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敏;宋启慧
由于洁净手术部的空气净化仅能保证空气的无菌,并不能杀灭吸附在手术间物品表面的细菌,因此,做好洁净手术部的环境管理显得十分必要.
作者:吴敏;宋启慧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六西格玛法(6 Sigma)在缩短门诊患者血标本采集等侯时间及提高患者满意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门诊血标本采集患者按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法完成血标本采集项目,观察组采用6Sigma法,即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5个步骤及方法分析问题、拟定对策.结果 观察组门诊患者高峰期血标本采集等候时间显著缩短(P<0.01).结论 采用6Sigma管理,可有效缩短患者等候时间,在护理临床窗口产生积极效应.
作者:蔡秀珍;刘银艳;郭敏如 刊期: 2007年第24期
在腹部非肠道手术中,术前要清洁肠道,减少肠内积液积气,防止术后腹胀.传统的方法采用清洁灌肠,2006年,我科改变传统的清洁灌肠方法,采用50%硫酸镁口服,临床应用50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杨少蓉;吴新萍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运用临床路径护理声带息肉手术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60例声带息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按临床路径实施护理.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1),患者健康教育知识评分和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采用临床路径对声带息肉手术患者实施护理,有利于优化护理程序,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凌娅娅;郑倩卿;杨坚娥;徐庆文;刘美斯;王琼波 刊期: 2007年第24期
对17例巨大心脏心瓣膜置换、左房折叠术患者术前予科学评估、心功能支持、精神支持、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体温,监测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变化,保持心包、纵隔及胸腔引流通畅,预防感染和营养支持等护理,结果13例术后康复出院,2例因心力衰竭、低心排死亡,2 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提示巨大心脏瓣膜病患者心功能差,手术复杂,加强术前、术后临床观察及护理对手术成功至关重要.
作者:徐莹;丁尔其;张齐蓉 刊期: 2007年第24期
测护仪体温探头监测体温可连续的、动态地反映患者的实际体温,尤其是体温不升或行低温麻醉、高热的患者,能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肖君霞;张奇芳 刊期: 2007年第24期
慢性伤口的愈合一直是临床护理中较棘手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伤口不能一期愈合而转为慢性伤口的发生率也较高.
作者:王春秀;赵燕平 刊期: 2007年第24期
对36例牙颌面畸形患者采用正畸和外科手术的方法,矫治患者颌面形态并重建其口颌功能.术前予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术后予呼吸道管理和口腔护理,结果术后均获得满意的疗效.提示科学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
作者:陆金星;刘婕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综合性饮食护理的可行性,促进胃癌患者康复.方法 将171例进展期胃癌行毕Ⅱ式胃大部分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5例)与对照组(86例),观察组采用综合性饮食护理,根据平衡营养和色、香、味、形俱佳的饮食理念提供合理膳食,由专人负责其全过程的饮食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饮食护理.结果 两组术后6个月及12个月体重、皮褶厚度、血红蛋白测定及精神状况4项指标测定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 综合性饮食护理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有利于患者康复,不失为一种安全可行的饮食护理方法.
作者:张其健;陈建梅;唐红英;匡雪春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右枕后位的危险因素,保障母婴安全.方法 回顾性分析3755例分娩产妇的病例资料.结果 3 755例中枕后位513例,其中右枕后位405例,占78.95%;正常分娩159例,占30.99%.不同年龄及妊娠期不同偏好卧位产妇右枕后位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右枕后位的危险因素可能与孕妇的年龄及偏好卧位有关,应进行相关健康教育,及时准确地识别及正确处理,以保证母婴健康.
作者:张玲玲;朱红芳;李蓉 刊期: 2007年第24期
乳头皲裂是许多初产妇的常见病.我院自2006年2月至2007年5月采用蛋黄油治疗乳头皲裂80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周建萍;刘向阳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 对21例6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结果 术后心绞痛缓解率98.5%.除1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恢复良好康复出院,住院时间20~36 d.提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改善心肺功能;术后加强血流动力学监测,做好饮食、营养、活动及患肢护理,可及早发现病情变化,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熊静;罗亮春;鲁敏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类风湿性肘关节炎行全肘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训练方法.方法 对16例(18肘)行全肘关节置换的患者予心理康复护理、术前了解肘关节功能、术后针对不同时期分别给予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强调早期运动、规范的CPM锻炼及后期的功能生活化.结果 手术后肘关节功能有明显提高,77.8%(14肘)为良好,22.2%(4肘)为一般.未发生与功能训练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半限制型全肘关节置换术是治疗类风湿性肘关节炎的一种有效方法,严谨的康复训练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戴莲;彭玉玲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穴位按摩解除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与气腹相关的非切口疼痛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138例行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分为按摩组和常规组,各69例.按摩组术后采用穴位按摩,即双手掌侧王于患者双肩部,用拇指带动鱼际肌压住患者的阿是穴,呈旋转式按摩,持续5~30s,间歇3s,连续15~20min,同时配以腹腔镜康复操.常规组行常规术后护理.观察两组术后肩痛、上腹膈肌疼痛及切口疼痛情况.结果 按摩组患者术后24h、72h肩痛程度,术后24h、48h上腹膈肌疼痛程度,术后7~24h切口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常规组(均P<0.05).结论 穴位按摩可显著缓解妇科腹腔镜术后非切口疼痛,安全易行.
作者:黄丽红;伍春兰;彭文湃;何妙东;尹碧姚;钟翠芳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T管引流胆汁后及时回输体内的方法.方法 对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术后并发肠瘘患者采用蠕动控制式输液泵直接将T管引流的胆汁,在短的时间内回输到患者体内.结果 2例SAP术后并发肠瘘患者顺利接受胆汁回输,每天回输胆汁量300~700ml.胆汁在体外存留时间短,无污染;整套输注装置未出现漏液、堵管现象;患者未出现腹泻、感染等并发症,营养状况改善,2 周纠正电解质紊乱,肠瘘愈合.结论 采用蠕动控制式输液泵行胆汁回输操作简便易行,能确保胆汁质量,减轻护士劳动强度,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焦文芹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肺移植专科护士的培养方法.方法 严格选拔考核,确立培养目标,采用院内轮转轮训、学历教育、集中理论授课、国内进修、出国学习等方式对肺移植专科护士进行培养.结果 培养肺移植专科护士8名,2006年分别有2名获国家级、2名获省级危重症专科护士资质证书.结论 对符合条件专科护士的培养考核,能显著增强专科护士综合素质,提高专业技能和临床护理质量.
作者:孙维敏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脑出血微创治疗术后患者自护能力与健康行为及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自护能力量表(ESCA)和健康行为量表(HPL)对58例脑出血微创治疗术后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脑出血微创术后患者自护能力和健康行为评分分别为107.71±13.32和126.90±23.14,均处于中等水平,其自护能力及ESCA各项目与健康行为呈正相关(r=0.229~0.419,均P<0.01).结论 在制订和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时,应重视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以改善其健康行为.
作者:王灵;张曲娣 刊期: 2007年第24期
总结美国凯斯西储大学护理学院的护理教育及附属医院的临床护理教学情况,其先进的教育理念、合理的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形式;随机提问、师生互动,动态把握教学进度,随堂考核,及时评估教学效果;独树一帜的护理实验课教学理念,充足的护理实验教学资源,多样化的教学软件;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与专业课程紧密结合的实习方式等,有利于培养学生牢固的专业思想和认同感,使学生养成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互动和提问考评,促进教学相长,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作者:范湘鸿 刊期: 2007年第24期
对1例全胃切除术并发胃十二指肠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患者行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加胃十二指肠动脉主干栓塞术,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术后27d痊愈出院.提出对胃十二指肠术后感染症状明显患者加强吻合口瘘护理可减少炎性假性动脉瘤发生的诱因;及时观察破裂大出血征象,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把握治疗时机及观察术后有无继发性出血和伤口护理是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环节.
作者:管敬东 刊期: 2007年第24期
对21所医疗机构与护理有关的医疗纠纷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发现与护理有关的医疗纠纷案件增多,医疗事故争议诉讼案件显著增长,争议补(赔)偿数额明显增加.提出与护理有关的医疗纠纷发生原因包括医院管理方面、护理人员方面、患者方面及社会因素等;需要采取完善医院管理、提高护理人员自身防范意识、加强医护惠三方沟通及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等措施加以防范.
作者:余雪梅;唐圣春;乐虹;李诗杨;于娜 刊期: 2007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