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致椎体外系反应的护理

侯智灵

关键词:剖宫产, 硬膜外自控镇痛, 椎体外系反应, 护理
摘要:回顾性总结20例剖宫产术后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致椎体外系反应患者的护理,提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术后全面、动态观察神经系统的反应,加强对症护理是减少椎体外系反应的重要措施.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自制黄麻纱条治疗下肢慢性溃疡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自制黄麻纱条治疗下肢慢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2例下肢慢性溃疡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在常规清创消毒的基础上,采用自制黄麻纱条湿敷;对照组常规清创消毒后,用利凡诺尔纱条湿敷.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采用自制黄麻纱条治疗下肢慢性溃疡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胡丽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女性患者经尿道膀胱灌注方法的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女性患者两种膀胱灌注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导尿管膀胱灌注;观察组采用一次性静脉输液头皮针管行膀胱灌注.结果 观察组灌注时临床不适症状及药液外渗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用一次性静脉输液头皮针管行膀胱灌注,操作方法简单,可减轻患者的临床不适感,减少药液外渗的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度及疗效.

    作者:谢国璀;刘俊;陈玉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阻滞麻醉致低血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对50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阻滞麻醉(CSEA)行子宫切除术,24例麻醉10~15 min后发生低血压(BP<90/60 mmHg).分析主要原因为CSEA致交感神经节前纤维阻滞后小动脉扩张或长期患病经期延长、月经量增多而出现失血性贫血,患者术前过度禁食、禁饮所致.提出术前详细评估患者病情,指导患者按医嘱禁食、禁饮,及时建立有效静脉通道行扩容升压,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是防止CSEA后低血压的关键.

    作者:柳红霞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1例肥胖症患者腹腔镜下行可调节胃束带减容术的护理

    对1例肥胖症患者腹腔镜下行可调节胃束带减容术,结果手术效果满意.提出术前正确评估患者病情,加强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预防脑梗死、肺栓塞等并发症发生,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周玉洁;廖兰兰;李美红;孙巧玲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小包装敷料袋的制作与应用

    纱布、棉球是外科换药中常用的医用材料,随着医护人员感染控制意识的增强,敷料的消毒灭菌工作越来越受重视.传统的消毒灭菌方法是将纱布、棉球直接装入贮槽内,送供应室进行高压灭菌,盛有无菌敷料的贮槽一经开启必须在24 h内使用,超过24 h须重新灭菌方可应用.

    作者:高淑平;黄小莉;沈必秀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回顾性总结10例经口咽入路手术患者的护理.提出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积极预防术后并发症,加强康复指导是提高围术期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

    作者:邹桂茂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密闭式输液治疗车的改制与应用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感染已成为医院管理中的难题,并直接影响医院的生存.科学有效地防范病原微生物的入侵,是防止医院交叉感染,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我科于2006年2~11月对输液治疗车进行改制并应用于临床,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葛志红;董宇;侯学智;庞爱莲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手助腹腔镜根治性肾肿瘤切除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手助腹腔镜根治性肾肿瘤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36例肾肿瘤根治性切除术患者充分做好术前各项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加强呼吸道管理和切口渗液的观察,及时予以健康教育指导.结果 36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65~220 min,平均:105.0 min;术中出血20~200 ml,平均85.0 ml.无并发症发生.随访1~3年,无1例复发和转移.结论 加强围术期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发生,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

    作者:钱皎月;付菊芳;孙静;赵京霞;宋向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基层医院开展护理查房演示的方法与成效

    为提高护理查房质量,护理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护理查房演示,使护理人员掌握护理查房的方法和技巧,持续改进了护理查房质量,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激励了护士长角色,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学习热情.

    作者:师清莲;张超元;李华喜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木鳖子仁加食醋外敷治疗乳汁淤积性乳腺炎患者的护理

    对60例淤积性乳腺炎的患者采用木鳖子仁加食醋局部外敷并予以心理护理和对症护理.结果 治愈57例(95.0%),好转3例(5.0%),总有效率为100%.提示治疗前加强护患沟通,并指导患者按需哺乳,注意哺乳姿势等对症护理可使其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扈菊英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联合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康复护理

    对58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联合腔内激光治疗,结果治疗效果满意,术后平均住院5.0d,未发生并发症,随访2年无复发.提出加强术前、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对帮助患者顺利进行手术,促进康复,预防复发有重要意义.

    作者:耿娟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术前情景模拟健康教育在胸腔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术前情景模拟健康教育在胸腔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80例择期行胸腔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法即由护士对患者进行口头讲解手术相关知识、配合要点及注意事项;实验组根据患者病情及对疾病与手术相关知识的认知度和健康知识需求确定模拟内容,设计实物模拟和视频模拟,分阶段对患者开展术前健康教育和模拟训练.结果 实验组术后遵医行为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胸腔闭式引流管留置时间、ICU监护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术前情景模拟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的遵医行为,缩短了胸腔闭式引流管留置时间和ICU监护时间,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张朝梅;任坚;黄丽君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自制三角枕在脊柱骨折患者翻身中的应用

    脊柱骨折患者在翻身时,重要的是保持脊柱在同一水平.而侧卧位时由于普通枕芯弹性大且旧枕芯内填充物不平,使患者不能维持正确卧位姿势,致脊柱压力不均,患者感觉疼痛,使骨折移位.我科采用自制三角枕做垫靠物辅助翻身,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作者:赵晓竹;顾辛幸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胃管置入空肠行肠内营养的效果

    肠内营养较肠外营养更符合生理需要,可维护肠黏膜屏障,减少并发症,降低医药费.

    作者:刘向坤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行空肠造瘘双向置管的护理

    对7例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行空肠造瘘双向置管术,结果3例术后恢复顺利,2周后拔管;2例术后3周带管出院,2个月后恢复正常进食;1例上段食管癌者术后3周行化疗后置管补充营养,放疗结束后,正常拔管;另1例上段食管癌并存失代偿期肝硬化者,术后肝功能差,进食少,置管后予以营养支持,1个月后症状好转,拔管出院.提出术前针对患者病情特点予以心理护理,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并与医生密切配合,术后加强对症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改善了患者营养状况,提高了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张素兰;向明芳;罗蕾;张云霞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灌肠筒连接管的改进方法

    灌肠是将一定量的液体通过肛管自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患者排出粪便和积存的气体.

    作者:刘务琴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腔镜资源整合管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医院腔镜资源整合管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成立腔镜整合管理小组,采取统一购置、统一编号、合理调配使用的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管理模式,实行专人清洗消毒,专人进行感染控制监测的操作规程.实施6个月后,与非整合管理组(管理前)进行比较,观察两组连台手术衔接时间、器械护士腔镜器械准备的准确率、手术医生对两组器械护士的满意度及手术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整合管理组连台手术衔接时间显著短于非整合管理组(P<0.01),腔镜器械准备准确率、手术医生的满意度及手术切口的愈合率显著高于非整合管理组(均P<0.01).结论 医院腔镜资源整合,充分发挥了腔镜设备的使用效能,提高了腔镜专科护士工作效益,提升了手术室护理质量.

    作者:贺吉群;李思;刘秋秋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护理

    对151例帕金森病患者行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结果 术后1周患者肢体僵直、震颤、运动迟缓和姿势平衡障碍等症状明显缓解.提出加强心理护理、对症护理和脑起搏器刺激系统植入后护理以及出院指导是患者获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作者:崔建;王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雾化管固定装置的设计与运用

    雾化吸入疗法是稀释痰液、抗感染、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功能的一种治疗方法.

    作者:王桂云;许继红;李善华;李亚玲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PDCA循环在临床急救药品管理中的运用

    目的 探讨PDCA循环在临床急救药品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参照国内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对急救药品的管理标准,制订本院急救药品的管理质量评价标准,运用计划(P)、实施(D)、检查(C)、处理(A)循环法,对临床急救药品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质量控制.结果 实施控制1年后急救药品质量管理评分由实施前97.O分上升至99.3分.结论 PDcA循环法保证了急救药品的用药安全,提升了护理质量,是临床急救药品质量控制的有效管理方法.

    作者:杨俊华;蒋蓉;董志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