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巧制血小板输注管

崔云华;刘丽萍;王朝霞

关键词:血小板输注, 临床护理工作, 过滤网, 莫菲氏滴管, 输注效果, 有效率, 输液器, 输血器, 粘附, 尾端, 输入, 聚集
摘要:临床护理工作中,在输注血小板的过程中,往往要求快速地输入,但血小板容易聚集,用输血器输血小板时,血小板会粘附于莫菲氏滴管的过滤网上,不能达到应有的输注效果,造成浪费.鉴此,2003年5月至2005年8月笔者用去掉尾端过滤网的输液器输血小板125例次,均在15~20 min输完,输注血小板有效率达100%.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ICU轮转护士呼吸道护理操作技能阶段性培训的实践

    目的为使ICU轮转护士迅速、熟练掌握呼吸道护理的操作技能,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方法对32名ICU轮转护士进行为期2个月分阶段、有计划、有系统的理论学习与技能培训,培训过程中每周2次(每次2 h)的理论学习与技能操作指导,培训结束时进行考核评价.结果 32名轮转护士理论与操作考核优25名、良7名,均能在ICU独立上岗.结论对轮转护士呼吸道护理操作技能阶段性培训能使其迅速掌握操作技能,综合技能也大大提高.

    作者:林惠珠;柳芳登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便携式消毒枪的设计与应用

    采用高强度紫外线瞬间杀菌能灭活物体表面所有病原微生物的原理,自行设计制作便携式消毒枪,并应用于急诊室医患双方接触频率较高的部位49处,结果消毒、灭菌效果良好.提示便携式消毒枪安全可靠、简便实用.

    作者:吕秀春;李文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环境及其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环境及其父母教养方式,为实施有效的家庭干预措施,促进患者社会功能康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FES-CV)及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观察组)进行评定,并与120例正常受试者(对照组)比较.结果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及组织性4个因子评分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0.05),而矛盾性及控制性2个因子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在教养方式上,观察组父母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而惩罚与严厉及拒绝与否认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父亲的过分干涉及母亲的偏爱被试因子评分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环境及其父母教养方式均存在着诸多问题,此可能对精神分裂症的发病起重要作用,故应对患者家庭实施有效的家庭干预措施,以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康复.

    作者:侯东强;任巧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实习末期高护生焦虑状况与个性特征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护生实习末期的焦虑状况,寻找缓解其压力的方法.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个性测试问卷在实习末期对150名高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习末期高护生焦虑平均分为48.16±8.27,焦虑检出率为37.33%;焦虑得分本科生显著高于大专生(P<0.05);不同个性特征高护生的焦虑表现程度存在差异(P<0.05,P<0.01). 结论实习末期高护生焦虑状况较为严重,除实习本身外,就业压力为其主要原因.只有加强临床带教力量,培养高护生掌握有效的沟通技能,加强护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确立护生正确的择业观和职业生涯规划,建立针对性的支持系统,才能降低高护生焦虑发生率,确保实习效果.

    作者:李素云;阮满真;刘义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本科护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可度及毕业意向调查

    目的调查本科护理专业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度及其毕业就业意向,为目前的护理专业教育措施提供建议.方法自行设计本科护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可度及毕业意向调查问卷,对在校02级、03级、04级护理本科专业学生212名在同一时间内进行调查,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及分析.结果学生对护理及其专业性质的理解尚不够清楚;对护理专业认可度02级(曾有专职人员担任辅导员)高于04级(高年级学生任导学员),04级高于03级(均P<0.01).对护理专业认可度02级与03级、02级与04级、03级与04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37.8、12.3、9.5,均P<0.01).提示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度02级高于04级,04级又高于03级.学生对护理专业发展前途和护士地位持肯定态度者较少;专业教育中专职护理专业人士较少;学生获取本专业知识途径不一,学生对学校教育的满意度均<50.0%;17.8%学生表示毕业后从事护理工作,73.6%表示可能会,8.6%表示不会从事护理工作.结论调查结果不容乐观,学校教育应从多方面进行改进,以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作者:张婷;杜丹丹;任艳香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环境管理的研究进展

    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声音、灯光、新生儿的体位、疼痛、抚触、医疗护理操作等方面说明环境因素对NICU新生儿病情的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危害,并根据目前国外临床护理所采取的措施,总结归纳了改善NICU环境的管理方法,以期对我国NICU的护理质量和危重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和存活率起到促进和发展作用.

    作者:陈锦秀;罗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护理干预预防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吸入性肺炎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预防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吸入性肺炎的效果.方法将18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4例)和干预组(96例),两组均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吞咽功能训练及进食功能训练.入院及住院30 d时比较两组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情况及吞咽康复效果.结果干预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吞咽康复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吞咽功能训练及进食功能训练可有效预防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明显改善其吞咽障碍.

    作者:周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精神分裂症发病诱因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的相关因素,为制定干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自拟精神分裂症发病诱因的社会心理相关因素调查表及患者一般资料调查表,对886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调查研究.结果精神分裂症发病诱因与家族史、个性缺陷、经济条件、生活事件压力、社交与支持、家庭对患者的关爱、躯体疾病、精神紧张度、正负性情感、社会功能、工作压力、婚姻与家庭的美满度密切相关(P<0.05,P<0.01),而与生活环境关系不大(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发病诱因与生物、心理、社会多种因素有关,护理干预应及早、多方位地开展.

    作者:熊应菊;张希文;杨素芝;李群;石晓梅;尚丽英;季军;杨凤琴;余德献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MRI增强扫描患者不同检查阶段的心理特点及其护理

    对306例核磁共振增强扫描患者不同检查阶段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并实施心理护理.结果所有患者均能积极配合,顺利完成核磁共振增强扫描.认为耐心、细致、周到的心理护理对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使患者顺利完成检查,保证影像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廖友芝;刘少欣;高焕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金黄膏外敷治疗带状疱疹效果观察

    将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病毒(阿昔洛韦)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局部外敷金黄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应用中药外敷可提高带状疱疹治疗效果.

    作者:陈雅琴;彭旭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分子吸附再循环治疗重型肝炎患者的护理

    对45例重型肝炎患者采用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进行治疗和护理. 结果45例行MARS治疗68次,结果好转31例,行肝移植4例,存活率为77.8%;未发生护理相关并发症.提示在MARS治疗的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及合理的护理措施是保证疗效的重要基础.

    作者:李谦;史君丽;刘芳丽;吕芳玲;赵婕;李小燕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护理操作技能教学方法设计

    为提高护理操作技能教学效果,将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中,设计科学的操作技能教学方法,提出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操作技能教学方法不但能加深学生对操作技能的理解,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

    作者:李明霞;范秀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1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家庭ADL训练

    对1例脑出血术后患者进行家庭ADL训练,内容包括仰卧到床边坐起训练,上肢功能训练,面颊、唇等吞咽相关肌群训练,坐位平衡训练,站起与坐下训练,行走训练等.结果3个月后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为62.4,与出院时(24.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患者可独立进食、洗脸、刷牙、穿衣、控制大小便、入厕、短程平地行走.提示加强脑出血术后患者家属教育及指导,有助于提高患者ADL、活动技巧和生存质量.

    作者:宋爱武;宋爱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的护理

    对24例葡萄球菌烫伤样综合征的患儿除采用常规护理外,尚使用0.25‰三氯异氰尿酸溶液对患儿皮损处进行浸泡、湿敷.结果患儿均痊愈,平均住院(7.8±0.9)d.提示通过科学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可使葡萄球菌烫伤样综合征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唐汇群;胡小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整体护理病历信息系统软件的研究与开发

    目的规范整体护理病历书写,提高内涵质量,缩短护士书写时间.方法应用PowerBuilder 9.0软件设计开发整体护理病历信息系统软件.结果整体护理病历信息系统软件功能强大,具有标准化、个性化等优点.结论整体护理病历信息系统软件的研究与开发,有利于规范整体护理病历,提高护理病历的质量,有利于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和质量控制.

    作者:鲍凤香;闫秀霞;林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封闭治疗咽部异感症效果观察

    咽部异感症是常见病、多发病,女性多于男性,且青壮年多见.表现为咽部有异物感、吐之不出、咽之不下,部分患者有刺激性咳嗽.笔者2001年1月至2003年9月采用封闭方法治疗该症100例,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作者:张秀丽;马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耳穴按摩在胃镜检查中的应用

    胃镜技术是诊疗上消化道疾病常用的方法,但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咽喉部、胃肠道刺激症状给患者造成躯体上的痛苦和心理上的恐惧[1].鉴此,笔者对20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耳穴按摩,收到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春花;董艳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本科护生对临床教学策略的反馈性调查

    目的了解本科护生对临床教学策略感兴趣的程度.方法自制本科护生对临床教学策略的反馈性调查表对49名临床实习结束的本科护生进行调查.结果本科护生对临床教学策略的总体感觉尚可;对感兴趣的比率分别为:实习讨论占91.8%、个案护理占85.7%、专题讲座占83.72%、床边查房占81.6%、自学占81.6%、护理管理占79.6%、教学查房占71.4%、分管病床占71.4%、小讲课占69.4%、科研设计占61.2%.结论本科护生临床教学策略基本满意,但尚需不断反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教学策略更为完善.

    作者:彭向阳;王曾金;何秀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胰岛素注射点间距研究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点的佳间距.方法将258例需强化治疗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均分为A、B、C三组,并将三组患者的注射部位呈网络式分别划分为1.50 cm×1.50 cm、2.00 cm×2.00 cm、2.50 cm×2.50 cm的小区作为一个注射点.结果 258例均无肌肉萎缩发生.注射时疼痛强度、局部红肿、皮下硬结,B组、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时,其注射部位应轮换,每个注射点所占的面积越大,注射疼痛强度越弱,并发症发生率越低,而网络式划分法的2.00 cm×2.00 cm注射区既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又不易导致血糖波动,因此为佳注射点间距.

    作者:陈灵芝;肖天华;孟金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24小时生活指导对初诊2型糖尿病强化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评价24 h生活指导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将97例T2DM强化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按常规健康教育法进行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24 h生活指导,即对T2DM全程健康护理采用24 h不间断指导.两组强化治疗方法、时间均相同. 结果治疗15 d后,干预组患者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及强化治疗配合程度的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干预前后血糖各指标值差异显著(P<0.05,P<0.01);干预组干预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均P<0.05). 结论对T2DM强化治疗患者采用24 h生活指导,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改善和控制血糖.

    作者:薛美华;丁慧萍;韩云;周晓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