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特殊护理岗位开展专业护士核心能力训练的实践

管玉梅;杨毅华;李丽娟

关键词:专业护士, 核心能力, 教育, 培训
摘要:目的 探讨特殊护理岗位专业护士核心能力的训练方法.方法 对特殊护理岗位103名护士从专科基础知识和技能、专科专业知识和技能、临床思维能力、教育和培训能力、管理与应急能力5个模块制订各层级训练计划,按照配对、计划、专题讲座与即时训练相结合和实践说教训练法结合进行训练,并通过专业知识和技能考核、综合能力考评和患者满意度调查,对训练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训练后护士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考核成绩及综合能力、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训练前(均P<0.01).结论 培养和发展护士核心能力,有助于护士个人的发展及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助于患者满意度的提高,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起到积极作用.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点滴灌肠治疗发热伴便秘患儿的护理

    目的 探讨中药点滴灌肠治疗患儿发热伴便秘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20例上呼吸道感染致发热伴便秘患儿采用自制中药汤剂通过输液器点滴灌肠的方法治疗,同时在治疗前期、中期给予不同的护理措施.结果 20例患儿治疗2个疗程后,体温降至正常,总有效率为100%.结论 应用中药点滴灌肠治疗发热伴便秘患儿,并在治疗前做好忘儿心理护理,治疗中仔细观察患儿反应并采取相关护理措施,可达到显著治疗效果.

    作者:曾福艳;宁媛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基于认知风格理论的内科护理学教学方法设计

    从护生的认知风格差异入手,设计基于认知风格理论的内科护理学教学方法,依据护生是属于场独立性还是场依存性的不同认知风格,为其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内科护理学教学方法,以发挥每种认知风格在学习上的优势,促使护生实现高效学习,从而优化内科护理学教学效果.

    作者:雷晓玲;范秀珍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儿茶素预防氟尿嘧啶致静脉炎和色素沉着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儿茶素对氟尿嘧啶所致静脉炎和色素沉着的防治作用.方法 将接受氟尿嘧啶化疗的126例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87例)和对照组(39例),分别于静脉穿刺部位采用儿荼素与硫酸镁外敷,比较两组静脉炎及色素沉着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色素沉着发生率为24.1%,对照组为59.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儿茶素对氟尿嘧啶所致的静脉炎和色素的沉着有防治作用,尤其能减缓色素沉着.

    作者:陈惠芳;夏桂兰;王惠芬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重型肝炎患者甲胎蛋白的变化及其护理

    对59例重型肝炎患者采用放免法检测AFP,于入院后及每2周1次,并每月行肝脏B超或CT检查.结果 有67.8%的患者AFP增高;在排除肝癌的情况下,其AFP值愈高,重型肝炎的好转率愈高,两者基本呈正相关.提示重型肝炎患者血清中AFP含量愈高预后愈好.对重型肝炎实施个体化护理,对其预后有一定的帮助;对AFP值持续增高者应及时进行相应的检查,以免误诊.

    作者:吕志芹;孙晓苹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护生基础护理学实验课学习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 了解护理专业本科生(护生)<基础护理学>实验课学习的影响因素,提高护理实验教学效果.方法 自行设计护生<基础护理学>实验课学习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对125名护理系护生进行调查.结果 影响护生<基础护理学>实验课学习的主要因素有实验室条件(88.00%)、教师因素(84.00%)和护生因素(79.20%);而环境和专业对护生实验课的学习影响仅占23.20%和31.20%.不同年级护生在对专科设置、教师临床实践经验和教学管理能力、护生个性特点及其家庭条件等影响因素的认识有差异(P<0.05,P<0.01).结论 影响护生<基础护理学>实验课学习效果的因素是多塬的,不同年级护生对影响因素的认识上存在差异.应尽量消除或减少实验课学习的影响因素,重视护理实验教学质量,提高护生实验课的学习积极性.

    作者:刘生梅;张静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不同分劈药片方法对药物剂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分药盒(器)、刀片、剪刀和手工分劈药片的药品损耗率及分药偏差,确定适于临床使用的药片分劈方法.方法 将地高辛分别采用分药盒(器)、刀片、剪刀和手工4种方法对半分劈,用电子分析天平称量药片分劈前后重量.对不同方法分劈药片的药物耗损率及分药偏差进行比较.结果 分劈药物损耗率低的是分药盒分劈,其次为双手对掰,再次为剪刀、刀片分劈;分药器、剪刀分劈药物损耗率与双手对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刀片分劈药物损耗率与分药器分劈、双手对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不同方法分劈药片的分药偏差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分药器分劈、双手对掰的分劈药片方法不会增加药物损耗率及分药偏差,为临床药片分劈的较好方法.

    作者:尹世玉;何华英;张凌慧;张琼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康复护理教学改变护生对残疾者态度的作用

    目的 探讨开设康复护理学课程在改变护生对残疾者态度中的作用.方法 对185名本科护生在第8学期开设康复护理学.共36学时,其中理论22学时,实训6学时,见习8学时;采用案例分析法、实例法进行教学.在康复护理学习前后以不记名形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学习康复护理前后护生对残疾者态度和为残疾者服务的意愿有显著改变(均P<0.01).结论 康复护理教学可改善护生对残疾者态度,提高护生为残疾者服务的意愿.

    作者:王元会;张磊;徐晓霞;柳秋实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开展护理操作技术难度评价研究的意义及其现状

    进行护理操作技术难度评价的研究对于护理专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科学评价护理工作绩效,体现良好的管理效应;加强护理服务成本核算,体现护理服务的价值;体现能级对应,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客观考核护理技术,完善护理技术考评体系.国内外众多学者对护理操作技术的难度、复杂程度评价进行了探讨,但这方面的研究仍存在不足之处,因此,分析不足之处,进一步开展护理操作技术难度评价的研究十分必要.

    作者:马晶晶;宋锦平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透明贴联合冰敷治疗化疗性静脉炎

    目的 探讨透明贴联合冰敷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将52例化疗性静脉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现察组静脉炎处冰敷2 h后敷贴透明贴,对照组采用50%硫酸锾湿敷.结果 治疗5 d后,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康惠尔透明贴联合冰敷能有效促进化疗性静脉炎的治愈.

    作者:黄玲;张劲;袁金蓉;冯丽群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训练护理操作盒的制作与应用

    护理技术操作训练是提高护理人员技术水平的重要措施,为了保证护理训练的效果,笔者设计了各种护理操作盒(下称操作盒),经使用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作者:沈荣华;周胜兰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重症非人工气道患者痰液湿化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重症非人工气道患者痰液湿化的效果.方法 将128例非人工气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予常规湿化法;观察组予生理盐水100 ml加a-糜蛋白酶2万U向口咽部滴入,其滴入量、间隔时间根据痰液的粘稠度而定.结果 两组痰液粘稠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低氧血症发生率和气管切开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口咽部滴入湿化液用于重症非人工气道患者的气道管理,能保持气道门户(口咽部)处于湿化状态,使痰液易于吸出或咳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沈小芳;沈艳婷;汪琪;王久萍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新生儿胃肠引流器的制作与应用

    普通的负压胃肠引流器应用于新生儿胃肠系统疾病时,存在诸多弊端.笔者根据新生儿生理结构特点,结合临床实践,自制一种重力胃肠引流器,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王波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护患沟通管理流程在门诊输液中心的应用

    目的 探讨门诊输液中心护患沟通的方法,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 对120例输液患者实施护患沟通管理流程,包括加强护理人员对沟通能力的认识与培养、系统学习健康教育知识,准确评估风险、提高防范意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补救,建立护理服务沟通流程,善用护患沟通技巧等步骤.结果 患者满意度由实施前的89.3%提高至97.3%,护患纠纷亦明显减少.结论 输液中心实施护患沟通管理流程科学可靠,可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

    作者:任国英;方云;周玲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社区健康教育程序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社区健康教育程序的效果.方法 将198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9例,时照组出院不作特殊安排;观察组患者严格按照评估、目标、计划、实施、评价5步健康教育程序,进行为期6个月的社区健康教育.采用自制问卷评价患者干预前后的精神分裂症相关知识知晓率、健康信念形成率和服药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精神分裂症相关知识知晓率、健康信念形成率和服药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程序可使健康干预和服务从医院走向社会和家庭,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帮助其更好地回归社会.

    作者:王彩荣;李勇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早期机械通气抢救神经源性肺水肿患者的护理

    对32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NPE)患者早期给予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治疗和护理,采用辅助/控制(A/C)或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加呼吸末正压(PEEP)通气,通气过程中加强护理监测和气道管理,观察通气前后血气分析、生命体征的变化.结果 通气治疗后患者的缺氧症状、肺水肿体征均得到明显改善,血气分析等参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提示早期机械通气抢救NPE效果良好,而严密观察,精心护理,协助医生及早确诊、早期治疗,能为进一步救治原发颅脑损伤创造时机.

    作者:李梅;李静;赵文静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家庭暴力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冲动行为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家庭暴力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冲动行为的影响,旨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冲动行为进行预防和干预.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家庭暴力调查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68例遭受家庭暴力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组)进行评估,并与52例未遭受家庭暴力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非暴力组)进行比较.结果 暴力组冲动行为发生率显著高于非暴力组(P<0.01);暴力组消极应对方式及EPQ的神经质、精神质评分显著高于非暴力组;两组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和总社会支持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遭受家庭暴力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冲动行为高、精神质和不稳定个性,面对压力情景时多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其社会支持缺乏,应采取合理措施加以预防.

    作者:孙秀娟;曾昭祥;刘宜东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特殊护理岗位开展专业护士核心能力训练的实践

    目的 探讨特殊护理岗位专业护士核心能力的训练方法.方法 对特殊护理岗位103名护士从专科基础知识和技能、专科专业知识和技能、临床思维能力、教育和培训能力、管理与应急能力5个模块制订各层级训练计划,按照配对、计划、专题讲座与即时训练相结合和实践说教训练法结合进行训练,并通过专业知识和技能考核、综合能力考评和患者满意度调查,对训练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训练后护士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考核成绩及综合能力、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训练前(均P<0.01).结论 培养和发展护士核心能力,有助于护士个人的发展及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助于患者满意度的提高,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管玉梅;杨毅华;李丽娟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病区开设营养餐厅对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的影响

    目的 探讨病区开设营养餐厅对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的效果.方法 将180例2型糖尿病惠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进行营养知识课堂教育、互动及一对一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烹饪实践课指导及现场烹饪实践,并在病区营养餐厅用餐.结果 出院时观察组营养知识掌握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3个月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体重指数(BMI)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胰岛素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病区开设营养餐厅更有利于糖尿病患者掌握饮食控制的原则和方法,从而更有效地控制血糖.

    作者:丁慧萍;戴小明;沈默宇;韩云;吴海莉;吴春燕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角色扮演与小组教学在护理学基础实验课中的应用

    目的 提高护理学基础实验课教学效果,探索适合护理本科实验教学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2005级护理本科生87人随机分为实验组(42人)和对照组(45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实验组采用角色扮演与小组教学,即采取分小组进行角色扮演的形式进行护理学基础实验课教学.采取综合考评和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结果 综合考评实验组总成绩、仪表态度、沟通技巧、健康教育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实验组52.38%~95.24%对本教学法持肯定态度.结论 角色扮演与小组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本科学生的综合技能,教学过程中需加强对学生潜力的开发和创造力的培养.

    作者:郎玉玲;安秋月;梁宇;黄双丽;张海峰;张淑敏;王莉莉;许凤春;郭莉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品质圈活动在口服药样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 提高护士对神经内科口服药知识水平及对患者口服药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自行设计护士口服药发放健康教育效果不良原因调查表和患者对护士口服药发放教育需求现状调查表,分别向护士和患者发放;根据调查结果在口服药健康教育中采用品质圈(QC)活动,即成立(QC)叮咛小组、分析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及方法等,并完成口服药样的设计应用.结果 护士在QC活动前后口服药知识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患者对口服药样资料满意度为90.48%.结论 QC活动应用于口服药健康教育工作中有效、及时,能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

    作者:黄小梅;田清燕;冼群;陈文姿;陈平英 刊期: 2008年第15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