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42例

张迎春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 中西医疗法,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一般治疗及激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中医辨证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激素副反应等.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12%,对照组为69.3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改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激素的副反应表现(柯兴样体征、骨质疏松、继发感染、血糖升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症临床疗效满意.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加针灸治疗剖宫产术后早排气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中药加针灸治疗剖宫产术后早排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术的20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术后常规输液、抗感染、止血、促宫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配合加服自拟排气汤和穴位针灸治疗,密切观察两组患者肠鸣音的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腹胀程度.结果:治疗组的患者术后与对照组比较,肠呜音恢复的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大大缩短(P<0.01),腹胀患者的数量明显减少(P<0.01),治疗效果非常理想.结论:中药加针灸治疗剖宫产术后早排气效果非常理想,应在临床推广.

    作者:刘顺宜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血塞通滴丸对糖尿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本文探讨了西药常规用药并联合血塞通滴丸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结果发现血塞通滴丸对血液流变学影响明显,能极大地减少糖尿病患者出现的并发症.

    作者:晏学才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自拟结肠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5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自拟结肠汤内服加保留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7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5例子结肠汤口服同时进行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30例子柳氮磺胺吡啶(SASP)口服,并以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奴夫卡因保留灌肠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对比观察两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承恩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中西药促足月妊娠引产的效果分析

    目的:比较中药薏仁与普贝生促足月妊进娠引产效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90例足月妊娠未临产的初产孕妇,随机分为中药组(薏仁组)与西药组(普贝生组),每组患者45例.其中中药组采用薏仁150g煮糖后顿服;西药组孕妇经阴道后穹隆置入普贝生1~2次.分析比较两组孕妇宫颈Bishop评分,分娩情况及对于产妇、新生儿的影响.结果:①普贝生组宫颈BishoP评分增加3.95±1.22,薏仁组增加2.98±0.8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普贝生组促产的有效率为91.1%,其中显效率为82.2%;薏仁组有效率为66.7%,其中显效率为40.0%,二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普贝生组顺产率为71.1%,进入产程时间32.5±15.4h,产程7.5±2.4h;薏仁组顺产率53.3%,进入产程时间38.6±12.5h,产程12.3±5.6h,二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薏仁与普贝生均可有效促进足月妊娠初产妇引产,但薏仁的安全性明显好于普贝生.

    作者:肖文辉;钟荣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经验

    冠心病是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疾病之一.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做到鉴别诊断、灵活辨证施治,同时以中医治疗为主,西医配合为辅的思路,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疗效.

    作者:黄天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补中益气汤在肛肠疾病中的运用

    目的:观察肛肠疾病应用补中益气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5月~2010年7月,我科收治的70例肛肠病患者,其中老年性便秘患者6例,慢性结肠炎患者14例,肛门失禁患者9例,阴道后壁膨出致便秘患者6例,内痔患者14例,外痔患者16例,直肠脱垂患者5例.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38例,对上述80例患者,均应用补中益气汤进行治疗,并依据临床症状,辨证施治.结果:患者在腹痛、腹泻、便血、便秘、坠胀、脱出以及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明显改善.结论:临床应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肛肠疾病患者,对于改善其临床症状以及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有较好的疗效,都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武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一种盐水折管封管法在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

    盐水折管封管法在静脉留置针中使用,其疗效显著,提高了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效果.

    作者:邢红英;刘巧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姚荷生活用防已茯苓汤的案例分析

    本文收集了名医姚荷生先生运用防已茯苓汤加减辨治的亲笔病案77例,通过数据整理、统计分析,客观探讨其运用本方的辨证指征与加减方法,挖掘其活用本方的学术思想与独到经验,推广名方防已茯苓汤的使用范围,启迪后学对经方、经典的活学活用.

    作者:吴科;黄波;刘英锋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浅谈中药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

    目的:分析中药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办法.方法:通过查阅有关中药不良反应的文献资料,总结、归纳中药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是多方面、复杂的.主要表现为药物因素、临床使用环节及个体差异等方面.结论:应正确认识中药不良反应,加强监测和防治工作,加大中药不良反应的基础研究工作,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作者:李峥嵘;董靖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32例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以温针灸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试验组32例,行温针灸治疗:对照组32例,除不行温针灸外,其他都相同.结果:试验组的有效率为96.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黄海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中医辨证治疗胸痹8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运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胸痹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胸痹患者根据不同的症候辨证治疗和同期84例胸痹患者经普通治疗的临床资料,并做对比.结果:治疗组84例中痊愈占18.1%,显效占33.3%,好转占38.9%,无效占9.7%,总有效率90.3%.对照组84例中痊愈占11.1%,显效占27.8%,好转占41.70%,无效占19.4%,总有效率80.6%.结论:中医辨证治疗胸痹的疗效良好.

    作者:江小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疏肝健脾补肾治疗黄褐斑的体会

    黄褐斑又称蝴蝶斑,以中青年女性多见.治疗黄褐斑应以调理脏腑机能为主,只有脏腑机能条达气血充盈,才能从根本上治愈.因此中医药治疗黄褐斑用疏肝健脾补肾的方法能收到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苗凌娜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清热利湿逐瘀汤联合灌肠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清热利湿逐瘀汤联合灌肠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8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西药抗炎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清热利湿逐瘀汤联合灌肠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慢性前列腺炎症状量表(NIH-CPSI)和临床症状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NIH-CPSI、临床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有较明显改善(P<0.05或P<0.01);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NIH-CPSI、临床症状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7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热利湿逐瘀汤联合灌肠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德华;李畅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针刺配合TDP照射治疗增生性膝骨关节炎136例

    目的:探讨针刺加TDP照射治疗增生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用30号1.5寸毫针快速进针穴位,留针,加电针治疗仪,针完在膝关节局部拔罐.结果:在136例中,病愈48例,占35%;显效60例,占44%;好转26例,占19%;无效2例,占2%;总有效率占98%.结论:针刺配TDP治疗增生性膝关节炎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王殿玲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老年胸痹与疾病相关性的临床观察研究和临证思维

    目的:探讨老年胸痹的临床疾病和证型分布情况,分析临证思路.方法:收集我院老年病科2009年7月至2010年3月60岁以上的139例合并胸痛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疾病的分布规律和证型特点.结果:老年胸痹为脏腑气血亏虚,痰湿瘀阻,常伴食积食滞和化热,而引发疾病主要为心血管疾病,其次为肺部疾患、糖尿病神经症、胸壁疾患等.结论:不同疾病的胸痛常有不同的伴随症状,胸痹的诊治应注意辨证与辨病的统一.

    作者:吕均;樊慧;张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雷公藤多苷在紫癜性肾炎治疗方面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治疗紫癜性肾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8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雷公藤多苷,口服,1mg·kg-1·d-1分三次口服;治疗3个月.对照组:双嘧达莫,口服,5mg·kg-1·d-1,分三次口服,疗程3个月.所有患者于用药3月后根据皮肤紫癜变化情况、24h尿蛋白定量、尿常规RBC计数等对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患者显效7例,有效13例,无效4例.对照组患者显效6例,有效11例,无效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雷公藤多苷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有明显疗效.

    作者:黎显林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电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产瘫患儿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产瘫患儿疗效.方法:将71例确诊产瘫的患儿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采用电针治疗为主,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33例单纯采用康复训练.结果:治疗组治愈率高,无效率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4%,对照组为78.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时间越早,效果越佳;对各型臂丛神经的效果观察显示,全臂丛型的疗效较上干型、下干型差.结论:电针结合康复训练是提高产瘫患儿治愈率、降低致残率的有效经济的方法,治疗越早,效果越佳.

    作者:邓柳玉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产后尿潴留的观察和辨证施护

    目的:探讨治疗产后尿潴留的方法,总结相关护理经验.方法:对80例发生尿潴留的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根据情况恰当处理治愈率达100%.结论:对产后尿潴留的患者通过临床观察,有针对性处理,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郑玉银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中药辨证施治治疗痤疮12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辨证施治治疗痤疮的方法及疗效观察.方法:我院从2008年4月~2010年5月对门诊就诊病人采用中药辨证施治治疗痤疮,将12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病程3个月~10年.两组性别、年龄、病情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因其在使用上辨证施治、从整体调节机体的内环境,又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长期应用激素和抗生素带来的副作用,在痤疮的治疗上有着确切的疗效且广泛应用于临床.以往中医治疗痤疮的报道多见以单种疗法,近年来中医综合治疗方法逐渐开展并得到肯定的治疗效果.

    作者:周奇志;胡杏林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化痰祛瘀方治疗痰瘀阻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自拟化痰祛瘀方对痰瘀阻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疗效和作用机理.方法:60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自拟化痰祛瘀方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症候积分,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改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WBC、N、CRP水平均明显下降,且治疗组较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化痰祛瘀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能更好的控制感染,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文平凡;易良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