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患治疗性沟通研究进展

胡芬;王桂兰

关键词:护士, 患者, 治疗性沟通, 护患沟通, 综述文献
摘要:从治疗性沟通的概念、意义,患者对治疗性沟通的主观感受及护理人员对治疗性沟通的态度等方面对国内外护患治疗性沟通的现状进行综述,指出患者和护士对治疗性沟通的观点存在很大差异,而患者的主观感受决定护理服务满意度的高低,因此应注重从患者的角度来研究护患治疗性沟通.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一次性引流袋在灌肠中的应用

    临床常用灌肠桶完成清洁灌肠,但因反复消毒易致排液管粘连,影响连续使用效果.鉴此,我们采用一次性引流袋连接一次性肛管(或一次性吸痰管)进行灌肠,收到良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辛若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便携式多参数心电监护仪车的制作

    多参数监护仪可实时、连续监护危重患者的重要生命体征,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由于是便携式仪器,没有固定的专用车来放置,一般在使用过程中放于普通治疗车或患者床头柜,对监护仪存在一定的不安全性,也给患者带来不便.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制作了能固定便携式多参数心电监护仪的专用车,临床应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陈瑶;郭健丽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护理本科生反思日记的质性研究

    目的 探讨护理本科生(下称护生)进入临床见习/实习后遇到的问题及心理状态,为护理教育者引导其构建积极的专业态度提供依据.方法 以杜威的反省思维理论为基础,使用Van Manen的诠释现象学研究法,对20名护生的临床反思日记进行分析.结果 护生对临床的体验呈现多层次态势,主要表现为对生死的反思、对基础护理操作的反思、对护士职业的反思、对护患关系的反思、对临床带教教师的反思及对人生的反思.结论 护生对临床体验有其自身特点,已开始对护理专业面临的问题进行反思.

    作者:王艳;李小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呼吸波形监测在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呼吸道分泌物对呼吸波形变化规律的影响,利用呼吸波形指导呼吸道分泌物的管理.方法 根据呼吸机螺纹管、气管导管可见部分中的分泌物蓄积情况,以及在吸痰操作吸引痰液时吸痰管所插入呼吸道的深度分为四组.分别观察四组呼吸波形的不同变化以及在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前后的改变.结果 当呼吸道有分泌物蓄积在不同位置、不同量时,呼吸波形有特征性改变;吸痰后呼吸波形高、低拐点压力较吸痰前降低.结论 呼吸波形监测对呼吸道分泌物的量、所在部位有重要的临床护理意义;分析呼吸波形的变化,可作为临床呼吸道护理管理、清除分泌物的客观质量指标.

    作者:李玉华;杜叶平;徐跃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1例窄谱UVB治疗银屑病致发热患者的护理

    报告1例窄谱UVB治疗银屑病致发热患者的护理,通过严密观察光疗与发热的关系、及时报告医生调整治疗方案,给予针对性的发热护理、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及出院指导,患者康复出院.

    作者:蔡爱妮;戚新玲;孙妮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护理本科教育兼职护理教师培养现状和需求调查

    目的 了解黑龙江省护理本科教育兼职护理教师的培养现状和培养需求,分析师资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提出改进措施.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黑龙江省6所高校142名兼职护理教师的培养现状和培养需求进行调查.结果 47.4%和27.7%认为单位有计划地安排院内和院外培养,43.1%认为很少有机会外出学习和进修;院内外培养内容排在前3位的是护理专业知识、护理实践技能和教育学知识,培养内容需求前3位的是计算机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教育学知识;培养形式以院内学术讲座为主(69.2%),院外以短期培训为主(64.0%),46.5%希望参加全脱产培训.结论 现阶段黑龙江省本科兼职护理师资的培养现状不能满足教师的培养需求.为适应兼职教师职业特点,建议建立护理教师培训基地,以职前系统性培养和在职渐进式培养为中心的多层次培养模式,对兼职护理教师进行培养.

    作者:李敏;赵秋利;代秀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临床护理教师带教态度及行为调查

    目的 了解目前临床带教的现状,为保障和改进临床带教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临床护理教师带教态度及行为问卷,对2所三级甲等医院的100名临床护理教师进行调查.结果 临床护理教师的带教态度得分为82.35±0.98,对教师角色的认识为81.44±0.95,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行为为77.26±1.01,法律意识为77.18±0.94,带教意识为76.56士0.81,带教方法为73.03士0.61.主管护师的带教方法较护师好(P<0.05),带教≥5年的教师带教方法优于<5年者(P<0.01),但带教<5年的教师在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方面优于≥5年者(P<0.01).结论 临床护理教师态度和对教师角色的认识良好,在带教意识、方法、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行为和法律意识方面还需提高.

    作者:张岩;吴海莉;尚少梅;金晓燕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科室护理文书质控管理

    2007年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医疗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明确了护理记录是病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观察患者病情和解决患者问题的真实记录,是判定医疗事故、进行技术鉴定的重要依据[1].护理文件书写质量不仅是衡量护理人员素质、护理管理水平、护理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客观上也反映了医院的护理质量.为使护理文书质量持续稳步提高,我科2006年1月至2007年7月建立科内一级护理文书质控体系,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赵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模式的探讨

    目的 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有效的机械通气模式.方法 随机将16例ARDS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例,对照组采用Belevel通气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机械通气模式基础上加用控制性肺膨胀策略,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2 h、24 h、48 h的氧合指数和二氧化碳分压.结果 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在不同组别不同观察时间的变化趋势不同(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的处理主效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ARDS患者应用机械通气可改善氧合功能,Belevel机械通气模式加控制性肺膨胀策略效果优于单纯采用Belevel机械通气模式.

    作者:周淑洁;王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辨证施护联合中药外搽治疗斑秃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辨证施护联合中药外搽治疗斑秃的效果.方法 将60例斑秃患者按中医分型为血热生风型、肝郁血瘀型、气血两虚型和肝肾不足型,予中药外搽对症治疗和辨证施护.结果 痊愈52例,显效4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96.67%.结论 辨证施护联合中药外搽治疗斑秃疗效显著.

    作者:邹学敏;付相钰;张利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系统强化健康教育对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系统强化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患者生存质量及糖、脂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80例确诊的2型糖尿病并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进行每周1次、持续3个月的系统强化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结果 两组治疗6个月后,生存质量,糖、脂代谢等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均P<0.05);观察组健康教育后6个月的生存质量,糖、脂代谢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较好,配合系统强化健康教育更能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糖、脂代谢,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吕丽雪;谢文;叶建红;魏爱生;刘俊卿;王甫能;郅敏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吉非替尼单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不良反应的护理

    对用吉非替尼治疗的7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用药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吉非替尼引起的不良反应有皮疹(40.0%)、腹泻(30.0%)、胃肠道反应(12.8%)、肝功能异常(5.7%)、间质性肺炎(4.3%)等.提出对患者用药期间加强皮肤、口腔、胃肠道护理,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肝功能、呼吸功能,有助于保证用药安全,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患者舒适度.

    作者:童瑾;陈凤菊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医护人员习得医学英语专业词汇方法浅析

    从词源学和构词法着手,介绍医学英语词汇的词源、构词规律及记忆方法,旨在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习得复杂的医学英语专业词汇.

    作者:陈攻;李晶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医院管理年活动中护理管理的思考

    以医院管理年活动提出的背景和意义为切入点,分析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为临床一线护理人员缺乏、护理人员素质偏低、护理管理者管理水平有限;提出应加强与科主任沟通、确立护理人员培训机制及加强护士长队伍建设,并通过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管理体系督促各项制度落实、建立急救管理专项评估机制、及时督导协助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管理难题、督促改善促进护理队伍健康成长,达到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目的 .

    作者:熊永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微量注射泵注射堵塞报警时差观察与分析

    目的 提高微量注射泵注射液量的精确性,防止堵塞报警时差造成不良后果.方法 采用微量注射泵进行体外模拟注射实验观察,注射速度(V)从1 ml/h起,每次按1 ml/h的速度递增至10 ml/h,测定每种注射速度的堵塞状态到报警时间及解除堵塞瞬间从注射针头射出的液体量(Q).结果 微量注射泵注射液体堵塞后,堵塞报警时差(min)约为60/V,解除堵塞瞬间射出液体量约1 ml.结论 微量注射泵使用时存在堵塞报警时差,护理人员需防止堵塞报警时差造成不良后果.

    作者:唐忠银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家庭访视护理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阐述访视护理的特点及发展意义,分析我国访视护理的发展因素、工作内容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策略.

    作者:袁魁昌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患者及家属对生活护理实施者选择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患者及家属对生活护理实施者的选择情况,以制订个性化的生活护理计划,提高生活护理质量.方法 自行设计患者及家属生活护理选择状况2份调查表,对50例患者及其陪护家属进行调查.结果 84.0%患者愿意部分生活护理由家属承担,56.0%~72.0%患者选择非技术性类生活护理(刷牙、漱口、洗脸等)由家属承担,技术性类生活护理(翻身拍背等)选择由护士承担;58.0%和54.0%家属选择生活护理由家属承担或在护士指导下由家属承担,76.0%家属因不能为患者做任何事而感到焦虑不安.结论 应针对患者和家属的实际需求制订生活护理计划,提高生活护理质量.

    作者:郑美贞;刘梅娟;曾丽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护患治疗性沟通研究进展

    从治疗性沟通的概念、意义,患者对治疗性沟通的主观感受及护理人员对治疗性沟通的态度等方面对国内外护患治疗性沟通的现状进行综述,指出患者和护士对治疗性沟通的观点存在很大差异,而患者的主观感受决定护理服务满意度的高低,因此应注重从患者的角度来研究护患治疗性沟通.

    作者:胡芬;王桂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胸腺肽注射液过敏反应的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胸腺肽过敏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772例静脉滴注胸腺肽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72例)和观察组(400例).对照组输注胸腺肽前不做皮肤过敏试验,输液滴速根据患者年龄及病情调节为40~60 gtt/min.观察组输注胸腺肽前做皮肤过敏试验,阳性者禁用胸腺肽,阴性者行静脉滴注胸腺肽,输液开始30 min内将滴速控制在30 gtt/min;输液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反应.结果 观察组过敏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静脉滴注胸腺肽前行皮肤过敏试验,严格控制输液滴速,严密观察患者反应等,可有效降低胸腺肽过敏反应发生率.

    作者:张胜芝;詹艳;李海燕;冯晓敏;施灵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哈萨克族高血压病患者遵医行为调查

    目的 了解哈萨克族高血压病患者的遵医行为,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18岁以上定居、半定居哈萨克族牧民,对其中确诊的625例高血压病患者采用自制高血压病患者遵医行为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4.3%患者能遵医坚持药物治疗,90.2%患者能遵医坚持运动,2.5%患者能遵医合理饮食,3.8%患者能遵医坚持门诊随访.结论 乌鲁木齐南山牧区哈萨克族高血压病患者在遵医服药、合理饮食、随访方面的遵医行为差;提高患者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加强高血压病健康教育、简化治疗方案等,有利于提高哈萨克族高血压病患者的遵医行为.

    作者:代亚丽;由淑萍;崔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