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生活质量量表在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李宝石;潘士勇;蔡辉

关键词:冠心病, 生活质量, 评价
摘要:生活质量量表是一种评价疾病对患者生存状态、治疗效果及其生活变量的重要方法.目前,有多种评价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方法,现就评价冠心病患者常用量表的应用进行综述.
医学研究生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急救体会

    目的:通过回顾分析在急救医学科救治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以总结急性百草枯中毒救治中第一时间的处理要点,以及院内救治的用药方法和治疗手段,并对防治肺纤维化及其他严重致死性并发症的方法进行探讨.方法:该科近期收治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14例,其中男4例,女10例,年龄12~65岁,平均年龄为32.6岁.对其早期处理方法、急诊用药方式、方法以及其他治疗手段进行了分析,对其死亡率、救治成功率、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病死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为口服市售20%百草枯溶液而中毒,服毒物剂量约10~100ml.经抢救治疗,14例患者中死亡12例(85.7%),治愈2例(14.3%);死亡时间为中毒后3~18d,平均为10.8d.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器官功能损害等并发症,除局部黏膜损伤外,肺纤维化和急性肝、肾功能损害为常见、严重的并发症,死于上述并发症者分别为12/12、8/10和8/10.结论:百草枯中毒救治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服毒后第一时间及时失活和吸附处理.一旦出现肺纤维化,病情基本无法逆转.各种药物对晚期患者的并发症防治和治愈率的提高可能有一定作用.

    作者:唐文杰;孙海晨;许宝华;邵旦兵;刘红梅;聂时南;吴学豪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吡格列酮对人脂肪细胞中脂联素及其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吡格列酮对人脂肪细胞中脂联素及其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外科手术患者腹网膜脂肪组织,进行人前体脂肪细胞的原代培养并诱导其分化.适时用不同浓度的吡格列酮进行药物干预,取分化第10d的脂肪细胞用于实验,分设对照组和药物干预组,提取RNA后以RT-PCR方法检测脂联素及其受体的mRNA的表达,比较其差异.结果:吡格列酮药物干预组人脂肪细胞中脂联素及其受体的mRNA的表达量高于不加药物的对照组.结论: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吡格列酮能增加人脂肪细胞中脂联素及其受体的mRNA的表达.

    作者:丁亚琴;马向华;沈捷;周建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垂体细胞瘤合并垂体腺瘤4例报告

    垂体细胞瘤(pituicytoma)是一种少见的、发生于垂体后叶的胶质细胞瘤 [1],多为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属于良性胶质瘤(WHOⅠ级).而垂体细胞瘤合并垂体腺瘤(pituicytoma combined with pituitary adenoma, PCWPA)者则更为少见.我们报告4例PCWPA,并作鉴别诊断.

    作者:卢洪胜;周志毅;石群立;周晓军;马恒辉;孟奎;陆珍凤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坏死性涎腺化生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坏死性涎腺化生(NS)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复习3例NS的临床资料,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标记和人乳头瘤病毒(HPV)原位杂交.结果:NS的组织学特点包括:唾液腺的凝固性坏死、导管上皮鳞化、邻近黏膜上皮的假上皮瘤样增生、间质黏液变性以及唾液腺慢性肉芽肿性炎.NS细胞形态温和,保留了完整的小叶结构,病程有自限性.鳞化的导管上皮表达CK-HMW、P63,不表达CK20、Calponin和S-100.3例NS行HPV原位杂交未见阳性表达.结论:正确的诊断NS这一良性的、具有自愈倾向的炎性病变,可以避免不恰当的治疗.

    作者:王海;ZHOU Xiao-jun;周晓军;吴波;马俊青;金行藻;周航波;马恒辉;王建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双源CT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的新进展

    双源CT是CT史上的新革命,开创了CT成像的新纪元.其核心技术有:零兆金属球管、电磁直接驱动技术、静音扫描技术、特殊散射线校正、重建技术及特殊的射线剂量调控技术,特别是适应性心电图门控剂量调控技术.双源CT具有两套数据采集系统,且呈垂直状态分布于机架内,机架只需旋转90°就能完成数据采集,实现了83 ms的恒定时间分辨率,可对不同心率的患者在不行任何心率干预的情况下,获得高质量的冠状动脉血管图像.另外,独特的双能量成像技术可用于去除骨骼及钙化、评价组织血流灌注以及鉴别组织成分,显示韧带和软骨等,拓宽了CT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郑玲;顾海峰;杨刚;李林;周长圣;张龙江;卢光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大鼠心肌肌钙蛋白Ⅰ基因Lys184缺失突变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

    目的:构建SD大鼠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赖氨酸(Lys)184缺失突变重组腺病毒载体.方法:利用PCR定点突变方法给大鼠cTn I基因引入Lys184缺失突变,将扩增片段克隆至pMD18-T载体,在C末端用PCR法加6×组氨酸(His)标签序列后,再亚克隆至Adeno-X腺病毒DNA,转染HEK 293细胞,包装形成重组腺病毒(Ad-cTnI Lys184del).结果:PCR及测序结果表明,重组腺病毒序列正确,Western blot证明有融合突变蛋白表达.结论:本研究成功地构建了大鼠cTnI Lys184缺失突变重组腺病毒载体,为后续的功能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研究材料.

    作者:万文辉;吴恒芳;杨笛;张寄南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生活质量量表在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生活质量量表是一种评价疾病对患者生存状态、治疗效果及其生活变量的重要方法.目前,有多种评价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方法,现就评价冠心病患者常用量表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李宝石;潘士勇;蔡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压力蒸汽灭菌设备质量控制技术和实例

    医疗设备在现代医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若使用不当或缺乏必要的质量控制手段,将会危及患者生命.

    作者:戚仕涛;汤黎明;王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地塞米松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在小鼠血管增生性视网膜病变中不同时期的给药效果,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相互作用.方法:将20只7d龄C57BL/6J幼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早治疗组和晚治疗组.除对照组外,均建立高浓度氧气诱导的C57BL/6J幼鼠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模型.后2组分别于出生后第7d和第12d起连续5d皮下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0.5mg/kg·d-1).17d龄时取幼鼠双眼球作普通病理切片及免疫组化检测,分别检测视网膜新生血管芽内皮细胞核数目及VEGF的表达.结果:模型组视网膜新生血管芽内皮细胞核数目及VEGF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早治疗组与晚治疗组的视网膜新生血管芽内皮细胞核数目和VEGF表达,较模型组均明显减少(P<0.01);早治疗组较晚治疗组也明显减少(P<0.01).结论:在氧诱导的血管增生性视网膜病变模型中,地塞米松可以抑制视网膜新血管形成和VEGF的表达,而且病变早期应用地塞米松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晚期.

    作者:刘文慧;李一壮;吴永青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组织因子与脓毒症的关系

    脓毒症是感染继发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重组活化蛋白C的抗凝作用对脓毒症患者已取得肯定疗效,使脓毒症导致的凝血异常受到重视.组织因子是感染诱发的主要凝血因子.该文作者就其与脓毒症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赵峰;郑曙云;徐建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脓毒症治疗的新进展

    近年来,随着对脓毒症发生机制认识的深入,一些新的治疗策略,包括早期液体复苏、活化C蛋白、加强胰岛素和肾上腺功能替代治疗以及一些新的治疗靶点的出现,使脓毒症的治疗有了新的进展.作者对此作一综述.

    作者:封小美;徐建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心肺转流术后肾损伤机制及其保护措施

    尽管心肺转流(CPB)技术不断地改进,但心脏手术术后肾功能不全仍时有发生.文献报道CPB术后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为7%~40%,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发生率为1%~10%.而且一旦发生了ARF,其预后差,病死率高达40%~80%.本研究就CPB术后肾损伤的机制、危险因素及现有保护措施作一综述.

    作者:朱家全;景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枝孢样枝孢霉与卡氏枝孢霉形态超微结构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枝孢样枝孢霉和卡氏枝孢霉超微结构的差异,探讨其致病性差异.方法:采用PDA培养,对临床分离的枝孢样枝孢霉和卡氏枝孢霉超微结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枝孢样枝孢霉和卡氏枝孢霉超微结构有所不同,显示枝孢样枝孢霉真菌易于发生衰老,真菌细胞壁出现明显增厚等改变.结论:了解枝孢样枝孢霉的一些生物学特性,可用于对暗色枝孢霉病诊治,也能从一个角度说明枝孢样枝孢霉的致病性弱于卡氏枝孢霉.

    作者:桑红;何威;姜少军;吕桂霞;沈永年;邓德权;管海宏;周晓军;刘维达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姜黄素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的生长抑制及细胞外基质合成的影响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体外培养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EF-5)MRC-5增殖、胶原表达和周期分布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MRC-5细胞,用姜黄素处理,分为正常对照组和10、20、30、40、50、60μmol/L姜黄素组.于37℃继续培养24h后,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用天狼猩红染色法测定细胞内胶原的表达,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姜黄素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抑制MRC-5细胞的增生(P<0.05),并降低胶原的生成(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细胞主要停滞于G1期.结论:姜黄素能抑制MRC-5细胞的增殖和胶原的增加,并使细胞周期停滞在G1期,提示姜黄素可能通过抑制MRC-5细胞的增殖来减少细胞外基质积聚,从而发挥其抗肺纤维化的作用.

    作者:解克芳;牛建昭;王继峰;李亚东;张会存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维和医疗分队轮换工作的实践

    目的:总结维和医疗分队完成联合国驻非洲某国维和卫勤保障部队轮换工作的经验.方法:2004年12月至2005年7月,某部第二批维和医疗分队圆满完成了维和卫勤保障任务.在部队实施跨洲际远程部署到非洲某国后,采取分批次成建制轮换模式,前后分别2次完成维和任务交接.结果:实现了维和卫勤保障与维和任务区各相关部门的密切合作、联军协调、联军行动和连续工作,检验了维和医疗分队战备训练和卫勤保障的实际能力和水平.结论:通过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卫勤保障部队的轮换,全面锻炼了部队,适应了未来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反恐行动的需求,对扎实地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胡小南;王与荣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子激活受体-γ激动剂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随着冠状动脉再通技术的发展,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子激活受体(PPAR)-γ在大鼠心肌分布,而PPAR-γ激动剂除了具有胰岛素增敏作用外,还能抑制细胞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等发挥保护作用,本文就PPAR-γ激动剂对心肌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刘晓军;景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转录因子GATA-4在人胎心发育中的表达

    目的:了解转录因子GATA-4在人类胚胎心脏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人类6~23孕周正常胚胎或胎儿心脏45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GATA-4的表达.结果:早期胚胎心脏,GATA-4在心室中无明显表达,心房中弱表达,小梁网中表达相对较高.随着心脏的进一步发育,心室开始有表达,而且表达水平大幅度上升,胚胎18周始心室表达水平超过心房.GATA-4在室间隔肌部和膜部均有表达,并随着心脏的发育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在心脏各部室间隔内表达强.结论:GATA-4在人类胚胎心脏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心肌增殖的一个调节因子.

    作者:周云;何晓宇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黑色素瘤抑制蛋白在软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黑色素瘤抑制蛋白(MIA)又称软骨源性维A酸敏感蛋白(CD-RAP),它不仅在恶性黑色素瘤细胞中表达,而且也在软骨细胞中表达,因此,在日趋成熟的软骨损伤研究中MIA成为可判断软骨损伤情况的一种生物学标记物.本文作者对其生物化学结构、生理功能及在软骨损伤研究中的进展加以综述.

    作者:班吉鹤;赵建宁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氯胺酮对新生大鼠认知功能和海马突触素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氯胺酮对新生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以及对海马突触素的影响.方法:1周龄 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对照组给予与氯胺酮组相同体积的等渗盐水;氯胺酮100mg组和50mg组麻醉诱导时分别腹腔注射氯胺酮100和50mg/kg,以后每小时追加首次剂量的1/2,维持麻醉6h.麻醉后21d进行旷场实验和Morris水迷宫实验,后取海马标本行突触素免疫组化染色,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并采集图像,用Image J 图像处理软件分析荧光半定量A值.结果:氯胺酮可导致大鼠的认知功能的降低,海马突触素表达增加(P<0.05),氯胺酮100mg组和50mg组之间海马突触素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胺酮可降低新生大鼠的认知功能,并上调海马突触素表达.

    作者:蒯建科;孙绪德;高昌俊;杨永慧;姚立农;柴伟;曹一战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肾功能衰竭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8例报告

    部分肾功能不全和等待肾移植的患者,因尿毒症和代谢改变及术后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有增加胆囊病变的潜在危险性,如急性胆囊炎、胆囊息肉癌变等.

    作者:张云民;嵇武;李令堂;李玺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医学研究生学报杂志

医学研究生学报杂志

主管: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