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斌
垂体细胞瘤(pituicytoma)是一种少见的、发生于垂体后叶的胶质细胞瘤 [1],多为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属于良性胶质瘤(WHOⅠ级).而垂体细胞瘤合并垂体腺瘤(pituicytoma combined with pituitary adenoma, PCWPA)者则更为少见.我们报告4例PCWPA,并作鉴别诊断.
作者:卢洪胜;周志毅;石群立;周晓军;马恒辉;孟奎;陆珍凤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近几年超声造影剂与造影技术有了突破性进展,以声诺维(SonoVue)为代表的新型超声造影剂与灰阶谐波成像造影技术的临床应用,为超声医学打开了崭新的一页,超声造影已成为超声医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作者:杨斌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随着冠状动脉再通技术的发展,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子激活受体(PPAR)-γ在大鼠心肌分布,而PPAR-γ激动剂除了具有胰岛素增敏作用外,还能抑制细胞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等发挥保护作用,本文就PPAR-γ激动剂对心肌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刘晓军;景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生活质量量表是一种评价疾病对患者生存状态、治疗效果及其生活变量的重要方法.目前,有多种评价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方法,现就评价冠心病患者常用量表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李宝石;潘士勇;蔡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的影像学特征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手术方法、术后处理及随访情况.结果:1例术前行B超检查,疑为颈动脉体瘤,经双源CT检查证实;3例行CT检查,1例行MRI检查,1例CT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均明确诊断.6例颈动脉体瘤患者中,单纯肿瘤切除者1例,肿瘤及颈外动脉节段切除5例,其中2例行颈总动脉分叉部缝合修补.术后1例出现舌下神经和喉返神经损伤征象及癫痫,1例出现短期的交感神经受损征象(Horner征),余均未出现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6例患者均临床治愈,随访2个月至7年,均无复发.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CT和MRI检查均可提供一定的诊断依据,双源CT和DSA检查是诊断颈动脉体瘤的佳手段.手术切除是颈动脉体瘤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前认真准备,术中细心操作,术后加强护理,可降低脑缺血损伤和脑神经损伤的概率.
作者:孟昭业;张森林;杨震;董震;曹罡;刘锐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尽管心肺转流(CPB)技术不断地改进,但心脏手术术后肾功能不全仍时有发生.文献报道CPB术后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为7%~40%,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发生率为1%~10%.而且一旦发生了ARF,其预后差,病死率高达40%~80%.本研究就CPB术后肾损伤的机制、危险因素及现有保护措施作一综述.
作者:朱家全;景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用多导睡眠图监测67例患者,同时行动态血压和头颅磁共振检查.结果:中、重度呼吸暂停组高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重度呼吸暂停组脑卒中的发生率高于正常组.结论: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高血压和脑卒中发生率高.
作者:宋莉莉;耿昌明;王文昭;夏斌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评价各种复位固定方法对下颌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探讨下颌骨骨折佳治疗方法.方法:对148例下颌骨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咬合关系恢复良好134例,局部不良6例,不正常8例;疗效与骨折损伤类型和复位固定方法有关.结论:对下颌骨骨折的治疗应树立多学科协作的综合系列治疗观念,在正确的复位前提下,采用可靠的固定才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颌间牵引加钛板内固定是目前常用的佳治疗方法.
作者:杨震;曹罡;肖平;寿柏泉;黎介寿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回顾分析在急救医学科救治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以总结急性百草枯中毒救治中第一时间的处理要点,以及院内救治的用药方法和治疗手段,并对防治肺纤维化及其他严重致死性并发症的方法进行探讨.方法:该科近期收治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14例,其中男4例,女10例,年龄12~65岁,平均年龄为32.6岁.对其早期处理方法、急诊用药方式、方法以及其他治疗手段进行了分析,对其死亡率、救治成功率、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病死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为口服市售20%百草枯溶液而中毒,服毒物剂量约10~100ml.经抢救治疗,14例患者中死亡12例(85.7%),治愈2例(14.3%);死亡时间为中毒后3~18d,平均为10.8d.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器官功能损害等并发症,除局部黏膜损伤外,肺纤维化和急性肝、肾功能损害为常见、严重的并发症,死于上述并发症者分别为12/12、8/10和8/10.结论:百草枯中毒救治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服毒后第一时间及时失活和吸附处理.一旦出现肺纤维化,病情基本无法逆转.各种药物对晚期患者的并发症防治和治愈率的提高可能有一定作用.
作者:唐文杰;孙海晨;许宝华;邵旦兵;刘红梅;聂时南;吴学豪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使来源于人阴道毛滴虫的蛋氨酸裂解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纯化表达产物获得重组蛋氨酸裂解酶.方法:用蛋氨酸裂解酶基因片段克隆至pGEX4T-2,转化大肠杆菌,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诱导下体外表达重组蛋白,亲和层析纯化重组蛋白.结果:表达产物经SDS-PAGE,显示在相对分子质量68000处出现高浓度的GST融合蛋白,其相对分子质量与预期的GST-重组蛋氨酸裂解酶大小相符;薄层扫描显示重组蛋白占总菌量的34%.结论:人阴道毛滴虫蛋氨酸裂解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成功地获得高效表达.
作者:马百坤;王红兵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吡格列酮对人脂肪细胞中脂联素及其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外科手术患者腹网膜脂肪组织,进行人前体脂肪细胞的原代培养并诱导其分化.适时用不同浓度的吡格列酮进行药物干预,取分化第10d的脂肪细胞用于实验,分设对照组和药物干预组,提取RNA后以RT-PCR方法检测脂联素及其受体的mRNA的表达,比较其差异.结果:吡格列酮药物干预组人脂肪细胞中脂联素及其受体的mRNA的表达量高于不加药物的对照组.结论: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吡格列酮能增加人脂肪细胞中脂联素及其受体的mRNA的表达.
作者:丁亚琴;马向华;沈捷;周建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氯胺酮对新生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以及对海马突触素的影响.方法:1周龄 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对照组给予与氯胺酮组相同体积的等渗盐水;氯胺酮100mg组和50mg组麻醉诱导时分别腹腔注射氯胺酮100和50mg/kg,以后每小时追加首次剂量的1/2,维持麻醉6h.麻醉后21d进行旷场实验和Morris水迷宫实验,后取海马标本行突触素免疫组化染色,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并采集图像,用Image J 图像处理软件分析荧光半定量A值.结果:氯胺酮可导致大鼠的认知功能的降低,海马突触素表达增加(P<0.05),氯胺酮100mg组和50mg组之间海马突触素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胺酮可降低新生大鼠的认知功能,并上调海马突触素表达.
作者:蒯建科;孙绪德;高昌俊;杨永慧;姚立农;柴伟;曹一战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对心肌桥的临床诊断价值及心肌桥合并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双源CT对417例有心绞痛或类似心绞痛症状的可疑冠心病者行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并按患者年龄不同分为青年、中年和老年组,分析组间合并冠状动脉斑块及斑块性质的差异.结果:青年、中年和老年组分别为137例、197例和83例,所有患者检出心肌桥病变者76例(28.1%),其中合并有冠状动脉斑块者41例(53.9%).青年组心肌桥10例(13.2%),合并冠状动脉斑块者2例(20.0%);中年组心肌桥36例(47.4%),合并冠状动脉斑块者17例(47.2%);老年组心肌桥30例(39.5%),合并冠状动脉斑块者22例(73.3%).组间心肌桥冠状动脉斑块发生率及斑块性质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源CT对心肌桥病变检出率高.心肌桥合并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与年龄增长有关,不同年龄组合并冠状动脉斑块的性质有显著差异.
作者:龙丹;钱晓明;刘瑜;孙志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体外培养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EF-5)MRC-5增殖、胶原表达和周期分布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MRC-5细胞,用姜黄素处理,分为正常对照组和10、20、30、40、50、60μmol/L姜黄素组.于37℃继续培养24h后,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用天狼猩红染色法测定细胞内胶原的表达,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姜黄素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抑制MRC-5细胞的增生(P<0.05),并降低胶原的生成(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细胞主要停滞于G1期.结论:姜黄素能抑制MRC-5细胞的增殖和胶原的增加,并使细胞周期停滞在G1期,提示姜黄素可能通过抑制MRC-5细胞的增殖来减少细胞外基质积聚,从而发挥其抗肺纤维化的作用.
作者:解克芳;牛建昭;王继峰;李亚东;张会存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坏死性涎腺化生(NS)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复习3例NS的临床资料,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标记和人乳头瘤病毒(HPV)原位杂交.结果:NS的组织学特点包括:唾液腺的凝固性坏死、导管上皮鳞化、邻近黏膜上皮的假上皮瘤样增生、间质黏液变性以及唾液腺慢性肉芽肿性炎.NS细胞形态温和,保留了完整的小叶结构,病程有自限性.鳞化的导管上皮表达CK-HMW、P63,不表达CK20、Calponin和S-100.3例NS行HPV原位杂交未见阳性表达.结论:正确的诊断NS这一良性的、具有自愈倾向的炎性病变,可以避免不恰当的治疗.
作者:王海;ZHOU Xiao-jun;周晓军;吴波;马俊青;金行藻;周航波;马恒辉;王建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脓毒症是感染继发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重组活化蛋白C的抗凝作用对脓毒症患者已取得肯定疗效,使脓毒症导致的凝血异常受到重视.组织因子是感染诱发的主要凝血因子.该文作者就其与脓毒症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赵峰;郑曙云;徐建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构建SD大鼠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赖氨酸(Lys)184缺失突变重组腺病毒载体.方法:利用PCR定点突变方法给大鼠cTn I基因引入Lys184缺失突变,将扩增片段克隆至pMD18-T载体,在C末端用PCR法加6×组氨酸(His)标签序列后,再亚克隆至Adeno-X腺病毒DNA,转染HEK 293细胞,包装形成重组腺病毒(Ad-cTnI Lys184del).结果:PCR及测序结果表明,重组腺病毒序列正确,Western blot证明有融合突变蛋白表达.结论:本研究成功地构建了大鼠cTnI Lys184缺失突变重组腺病毒载体,为后续的功能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研究材料.
作者:万文辉;吴恒芳;杨笛;张寄南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是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肾炎,不同临床病理表现的患者在治疗反应和预后上存在着较大差异.治疗时,应根据其不同临床表现、病理类型给予分型治疗,重症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应积极治疗.作者对目前的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林炯程;胡伟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总结维和医疗分队完成联合国驻非洲某国维和卫勤保障部队轮换工作的经验.方法:2004年12月至2005年7月,某部第二批维和医疗分队圆满完成了维和卫勤保障任务.在部队实施跨洲际远程部署到非洲某国后,采取分批次成建制轮换模式,前后分别2次完成维和任务交接.结果:实现了维和卫勤保障与维和任务区各相关部门的密切合作、联军协调、联军行动和连续工作,检验了维和医疗分队战备训练和卫勤保障的实际能力和水平.结论:通过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卫勤保障部队的轮换,全面锻炼了部队,适应了未来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反恐行动的需求,对扎实地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胡小南;王与荣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回心草具有较为显著的抗心肌缺血、缺氧、扩张冠状动脉、改善血液流变学、抗动脉粥样硬化及减轻内皮细胞受损等作用,可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胸闷、胸痛等症状.现对回心草的化学成分、心脏保护作用及在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肖继明;陈锐华;徐军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