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器内化学指示卡放置方法探讨

康洁;徐金美;车平杰;李彩萍;刘宏兰

关键词: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器, 化学指示卡, 灭菌, 医院感染
摘要:目的 提高快速压力蒸汽灭茵器内化学指示卡灭茵监测效果.方法 快速蒸汽灭菌时将化学指示卡分别置于纸盒(控制1组)、用纱布包裹(控制2组)、常规裸露放置(对照组).在温度监测及生物监测合格的情况下,比较三组灭菌监测效果.结果 控制1组化学指示卡变色合格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和控制2组(均P<0.05),控制2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在灭菌锅合格的情况下,用纸盒放置化学指示卡,可提高化学指示卡的变色合格率,达到规范消毒效果.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PDCA家庭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应用PDCA实施家庭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乙肝)患者疗效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慢乙肝患者寻找一种科学、安全、有效的家庭护理干预模式.方法 将132例慢乙肝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行常规家庭护理指导,研究组采用PDCA即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实施家庭护理干预,为期1年.6、12个月后检查患者肝功能,并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12个月后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进行生活质量测评.结果 干预6、12个月后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1年后两组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对慢乙肝患者应用PDCA家庭护理干预能巩固住院疗效,促进患者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陈桂凤;李静娣;张四凤;莫艳芬;朱现丽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烧伤三号冰敷预防热化疗致灼伤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热化疗致肿瘤患者灼伤的有效预防方法.方法 将200例全身热化疗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热化疗过程中行常规预防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患者感觉局部发烫时在胸腹部矩形加温区予烧伤三号湿纱布覆盖,纱布上置冰袋冰敷至治疗结束.结果 观察组灼伤发生率及灼伤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烧伤三号冰敷可有效预防热化疗所致灼伤并减轻其程度,提高患者治疗舒适度.

    作者:闻曲;鲁汉英;蔡丹;罗丹;LUO Dan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护理实验室开放管理的实施及其作用

    目的 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和教学效果.方法 完善护理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采取多种形式如以开放时间为主线的分时管理,以开放项目为主体的分层次管理等开放实验室,根据不同对象进行管理.结果 学生方面,增强了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动手、科研能力及自我管理能力,培养了慎独品格;教师方面,增强了教学活力,促进了实验管理队伍的建设;其他方面,有利于提高设备利用率.结论 护理实验室开放管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验教学队伍水平,有助于资源的优化.

    作者:葛新茹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基层医院护士生命质量测评研究

    目的 探讨影响基层医院护士生命质量的因素.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山东省菏泽市基层医院的479名护士.对其采用WHOQOL-BREF量表中文版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生命质量总分为305.34±39.48,其中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及总体健康感觉得分分别为63.46±9.23、62.20±10.75、67.59±11.23、50.29±11.98和62.34±11.98.不同职称,年龄、区县及科室护士生存质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护士生命质量与年龄、工龄、婚姻状况、睡眠时问、近食欲、更换岗位频数、担心失去工作、上夜班的频繁度、担心感染疾病程度、工作承担风险大小、受社会尊重程度、每月总收入、工作环境满意度等因素相关;家庭和睦程度、食欲状况、工作压力程度以及对所在单位的信心程度为生命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 基层医院护士生命质量总体程度不高,且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应加强基层护士的综合关怀,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高其生命质量.

    作者:刘素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不同肠道准备方法对OMOM胶囊内镜检查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肠道准备方法对OMOM胶囊内镜检查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30例行胶囊内镜检查患者按时间顺序分为A、B、C三组各10例.A组检查前晚口服25%硫酸镁200 ml,再饮水1 500 ml,检查当日晨口服20%甘露醇250 ml,并禁食禁饮;B组检查前晚口服25%硫酸镁200 ml',再饮水1 500 ml,检查当日晨口服25%硫酸镁200 ml,并禁食禁饮;C组检查前晚口服25%硫酸镁200 ml,再饮水1 500 ml,检查当日晨口服25%硫酸镁200 ml,并禁食禁饮,检查前1 h口服枸橼酸莫沙比利10 mg.结果 B组、C组肠道清洁效果显著优于A组;C组胶囊内镜的胃排空时间较A组,B组显著缩短(均P<0.05);A、B、C组分别有7、8、10例完成全小肠检查.结论 口服硫酸镁加莫沙比利可为胶囊内镜检查提供良好的肠道准备,提高全小肠检查完成率.

    作者:张先翠;匡霞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静脉输液加药泵的研制与应用

    自行研制一种新型静脉输液加药泵,该加药泵主要由机械部分和无菌部分组成,与传统手持注射器加药方式比较,具有节省人力、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污染环节等优点,可为患者接受治疗提供安全、可靠的保证.

    作者:郭爱清;池金凤;刘玉峰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改变侧卧度数预防早期压疮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预防早期压疮的方法.方法 采用Braden评分表对伴有意识或运动功能障碍的卧床患者进行压疮危险因素评估,将评分≤12分的203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2例)和对照组(101例).观察组采用仰卧位身体向左或右倾斜20°~30°与仰卧位交替的方法进行翻身,对照组采用90°侧卧位与仰卧位交替的方法进行翻身.结果 两组预防早期压疮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采用仰卧位身体向左或右倾斜20°~30°与仰卧位交替的方法进行翻身,可有效预防早期压疮发生,且操作简便易行.

    作者:邵培双;胡宝芹;金彩霞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拔河式大角度快速穿刺法在肿瘤患者静脉穿刺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拔河式大角度快速穿刺法行静脉穿刺减轻肿瘤患者疼痛,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的效果.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法对469例肿瘤输液患者进行静脉穿刺,双日采用拔河式大角度快速法穿刺(快速法),单日采用常规方法操作(常规法).结果 快速法静脉穿刺时患者疼痛程度、一次穿刺成功率和满意度显著优于常规法(均P<0.01).结论 使用拔河式大角度快速穿刺法行静脉穿刺,可减轻肿瘤患者疼痛程度,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万诗燕;鲍幸兰;徐雪琴;王传英;黄金萍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开塞露治疗便秘方法的改进

    开塞露为临床中常用的缓泻剂,但有些患者按常规方法使用后仍不能排便,为此我们将常规方法进行了改进,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焕梅;刘桂香;王艳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应用病例报告法提高护理心理学教学效果

    目的 探讨提高护理心理学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以培养护生的综合素质.方法 时78名二年级本科护生的护理心理学实践课教学采用病例报告法,并通过笔试考试的病例题得分和自设的调查问卷评价效果.结果 笔试考试的病例题得分为7.97±1. 41;55人(70.5%)喜欢和非常喜欢病例报告法,75人(96.2%)认为病例教学法有效和非常有效;认为比以前好的内容排在前面的分别为自身对护理心理学学科的认识(67人,85.9%),自身的小组学习能力(74人,94.9%),自身对护理专业职业价值的了解(73人,93.6%),护理心理学知识的理解(70人,89.7%),护患沟通技巧(67人,85.9%),自身的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以及护患间沟通技巧.结论 病例报告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促进护生多种能力的培养.

    作者:赵海平;郝素彬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预防跌倒管理流程在住院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预防跌倒管理流程在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保证患者安全.方法 对9个病区6 840例住院患者实施预防跌倒管理流程,包括全面评估、高危跌倒标识醒目、对高危跌倒患者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制订住院患者应急预案等.结果 实施预防跌倒管理流程后住院患者跌倒率由3.80‰下降至0.15‰,护理服务质量显著提高(均P<0.01),患者满意度由90.80%上升至98.10%.结论 预防跌倒管理流程可以有效地预防住院患者跌倒,但尚需不断提高护士心理护理水平,制订更为有效的跌倒危险评估工具,提高后勤保障能力.

    作者:刘琼芳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的循证护理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方法在防治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护理问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30例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方法进行原因分析,应用计算机网络检索有关文献,并对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应用性作出评分,确定结论,制定防治对策,再施以有效的护理干预.结果 循证护理干预前后不同类型透析性高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循证护理是临床护理的基础,不仅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对患者有益,且可丰富护理人员的知识,进一步提高血液透析护士的专业性和技术性.

    作者:吴红兰;李洪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新型吸痰车的制作与应用

    吸痰是临床救治工作中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种治疗方法.良好的吸痰用物配制及合理的摆放,能提高抢救的及时性,更能有效地控制呼吸道感染.我科于2006年3月研制出一种新型吸痰车,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周远远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胰岛素注射笔使用中常见问题及其护理指导

    总结200例患者在使用4种胰岛素注射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分析.结果 200例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注射笔过程中有43例出现常见问题,发生率21.5%,其包括更换药物笔芯时常出现的问题、注射中常出现的问题、笔芯快用完时常出现的问题、使用中没电等.提出针对不同种类胰岛素笔使用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加强及改进护理指导示教方法,提高患者正确使用胰岛素注射笔的技能.

    作者:高月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踝肱指数对糖尿病足的预测价值研究

    目的 了解踝肱指数(ABI)与糖尿病足发生的关系,以有效预测,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糖尿病足发生.方法 随机选择64例住院糖尿病患者为监测对象,用心电监护仪测量双上臂及双下肢踝部血压,取双侧上臂收缩压平均值(即肱动脉血压指数)和双下肢收缩压低测值(即踝动脉血压指数),计算踝/肱血压指数比值.结果 不同ABI糖尿病患者足部溃疡及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不同年龄、病程糖尿病患者ABI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ABI越低发生糖尿病及周围神经病变的概率越高,可作为对糖尿病足发生的预测指标;老年及病程长的糖尿病患者应成为重点监测对象.

    作者:张玉娟;王玲;吴淑苗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医保护士执行《医保药品目录》管理刍议

    探讨医保护士在严格执行<医保药品目录>管理中的作用及其采取的管理方法,对住院医保患者的用药全过程进行监控、审核、管理.结果 出院医保患者的人均药品费用、药品支出费用占总医疗支出费用的比例都有较大幅度的减少和降低,有效地控制了医疗费用不合理的增长.提示医保护士在<医保药品目录>管理中,确保了医疗用药,使医保基金的使用更加公开、公平,合理、有效,保证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正确、平稳、持续地安全运行.

    作者:李方;刘智慧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中药外敷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中药外敷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将101例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56例),观察组经辨证分型后采用中药外敷治疗,对照组应用青霉素800万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配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口服,疗程24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实验室主要检验指标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实验室主要检验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中药外敷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能够显著缓解症状,疗效肯定、安全.

    作者:纪英莲;万文文;陈艳;韩莹;郭伟君;郭晓飞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不同类型肝硬化患者心理状态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不同类型肝硬化患者的心理状态,为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对60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炎组)、60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酒精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肝炎组SCL-90总分及抑郁、焦虑、偏执因子分显著高于常模(P<0.05,P<0.01);酒精组焦虑、敌对、偏执因子分显著高于常模(P<0.05,P<0.01).两组焦虑、敌对、偏执因子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肝炎组B/C级与A级在押郁、精神病性、饮食睡眠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而酒精组除饮食睡眠外,其它各项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不同类型肝硬化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均较差,应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

    作者:韩莲英;郑春英;黄春梅;王亚宁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器内化学指示卡放置方法探讨

    目的 提高快速压力蒸汽灭茵器内化学指示卡灭茵监测效果.方法 快速蒸汽灭菌时将化学指示卡分别置于纸盒(控制1组)、用纱布包裹(控制2组)、常规裸露放置(对照组).在温度监测及生物监测合格的情况下,比较三组灭菌监测效果.结果 控制1组化学指示卡变色合格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和控制2组(均P<0.05),控制2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在灭菌锅合格的情况下,用纸盒放置化学指示卡,可提高化学指示卡的变色合格率,达到规范消毒效果.

    作者:康洁;徐金美;车平杰;李彩萍;刘宏兰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硝酸甘油湿热敷配合负压穿刺法用于小静脉穿刺的观察

    目的 探讨硝酸甘油湿热敷外加按摩配合负压穿刺法在小静脉穿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400例门诊输液患者按日期分为两组,单日为观察组(n=200),双日为对照组(n=200),均选择右手手背小静脉进行穿刺.观察组采用硝酸甘油湿热敷外加按摩配合负压穿刺法,对照组采用传统静咏穿刺法.结果 观察组热敷后小静脉直径较热敷前显著增加(P<0.01);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输液过程中液体渗漏发生率、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硝酸甘油湿热敷外加按摩配合负压穿刺法应用于小静脉穿刺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且操作简便、无任何不良反应.

    作者:杨杰;韩英慧;郝迎翠;刘妹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