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碧玉
骨科全髋置换、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切口一般采用敷料覆盖,再用绷带加压包扎减少渗血.但此方法包扎费时,术后易松脱,渗血较多.我科根据髋部及股骨特殊解剖结构,设计制作弹力裤用于术毕患者包扎伤口,加压固定,经临床应用,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作者:竺永健;柯美霞;王丽娟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目的 了解中医护理本科和专科护生的临床实习需求,以制订针对性改进措施,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方法 采取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76名护理专科护生和25名护理本科护生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临床教师资历、综合素质及临床实习内容.结果 24.8%护生认为临床教师需具备专科以上学历,52.5%护生认为临床教师学历不重要,但临床经验重要;47.5%护生选择护师作为临床教师;43.6%护生要求中医护理专业的教师作为临床带教教师.护生对临床教师综合素质需求排列前3位依次为实践操作技能(100%),基础理论知识(94.1%),人际沟通能力(93.1%).对临床实习内容需求排列前3位依次为中医护理(94.1%),沟通能力和技巧(89.1%),基础护理和应急能力、急救护理(均为88.1%).结论 护生需要基础理论扎实、实践操作技能及沟通能力强的临床带教教师,认为中医护理、沟通能力和技巧、基础护理、急救护理是实习的主要内容.应重视临床带教教师的选拔和培训,调整教学计划和内容,提高中医临床护理教学质量.
作者:吴碧玉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喉罩通气在抢救颈椎外伤患者中重建人工气道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3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气管插管通气,观察组采用喉罩插管通气,观察两组插管时间、插管成功率及患者的SpO2上升时间.结果 观察组一次插管成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插管时间和SpO2上升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喉罩插管通气在抢救颈椎损伤患者中具有方便快捷、安全、可靠的特点,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李桂凤;刘玉峰 刊期: 2007年第20期
对50例非器质性咽异感症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行颈部穴位封闭.结果 治愈43例(86.0%),明显好转7例(14.0%);住院1~2 d,平均1.5 d;出院后随访1年均无复发.提出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及封闭前后的护理,可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王勤;余冬玲;刘冬红;张玉萍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3种微量注射泵应用过程中泵体垂直移动前后短时间内流出量的变化.方法 分别用电子天平定量测定国产、日本产、德国产3种微量泵在停机STOP状态下垂直移动泵体后和10 ml/h的工作状态下垂直移动泵体前及移动后1 min的流出量,重复测定10次.结果 3种注射泵在STOP状态下移动后1 min的流出量分别为(0.7411±0.0667)ml、(0.2909±0.0417)ml、(0.6021±0.0147)ml,经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3个注射泵在10 ml/h的工作状态下,移动前1 min泵体实际流出量分别为(0.1657±0.0049)ml、(0.1803±0.0037)ml、(0.1743±0.0009)ml,移动后1 min的流出量分别为(0.9423±0.0285)ml、(0.4565±0.0204)ml、(0.7789±0.0179)ml,与移动前1 min的流出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连接延长管的注射泵在STOP及运行状态下垂直移动泵体后短时间内有一定量的液体流出,应用微量注射泵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移动或关闭延长管后移动,以避免意外输入液体造成的危害.
作者:罗侨端;韦靖;梁艳香;黄建明;曾玲;吴艳 刊期: 2007年第20期
对36例隐睾患儿在小儿腹腔镜下行睾丸下降固定术,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各项准备;术中正确安置体位,保持适当的气腹压力,按照步骤准确传递手术器械.结果 均顺利完成手术,每侧手术时间平均28.0 min术后1~7 d出院,平均住院5.3 d.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4.0个月,下降睾丸无回缩、发育正常.提出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及熟练的术中配合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作者:夏述燕 刊期: 2007年第20期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手术方式不断更新,手术量不断增加.为减少手术室器械护士的工作量,提高器械的使用率及完好率,我科2006年7月采用筛式器械托置放器械,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谢洁;赖海燕;马育璇;吴敏;李美清 刊期: 2007年第20期
总结78例痉挛性脑瘫患儿手术配合要点,提出认真做好术前准备和心理护理,熟练掌握手术流程及特殊仪器的使用方法,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
作者:宋知宁;段宏银;刘英楠;李君 刊期: 2007年第20期
滴眼药是眼部疾病治疗的方法之一,患者因病情需要同时应用几种眼药.由于眼药瓶体积小且无固定置放处,置于患者床头柜常与其它药物及生活用品混淆,患者使用不便.为此,笔者设计了一种简易眼药盒,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韩艳玲;吕海燕;张郧芳 刊期: 2007年第20期
对25例舌癌患者施行舌切除及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舌重建术.结果 25例游离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术后发生静脉危象,经探查并重新吻合后皮瓣成活.提出护士认真做好术前准备和患者的心理护理,熟练掌握手术步骤及专用器械的使用方法,术中密切与医生配合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
作者:黄慧华 刊期: 2007年第20期
对81例子宫癌患者行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结果 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5~3.0 h,术中出血100~200 ml;无并发症发生,术后恢复良好,切口一期愈合.提出认真做好术前准备和术前访视,熟练掌握手术步骤,术中与医生密切配合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
作者:张莉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中医辨证施食对鼻咽癌放疗患者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72例鼻咽癌放疗患者根据中医辨证施治法则,对痰热内结、肺胃阴虚、气血亏损、脾胃失调、肾精亏虚5种不同证型分别予以辨证施食.结果 72例中显效28例,有效3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0.3%.结论 辨证施食可减轻鼻咽癌放疗患者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彭素清;罗丽霞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顺产儿脐部护理中修剪法配合Orem自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名顺产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名.对照组按常规进行脐部护理;观察组择期行脐部修剪,同时根据Orem自理模式进行全补偿、部分补偿及支持-教育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两组脐带出血、脱落及疑似感染情况.结果 两组均未出现脐带出血情况;两组出生后9 d回访时脐带脱落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修剪法配合Orem自理模式进行脐部护理,能促进新生儿脐带早脱落.
作者:王爱琴;常晓梅;黄春梅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目的 了解临床护士职业暴露漏报率及其原因,以寻求降低护理人员职业感染危险性的有效方法.方法 要求102名轮中夜班的临床护士按常规上报2006年1~6月的职业暴露情况,6个月后由专人采用自制问卷及面对面访谈的方式向102名护士了解实际职业暴露漏报率及其原因.结果 102名护士中发生职业暴露74名(72.5%),124人次漏报48人次,漏报率为38.7%.漏报原因依次为患者的检验结果正常,无需上报;暴露较轻,已经过消毒处理;工作繁忙,忘了上报;认为上报对已发生的暴露无帮助而未上报.结论 护士职业暴露漏报率较高,应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提高护士职业暴露防护意识并采取积极防护措施.
作者:金学兰 刊期: 2007年第20期
脑卒中患者多出现肢体瘫痪,由于肢体长期缺乏功能锻炼导致肌肉萎缩,形成痉挛畸形手,鉴此,我科在康复护理中,除指导其进行早期治疗和康复锻炼外,于2006年5月自行设计制作防畸形手支具,可保持手的伸展位置,避免手畸形的发生,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朱颖洁;田建华;丁皎皎;邓艳芬;杨富英;黄秋媚 刊期: 2007年第20期
Brown架是骨科常用的一种牵引装置,主要用于下肢骨折牵引术中.牵引架通常为框架结构,牵引过程中必须在牵引架上缠制衬垫,以托住被牵引的患肢,维持牵引位.
作者:张爱萍 刊期: 2007年第20期
目的 了解ICU护士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实施口腔护理的状况,以指导护士正确进行口腔护理.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应用非随机抽样方法对北京市8所三级甲等医院145名ICU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考察评估2所医院31名ICU护士的操作技能.结果 ICU护士在对患者实施口腔护理中的操作关键步骤、擦拭部位和擦拭时间三方面,自我评估显著高于实际观察评估(均P<0.01).结论 应加强护士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及口腔护理技能训练,全面提高口腔护理质量.
作者:王荣梅;尚少梅 刊期: 2007年第20期
静脉输液是临床各科中重要的治疗措施,而静脉穿刺技术亦是护士应掌握的基本护理技能.进行静脉穿刺时,首先需选好血管,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进行穿刺,如肥胖者皮下脂肪厚,静脉较深,难以掌握进针深度及角度,消瘦者及老年患者静脉易滑动,水肿患者静脉不明显等.
作者:陈志芳;吴君燕;顾燕萍 刊期: 2007年第20期
对我国护理研究生教育存在重视知识的实用性和功利性,而忽视人文素质教育问题进行综述.提出需从转变教育观念,强化师资队伍建设,营造人文素质教育环境等方面入手,多渠道解决目前护理研究生人文素质缺乏的问题,使其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作者:谢丽琴;张静平;张侠;杨冰香 刊期: 2007年第20期
随着无痛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部分产妇剖宫产术后均选择使用镇痛泵,以达到减轻痛的目的.为防止术后置管脱落而影响镇痛效果,我科于2006年5~12月改进固定方法并临床应用于100例产妇,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詹秋菊 刊期: 2007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