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于;黄海珊
目的 探讨动力型外固定架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护理措施.方法 利用动力型外固定架跨腕关节固定治疗36例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结果 按Cooney腕关节评分系统,腕关节功能优18例,良14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88.9%.结论 在配合外固定架微创技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过程中,手术前的心理护理、石膏固定护理、饮食指导及术后患肢的观察、体位护理、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功能锻炼的指导等可促进患者的恢复.
作者:李晓兰;杨晓霞 刊期: 2008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术前刺激择期剖宫产产妇乳头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将86例择期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按常规于胎儿娩出后即宫体注射及静脉滴注缩宫素各10 U,观察组于术前用示指及拇指旋转、牵拉乳头,两侧交替进行,出现有效宫缩后行刊宫产手术.结果 观察组术中及术后2 h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P<0.01),缩宫素追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泌乳始动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新生儿湿肺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对选择性割宫产产妇术前刺激乳头,能减少产后出血,同时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早,有利于母乳喂养.
作者:蒋前锋;赵琴;刘静 刊期: 2008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喉癌患者术后经口进食的正确方法,以帮助其尽早恢复正常饮食.方法 将34例喉癌术后经口进食患者按入科顺序的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例,观察组经口进食的顺序为固体团块-半流质-流质-普食;对照组经口进食的顺序为流质-半流质-普食.结果 两组肺部感染、拒食发生率,由鼻饲过渡到正常饮食的时问及体重增长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 固体团块-半流质-流质-普食的经口进食顺序能有效促进喉癌患者术后恢复正常饮食的进程,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李么琴;梁秀连;伍少梅 刊期: 2008年第20期
目的 了解社区老年女性对盆底肌锻炼的认知和行为水平,并探索两者问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盆底肌锻炼认知和行为问卷,对374名社区老年女性进行调查.结果 社区老年女性对盆底肌锻炼的知晓率仅8.0%,经常行盆底肌锻炼者仅2.7%.不同文化程度的老年女性盆底肌锻炼知晓率及锻炼频率存在显著差异(均P<0.05).盆底肌锻炼的知识与行为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91,P<0.01).结论 社区老年女性对盆底肌锻炼的认知和行为水平均较低,且两者间存在显著关系,护理人员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社区老年女性对盆底肌锻炼的认知,以促进其锻炼行为.
作者:王君俏;吕探云;贾守梅;张惠芬;梁红 刊期: 2008年第20期
在膝关节镜手术中需用大量的等渗盐水作为关节灌注液进行持续冲洗,以保持手术野清晰.但灌注液易从手术切口流出浸湿手术单,术者的衣、裤、鞋及地面,影响无菌效果,造成污染.
作者:吴明慧 刊期: 2008年第20期
针对65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重度肺动脉高压合并双向分流的生理及疾病特点和手术方式,对惠儿在术前间断吸氧,嘱惠儿卧床休息;术后加强肺动脉高压监护和呼吸道管理等措施.结果 62例术后呼吸机辅助(5.9±4.6)d,转出重症监护室时.SpO2均>0.98;3例死亡.提出在围术期加强肺动脉高压监护及呼吸道管理,保证有效供氧是其护理重点.
作者:黄宓;李道云 刊期: 2008年第20期
在手术过程中,麻醉医师因手术部位及手术方式的需要须选择不同的麻醉方法,应用一种或多种麻醉药品及其他药物来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为加强术中药品的管理,我院手术室使用一次性药品标签,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谢玮娜 刊期: 2008年第20期
原住肝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肝病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术后早期监护,包括密切观察并维持正常的体温、良好的血流动力学及各脏器功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预防并发症发生等是维护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高睿;吕毅 刊期: 2008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手助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和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后并发症的类型、表现、原因和护理经验.结果 术后6例发生围术期并发症(其中1例有2种并发症),占19.4%.其中切口裂开1例、切口感染2例,尿漏2例、麻痹性肠梗阻1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经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 及时充分评估患者的情况,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根据发生的不同原因,予以针对性的护理,尤其需加强引流管护理,可以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是患者顺利康复的关键.
作者:黄小萍;梁卫洁;许红璐;马庆欢;方壮娜 刊期: 2008年第20期
对15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进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结果 14例治疗1~3个月后疼痛减轻,皮色改善,溃疡面渐愈合;1例移植后15 d由于左外踝上10 cm肢体坏死行左下肢截肢术.提出术前充分准备·包括心理护理,采集干细胞护理;术中密切配合,严格无菌操作;术后严密观察术肢情况,预防并发症,给予合理的出院指导,定期随访观察,保证了移植的效果.
作者:董淑敏 刊期: 2008年第20期
门诊就诊指骨骨折患者在常规治疗处理后,常采用铝板指骨固定夹板固定骨折指骨.由于铝板指骨固定夹板成本相对较贵,且塑形不便,我科2007年开始采用一次性木质压舌板作为指骨固定器材,经临床应用,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勤;裴艳;姜惠 刊期: 2008年第20期
对2例双胎输血综合征孕妇在胎儿镜下行激光凝固治疗,结果手术过程顺利,1例术后6 d流产,1例双胎宫内存活良好,定期产前检查中.提出做好术前访视、物品准备,遵医嘱正确静脉输注25%硫酸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熟悉手术步骤,术中做到快、准、稳传递所需手术器械,协助医生用37℃生理盐水冲洗胎脂,可提高手术配合质量,保证手术顺利完成.
作者:冉宏蕾;曾俊;陈小丽 刊期: 2008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陶瓷托槽直丝弓技术矫治错(牙合)畸形的护理配合.方法 对126例采用陶瓷托槽直丝弓技术矫治错(牙合)畸形的患者进行护理配合.结果 疗程长为22个月,短为6个月,平均为10.3个月.126例患者由突面型变为直面型,牙列拥挤解除,排齐牙列,磨牙尖牙达到中性关系,中线正,牙齿转矩正常.结论 护理人员在配合过程中需把握好材料调拌、托槽就位时间,在不同阶段正确传递所需器具,矫治毕做好详尽、全面的健康教育,为确保矫治效果、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创造了条件.
作者:朱瑞珠 刊期: 2008年第20期
目的 了解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状况,探讨影响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因素.方法 对北京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的165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采用Piper疲乏量表、数字疼痛评估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阿森斯失眠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均经历了癌因性疲乏,其中中重度疲乏占87.27%.疼痛、工作情况、化疗方案、其他不良反应和支持的利用度是影响癌因性疲乏的主要因素(均P<0.01).结论 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发生率较高,且多数属于中重度疲乏,疼痛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应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患者癌因性疲乏的程度,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杜富秀;姜亚芳;高凤莉 刊期: 2008年第20期
综述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肺不张、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呼吸道梗阻、呼吸机依赖、通气不足和过度通气等各种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原因,以及相关的预防及护理进展,认为积极预防及妥善处理机械通气的并发症,严格掌握有创机械通气的适应证,减少不必要的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尽量行无创机械通气等措施,可降低机械通气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曾定芬;张丽平;谭小辉 刊期: 2008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中药胃肠汤术前保留灌肠对阴式子宫切除术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60例阴式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术前行常规清洁灌肠,观察组术前常规清洁灌肠后予以中药胃肠汤保留灌肠.结果 观察组术中失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显著缩短,且术后感染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 中药胃肠汤应用于阴式子宫切除术前保留灌肠,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肖文辉;王秀云;胡爱荣 刊期: 2008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择期手术患者术前2 h饮用糖水的可行性.方法 将100例子宫肌瘤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按常规术前禁食禁饮;观察组术前2 h饮用糖水200 ml,观察患者术前精神状态、饥饿、口渴感、血压、心率,术中恶心呕吐和误吸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前饥饿、口渴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心率、血压、精神状态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术中均未出现呕吐及误吸.结论 子宫肌瘤择期手术患者术前饮用200 ml糖水能降低患者口渴感,增加患者的舒适感,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王玉兰;费云美;黄春梅 刊期: 2008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手术患者家属手术等候期的需求,为提供个体化护理服务提供依据.方法 对271名择期非局麻手术的患者家属采用自行设计的患者家属手术等候期需求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家属对了解手术是否顺利、需要护士照顾好患者和了解快速病理检查结果的需求强烈(均为100%),对等候环境的需求较低(56.46%~78.97%).结论 手术患者家属手术等候期的需求较多,手术室护士需针对患者家属的共性和个性需求,采取个性化支持措施,可有效提高哌其对手术室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吴多育;柯雅娟;陈茹妹;周淑萍;马秀苗 刊期: 2008年第20期
对国内胃肠减压患者,从小儿、成人角度总结胃管置入的深度.提出在临床护理实践过程中,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身高、体型、年龄等确定置入胃管佳深度,达到护理操作个体化,减少操作的盲目性,以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刘忠俊 刊期: 2008年第20期
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由以往的诊断性逐渐向治疗性发展,而鼻胆管引流术是其中一项主要的治疗方法,该技术是将鼻胆管经内镜置人胆管后由口腔退镜,将鼻胆管留置口腔.
作者:赵丽霞;殷积美;宁瑞花;于宏影 刊期: 2008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