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移植患者应用体外膜肺氧合的护理

王雯;徐秀琳;王永功;朱雪芬

关键词:肺移植, 体外膜肺氧合, 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肺移植患者体外膜肺氧合(ECMO)应用过程中的观察内容及护理要点.方法 对6例肺移植应用ECMO患者采取开始转流后的常规护理,ECMO管路的管理,生命体征与实验室指标观察,营养支持等护理措施.结果 4例患者在肺移植术后即撤离ECMO;1例房间隔缺损伴Eisemenger患者由于术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连续使用ECMO 34 h后顺利撤离;1例双肺移植因术中出血多,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术中紧急行ECMO支持,术后第7天顺利撤离.全组患者未发生ECMO相关并发症.术后4例患者顺利出院,出院后生活质量良好;1例由于术后出现MODS于术后第9天死亡,另1例再次移植患者处于术后恢复中.结论 ECMO应用过程选择合理的护理方案及手段,可及时发现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医生及时、正确的处理提供依据.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先天性心脏病低出生体重儿的术后护理

    目的 总结先天性心脏病低出生体重儿术后护理经验,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对17例出生6 h至50 d、体重1.1~2.5 kg的先天性心脏病低出生体重儿术后重点做好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预防感染.结果 14例患儿术后恢复良好出院,3例因并发多脏器衰竭死亡.结论 术后根据低出生体重儿的病理生理特点实施针对性专科护理,有利于患儿平稳渡过围术期,并促进其康复.

    作者:管咏梅;周燕萍;徐卓明;何萍萍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护理人员获取网络资源信息的能力调查

    目的 了解护理人员利用网络资源获取信息的能力.方法 采用自行编制的护理人员信息能力调查表对147名在职护士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 仅13.6%、38.1%护理人员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技能和信息检索知识;仅4.8%有较高的英语水平.不同学历、职称护理人员利用网络资源获取信息的途径(除使用专业搜索引擎外)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护理人员认为查找和利用信息的大困难为缺乏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89.8%),缺乏提炼信息的能力(85.0%),缺乏检索知识(38.1%)以及没有时间(32.0%).结论 护理人员利用网络资源获取、加工、提炼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存在不足,在使用专业搜索引擎上存在学历差异,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护士网络时代获取信息的能力.

    作者:石霞;刘玉玲;封锡玲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中加护理教学中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培养方式比较

    对中加护理教学中有关案例教学、健康手册或健康促进方案的设计、参与研究课题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的方式进行比较,认为国内高等护理教育可根据国情,参考加拿大护理课堂教学中好的经验及不足之处,发展适合具有中国特色的课堂教学方法,为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提供良好的环境.

    作者:孟宪梅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带线小纱布在口腔手术中的应用

    在口腔手术过程中,为了防止手术野渗血、渗液及冲洗液流入食管和气管,常用小纱布填塞于咽部,但填塞的小纱布易下滑导致取出困难.为此,我们制作了带线小纱布用于口腔手术,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方灵燕;曾俊;程富英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手术室骨科手术器械及物品的管理

    目的 探讨手术室骨科手术器械及物品的管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骨科手术器械及物品实行专科、专人、专柜管理;采用布或纸塑的小包装灭菌备用管理.结果 手术器械及物品准备错漏率由2002年的8.2%下降到2007年的0.5%,小包装器械的丢失率为0,医生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由80.0%提升至96.0%.结论 骨科手术器械和物品采用专科、专人、专柜和小包装灭菌管理法,能降低手术器械及用物准备错漏率,提高工作效率和医生满意度.

    作者:钟爱玲;戴红霞;易为群;徐丽兰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髓核成形术患者围术期心理历程的质性研究

    目的 探讨髓核成形术患者围术期的心理历程,为制定相对完善的专科疾病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的方法,通过目的取样及半结构式深度访谈收集资料,采用Colaizzi内容分析法,阐述8例髓核成形术患者的心理历程.结果 髓核成形术患者围术期的心理历程呈现4个主题:信任与担忧;疼痛反应;手术与恢复;术后指导和远期效果.结论 髓核成形术围术期护理应重视患者的心理历程,及时提供指导和协助患者采取康复行为,以减轻生理和心理的不适,实践更深层次的康复理念.

    作者:王慧;梁瑛琳;刘秀梅;殷飒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护士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对护士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进行综述.护士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好发部位不一、临床表现多样的特点;其危险因素包括职业因素(工作负荷、静态负荷、反复操作)、心理社会因素、个体因素等.提出护理管理者及临床护士需提高对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的认识,从已知的危险因素入手进行积极综合防护,以降低护士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的发生、发展.

    作者:杨永丽;周意;刘慧珠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医护合作应用临床路径对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实施健康教育

    目的 探讨医护合作应用临床路径对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将同期住院治疗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6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2例,对照组按常规健康教育模式工作,即护理人员在与患者的治疗性接触中随机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采取医护合作按制定好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结果 对照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健康教育知晓程度、满意度、视力恢复、复发率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结论 对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但需要医护人员的合作才能更好地做好此项工作.

    作者:焦荣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西咪替丁治疗坏死性压疮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西咪替丁治疗坏死性压疮的效果.方法 将55例坏死性压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6例),两组创面彻底清创后,对照组采用0.45%~0.55%碘伏棉球填塞腔道.观察组用西咪替丁原液(0.2 g/ml)喷洒创面,再用西咪替丁棉球填塞腔道.两组均用伤安素覆盖.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创面治愈时间显著缩短(P<0.05,P<0.01).结论 西咪替丁治疗坏死性压疮疗效肯定,成本低廉,易于被患者和家属接受.

    作者:王友光;袁蓓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脊髓血管畸形患者亲属对出院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

    目的 了解脊髓血管畸形患者家属对出院健康教育的需求及其掌握情况,使护士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促进患者的院外康复.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40名住院患者家属就其出院健康需求进行调查.结果 患者家属对康复护理知识的需求程度高;对患者出院后生活方式及饮食注意事项的需求次之;对疾病知识(疾病复发的应对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的需求居第三;对于心理护理知识及复诊知识需求程度及掌握程度低.患者家属的文化程度、经济水平影响其对健康知识的需求程度(均P<0.05);其年龄、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健康知识需求相关(均P<0.01).结论 依据脊髓血管畸形患者家属对出院健康教育的需求状况,重视健康教育的内容设计,针对不同情况的患者亲属进行不同内容、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提高其健康科学观念,可促进患者的院外康复.

    作者:李欣;王军;赵素梅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两种PICC体外测量法的比较研究

    目的 探讨PICC正确置管长度的佳体外测量方法.方法 将62例行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31例,患者平卧位,外展手臂90°.A组采用从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反折至第2肋的PICC体外测量法,B组采用从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反折至第3肋间的PICC体外测量法,置管到达测量长度后,予胸部X线摄片定位.比较两组PICC管置入上腔静脉的成功率、置管长度.结果 A组PICC管置入上腔静脉的成功率显著高于B组(P<0.05),A、B两组测得置管长度分别为(47.43±3.30)cm、(50.16±3.06)cm,与实际置管长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A组采用的体外测量法测量准确,可提高PICC管置入上腔静脉的成功率,且置管比较安全.

    作者:杜萍;何佩仪;何美清;杨幸为;杜美红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及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手术配合

    对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并存颈动脉狭窄患者在全麻下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及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其中5例患者在浅低温体外循环下完成CABG,3例在常温非体外循环下完成CABG术.结果8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1例患者在术后7 d因脑部并发症死亡,其余均痊愈出院.术后3个月至1年复查未出现持续和短暂的神经系统症状,无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发生.提出术前物品准备充分;术中维持有效的静脉通路,严密监测心电活动及脑电图波动,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避免血压波动,注意保温,严格无菌操作,熟悉每一手术步骤,与麻醉师及手术医生配合默契,尽大限度缩短颈动脉阻断时间,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

    作者:陶敏;刘冬霞;李艳军;郑庆玲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初产孕妇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初产孕妇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上海地区100例初产孕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初产孕妇焦虑总分为36.43±9.39,显著高于国内常模评分(P<0.01);年龄25~岁,大专以下学历,工人、农民为职业的初产孕妇焦虑水平显著低于其他年龄、学历、职业类型的初产孕妇(均P<0.01);独生子女、有慢性疾病史的初产孕妇焦虑水平偏高(均P<0.01);有流产史的初产孕妇焦虑水平偏低(P<0.05);多元逐步回归显示社会支持程度、是否独生子女、有无流产史与孕妇焦虑水平显著相关(均P<0.01);因果通径图示,前述3项为影响孕妇焦虑水平的直接因素,慢性病史及担心生产过程是间接因素.结论 初产孕妇孕期焦虑水平较高;年龄、学历、职业类型、慢性疾病史与孕妇焦虑水平相关;社会支持、是否独生子女、有无流产史是预测初产孕妇焦虑水平的重要因素.

    作者:侯晓静;沈慧钰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颧部高突畸形患者经口入路行整复术的护理

    对24例颧骨高突畸形患者采用经口入路行整复手术,结果切口愈合良好,住院8~10 d,随访效果满意.提出术前完善各项检查,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指导和口腔准备;术后加强病情观察,重视口腔护理,合理的饮食指导,限制口腔咀嚼运动,减少说话,预防切口感染、裂开等并发症发生,可促进切口愈合,有利于面部形态的改观.

    作者:邓绮兰;龚妍;卢乐群;肖艳;刘瑶倩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护士等候拔针对眼科输液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静脉输液是治疗的重要手段,临床护理中多强调输液前的健康教育和输液中的巡视工作,对于输液毕拔针过程重视不足,易出现拔针不及时或过早拔针使液体浪费等现象,有损患者对护士的信任.

    作者:李凤君;马春红;张学敏;易妮娜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唤醒麻醉下脑胶质瘤切除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对44例脑胶质瘤患者在唤醒麻醉状态下切除肿瘤.结果术后1~8 d患者出现短暂性的神经功能障碍表现,如偏瘫(1例)、肌力下降(2例)、失语(11例)、癫(癎)单纯性部分发作(3例)、肢体活动障碍(8例),于术后7~15 d逐渐恢复出院.随访7~42个月,无病生存35例,3例分别于术后9、21、26个月出现头痛、呕吐,头颅CT示肿瘤复发,6例因肿瘤复发死亡.提出术中唤醒脑功能区手术是当前脑功能区手术的新策略,可以大限度地保护脑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做好围术期心理护理,加强体位、患肢、语言、安全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可确保手术效果.

    作者:罗青;成红梅;张薇;李佳芬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膀胱全切原位M形回肠代膀胱的手术配合

    对4例膀胱恶性肿瘤患者行膀胱全切原位M形回肠代膀胱术.手术均顺利完成,住院20~30 d康复出院.出院后随访2年,3例1年内能自主控制排尿,1例18个月能自主排尿.提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掌握解剖结构及手术流程,严格保持术野的无菌状态,器械的传递做到轻、准、稳、快,与手术医生密切配合,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作者:何勇勤;郭海鸥;周玉琼;黄玮;张慧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人工皮封闭引流治疗外伤性截瘫患者并发压疮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应用人工皮封闭引流术治疗外伤性截瘫患者并发压疮的效果.方法 按住院时间将45例外伤性截瘫并发压疮患者分为对照组(21例)和观察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疗法,观察组采用人工皮封闭引流术治疗.统计两组患者压疮愈合率及愈合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压疮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人工皮封闭引流术治疗外伤性截瘫患者并发的压疮效果较好,治疗期间提供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王琳;李冬梅;张静玉;常淑娟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全程陪伴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

    目的 降低剖宫产率,保护、支持、促进自然分娩,降低母婴产时产后并发症.方法 按知情同意、自主选择的方法将2 253例住院分娩的产妇分为对照组(1 107例)与观察组(1 1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产时服务模式,观察组实施一对一全程陪伴产时服务新模式.结果 观察组剖宫产率及社会因素所致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产后出血、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一对一全程陪伴的产时服务模式可减轻孕产妇的负性心理情绪,降低剖宫产率,增加自然分娩率及改善母婴预后.

    作者:肖仲萍;王端英;李晓波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上肢及锁骨骨折患者方便内衣的制作

    上肢及锁骨骨折患者穿脱内衣较困难,鉴此,我科设计制作了一种多开口式内衣,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何会文 刊期: 2008年第02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