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海英;杨华
目的 了解哮喘患儿遵医行为及影响因素,为实施正确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哮喘患儿遵医行为调查问卷,对78例1年内哮喘发作≥2次的患儿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患儿及家属对定期复查、药物治疗、自我监测、记哮喘日记、定期参加知识讲座的完全遵医率为3.8%~12.8%,不遵医行为主要原因有知识缺乏、信心不足、害怕药物不良反应、不能正确掌握吸入技术、哮喘患儿合作性差等.结论 哮喘患儿及家长的遵医行为较低,需针对影响因素采取护理干预,以提高其遵医行为,有利于疾病康复.
作者:李红艳;许明芳;严缨;熊衍君;李晶晶 刊期: 2007年第17期
对4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采用医用臭氧自体血液回输结合直肠灌注治疗.结果 8例(19.0%)显效,17例(40.5%)有效,总有效率为59.5%.治疗中无1例出现溶血、过敏性休克、肠黏膜损伤等并发症,25例完成1个疗程,17例完成2个疗程.随访6个月,持续有效17例,复发8例.提出在治疗过程中加强心理护理,执行规范化操作,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治疗的不良反应,对保证医疗安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袁素娥;李映兰;宋菊祥;罗向群 刊期: 2007年第17期
对31例急性有机磷杀虫药中毒患者,用长托宁治疗,常规加用胆碱酯酶复活剂,在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腺体分泌、皮肤颜色、瞳孔以及全血胆碱酯酶水平的变化.结果 长托宁有效用药次数、用药总量分别为(6.3±3.1)次、(3.9±9.1)mg;对M样症状和N样症状的控制时间为(0.9±0.5)h、(20.4±11.5)h;治疗后1 h胆碱酯酶活性由治疗前的(28.2±16.5)%升至(48.5±20.2)%.应用长托宁治疗有机磷杀虫药中毒患者疗效好,安全.了解长托宁的特性及作用机制,严密监测用药过程是避免用量不足和过量的重要保障.
作者:刘卫星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方法 将9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按住院号单双分成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55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雾化药物均为细辛脑,对照组采用超声雾化吸入,观察组采用氧驱动雾化吸入.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2%,对照组为63.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氧驱动雾化吸入细辛脑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效果明显,能减轻患儿气喘状态,有利于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作者:熊会佳;刘芳;沈群姣;黄荣华;何利波;黄永红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探索一种简便、有效且易被老年患者接受的治疗便秘的方法.方法 将90例老年便秘患者按入院单、双日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甘露醇加肥皂水保留灌肠,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肥皂水灌肠.结果 观察组灌肠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灌肠液保留时间显著延长(P<0.01).结论 利用甘露醇加肥皂水保留灌肠可有效解除便秘,易于被老年便秘患者接受.
作者:陈国英;刘丽霞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自我粘缠绷带用于PICC穿刺点的固定效果.方法 将98例PICC置管患者按置管奇偶数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PICC穿刺后,在常规固定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普通医用绷带加压固定,观察组采用自我粘缠绷带固定.结果 观察组渗血时间(17.00±1.46)h,48 h更换敷贴(1.42±0.18)次,对照组分别为(20.00±1.21)h、(1.98±0.31)次,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观察组患者肢体舒适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自我粘缠绷带用于PICC穿刺点局部止血效果好,且不影响患者肢体舒适.
作者:张劲;冯丽群;何伟;冯军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化疗所致口腔黏膜炎的相关因素,为制订预防口腔黏膜炎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对567例接受氟尿嘧啶类为主抗癌药物治疗患者于化疗期口服别嘌呤醇片或含漱0.8%别嘌呤醇溶液预防口腔黏膜炎,每天观察并记录患者口腔情况、化疗不良反应及睡眠情况等.对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患者发生口腔黏膜炎49例(8.6%),影响口腔黏膜炎发生的主要相关因素为口腔pH值、唾液黏稠度、腹泻、睡眠(均P<0.01).结论 需针对化疗所致口腔黏膜炎的主要相关因素进行护理干预,以降低黏膜炎的发生率及程度,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刘建红;郑晓莉;茅静;张柳柳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护理本科生自我概念与应付方式的关系,为培养积极自我概念和良好应对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及应付方式问卷对239名护理本科女生进行调查.结果 护理本科生的自我概念总体较积极,多采用成熟的应付行为.不同自我概念水平的护理本科生其应付方式存在差异(P<0.01,P<0.05);自我概念总分和解决问题、求助因子呈正相关(均P<0.01),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因子呈负相关(P<0.05,P<0.01).结论 护理本科生的自我概念和应付方式相互影响,应重视二者关系,培养其积极的自我概念和良好的应对机制.
作者:康丹;朱念琼 刊期: 2007年第17期
为了规范落实健康教育内容,使用自行设计的护患沟通记录单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有利于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利,使健康教育与护患沟通融为一体,可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周瑞萍;周小香;杨小英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综合分析我国公众急救知识普及培训的重要意义和研究进展,发现公众急救知识普及培训存在的问题包括公众对急救知识重要性认识不够,急救意识有待提高;缺乏完善的急救普及培训体系;培训内容及方式有待更新;医院急救知识培训及健康教育有待加强.针对问题提出对策,以期加强广大护理工作者对公众急救知识普及培训的关注和参与,提高公众参与急救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作者:王晓娟;付沫;赵世莉;付保国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行为干预对新护士环境适应能力的影响.方法 对新护士自来院时开始实施以人性化管理为主的行为干预,即做好新护士来院后的第1次接待;开展新护士来院后的心理健康维护;丰富集体活动,培养团队意识;合理安排岗前培训.采用自行设计的新护士自我评价表及护士长考核评估表进行评价.结果 工作1年时,新护士自我评估及护士长考核评估新护士人际关系、工作熟练度、合作共事等指标评分较工作3个月时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 对新护士实施以人性化管理为主的行为干预,可提高她们的环境适应能力,稳定护理队伍.
作者:汪凤兰;马桂兰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医护共同参与健康教育的效果,为临床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将32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62例)和对照组(160例).观察组采用医护共同参与健康教育的模式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对照组由管床护士负责实施健康教育.在患者出院前分别对两组患者健康知识的知晓程度进行评价,并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 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及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医护人员共同参与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患者学习健康知识的积极性,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和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作者:梅咏华;肖晓玲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穴位埋入羊肠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效果.方法 将64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两组治疗期间不使用减肥药物和其它减肥方法,按要求合理膳食及适当运动,观察组同时采用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穴位疗法,观察治疗前后体重和腰围变化,并评价减肥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63%,对照组总有效率87.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腰围和体重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下降水平优于对照组.结论 穴位埋线治疗减肥方便易行、疗效满意,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是一种较满意的减肥方法.
作者:刘远珍;徐琳兰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合理指导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治疗,提高其饮食治疗依从性.方法 将20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按糖尿病饮食常规进行饮食治疗,观察组采用自制膳食卡进行饮食治疗,治疗后3个月,比较两组饮食治疗依从性、对糖尿病饮食治疗的知晓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及对饮食知识的知晓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血糖控制较平稳(P<0.05,P<0.01).结论 膳食卡便于糖尿病患者获得正规饮食治疗.
作者:任伟;陆群;孙海峰;陈丽芳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干预对糖调节受损(IGR)患者转归的影响.方法 将59例IGR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同时发放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资料;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实施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教育前后血糖、血脂和胰岛素水平及IGR转归情况.结果 对照组糖尿病发病率为10.34%,观察组为3.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教育后观察组血糖、血脂、胰岛素水平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均P<0.05).结论 健康教育路径干预有利于调动IGR患者主观依从性,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作者:王金枝;黄琳;周兴建;齐刚;朱丹;李彬林 刊期: 2007年第17期
患者常因呼吸系统疾病或是其他脏器疾患诱发通气障碍,为了改善患者的缺氧状态,在一段时间内需要氧气吸入.
作者:刘冰 刊期: 2007年第17期
对45例原发性肺癌患者采用CD3A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结果治疗有效率为68.89%,临床获益高达86.67%;患者一般情况良好,不适症状有所改善;患者T细胞亚群中CD8+细胞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CD3+、CD4+细胞和CD4+/CD8+比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均P<0.05);治疗过程中仅有2例(4.44%)出现畏寒、发热.提出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护理,在治疗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加强细胞回输护理是保证治疗顺利开展、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周光英;孙桂荣;胡艳梅;尹立波 刊期: 2007年第17期
压疮是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迫,造成细胞缺氧而坏死的现象,其实质就是压迫性溃疡[1].常发生于长期卧床、坐轮椅的患者,或者过瘦、过胖、大小便失禁的患者.
作者:黄茵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目的 了解本科护生在实习末期的临床实习行为,为提高临床教学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护生临床实习行为评价表于临床实习的第10个月对护理学院80名护生进行调查.结果 临床实习行为总体均分为3.73±0.47;其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及操作技能领域评分依次为3.33±0.67、3.93±0.46、3.89±0.57.结论 护生在实习末期的行为表现总体较满意,在情感领域和操作技能领域的行为表现较好,而认知领域的行为表现稍差.在临床实习带教中应加大对护生认知领域行为的培养.
作者:臧爽;李红丽;杨凡 刊期: 2007年第17期
由于儿童活泼好动,对输液的配合性较差,在其输液过程中,常需家长和护理人员细心看护,稍有疏忽便可能出现输液外渗等.鉴此,我们自行设计制作了一种儿童输液定位座椅,并应用于临床工作,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作者:韩效伟;吕菁 刊期: 2007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