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芬;吴艳平;张青海
目的 了解护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及特点,探讨学习倦怠与学业自我效能的关系,为更好地开展护理教育,提高护理教学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抽取湖南省在校护理专业大学生(护生)309名,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调查量表与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护生学习倦怠得分为56.24±9.94,护生学习倦怠发生率为37.86%,以情绪低落倦怠为明显;护生学业自我效能得分为73.48±8.57;护生学业自我效能得分与学习倦怠各维度呈显著负相关(均P<0.01);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学习倦怠各维度均具有预测作用(均P<0.01).结论 护生学习倦怠感水平较高,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学业自我效能是护生学习倦怠的重要预测因子,对其学习倦怠有调节作用.护理院校在培养护生时应结合各层次护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注重其学习潜能的发挥,提高学业自我效能,以消除护生学习倦怠感.
作者:姜芬;吴艳平;张青海 刊期: 2009年第21期
总结1例老年癌症晚期患者因使用抗生素引起菌群失调性腹泻的护理.通过药物保留灌肠、加强饮食护理、皮肤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等治疗护理41 d后好转,未出现压疮等并发症.提出对癌症晚期老年患者应合理使用抗生素,高度重视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严格掌握适应证,预防AAD的发生;对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加强观察,一旦发现AAD的征兆,应制订详细的护理计划,积极控制AAD,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胡可纯;王玉军;王翠霞;陈艳芳 刊期: 2009年第21期
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综合治疗的护理方法 进行综述,包括心理护理、有效的呼吸功能锻炼和排痰,以及放、化疗护理,提出随着NSCLC的综合治疗模式成为临床首选,科学有效的护理配合是提高治疗效果的保证.
作者:刘向阳 刊期: 2009年第21期
对1例难治性克罗恩病伴坏疽性脓皮病患者实施自体纯化CD34+细胞移植术获得成功,移植术后患者腹股沟切口愈合好,共住院85 d,随访1年无复发.提出加强医务人员的无菌观念,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制度,做好预防、控制感染;有力的心理支持,尤其坏疽性脓皮病皮肤溃疡的有效护理和正确的饮食指导,对局部溃疡的愈合、保证移植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爱华;李杰平;陈幸华;张曦;孔佩艳;朱莉;刘嘉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急诊科实施以层级制护理小组为单位排班模式对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和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 根据在岗护理人员的的职称、年资、学历、实际工作能力、经验和责任心进行新老、强弱合理搭配,组建层级制护理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排班.连续2年后从患者投诉、护理差错及护患纠纷发生率、患者满意度4个方面进行评价.结果 实施层级制小组排班后患者投诉、护理差错及护患纠纷由13例次、2起、2起减少至4例次和0,患者满意度由93.1%升至98.1%.结论 以层级制护理小组为单位排班模式有利于护理人员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升综合素质,从而提升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刘雪晴;黄素芳;鲁巧梅;吴菁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改革考试方法 对高职护生在考试应激状态下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193名护生按班级随机分成对照组(108名)和观察组(85名),对照组采用传统考试方法 ,即以期末考试成绩评价护生学习成绩;观察组采用改革后的考试方法 ,即护生学习成绩由出勤、课堂表现、作业成绩、平时成绩以及期末考试成绩按比例综合而成.在期末考试前1周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进行焦虑、抑郁情绪评估.结果 观察组焦虑、抑郁程度及评分显著轻于和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综合学习态度及过程成绩的考试方法 减轻了护生考期焦虑和抑郁情绪.
作者:满力;于欣霓;白宁 刊期: 2009年第21期
ICU患者大多病情危重,血液检验项目多,常需同时采集动脉血查血气和静脉血查血常规等.由于疾病影响以及长期输液等因素,患者外周血管情况较差,静脉穿刺困难,增加了护士采血的难度和患者的痛苦.有研究表明,动脉血与静脉血查血常规、电解质、凝血等检验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我们试用一次性真空采血针行动脉穿刺,同时留取血气及其他血标本,介绍如下.
作者:刘佳涛;郭海凌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呼应答查对医嘱法对防范医嘱差错的作用.方法 采用呼唤应答法进行医嘱查对,即1条医嘱查对过程中,由主班护士宣读医嘱内容中的药名和剂量(呼);由治疗班宣读执行方法 (应),由护理班护士核对计算机相关项目(答).结果 实施前共查对3 875条医嘱,发现错误医嘱24条,7条医嘱漏执行和错误执行;实施后共查对3 883条医嘱,其中发现错误医嘱20条,均及时查对处理,无执行错误医嘱,无漏查错误医嘱,无漏执行医嘱.结论 呼应答查对医嘱法可有效减少或杜绝医嘱相关护理缺陷差错,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增进护患关系.
作者:智喜荷;王爱玲;王雪静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目标管理模式应用于护理本科生,临床护理管理实习的效果,为寻找可行的临床护理管理实习方法 提供依据.方法 制定以管理要素、护理管理流程、护理质量管理重点环节相结合的护理管理实习目标体系,应用于45名本科护生的护理管理实习.结果 护生对护理管理实习的满意度评分达63.49±11.76,总体满意率达93.33%,对管理的概念、要素、重点环节等的满意度>90.00%.结论 目标管理模式能够提高本科护生护理管理实习的效果,并为临床带教老师提供了良好的教学依据和标准.
作者:吴航洲;许乐;刘月芬;郭谊楠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综述了AIDS抗病毒治疗患者服药依从性的重要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提出患者服药依从性较差,并与多种影响因素相关,如与患者相关因素、医疗服务质量和医患关系、与治疗方案或药物不良反应相关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等.提出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更注重加强患者、医护人员的干预,从而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作者:罗阳;范东;孙瑞婧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开放教学模式在本科护生儿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儿科实习4周的56名护生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8名)实施开放教学法,对照组(28名)采用传统教学法.比较两组护生出科理论、操作考核成绩及对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 观察组出科时理论考核成绩(93.7±2.3)分、操作考核成绩(88.9±6.9)分,对照组分别为(91.8±3.0)分、(82.2±8.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儿科实习收获、对教学评价、学习的压力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开放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本科护生儿科临床实习效果.
作者:周广玲;渠慎英;闫燕 刊期: 2009年第21期
对1例PICC脱入静脉内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急救配合及护理.结果 患者体内PICC顺利取出,未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分析原因为患者自护知识欠缺,置管后固定欠牢固.提出对PICC患者应进行详尽的相关知识教育,做好日常维护以预防PICC相关意外事件发生.
作者:许丽贞;黄雅楠;陈燕丽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护理专业骨干人员参与护理管理,防范病区护理管理疏漏的方法 .方法 在各病区选拔优秀护理人员担任质控组长,经过统一培训后按制定的岗位职责及工作流程在病区协助护士长开展质量控制.结果 设立质控组长前后病区一般护理缺陷、严重护理缺陷、意外事件及患者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设立质控组长是护士长病房管理的有力补充,是防范病区护理管理疏漏,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方法 .
作者:刘庆;黄行芝;潘慧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系统化培训对提高ICU护士胸肺物理治疗能力的作用.方法 对21名ICU护士进行胸肺物理治疗能力培训,包括理论和实践操作培训.结果 系统化培训后护士胸肺物理治疗能力及操作成绩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 系统化培训可在短期内提高ICU护士胸肺物理治疗能力和专科护理水平.
作者:彭树兰;刘庆;鲁桂芳;刘海燕 刊期: 2009年第21期
洗胃机洗胃是抢救药物中毒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我科使用的洗衣机(同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其配套洗胃管内径约1cm,为硅胶材质,较硬,与注射器乳头很难紧密连接.
作者:王红艳;方丽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改良输液针头固定方法 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为护士静脉输液操作提供更简单、更科学的方法 .方法 将720例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0例,分别采用传统粘贴方法 和改良后的粘贴方法 .结果 观察组的胶布粘贴时间、胶布重新固定率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1),患者拔针时的疼痛感显著轻于对照组(P<0.01).结论 改良后静脉输液针头固定方法 操作简单,用时短;节约材料;更符合无菌原则;减少了重新固定率;减轻了拔针时患者的疼痛.
作者:马智慧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负压冲管法在小儿头皮静脉留置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40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0例,留置针静脉留置成功次日输液治疗时,对照组采用常规法连接输液,即取10 ml注射器向留置针内推注5~10 ml生理盐水,确定留置针通畅后连接输液;观察组采用负压冲管法连接输液,即取5 ml注射器抽取3 ml生理盐水,连接留置针后轻轻回抽和推注2~3次,确定输液通畅后连接输液.结果 观察组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而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采用负压冲管方法 可延长小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降低静脉炎发生率.
作者:齐艳丽;汪明清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扩展长程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试验的护理方法.方法 在已有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技术的基础上,将检测时间延长至9 h,对20例健康男性志愿者进行谷赖胰岛素和赖脯胰岛素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以评估两种药物在人体内的生物等效性.试验前做好受试者心理护理及仪器、设备准备,试验过程中注意静脉通路的开放和维持,保持受试者的安静清醒状态并减少受试者的排尿次数,试验结束立刻停止胰岛素的泵入并密切观察受试者不适症状,随访期给予正确指导.结果 本组受试者均按要求完成试验.谷赖胰岛素与赖脯胰岛素在葡萄糖钳夹期葡萄糖精注率均在前150 min迅速上升,且均于150 min左右达到高峰,上升幅度两种药物具有相似性,并且在后300 min左右均回落到接近基线水平.整个试验期间受试者未出现异常情况.结论 扩展长程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技术中医护人员在静脉通路维持、受试者护理、持续输液、样本采集等各环节的熟练配合是保证本研究成功进行的关键.
作者:卫静淑;邓勇黎;陈惠敏;张翼飞;王卫庆;宁光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同伴参与式护理干预对代谢综合征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87例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9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均实施相同内容的心理干预,对照组由护士进行,干预组由患者作为同伴参与,并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对两组患者进行SCL-90问卷调查评估其效果.结果 干预组焦虑、恐怖因子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同伴参与心理干预能显著降低代谢综合征患者焦虑与恐怖水平,有利于缓解不良心理因素,促进机体康复.
作者:文国英;刘陶文;管起招;唐兵;廖素菊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抚触对婴儿气质的影响.方法 将152名足月分娩的正常新生儿随机分为抚触组(75名)与对照组(77名).抚触组从出生24 h开始抚触,每天2次,每次15~20 min,连续4个月.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在4个月时采用婴儿气质评分表对两组气质9个维度进行评估.结果 抚触组婴儿气质维度中活动水平、节律性、适应性、注意分散维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抚触可提高婴儿生物节律性及活动水平,使婴儿对对环境的适应性增强,注意力分散度降低,对婴儿气质培养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侯英英;谢云凤;罗蜀桃;邹晓琳 刊期: 2009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