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康复护理教学改变护生对残疾者态度的作用

王元会;张磊;徐晓霞;柳秋实

关键词:康复护理, 学生, 护理, 残疾, 态度, 意愿, 护理教育
摘要:目的 探讨开设康复护理学课程在改变护生对残疾者态度中的作用.方法 对185名本科护生在第8学期开设康复护理学.共36学时,其中理论22学时,实训6学时,见习8学时;采用案例分析法、实例法进行教学.在康复护理学习前后以不记名形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学习康复护理前后护生对残疾者态度和为残疾者服务的意愿有显著改变(均P<0.01).结论 康复护理教学可改善护生对残疾者态度,提高护生为残疾者服务的意愿.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心脏介入中心临床护理路径表的制定与应用

    目的 探讨自制临床护理路径表在心脏介入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结合护理病历的书写要求,自行设计心脏介入手术患者的规范化护理路径表,并行相关护理流程与患者教育内容的修订;对50例心脏介入手术患者同时应用护理路径表和一般护理记录单书写护理记录并进行耗时比较.结果 与一般护理记录单比较,应用护理路径表显著缩短了记录时间(P<0.01).结论 采用护理路径表缩短了书写护理记录的时间,规范了护理内容,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作者:孙国珍;田金萍;陶源;王嫄;程敏琼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角色扮演与小组教学在护理学基础实验课中的应用

    目的 提高护理学基础实验课教学效果,探索适合护理本科实验教学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2005级护理本科生87人随机分为实验组(42人)和对照组(45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实验组采用角色扮演与小组教学,即采取分小组进行角色扮演的形式进行护理学基础实验课教学.采取综合考评和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结果 综合考评实验组总成绩、仪表态度、沟通技巧、健康教育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实验组52.38%~95.24%对本教学法持肯定态度.结论 角色扮演与小组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本科学生的综合技能,教学过程中需加强对学生潜力的开发和创造力的培养.

    作者:郎玉玲;安秋月;梁宇;黄双丽;张海峰;张淑敏;王莉莉;许凤春;郭莉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自制双腔气囊胃管预防鼻饲并发症效果观察

    目的 避免鼻饲过程中并发症尤其是反流、误吸的发生.方法 自制双腔气囊胃管并应用于临床中,将70例留置胃管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应用双腔气囊胃管进行鼻饲,对照组应用普通胃管进行鼻饲,观察两组患者插管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反流、误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双腔气囊胃管应用于鼻饲患者安全、操作简单,可有效预防鼻饲误吸、反流发生.

    作者:陈晓青;黄小梅;颜小娟;毛林;冀林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颈髓损伤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及功能康复护理

    对142例颈髓(C1-6)损伤住院患者予并发症预防包括如坠积性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压疮、四肢功能障碍、大小便障碍等;并予四肢肌肉痉挛和关节僵直变形的预防与护理、四肢功能的康复训练、膀胱功能训练及心理康复等功能康复护理.结果 出院时患者脊髓损伤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未发生1例严重并发症.患者后四肢功能明显改善,其中四肢关节活动范围和肌力明显改善126例,部分改善13例,无明显改善3例;大小便功能障碍明显改善81例,部分改善54例,无改善7例.提示积极有效的并发症的预防及功能康复护理,对于保留并发展颈髓损伤患者残存肢体功能,终回归社会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作者:汪玲霞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胰岛素泵治疗中低血糖发生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胰岛素泵因能模拟人体胰腺分泌胰岛素,可以24 h持续向体内输注胰岛素,使胰岛素在体内的浓度更符合生理水平,能有效地控制血糖,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1].因此,胰岛素泵是目前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强化治疗的先进手段.但胰岛素泵使用过程中偶有低血糖发生.现将我科使用胰岛素泵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低血糖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

    作者:陈丽湘;孙慧伶;施红艳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不同分劈药片方法对药物剂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分药盒(器)、刀片、剪刀和手工分劈药片的药品损耗率及分药偏差,确定适于临床使用的药片分劈方法.方法 将地高辛分别采用分药盒(器)、刀片、剪刀和手工4种方法对半分劈,用电子分析天平称量药片分劈前后重量.对不同方法分劈药片的药物耗损率及分药偏差进行比较.结果 分劈药物损耗率低的是分药盒分劈,其次为双手对掰,再次为剪刀、刀片分劈;分药器、剪刀分劈药物损耗率与双手对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刀片分劈药物损耗率与分药器分劈、双手对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不同方法分劈药片的分药偏差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分药器分劈、双手对掰的分劈药片方法不会增加药物损耗率及分药偏差,为临床药片分劈的较好方法.

    作者:尹世玉;何华英;张凌慧;张琼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社区健康教育程序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社区健康教育程序的效果.方法 将198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9例,时照组出院不作特殊安排;观察组患者严格按照评估、目标、计划、实施、评价5步健康教育程序,进行为期6个月的社区健康教育.采用自制问卷评价患者干预前后的精神分裂症相关知识知晓率、健康信念形成率和服药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精神分裂症相关知识知晓率、健康信念形成率和服药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程序可使健康干预和服务从医院走向社会和家庭,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帮助其更好地回归社会.

    作者:王彩荣;李勇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护生基础护理学实验课学习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 了解护理专业本科生(护生)<基础护理学>实验课学习的影响因素,提高护理实验教学效果.方法 自行设计护生<基础护理学>实验课学习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对125名护理系护生进行调查.结果 影响护生<基础护理学>实验课学习的主要因素有实验室条件(88.00%)、教师因素(84.00%)和护生因素(79.20%);而环境和专业对护生实验课的学习影响仅占23.20%和31.20%.不同年级护生在对专科设置、教师临床实践经验和教学管理能力、护生个性特点及其家庭条件等影响因素的认识有差异(P<0.05,P<0.01).结论 影响护生<基础护理学>实验课学习效果的因素是多塬的,不同年级护生对影响因素的认识上存在差异.应尽量消除或减少实验课学习的影响因素,重视护理实验教学质量,提高护生实验课的学习积极性.

    作者:刘生梅;张静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观察

    对4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即自制肠炎1号予患者保留灌肠,灌肠保留3 h以上,每天1次,10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结果 治愈7例,显效22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提示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作者:李书荣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康复护理教学改变护生对残疾者态度的作用

    目的 探讨开设康复护理学课程在改变护生对残疾者态度中的作用.方法 对185名本科护生在第8学期开设康复护理学.共36学时,其中理论22学时,实训6学时,见习8学时;采用案例分析法、实例法进行教学.在康复护理学习前后以不记名形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学习康复护理前后护生对残疾者态度和为残疾者服务的意愿有显著改变(均P<0.01).结论 康复护理教学可改善护生对残疾者态度,提高护生为残疾者服务的意愿.

    作者:王元会;张磊;徐晓霞;柳秋实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新生儿胃肠引流器的制作与应用

    普通的负压胃肠引流器应用于新生儿胃肠系统疾病时,存在诸多弊端.笔者根据新生儿生理结构特点,结合临床实践,自制一种重力胃肠引流器,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王波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武汉市社区护士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社区护士的职业倦怠现状.为预防和矫治社区护士的职业倦怠提供依据和建议.方法 采用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MBI)对武汉市278名社区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武汉市社区护士与三甲医院护士的去个性化(DP)、个人成就感(PA)雏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其中PA得分为高度倦怠水平;低年龄、未婚、短工龄、低职称(未评定及初级)及单位自聘的社区护士PA得分相对较低(均P<0.05).结论 社区护士职业倦怠现状不容乐观,其中个人成就感低是职业倦怠的突出问题,在预防和矫治职业倦怠时应重点关注年轻、未婚、工龄短、低职称及非正式在编的社区护士.

    作者:张霄艳;李守国;徐冬英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应用自制硅胶袋气舱加压给氧辅助治疗糖尿病足

    目的 探讨自制硅胶袋气舱加压给氧(简称局部加压给氧)辅助治疗糖尿病足的效果.方法 将113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3例).在凯时10μg加至0.9%氯化钠注射液40 ml静脉滴注的基础上对照组予常规换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制硅胶袋气舱局部加压给氧治疗.连续治疗4周后评价效果.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88.3%,对照组77.4%;观察组神经传导速度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均P<0.05).结论 自制硅胶袋气舱加压给氧辅助治疗糖尿病足可显著改善神经传导功能,疗效好,安全.

    作者:袁举;宋莉;马建新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特殊护理岗位开展专业护士核心能力训练的实践

    目的 探讨特殊护理岗位专业护士核心能力的训练方法.方法 对特殊护理岗位103名护士从专科基础知识和技能、专科专业知识和技能、临床思维能力、教育和培训能力、管理与应急能力5个模块制订各层级训练计划,按照配对、计划、专题讲座与即时训练相结合和实践说教训练法结合进行训练,并通过专业知识和技能考核、综合能力考评和患者满意度调查,对训练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训练后护士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考核成绩及综合能力、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训练前(均P<0.01).结论 培养和发展护士核心能力,有助于护士个人的发展及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助于患者满意度的提高,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管玉梅;杨毅华;李丽娟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基于认知风格理论的内科护理学教学方法设计

    从护生的认知风格差异入手,设计基于认知风格理论的内科护理学教学方法,依据护生是属于场独立性还是场依存性的不同认知风格,为其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内科护理学教学方法,以发挥每种认知风格在学习上的优势,促使护生实现高效学习,从而优化内科护理学教学效果.

    作者:雷晓玲;范秀珍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透明贴联合冰敷治疗化疗性静脉炎

    目的 探讨透明贴联合冰敷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将52例化疗性静脉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现察组静脉炎处冰敷2 h后敷贴透明贴,对照组采用50%硫酸锾湿敷.结果 治疗5 d后,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康惠尔透明贴联合冰敷能有效促进化疗性静脉炎的治愈.

    作者:黄玲;张劲;袁金蓉;冯丽群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病区开设营养餐厅对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的影响

    目的 探讨病区开设营养餐厅对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的效果.方法 将180例2型糖尿病惠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进行营养知识课堂教育、互动及一对一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烹饪实践课指导及现场烹饪实践,并在病区营养餐厅用餐.结果 出院时观察组营养知识掌握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3个月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体重指数(BMI)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胰岛素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病区开设营养餐厅更有利于糖尿病患者掌握饮食控制的原则和方法,从而更有效地控制血糖.

    作者:丁慧萍;戴小明;沈默宇;韩云;吴海莉;吴春燕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夜班工作压力源对低年资护士影响的调查

    目的 了解夜班工作给护士带来的压力和影响,从而为改进护理管理、排班制度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低年资护士夜班工作压力源现状及其影响调查表,随机选择3所医院共80名初级职称护士进行夜班工作压力源现状及其影响调查.结果 低年资护士工作压力源夜班较白班责任更大、危重患者多、报酬低、担心专科技术不熟练、工作量过大、孤力无助及应激能力欠缺等.对低年资护士的影响由高到低依次为精力和体力较白班难恢复,经常拖班,家庭照顾不周,成就感低下,个人情感受影响,自我追求受限及情绪低落等.结论 夜班工作时护士的主要压力为夜班较白班责任更大、危重患者多、报酬低,应采取合理安排工娱时间及合理饮食、合理排班、激励政策等改进措施,减轻夜班工作给低年资护士所造成的压力.

    作者:文国英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家庭暴力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冲动行为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家庭暴力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冲动行为的影响,旨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冲动行为进行预防和干预.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家庭暴力调查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68例遭受家庭暴力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组)进行评估,并与52例未遭受家庭暴力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非暴力组)进行比较.结果 暴力组冲动行为发生率显著高于非暴力组(P<0.01);暴力组消极应对方式及EPQ的神经质、精神质评分显著高于非暴力组;两组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和总社会支持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遭受家庭暴力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冲动行为高、精神质和不稳定个性,面对压力情景时多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其社会支持缺乏,应采取合理措施加以预防.

    作者:孙秀娟;曾昭祥;刘宜东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温州社区空巢老人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社区空巢老人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政府有关部门完善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温州城区314名空巢和342名非空巢老人,采用健康测量量表(SF-36)、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及自行设计的人口学资料问卷入户调查.结果 空巢老人与非空巢老人人口学资料中年龄、婚姻状况、居住形式、月收入、负性生活经历及慢性疾病等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SF-36量表中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居住形式、月收入、医疗付费方式、负性生活经历、慢性疾病及兴趣爱好等均不同程度地影响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P<0.05,P<0.01),社会支持与空巢老人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呈正相关(均P<0.01),与躯体疼痛,总体健康呈负相关(P<0.05,P<0.01).结论 空巢老人生活质量呈中等偏低水平,生理功能较非空巢老人差,社会支持与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通过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健全服务体系,有望提高空巢老人,尤其是无配偶、独居、文化程度低、经济收入差、缺乏社会支持的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余昌妹;吴永琴;杨晔琴;姜丽萍;祝雪花;李萍;朱晓玲 刊期: 2008年第15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