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昌妹;吴永琴;杨晔琴;姜丽萍;祝雪花;李萍;朱晓玲
心电监护仪因可动态监测生命体征、心电图与经皮血氧饱和度,成为重症患者重要的监护仪器,而加强该设备维护,可延长其使用寿命.鉴此,我科设计制作了心电监护仪机罩和导线固定带,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邓本敏;王文欣;罗菊;石洋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 对高职高专实习护生在临床实习前进行护理综合技能集训与考核,以使护生适应临床.方法 将2005级225名护理三年制护生分为对照组(110人)和实验组(115)人.对照组采用以<基础护理学>操作为主的传统集训方法;实验组采用护理综合技能操作集训和考核方法.结果 实验组操作考核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生对集训考核更为肯定(P<0.05,P<0.01);临床带教教师对实验组的评价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实习前综合技能操作集训和考核方法能有效整合知识,培养了护生综合能力.并激发了护生技能操作训练的兴趣,拉近教学与临床的差距,更能反映护生的操作技能水平.
作者:杨艺;丛小玲;许苏飞;赵丽华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中药点滴灌肠治疗患儿发热伴便秘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20例上呼吸道感染致发热伴便秘患儿采用自制中药汤剂通过输液器点滴灌肠的方法治疗,同时在治疗前期、中期给予不同的护理措施.结果 20例患儿治疗2个疗程后,体温降至正常,总有效率为100%.结论 应用中药点滴灌肠治疗发热伴便秘患儿,并在治疗前做好忘儿心理护理,治疗中仔细观察患儿反应并采取相关护理措施,可达到显著治疗效果.
作者:曾福艳;宁媛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 了解护理专业本科生(护生)<基础护理学>实验课学习的影响因素,提高护理实验教学效果.方法 自行设计护生<基础护理学>实验课学习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对125名护理系护生进行调查.结果 影响护生<基础护理学>实验课学习的主要因素有实验室条件(88.00%)、教师因素(84.00%)和护生因素(79.20%);而环境和专业对护生实验课的学习影响仅占23.20%和31.20%.不同年级护生在对专科设置、教师临床实践经验和教学管理能力、护生个性特点及其家庭条件等影响因素的认识有差异(P<0.05,P<0.01).结论 影响护生<基础护理学>实验课学习效果的因素是多塬的,不同年级护生对影响因素的认识上存在差异.应尽量消除或减少实验课学习的影响因素,重视护理实验教学质量,提高护生实验课的学习积极性.
作者:刘生梅;张静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 提高护理学基础实验课教学效果,探索适合护理本科实验教学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2005级护理本科生87人随机分为实验组(42人)和对照组(45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实验组采用角色扮演与小组教学,即采取分小组进行角色扮演的形式进行护理学基础实验课教学.采取综合考评和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结果 综合考评实验组总成绩、仪表态度、沟通技巧、健康教育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实验组52.38%~95.24%对本教学法持肯定态度.结论 角色扮演与小组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本科学生的综合技能,教学过程中需加强对学生潜力的开发和创造力的培养.
作者:郎玉玲;安秋月;梁宇;黄双丽;张海峰;张淑敏;王莉莉;许凤春;郭莉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 提高护士对神经内科口服药知识水平及对患者口服药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自行设计护士口服药发放健康教育效果不良原因调查表和患者对护士口服药发放教育需求现状调查表,分别向护士和患者发放;根据调查结果在口服药健康教育中采用品质圈(QC)活动,即成立(QC)叮咛小组、分析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及方法等,并完成口服药样的设计应用.结果 护士在QC活动前后口服药知识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患者对口服药样资料满意度为90.48%.结论 QC活动应用于口服药健康教育工作中有效、及时,能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
作者:黄小梅;田清燕;冼群;陈文姿;陈平英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家庭暴力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冲动行为的影响,旨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冲动行为进行预防和干预.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家庭暴力调查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68例遭受家庭暴力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组)进行评估,并与52例未遭受家庭暴力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非暴力组)进行比较.结果 暴力组冲动行为发生率显著高于非暴力组(P<0.01);暴力组消极应对方式及EPQ的神经质、精神质评分显著高于非暴力组;两组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和总社会支持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遭受家庭暴力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冲动行为高、精神质和不稳定个性,面对压力情景时多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其社会支持缺乏,应采取合理措施加以预防.
作者:孙秀娟;曾昭祥;刘宜东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不同温度膀胱冲洗液间断冲洗膀胱对长期留置尿管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180例留王尿管患者分为A、B、C、D、E、F六组,每组30例.冲洗液为生理盐水250 ml加庆大霉素8万U,滴速为140 gtt/min,液体在膀胱内保留30 min后排出.六组冲洗液温度分别为10~15℃、16~20℃、21~25℃、26~30℃、31~35℃、36~38℃,比较冲洗前后(未排出前)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结果 A组、B组冲洗前后心率、呼吸、血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膀胱冲洗时应采用接近机体温度的冲洗液,21~35℃是间断膀胱冲洗的适温度.
作者:毛永霞;胡守娥;文彩霞;郑应芳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门诊输液中心护患沟通的方法,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 对120例输液患者实施护患沟通管理流程,包括加强护理人员对沟通能力的认识与培养、系统学习健康教育知识,准确评估风险、提高防范意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补救,建立护理服务沟通流程,善用护患沟通技巧等步骤.结果 患者满意度由实施前的89.3%提高至97.3%,护患纠纷亦明显减少.结论 输液中心实施护患沟通管理流程科学可靠,可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
作者:任国英;方云;周玲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病区开设营养餐厅对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的效果.方法 将180例2型糖尿病惠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进行营养知识课堂教育、互动及一对一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烹饪实践课指导及现场烹饪实践,并在病区营养餐厅用餐.结果 出院时观察组营养知识掌握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3个月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体重指数(BMI)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胰岛素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病区开设营养餐厅更有利于糖尿病患者掌握饮食控制的原则和方法,从而更有效地控制血糖.
作者:丁慧萍;戴小明;沈默宇;韩云;吴海莉;吴春燕 刊期: 2008年第15期
普通的负压胃肠引流器应用于新生儿胃肠系统疾病时,存在诸多弊端.笔者根据新生儿生理结构特点,结合临床实践,自制一种重力胃肠引流器,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王波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重症非人工气道患者痰液湿化的效果.方法 将128例非人工气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予常规湿化法;观察组予生理盐水100 ml加a-糜蛋白酶2万U向口咽部滴入,其滴入量、间隔时间根据痰液的粘稠度而定.结果 两组痰液粘稠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低氧血症发生率和气管切开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口咽部滴入湿化液用于重症非人工气道患者的气道管理,能保持气道门户(口咽部)处于湿化状态,使痰液易于吸出或咳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沈小芳;沈艳婷;汪琪;王久萍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自制临床护理路径表在心脏介入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结合护理病历的书写要求,自行设计心脏介入手术患者的规范化护理路径表,并行相关护理流程与患者教育内容的修订;对50例心脏介入手术患者同时应用护理路径表和一般护理记录单书写护理记录并进行耗时比较.结果 与一般护理记录单比较,应用护理路径表显著缩短了记录时间(P<0.01).结论 采用护理路径表缩短了书写护理记录的时间,规范了护理内容,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作者:孙国珍;田金萍;陶源;王嫄;程敏琼 刊期: 2008年第15期
对32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NPE)患者早期给予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治疗和护理,采用辅助/控制(A/C)或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加呼吸末正压(PEEP)通气,通气过程中加强护理监测和气道管理,观察通气前后血气分析、生命体征的变化.结果 通气治疗后患者的缺氧症状、肺水肿体征均得到明显改善,血气分析等参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提示早期机械通气抢救NPE效果良好,而严密观察,精心护理,协助医生及早确诊、早期治疗,能为进一步救治原发颅脑损伤创造时机.
作者:李梅;李静;赵文静 刊期: 2008年第15期
对1例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进行了HLA半相合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与间充质干细胞(MSC)共移植治疗.结果 移植后+12 d中性粒细胞数>0.5×109/L,+21 d WBC 4.5×109/L,Hb 99 g/L,PLT 108×109/L.经HLA配型,红细胞亚型和VNTR检测,为供者型完全嵌合体.患者除口干、眼干外,随访36个月,现仍无病存活,无急慢性GVHD发生.提出在移植过程中加强心理护理,在围移植期执行规范化操作,加强无菌观念,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治疗的不良反应对保证移植成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晓靖;白海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 了解社区空巢老人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政府有关部门完善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温州城区314名空巢和342名非空巢老人,采用健康测量量表(SF-36)、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及自行设计的人口学资料问卷入户调查.结果 空巢老人与非空巢老人人口学资料中年龄、婚姻状况、居住形式、月收入、负性生活经历及慢性疾病等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SF-36量表中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居住形式、月收入、医疗付费方式、负性生活经历、慢性疾病及兴趣爱好等均不同程度地影响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P<0.05,P<0.01),社会支持与空巢老人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呈正相关(均P<0.01),与躯体疼痛,总体健康呈负相关(P<0.05,P<0.01).结论 空巢老人生活质量呈中等偏低水平,生理功能较非空巢老人差,社会支持与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通过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健全服务体系,有望提高空巢老人,尤其是无配偶、独居、文化程度低、经济收入差、缺乏社会支持的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余昌妹;吴永琴;杨晔琴;姜丽萍;祝雪花;李萍;朱晓玲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社区健康教育程序的效果.方法 将198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9例,时照组出院不作特殊安排;观察组患者严格按照评估、目标、计划、实施、评价5步健康教育程序,进行为期6个月的社区健康教育.采用自制问卷评价患者干预前后的精神分裂症相关知识知晓率、健康信念形成率和服药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精神分裂症相关知识知晓率、健康信念形成率和服药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程序可使健康干预和服务从医院走向社会和家庭,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帮助其更好地回归社会.
作者:王彩荣;李勇 刊期: 2008年第15期
对71例(135膝)膝关节炎接受针刀刺离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针刀不良反应的观察与预防,患肢康复训练指导及健康教育.根据JOA膝骨性关节炎治疗效果判定标准,治愈82膝,显效38滕,好转15膝,总有效率100%.提示对针刀剥离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是保证患者病情好转的重要措施.
作者:张玉青 刊期: 2008年第15期
在临床上常可遇到肝昏迷狂燥患者,因意识不清而发生撞伤、抓伤身体或拔除身体上的导管,以致发生安全事故,影响诊疗工作.鉴此,常采用约束带及床单约束患者,效果不佳,且易影响患者肢体血液循环.鉴此,我院护理部组织人员进行技术攻关,对传统的约束带进行改进,并经临床护理使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邹龙珍;谭美华;翁细凤 刊期: 2008年第15期
护理技术操作训练是提高护理人员技术水平的重要措施,为了保证护理训练的效果,笔者设计了各种护理操作盒(下称操作盒),经使用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作者:沈荣华;周胜兰 刊期: 2008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