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留置针与内瘘针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中的应用比较

方云;黎纬明

关键词:干细胞采集, 安全型留置针, 内瘘针
摘要:目的 比较16 G安全型留置针与一次性内瘘针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将76例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健康供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均选择肘正中处静脉穿刺.观察组使用16 G安全型留王针,对照组使用一次性内瘘针.结果 两组供者采集物中的有核细胞数、CD34+细胞计教均这标,且采集顺利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成功率及采集毕手臂舒适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留置针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中穿刺成功率高,能增加供者的舒适度,且不影响采集效率和效果.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1例高龄念珠菌性食管炎患者的护理

    介绍1例高龄患者因慢性喘息性气管炎住院治疗期间并发念珠菌性食管炎的护理经验,提出对有长期应用抗生素、服用抑制胃酸药物史的患者应密切观察病情,警惕念珠菌性食管炎的发生.做好服药指导、营养护理及心理护理是其护理重点.

    作者:王惠贤;李洁;单清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学龄期哮喘儿童自我概念的研究进展

    就哮喘对学龄期儿童自我概念的影响及提高学龄期儿童自我概念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提出哮喘对学龄期儿童心理健康、活动和社交行为、学业方面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阻碍了学龄期哮喘儿童健康积极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护理人员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龄期哮喘儿童的自我概念水平.

    作者:杨红红;胡雁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结直肠癌患者的护理

    对13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应用贝伐单抗联合化疗,化疗前实施心理护理,治疗期闸重点观察药物疗效,预防和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 治疗过程中有3例分别因过敏、肠梗阻、疾病进展退出治疗,余10例顺利完成治疗.提出恰当的护理可预防和减轻贝伐单抗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治疗顺利进行,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李丽萍;孙丽凯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开展全院性读书报告会的实践

    目的 让护士主动学习,及时了解护理专业新动态,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方法 从各病区重点推荐的读书报告中筛选出优秀的读书报告,每2周举行1次全院性的读书报告会.结果 2005年至今举办全院性读书报告会71场,2004年(实施前)全院全年在省级及以上刊物发表护理论文21篇,2005、2006、2007年(实施后)分别为30、49、77篇.结论 开展读书报告会可提高护理人员的文献检索、论文书写、语言表达等能力和业务素质.

    作者:李国宏;徐翠荣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一次性针头护帽在膀胱灌注中的应用

    在临床工作中,常选用输液器进行封闭式膀胱灌注术以对某些疾病,如异位妊娠、黄体破裂、膀胱炎、膀胱癌及术后化疗等进行诊断或治疗.由于输液器与尿管出口口径大小不相吻合,膀胱灌注液易从接口处溢出,造成污染.

    作者:郭瑞霞;韦亚琴;陆伟娟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肾病综合征并发脑梗死患儿的护理

    总结 7例肾病综合征并发脑梗死患儿的护理经验,认为采取镇静催眠、抗凝溶栓、降颅内压、扩客利尿、激素免疫抑制及其他对症营养支持治疗,配合病情观察、用药的观察、呼吸道的护理及饮食护理,积极进行肢体康复训练,可取得较好疗效,减少后遗症.

    作者:刘惠娟;高敏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氧化锌油联合达克宁散治疗新生儿尿布皮炎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氧化锌油联合达克宁散治疗新生儿尿布皮炎的效果.方法 将80例尿布皮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常规处理局部后,观察组采用氧化锌油与迭克宁散混合荆外涂皮损部位;对照组采用0.02%高锰酸钾溶液泡浴臀部,再用纱布吸干水分后局部外涂20%鞣酸软膏;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采用氧化锌油联合达克宁散治疗新生儿尿布皮炎效果较好,且应用方便、节省时间,可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

    作者:杨娟娟;叶天惠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磁共振检查患者的需求调查

    目的 了解磁共振检查患者的需求,提高磁共振室护理服务水平.方法 采用自制磁共振检查患者需求调查表,对接受磁共振检查的495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患者需求占前4位的分别为诊断明确、快捷安全、优质服务、健康指导.不同年龄患者各项需求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不同职业患者对一视同仁、诊断知情权、降低恐惧感的需求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 患者接受磁共振检查时存在较多需求,应加强管理力度,提供快捷、优质的全方位服务,及时给予健康指导,并根据不同人群实施针对性护理,及时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

    作者:范玉贞;白敏;孟琳;孙云霞;赵秀芹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供应室安全隐患的防范

    目的 减少或消除供应室安全隐患,以提高工作质量,保障患者及工作人员安全.方法 分析影响安全隐患的因素有人员、设备、消毒灭菌物品质量及管理因素等,据此实施针对性防范对策.结果 实施安全隐患管理后,供应室连续3年未出现医疗纠纷,临床科室对供应室工作满意率达99.0%.结论 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健全的规章制度是预防和控制护理缺陷的保证;狠抓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可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加强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培养可增强其风险防范意识.

    作者:毛喜绒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透明敷贴预防经鼻面罩机械通气形成的鼻面部压疮

    经鼻面罩机械通气具有无创伤性、使用方便等特点,因而成为目前临床抢救呼吸衰竭的重要方法.但由于长期佩带鼻面罩,在鼻面罩扣压的鼻梁及鼻翼两侧极易形成红色压痕甚至压疮.

    作者:戴晴霞;徐丽华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留置针与内瘘针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 比较16 G安全型留置针与一次性内瘘针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将76例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健康供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均选择肘正中处静脉穿刺.观察组使用16 G安全型留王针,对照组使用一次性内瘘针.结果 两组供者采集物中的有核细胞数、CD34+细胞计教均这标,且采集顺利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成功率及采集毕手臂舒适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留置针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中穿刺成功率高,能增加供者的舒适度,且不影响采集效率和效果.

    作者:方云;黎纬明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腰椎穿刺术后垫枕与去枕对颅内压的影响

    目的 为腰椎穿刺术后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体位.方法 选择脑出血行侧脑室引流的患者90例,测定颅内压后分为高颅压组、正常颅压组和低颅压组各30例;腰穿后每组均分别予以垫枕与去枕干预各15例,接受垫枕干预者腰后于枕下垫软枕(厚7~8 cm),并每2小时翻身1次;接受去枕干预者按护理常规去枕平卧6 h,每2小时将手伸至患者背部按摩皮肤.备组均在腰穿前,腰穿后30 min、60 min、2 h、4 h、6 h分别监测脑室颅内压变化.结果 高颅压和低颅压组患者垫枕和去枕对颅内压影响显著(均P<0.05);正常颅压组患者垫枕和去枕对颅内压影响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接受去枕干预者皮肤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接受垫枕干预者(P<0.01).结论 高颅压患者腰穿后采取垫枕位更合适,正常颅压患者腰穿后可以垫枕,低颅压患者腰穿后不宜垫枕.

    作者:米凯;杨霞锋;陈团芝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开胃消食糖浆结合辨证施护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开胃消食糖浆结合辨证施护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疗效.方法 将200例门诊厌食症患儿按4:1的比例分为观察组16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服用开胃消食糖浆并结合辨证施护,对照组服用婴儿素并给予常规护理.4周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尿D-木糖排泄率、血清微量元素等指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观察组显著优于时照组(均P<0.05).结论 开胃消食糖浆结合辨证施护能有效增进食欲,改善患儿症状,并能提高厌食患儿尿D-木糖排泄率及血清微量元素含量,促进患儿的消化吸收功能.

    作者:刘金琍;徐辉甫;孙环;唐卓婷;袁凯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揭除静脉留置针敷贴方法介绍

    浅静脉留置针临床上已广泛应用,它具有减少血管损伤,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工作效率等优点.对于留置针的穿刺方法、封管方法、贴膜更换时间等已有较多研究,但对留置针贴膜(3M透明敷贴,6 cm×7 cm)的撕脱方法研究甚少.

    作者:何秀珍;吴宝凤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诱发心律失常的护理

    对26例糖尿病低血糖诱发心律失常的老年患者及时确诊,快速纠正低血糖及心率失常等对症治疗和护理,血糖均及时纠正;26例中除1例转为永久性慢性心房颤动外,余均恢复窦性心律.提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应加强健康教育,指导其使用降糖药期间密切监测血糖变化,防止低血糖及其诱发心律失常.

    作者:陶海莉;梅俊华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经脾动脉灌注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1型糖尿病的护理

    介绍经脾动脉灌注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12例1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经验.提出移植前做好身体准备、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及灌注前准备,移植后做好并发症的现察及护理,密切监测血糖,严格控制饮食是其护理重点.

    作者:高华洁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急诊科设立护理专业小组的作用

    目的 顺应急诊医学的发展,提高急诊护士专科知识和技能水平.方法 设立循环、呼吸、创伤、中毒、神经急症、静脉治疗、外文学习、健康教育8个护理专业小组,学习专业知识,解决本专业临床问题.结果 2年的小组活动,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每个小组均有所作为,获得了医生、患者和护理部的好评.结论 通过小组活动,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在科内营造了良好的学习和竞争氛围,促进了护士专业水平的提高和临床工作质量的改善,同时密切了医护关系.

    作者:秦红;胡彤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糖的预防作用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糖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择在血液透析中易发生低血糖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0例,调整糖尿痛饮食、减少胰岛素用量、选用含糖透析液进行透析,在干预前后各现察390例次,比较干预前后透析中低血糖的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前发生低血糖66例次,午预后发生低血糖19例次,干预后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结论 调整糖尿病饮食、胰岛素用量、透析液处方等治疗有助于减少糖尿病肾病患者透析中低血糖的发生.

    作者:孟秀云;姜立萍;陈燊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论吸引教育与临床护理教学

    阐述了吸引教育的本质及其对临床护理带教的启示.提出吸引教育强调通过教育者有意识的、积极的教育行为来激发学习者的潜力.临床护理教学应借鉴吸引教育,通过临床护理教师良好的个人、专业和教学吸引行为来增强学生的实习效果.

    作者:肖树芹;李小寒 刊期: 2008年第13期

  • 静脉输液排气方法的改进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主要的给药途径之一,输液前排气是静脉输液操作过程中的晕要环节.临床输液排气时常出现莫菲氏滴管(下称滴管)下端输液管壁残留小气泡或管内存有空气柱,需要再次用药液冲洗排气,这样既造成约液的浪费又增加护士的工作量,或者输液管终端过滤器内残留的少量空气,会在穿刺成功后随液体进入血管,给患者造成心理压力和身体危害.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经过临床实践,摸索出一种简单易行、排气成功率高的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孙红艳;王丽娟;候红领;王淑玲;张琳 刊期: 2008年第13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