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慧萍;戴小明;沈默宇;韩云;吴海莉;吴春燕
对4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即自制肠炎1号予患者保留灌肠,灌肠保留3 h以上,每天1次,10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结果 治愈7例,显效22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提示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作者:李书荣 刊期: 2008年第15期
胰岛素泵因能模拟人体胰腺分泌胰岛素,可以24 h持续向体内输注胰岛素,使胰岛素在体内的浓度更符合生理水平,能有效地控制血糖,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1].因此,胰岛素泵是目前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强化治疗的先进手段.但胰岛素泵使用过程中偶有低血糖发生.现将我科使用胰岛素泵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低血糖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
作者:陈丽湘;孙慧伶;施红艳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 了解社区空巢老人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政府有关部门完善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温州城区314名空巢和342名非空巢老人,采用健康测量量表(SF-36)、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及自行设计的人口学资料问卷入户调查.结果 空巢老人与非空巢老人人口学资料中年龄、婚姻状况、居住形式、月收入、负性生活经历及慢性疾病等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SF-36量表中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居住形式、月收入、医疗付费方式、负性生活经历、慢性疾病及兴趣爱好等均不同程度地影响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P<0.05,P<0.01),社会支持与空巢老人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呈正相关(均P<0.01),与躯体疼痛,总体健康呈负相关(P<0.05,P<0.01).结论 空巢老人生活质量呈中等偏低水平,生理功能较非空巢老人差,社会支持与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通过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健全服务体系,有望提高空巢老人,尤其是无配偶、独居、文化程度低、经济收入差、缺乏社会支持的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余昌妹;吴永琴;杨晔琴;姜丽萍;祝雪花;李萍;朱晓玲 刊期: 2008年第15期
对1例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进行了HLA半相合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与间充质干细胞(MSC)共移植治疗.结果 移植后+12 d中性粒细胞数>0.5×109/L,+21 d WBC 4.5×109/L,Hb 99 g/L,PLT 108×109/L.经HLA配型,红细胞亚型和VNTR检测,为供者型完全嵌合体.患者除口干、眼干外,随访36个月,现仍无病存活,无急慢性GVHD发生.提出在移植过程中加强心理护理,在围移植期执行规范化操作,加强无菌观念,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治疗的不良反应对保证移植成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晓靖;白海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 了解社区护士的职业倦怠现状.为预防和矫治社区护士的职业倦怠提供依据和建议.方法 采用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MBI)对武汉市278名社区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武汉市社区护士与三甲医院护士的去个性化(DP)、个人成就感(PA)雏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其中PA得分为高度倦怠水平;低年龄、未婚、短工龄、低职称(未评定及初级)及单位自聘的社区护士PA得分相对较低(均P<0.05).结论 社区护士职业倦怠现状不容乐观,其中个人成就感低是职业倦怠的突出问题,在预防和矫治职业倦怠时应重点关注年轻、未婚、工龄短、低职称及非正式在编的社区护士.
作者:张霄艳;李守国;徐冬英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特殊护理岗位专业护士核心能力的训练方法.方法 对特殊护理岗位103名护士从专科基础知识和技能、专科专业知识和技能、临床思维能力、教育和培训能力、管理与应急能力5个模块制订各层级训练计划,按照配对、计划、专题讲座与即时训练相结合和实践说教训练法结合进行训练,并通过专业知识和技能考核、综合能力考评和患者满意度调查,对训练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训练后护士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考核成绩及综合能力、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训练前(均P<0.01).结论 培养和发展护士核心能力,有助于护士个人的发展及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助于患者满意度的提高,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管玉梅;杨毅华;李丽娟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重症非人工气道患者痰液湿化的效果.方法 将128例非人工气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予常规湿化法;观察组予生理盐水100 ml加a-糜蛋白酶2万U向口咽部滴入,其滴入量、间隔时间根据痰液的粘稠度而定.结果 两组痰液粘稠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低氧血症发生率和气管切开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口咽部滴入湿化液用于重症非人工气道患者的气道管理,能保持气道门户(口咽部)处于湿化状态,使痰液易于吸出或咳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沈小芳;沈艳婷;汪琪;王久萍 刊期: 2008年第15期
对59例重型肝炎患者采用放免法检测AFP,于入院后及每2周1次,并每月行肝脏B超或CT检查.结果 有67.8%的患者AFP增高;在排除肝癌的情况下,其AFP值愈高,重型肝炎的好转率愈高,两者基本呈正相关.提示重型肝炎患者血清中AFP含量愈高预后愈好.对重型肝炎实施个体化护理,对其预后有一定的帮助;对AFP值持续增高者应及时进行相应的检查,以免误诊.
作者:吕志芹;孙晓苹 刊期: 2008年第15期
普通的负压胃肠引流器应用于新生儿胃肠系统疾病时,存在诸多弊端.笔者根据新生儿生理结构特点,结合临床实践,自制一种重力胃肠引流器,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王波 刊期: 2008年第15期
护理技术操作训练是提高护理人员技术水平的重要措施,为了保证护理训练的效果,笔者设计了各种护理操作盒(下称操作盒),经使用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作者:沈荣华;周胜兰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 改善低体重指数(BMI)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将98例低BMI型COPD患者按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予常规社区护理3个月;观察组立冬时入驻冬令营,实施营养支持、呼吸操训练、空气监测、低流量吸氧及健康教育等措施,连续3个月,于立春日结束.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BMI、6 min步行距离及肺功能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干预前后QOL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冬令营式的综合干预可显著改善低BMI型COPD患者BMI及肺功能,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陈晓荣;姜昌华;李汉钦;何方方;潘俊好;陈小华 刊期: 2008年第15期
对330例网点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观察、分析,针对性地采取个性化的情感支持,包括亲情关爱和心理安抚,以疏导患者心理障碍,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结果 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患者的综合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提示个性化的情感支持不仅能提高患者的综合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还能使部分潜在艾滋病患者解除恐惧心理,主动参加到普查普治工作中来,为控制传染源、减少传染病奠定基础.
作者:高万荣;许兆峰 刊期: 2008年第15期
进行护理操作技术难度评价的研究对于护理专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科学评价护理工作绩效,体现良好的管理效应;加强护理服务成本核算,体现护理服务的价值;体现能级对应,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客观考核护理技术,完善护理技术考评体系.国内外众多学者对护理操作技术的难度、复杂程度评价进行了探讨,但这方面的研究仍存在不足之处,因此,分析不足之处,进一步开展护理操作技术难度评价的研究十分必要.
作者:马晶晶;宋锦平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社区健康教育程序的效果.方法 将198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9例,时照组出院不作特殊安排;观察组患者严格按照评估、目标、计划、实施、评价5步健康教育程序,进行为期6个月的社区健康教育.采用自制问卷评价患者干预前后的精神分裂症相关知识知晓率、健康信念形成率和服药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精神分裂症相关知识知晓率、健康信念形成率和服药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程序可使健康干预和服务从医院走向社会和家庭,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帮助其更好地回归社会.
作者:王彩荣;李勇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自制硅胶袋气舱加压给氧(简称局部加压给氧)辅助治疗糖尿病足的效果.方法 将113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3例).在凯时10μg加至0.9%氯化钠注射液40 ml静脉滴注的基础上对照组予常规换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制硅胶袋气舱局部加压给氧治疗.连续治疗4周后评价效果.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88.3%,对照组77.4%;观察组神经传导速度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均P<0.05).结论 自制硅胶袋气舱加压给氧辅助治疗糖尿病足可显著改善神经传导功能,疗效好,安全.
作者:袁举;宋莉;马建新 刊期: 2008年第15期
心电监护仪因可动态监测生命体征、心电图与经皮血氧饱和度,成为重症患者重要的监护仪器,而加强该设备维护,可延长其使用寿命.鉴此,我科设计制作了心电监护仪机罩和导线固定带,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邓本敏;王文欣;罗菊;石洋 刊期: 2008年第15期
从护生的认知风格差异入手,设计基于认知风格理论的内科护理学教学方法,依据护生是属于场独立性还是场依存性的不同认知风格,为其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内科护理学教学方法,以发挥每种认知风格在学习上的优势,促使护生实现高效学习,从而优化内科护理学教学效果.
作者:雷晓玲;范秀珍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不同温度膀胱冲洗液间断冲洗膀胱对长期留置尿管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180例留王尿管患者分为A、B、C、D、E、F六组,每组30例.冲洗液为生理盐水250 ml加庆大霉素8万U,滴速为140 gtt/min,液体在膀胱内保留30 min后排出.六组冲洗液温度分别为10~15℃、16~20℃、21~25℃、26~30℃、31~35℃、36~38℃,比较冲洗前后(未排出前)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结果 A组、B组冲洗前后心率、呼吸、血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膀胱冲洗时应采用接近机体温度的冲洗液,21~35℃是间断膀胱冲洗的适温度.
作者:毛永霞;胡守娥;文彩霞;郑应芳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儿茶素对氟尿嘧啶所致静脉炎和色素沉着的防治作用.方法 将接受氟尿嘧啶化疗的126例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87例)和对照组(39例),分别于静脉穿刺部位采用儿荼素与硫酸镁外敷,比较两组静脉炎及色素沉着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色素沉着发生率为24.1%,对照组为59.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儿茶素对氟尿嘧啶所致的静脉炎和色素的沉着有防治作用,尤其能减缓色素沉着.
作者:陈惠芳;夏桂兰;王惠芬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 了解夜班工作给护士带来的压力和影响,从而为改进护理管理、排班制度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低年资护士夜班工作压力源现状及其影响调查表,随机选择3所医院共80名初级职称护士进行夜班工作压力源现状及其影响调查.结果 低年资护士工作压力源夜班较白班责任更大、危重患者多、报酬低、担心专科技术不熟练、工作量过大、孤力无助及应激能力欠缺等.对低年资护士的影响由高到低依次为精力和体力较白班难恢复,经常拖班,家庭照顾不周,成就感低下,个人情感受影响,自我追求受限及情绪低落等.结论 夜班工作时护士的主要压力为夜班较白班责任更大、危重患者多、报酬低,应采取合理安排工娱时间及合理饮食、合理排班、激励政策等改进措施,减轻夜班工作给低年资护士所造成的压力.
作者:文国英 刊期: 2008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