003~2008年采用3M透明贴加3M防水胶布固定胃管964例,无1例发生脱管.

    作者:黄庆英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腹腔镜诊疗儿童真两性畸形的手术配合

    对7例真两性畸形患儿予以腹腔镜检查、性腺活检及腹腔镜下切除非选定性腺及器官,同时进行外生殖器整形手术.结果 手术顺利,术后住院7~10 d,术后2周拔除尿管,排尿通畅.随访3~24个月,7例患儿均恢复良好,外生殖器形态及体表性征等外观满意,心理状况好.提出术前充分的心理准备、物品准备,术中腔镜器械操作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协助术者取性腺活检以确定性别,及时准确传递所需器械,是保证手术顺利实施的关键.

    作者:吴祖璇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静脉输液监控系统的研制与应用

    自行研制了静脉输液监控系统,由主机和监控中心两部分组成.应用该系统可制订个体性输液计划、精确调控滴速、实时监控和记录输液全过程,并能自动报警,提高了静脉输液的安全性.

    作者:王颖;刁惠民;季兵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延误就医原因的质性研究

    目的 探讨影响宫颈癌患者及时就医的因素,为针对性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用立意取样法选取13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采用深入访谈法收集资料,Clolaizzi法分析资料并形成主题.结果 影响宫颈癌患者就医决策的有知识缺乏,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工作、家庭和社会因素,经济及医疗保障状况四大主题.结论 宫颈癌患者就医状况不容乐观,各级卫生管理部门及医护工作者应引起高度重视,应在认知、生理、心理、家庭、社会环境因素和医疗保障这一系统框架下,对宫颈癌高发年龄段妇女实施广泛有效的健康教育,提高妇女检查就医意识,提高宫颈癌早期筛出率,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姚晚侠;姚明;胡敏华;唐增艳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水胶体敷料用于改善直肠癌保肛术后肛门刺激症状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应用水胶体敷料减轻肛门刺激症状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及1 :1000高锰酸钾温开水(38~39℃)坐浴;观察组行常规护理后于患者肛门及肛周用康惠尔糊剂、康惠尔溃疡粉及皮肤保护膜处理.连续2周后评价效果.结果 观察组肛门疼痛程度、肛周湿疹及溃疡发生率显著轻于和少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水胶体敷料,可显著减轻、减少肛门刺激症状.

    作者:卫莉;任莹坤;赵玉州;徐勇超 刊期: 2009年第20期

  • 自制塑料夹用于固定气管切开氧气管

    临床上常采用一次性无菌输液针头的塑料软管为气管切开患者氧气吸入[1],并用胶布蝶形固定于胸前区一侧.但由于患者频繁咳嗽或因出汗多,易使氧气管脱出,影响氧疗效果,我科联合清华大学热能系实验室共同制作了10个氧气管固定夹,于2008年12月至2009年4月用于9例气管切开给氧患者,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李晶;白欢;杨熊 刊期: 2009年第20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