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辨证施护联合中药外搽治疗斑秃效果观察

邹学敏;付相钰;张利君

关键词:斑秃, 中药外搽, 辨证施护
摘要:目的 探讨辨证施护联合中药外搽治疗斑秃的效果.方法 将60例斑秃患者按中医分型为血热生风型、肝郁血瘀型、气血两虚型和肝肾不足型,予中药外搽对症治疗和辨证施护.结果 痊愈52例,显效4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96.67%.结论 辨证施护联合中药外搽治疗斑秃疗效显著.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呼吸波形监测在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呼吸道分泌物对呼吸波形变化规律的影响,利用呼吸波形指导呼吸道分泌物的管理.方法 根据呼吸机螺纹管、气管导管可见部分中的分泌物蓄积情况,以及在吸痰操作吸引痰液时吸痰管所插入呼吸道的深度分为四组.分别观察四组呼吸波形的不同变化以及在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前后的改变.结果 当呼吸道有分泌物蓄积在不同位置、不同量时,呼吸波形有特征性改变;吸痰后呼吸波形高、低拐点压力较吸痰前降低.结论 呼吸波形监测对呼吸道分泌物的量、所在部位有重要的临床护理意义;分析呼吸波形的变化,可作为临床呼吸道护理管理、清除分泌物的客观质量指标.

    作者:李玉华;杜叶平;徐跃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模式的探讨

    目的 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有效的机械通气模式.方法 随机将16例ARDS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例,对照组采用Belevel通气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机械通气模式基础上加用控制性肺膨胀策略,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2 h、24 h、48 h的氧合指数和二氧化碳分压.结果 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在不同组别不同观察时间的变化趋势不同(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的处理主效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ARDS患者应用机械通气可改善氧合功能,Belevel机械通气模式加控制性肺膨胀策略效果优于单纯采用Belevel机械通气模式.

    作者:周淑洁;王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吉非替尼单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不良反应的护理

    对用吉非替尼治疗的7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用药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吉非替尼引起的不良反应有皮疹(40.0%)、腹泻(30.0%)、胃肠道反应(12.8%)、肝功能异常(5.7%)、间质性肺炎(4.3%)等.提出对患者用药期间加强皮肤、口腔、胃肠道护理,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肝功能、呼吸功能,有助于保证用药安全,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患者舒适度.

    作者:童瑾;陈凤菊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新生儿肌内注射方法的改进

    新生儿皮下脂肪较薄,凝血功能尚不健全,采用常规方法肌内注射后容易出现皮下淤血、硬结,有些皮下硬结甚至3~6个月后才能消退.鉴此,我科对新生儿肌内注射方法进行改进,效果显著,介绍如下.

    作者:翟改凤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护理本科教育兼职护理教师培养现状和需求调查

    目的 了解黑龙江省护理本科教育兼职护理教师的培养现状和培养需求,分析师资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提出改进措施.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黑龙江省6所高校142名兼职护理教师的培养现状和培养需求进行调查.结果 47.4%和27.7%认为单位有计划地安排院内和院外培养,43.1%认为很少有机会外出学习和进修;院内外培养内容排在前3位的是护理专业知识、护理实践技能和教育学知识,培养内容需求前3位的是计算机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教育学知识;培养形式以院内学术讲座为主(69.2%),院外以短期培训为主(64.0%),46.5%希望参加全脱产培训.结论 现阶段黑龙江省本科兼职护理师资的培养现状不能满足教师的培养需求.为适应兼职教师职业特点,建议建立护理教师培训基地,以职前系统性培养和在职渐进式培养为中心的多层次培养模式,对兼职护理教师进行培养.

    作者:李敏;赵秋利;代秀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循证护理在中专护生基础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基础护理学(下称基护)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提高护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方法 随机抽取1个教学班62人作为实验班,另一教学班63人作为对照班.对照班采用传统授课法按教材内容讲解;实验班在基护课程开课前讲授循证护理基础知识,课堂教学中选择部分内容进行循证护理教学和实践.结果 实验班基护理论成绩、信息载体与场所利用率及对教材知识采取批判性思维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班(均P<0.05),实验班67.74%~100%护生对该教学方法持肯定态度.结论 基护教学中引入循证护理有利于培养护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付保芹;李守国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1例窄谱UVB治疗银屑病致发热患者的护理

    报告1例窄谱UVB治疗银屑病致发热患者的护理,通过严密观察光疗与发热的关系、及时报告医生调整治疗方案,给予针对性的发热护理、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及出院指导,患者康复出院.

    作者:蔡爱妮;戚新玲;孙妮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微量注射泵注射堵塞报警时差观察与分析

    目的 提高微量注射泵注射液量的精确性,防止堵塞报警时差造成不良后果.方法 采用微量注射泵进行体外模拟注射实验观察,注射速度(V)从1 ml/h起,每次按1 ml/h的速度递增至10 ml/h,测定每种注射速度的堵塞状态到报警时间及解除堵塞瞬间从注射针头射出的液体量(Q).结果 微量注射泵注射液体堵塞后,堵塞报警时差(min)约为60/V,解除堵塞瞬间射出液体量约1 ml.结论 微量注射泵使用时存在堵塞报警时差,护理人员需防止堵塞报警时差造成不良后果.

    作者:唐忠银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护理

    对30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采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TNFR:FC)进行治疗,并加强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及不良反应的护理.结果 显效24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93.3%.提示护理干预可减轻RA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治疗舒适度,从而提高疗效.

    作者:黄回英;余明华;徐玉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护理专业学生人格特质及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格特质及其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为培养心理素质好、综合能力强的护理人才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子量表手册,对护理、环境、中文3个专业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提取护理专业学生8门主要专业课程的期末成绩与其人格特质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护理专业学生与中文、环境专业学生在乐群性、稳定性、有恒性等9种主要人格因素方面及怯懦与果断性、创造能力、在新工作环境中有成长的能力3种次级人格因素方面存在显蓍性差异(P<0.05,P<0.01).护理专业学生学习成绩与有恒性、自律性及忧虑性3种人格因素显著相关(均P<0.01).结论 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格特质有其自身特点,某些人格特质影响学习成绩,应重视对学生人格的塑造与培养.

    作者:王研;刘革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导师制在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 探索新护士的优化培训模式,尽快提高其理论知识和操作水平.方法 选拔护师以上职称的优秀护士为导师,对426名新护士实行一带一培训,为期1年.结果 按期(1年)转正405人(95.07%)、护理文件书写合格404人(94.83%)、护理服务获患者满意评价406人(95.30%),均显著优于常规培训模式(均P<0.01).结论 导师培训制有利于提高新护士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张广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胸腔穿刺针的改进

    临床为患者进行胸腔穿刺抽出积液或积气时,常因穿刺器具不合适而导致操作困难.笔者对胸腔穿刺针和橡皮管进行适当改进,经2年临床应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邓宏珍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评判性思维在护理教育中的研究现状

    综述了评判性思维的概念、理论结构、特点和测验工具,评判性思维在国外护理教育中的发展及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在我国护理教育领域中的研究现状.

    作者:陈英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医护人员习得医学英语专业词汇方法浅析

    从词源学和构词法着手,介绍医学英语词汇的词源、构词规律及记忆方法,旨在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习得复杂的医学英语专业词汇.

    作者:陈攻;李晶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冰袋联合皮肤防护剂局部应用预防放射性皮肤损伤

    目的 探讨冰袋联合皮肤防护剂局部应用对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31例双侧面颈部均需接受放射治疗的头颈部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将左侧面分为对照组,右侧面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局部应用冰袋和皮肤防护剂,比较两组皮肤的变化.结果 两组放射性皮肤损伤程度及色素沉着、干性皮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结论 冰袋联合皮肤防护剂局部应用对预防放射性皮肤损伤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倪杰;龚光明;徐云香;陆雁;吉冬丽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一次性引流袋在灌肠中的应用

    临床常用灌肠桶完成清洁灌肠,但因反复消毒易致排液管粘连,影响连续使用效果.鉴此,我们采用一次性引流袋连接一次性肛管(或一次性吸痰管)进行灌肠,收到良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辛若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心肺复苏过程中静脉输注高氧液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静脉输注高氧液对心脏停搏患者心肺复苏的价值.方法 将60例心脏停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抢救和输入常规液体,观察组在常规施救的基础上输入高氧液,1 000~2 500 ml/d至神志恢复.结果 观察组血气指标及SpO2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在心肺复苏过程中静脉输注高氧液有助于改善微循环、迅速提高氧分压与血氧饱和度,提高复苏成功率.

    作者:汪晓攀;李永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护患治疗性沟通研究进展

    从治疗性沟通的概念、意义,患者对治疗性沟通的主观感受及护理人员对治疗性沟通的态度等方面对国内外护患治疗性沟通的现状进行综述,指出患者和护士对治疗性沟通的观点存在很大差异,而患者的主观感受决定护理服务满意度的高低,因此应注重从患者的角度来研究护患治疗性沟通.

    作者:胡芬;王桂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借助喉镜拔除螺旋型鼻肠管

    螺旋型鼻肠管以操作简便、管饲安全方便、易于护理等优点[1]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得到普遍认可.2006年10月15日我科1例患者拔除螺旋型鼻肠管时,遇到阻力,拔除困难,遂借助喉镜顺利拔除,报告如下.

    作者:李桂云;袁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系统强化健康教育对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系统强化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患者生存质量及糖、脂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80例确诊的2型糖尿病并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进行每周1次、持续3个月的系统强化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结果 两组治疗6个月后,生存质量,糖、脂代谢等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均P<0.05);观察组健康教育后6个月的生存质量,糖、脂代谢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较好,配合系统强化健康教育更能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糖、脂代谢,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吕丽雪;谢文;叶建红;魏爱生;刘俊卿;王甫能;郅敏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