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预防性健康教育的实施

林艳;郭雅娇;李碧华;卢晓君

关键词:糖尿病高危人群, 糖尿病健康教育中心, 社区护理, 健康教育
摘要:目的 提高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对糖尿病的认知能力,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方法 对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采用多种方式实施预防性健康教育活动.结果 预防性健康教育6个月后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对糖尿病基本知识的知晓率及自我管理状况显著优于教育前(均P<0.05、P<0.01);无1例新增糖尿病患者.结论 对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开展预防性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对糖尿病的认知能力,有效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我国公众急救知识普及培训现状

    综合分析我国公众急救知识普及培训的重要意义和研究进展,发现公众急救知识普及培训存在的问题包括公众对急救知识重要性认识不够,急救意识有待提高;缺乏完善的急救普及培训体系;培训内容及方式有待更新;医院急救知识培训及健康教育有待加强.针对问题提出对策,以期加强广大护理工作者对公众急救知识普及培训的关注和参与,提高公众参与急救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作者:王晓娟;付沫;赵世莉;付保国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三维标测系统指导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护理

    对19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在三维标测系统EnSite-NavX指导下进行射频消融术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例患者术后即刻均达到了完全肺静脉内电位隔离,随访3~12个月,18例根治,1例有效.提出详细掌握手术步骤、熟悉三维标测系统和射频仪的使用方法、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术中配合、熟悉手术相关并发症的观察护理并及早处理,是保证患者安全、提高医护配合默契程度的关键.

    作者:张晓华;邵爱英;郭春芳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医护人员共同参与临床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医护共同参与健康教育的效果,为临床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将32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62例)和对照组(160例).观察组采用医护共同参与健康教育的模式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对照组由管床护士负责实施健康教育.在患者出院前分别对两组患者健康知识的知晓程度进行评价,并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 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及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医护人员共同参与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患者学习健康知识的积极性,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和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作者:梅咏华;肖晓玲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氧驱动雾化吸入细辛脑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方法 将9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按住院号单双分成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55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雾化药物均为细辛脑,对照组采用超声雾化吸入,观察组采用氧驱动雾化吸入.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2%,对照组为63.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氧驱动雾化吸入细辛脑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效果明显,能减轻患儿气喘状态,有利于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作者:熊会佳;刘芳;沈群姣;黄荣华;何利波;黄永红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护理本科生自我概念与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

    目的 探讨护理本科生自我概念与应付方式的关系,为培养积极自我概念和良好应对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及应付方式问卷对239名护理本科女生进行调查.结果 护理本科生的自我概念总体较积极,多采用成熟的应付行为.不同自我概念水平的护理本科生其应付方式存在差异(P<0.01,P<0.05);自我概念总分和解决问题、求助因子呈正相关(均P<0.01),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因子呈负相关(P<0.05,P<0.01).结论 护理本科生的自我概念和应付方式相互影响,应重视二者关系,培养其积极的自我概念和良好的应对机制.

    作者:康丹;朱念琼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化疗致口腔黏膜炎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化疗所致口腔黏膜炎的相关因素,为制订预防口腔黏膜炎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对567例接受氟尿嘧啶类为主抗癌药物治疗患者于化疗期口服别嘌呤醇片或含漱0.8%别嘌呤醇溶液预防口腔黏膜炎,每天观察并记录患者口腔情况、化疗不良反应及睡眠情况等.对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患者发生口腔黏膜炎49例(8.6%),影响口腔黏膜炎发生的主要相关因素为口腔pH值、唾液黏稠度、腹泻、睡眠(均P<0.01).结论 需针对化疗所致口腔黏膜炎的主要相关因素进行护理干预,以降低黏膜炎的发生率及程度,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刘建红;郑晓莉;茅静;张柳柳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护患沟通记录单的设计与应用

    为了规范落实健康教育内容,使用自行设计的护患沟通记录单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有利于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利,使健康教育与护患沟通融为一体,可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周瑞萍;周小香;杨小英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急危重患儿父母对护士信任度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急危重患儿父母对护士的信任程度,为持续改进儿科护理服务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护患关系信任度量表对590名急危重患儿父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患儿父母对护士的信任度总体较高,评分为141.68±12.43;在一贯性、对护士知识和技术的权威性方面信任度高,而安心感、对未来的信心评分偏低.结论 需根据患儿父母的需求实施系统化、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履行告知义务,有效地促进护患沟通,遵从人际关系的尊重原则,尊重和重视患儿父母,满足患儿父母的需求,才能有效提高急危重患儿父母对护士的信任度.

    作者:卢琼芳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对老年血管性疾病患者实施同型半胱氨酸相关知识的教育

    目的 提高老年血管性疾病患者知识水平,减少血管性疾病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 对154例住院老年血管性疾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主要内容为血管性疾病发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B族维生素与血管性疾病的关系,健康生活方式的作用等.结果 教育后患者对心血管疾病的认知、采用科学饮食方式的比例较教育前显著提高(均P<0.01);患者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死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减少(P<0.01,P<0.05).结论 对老年血管性疾病患者进行Hcy知识的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的知识水平,改变其不良饮食习惯,减少血管性疾病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张书平;赵莉;杨文革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PTCA术患者盐酸替罗非班治疗的护理

    目的 探讨PTCA术患者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后主要不良反应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86例PTCA术患者采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治疗过程中做好穿刺部位的观察与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准确抽取血标本;做好心理护理等.结果 77例PTCA术患者未发生出血征象及并发症,9例出现不同部位出血,其中穿刺点出血4例,口腔牙龈出血2例,尿隐血测试阳性2例,大便隐血测试阴性1例,迟发性心脏压塞1例.结论 应用盐酸替罗非班于PTCA后患者,能明显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等不良事件和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但是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患者出血风险增大,术后应针对这一特点进行重点观察与护理.

    作者:薛晶;高娟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自体CD3A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原发性肺癌患者的护理

    对45例原发性肺癌患者采用CD3A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结果治疗有效率为68.89%,临床获益高达86.67%;患者一般情况良好,不适症状有所改善;患者T细胞亚群中CD8+细胞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CD3+、CD4+细胞和CD4+/CD8+比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均P<0.05);治疗过程中仅有2例(4.44%)出现畏寒、发热.提出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护理,在治疗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加强细胞回输护理是保证治疗顺利开展、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周光英;孙桂荣;胡艳梅;尹立波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生存质量状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便利抽取住院治疗的稳定期COPD患者38例,应用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生存质量测评表测量其疾病不确定感及生存质量.结果 COPD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呈中等强度,评分为87.30±13.22;生存质量评分为84.17±6.13;COPD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与生存质量评分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结论 对COPD患者需加强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提高其心理调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降低疾病不确定感,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孙玉姣;贡浩凌;庄利梅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穴位埋入羊肠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效果.方法 将64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两组治疗期间不使用减肥药物和其它减肥方法,按要求合理膳食及适当运动,观察组同时采用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穴位疗法,观察治疗前后体重和腰围变化,并评价减肥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63%,对照组总有效率87.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腰围和体重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下降水平优于对照组.结论 穴位埋线治疗减肥方便易行、疗效满意,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是一种较满意的减肥方法.

    作者:刘远珍;徐琳兰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式在社区糖尿病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 调动糖尿病患者学习的积极性,提高糖尿病教育效果.方法 选择社区94例2型糖尿病患者,每2个月1次轮流组织部分患者采用以问题为基础(PBL)教学方式实施糖尿病教育,连续1年,均于听课≥2次课后行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糖尿病知识掌握率为95.74%~100%,肯定PBL教学方式为94.68%~98.94%.结论 PBL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学习兴趣及知识的掌握程度.

    作者:李卡路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认知调查

    目的 了解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认知情况.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神经内科80名护理人员进行有关脑卒中康复护理认知状况调查.结果 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对脑卒中康复护理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认知误区.结论 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知识缺乏,需对护理人员进行脑卒中康复护理理念、知识、技能的教育,以提高康复护理能力,使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王翠玲;王洪菊;董红;徐明;刘向荣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Lipo-PGE1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压疮模型的干预作用

    目的 探讨脂质载体前列腺素E1(Lipo-PGE1)对皮肤缺血-再灌注损伤压疮大鼠模型的干预作用,为压疮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将24只大鼠随机分成缺血组(I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Lipo-PGE1干预组(PGE1组)各8只.三组均于压疮装置上受压2 h,Ⅰ组解除受压后立即处死;IR组、PGE1组解除受压前10 min分别于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Lipo-PGE1,解除受压4 h时处死.结果 与Ⅰ组、PGE1组比较,IR组SOD活性显著降低,MDA、LDH、ET-1、NO含量显著增加(均P<0.05).而PGE1组各项指标与I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缺血-再灌注损伤在压疮形成中发挥作用,Lipo-PGE1能有效拮抗氧自由基对皮肤的损伤,减轻皮肤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杨晔琴;姜丽萍;蔡福满;韦泾云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指压法用于肥胖儿头皮静脉穿刺

    由于肥胖儿头皮下脂肪厚,血管隐藏深,且有的患儿发质硬或头部皮肤发青,血管不易观察,给头皮静脉穿刺增加了难度.

    作者:郭少峰;金伟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行为干预对新护士环境适应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行为干预对新护士环境适应能力的影响.方法 对新护士自来院时开始实施以人性化管理为主的行为干预,即做好新护士来院后的第1次接待;开展新护士来院后的心理健康维护;丰富集体活动,培养团队意识;合理安排岗前培训.采用自行设计的新护士自我评价表及护士长考核评估表进行评价.结果 工作1年时,新护士自我评估及护士长考核评估新护士人际关系、工作熟练度、合作共事等指标评分较工作3个月时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 对新护士实施以人性化管理为主的行为干预,可提高她们的环境适应能力,稳定护理队伍.

    作者:汪凤兰;马桂兰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6 Sigma法在降低留置导尿感染风险中的应用

    目的 规范留置导尿及其护理过程,降低留置导尿感染率.方法 将73例留置导尿患者按住院号单、双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按无菌操作原则置尿管,置管后以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应用6 Sigma改进模式及失效模式测量、分析留置导尿管感染主要原因,改进置管及置管后护理操作流程.结果 留置导尿的第5、7天,观察组尿道口有菌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中段尿、导尿管和集尿袋接口处有菌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应用6 Sigma方法系统分析留置导尿感染原因准确,采取的控制感染措施能有效降低留置导尿感染风险.

    作者:戴慧珊;施雁;毛雅芬 刊期: 2007年第17期

  • 循证护理在外周静脉留置针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外周静脉留置针培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41名三年制专科护理班学生分为实验班(71名)和对照班(70名),在临床实习前行外周静脉留置针培训教学,对照班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培训,实验班采用循证护理方法进行培训.结果 实验班外周静脉留置针操作考核成绩及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显著优于对照班(均P<0.01).结论 运用循证护理方法对学生进行外周静脉留置针培训,可提高其操作能力,使学生更快与临床接轨,并有益于提高综合能力.

    作者:王亚敏;杨桂芝;黄晓梅 刊期: 2007年第17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