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东强;任巧玲
目的观察循经拔罐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中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循经拔罐法.结果治疗15 d后,两组患者心率、呼吸、体温及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循经拔罐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肺部感染临床疗效可靠,能明显促进病灶的吸收和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江红;胡丹;陈海燕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预防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吸入性肺炎的效果.方法将18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4例)和干预组(96例),两组均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吞咽功能训练及进食功能训练.入院及住院30 d时比较两组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情况及吞咽康复效果.结果干预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吞咽康复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吞咽功能训练及进食功能训练可有效预防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明显改善其吞咽障碍.
作者:周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了解住院脑卒中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方法应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调查192例住院脑卒中患者所获得的社会支持情况.结果住院脑卒中患者获得的社会支持总分显著低于正常人(P<0.01,P<0.05).≥60岁患者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及社会支持总分均较<60岁患者低(均P<0.01);丧偶患者客观支持、主观支持、社会支持利用度及社会支持总分较在婚者低(P<0.05,P<0.01).结论脑卒中住院患者社会支持状况不容乐观,采用整体护理手段,加强脑卒中患者的社会支持,可帮助患者适应疾病过程,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李燕玲;邱贵凤;阮南楠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胃镜技术是诊疗上消化道疾病常用的方法,但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咽喉部、胃肠道刺激症状给患者造成躯体上的痛苦和心理上的恐惧[1].鉴此,笔者对20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耳穴按摩,收到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春花;董艳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防止药液中的有害微粒或杂质进入人体,将输液管的过滤器由输液器端移至头皮针侧.这样既可使静脉滴注药液滤过,也可使直接行静脉推注的药液得到有效滤过.提示双重过滤输液器可提高用药安全系数.
作者:鲍守艳;包金玉;祝丹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培养符合国际规格、国际惯例涉外大专护生的有效途径.方法在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增加社会人文学科课程及校园文化活动的比重,早期接触临床及各项社会实践,通过英语演讲、强化性英语口语实习、参与国际性公益活动等多种途径来优化涉外护理专业课程设置,并采用双语教学和学导制等方法教学.结果本课题设置激发了护生的内在本能,提高了护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英语运用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以及与人交往、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了护生职业认识能力.结论优化涉外护理专业课程设置有利于培养综合能力较强的涉外护生.
作者:任建平;邓荆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为提高护理操作技能教学效果,将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中,设计科学的操作技能教学方法,提出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操作技能教学方法不但能加深学生对操作技能的理解,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
作者:李明霞;范秀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调查本科护理专业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度及其毕业就业意向,为目前的护理专业教育措施提供建议.方法自行设计本科护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可度及毕业意向调查问卷,对在校02级、03级、04级护理本科专业学生212名在同一时间内进行调查,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及分析.结果学生对护理及其专业性质的理解尚不够清楚;对护理专业认可度02级(曾有专职人员担任辅导员)高于04级(高年级学生任导学员),04级高于03级(均P<0.01).对护理专业认可度02级与03级、02级与04级、03级与04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37.8、12.3、9.5,均P<0.01).提示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度02级高于04级,04级又高于03级.学生对护理专业发展前途和护士地位持肯定态度者较少;专业教育中专职护理专业人士较少;学生获取本专业知识途径不一,学生对学校教育的满意度均<50.0%;17.8%学生表示毕业后从事护理工作,73.6%表示可能会,8.6%表示不会从事护理工作.结论调查结果不容乐观,学校教育应从多方面进行改进,以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作者:张婷;杜丹丹;任艳香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为使ICU轮转护士迅速、熟练掌握呼吸道护理的操作技能,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方法对32名ICU轮转护士进行为期2个月分阶段、有计划、有系统的理论学习与技能培训,培训过程中每周2次(每次2 h)的理论学习与技能操作指导,培训结束时进行考核评价.结果 32名轮转护士理论与操作考核优25名、良7名,均能在ICU独立上岗.结论对轮转护士呼吸道护理操作技能阶段性培训能使其迅速掌握操作技能,综合技能也大大提高.
作者:林惠珠;柳芳登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评价24 h生活指导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将97例T2DM强化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按常规健康教育法进行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24 h生活指导,即对T2DM全程健康护理采用24 h不间断指导.两组强化治疗方法、时间均相同. 结果治疗15 d后,干预组患者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及强化治疗配合程度的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干预前后血糖各指标值差异显著(P<0.05,P<0.01);干预组干预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均P<0.05). 结论对T2DM强化治疗患者采用24 h生活指导,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改善和控制血糖.
作者:薛美华;丁慧萍;韩云;周晓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的相关因素,为制定干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自拟精神分裂症发病诱因的社会心理相关因素调查表及患者一般资料调查表,对886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调查研究.结果精神分裂症发病诱因与家族史、个性缺陷、经济条件、生活事件压力、社交与支持、家庭对患者的关爱、躯体疾病、精神紧张度、正负性情感、社会功能、工作压力、婚姻与家庭的美满度密切相关(P<0.05,P<0.01),而与生活环境关系不大(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发病诱因与生物、心理、社会多种因素有关,护理干预应及早、多方位地开展.
作者:熊应菊;张希文;杨素芝;李群;石晓梅;尚丽英;季军;杨凤琴;余德献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环境及其父母教养方式,为实施有效的家庭干预措施,促进患者社会功能康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FES-CV)及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观察组)进行评定,并与120例正常受试者(对照组)比较.结果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及组织性4个因子评分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0.05),而矛盾性及控制性2个因子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在教养方式上,观察组父母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而惩罚与严厉及拒绝与否认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父亲的过分干涉及母亲的偏爱被试因子评分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环境及其父母教养方式均存在着诸多问题,此可能对精神分裂症的发病起重要作用,故应对患者家庭实施有效的家庭干预措施,以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康复.
作者:侯东强;任巧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对1例脑出血术后患者进行家庭ADL训练,内容包括仰卧到床边坐起训练,上肢功能训练,面颊、唇等吞咽相关肌群训练,坐位平衡训练,站起与坐下训练,行走训练等.结果3个月后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为62.4,与出院时(24.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患者可独立进食、洗脸、刷牙、穿衣、控制大小便、入厕、短程平地行走.提示加强脑出血术后患者家属教育及指导,有助于提高患者ADL、活动技巧和生存质量.
作者:宋爱武;宋爱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对24例葡萄球菌烫伤样综合征的患儿除采用常规护理外,尚使用0.25‰三氯异氰尿酸溶液对患儿皮损处进行浸泡、湿敷.结果患儿均痊愈,平均住院(7.8±0.9)d.提示通过科学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可使葡萄球菌烫伤样综合征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唐汇群;胡小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点的佳间距.方法将258例需强化治疗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均分为A、B、C三组,并将三组患者的注射部位呈网络式分别划分为1.50 cm×1.50 cm、2.00 cm×2.00 cm、2.50 cm×2.50 cm的小区作为一个注射点.结果 258例均无肌肉萎缩发生.注射时疼痛强度、局部红肿、皮下硬结,B组、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时,其注射部位应轮换,每个注射点所占的面积越大,注射疼痛强度越弱,并发症发生率越低,而网络式划分法的2.00 cm×2.00 cm注射区既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又不易导致血糖波动,因此为佳注射点间距.
作者:陈灵芝;肖天华;孟金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临床工作中,操作者掰安瓿时手易被砂轮割破,尤其是实习生或新护士.2003年6月笔者研制了一种简易掰安瓿器,应用于实际,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许水梅;王秀珉;吕宏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电脑中频治疗仪预防肌内注射所致皮下硬结的效果.方法将106例长期肌内注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在肌内注射前后不做任何处置;观察组在肌内注射后30 min用电脑中频治疗仪治疗20 min,1次/d,10 d为1个疗程.结果 1个月后观察组皮下硬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电脑中频治疗仪是预防皮下硬结的有效方法.
作者:支杭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预防化疗后呕吐的方法.方法将64例卵巢癌手术后化疗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生姜贴敷配合穴位注射止吐药预防化疗后呕吐;对照组予化疗前肌内注射止吐药预防呕吐.结果观察组化疗后呕吐总有效控制率90.62%,与对照组(34.38%)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生姜贴敷配合穴位注射可有效减轻化疗后呕吐发生.
作者:朱慧;卢惠珍;李雪芬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本科护生对临床教学策略感兴趣的程度.方法自制本科护生对临床教学策略的反馈性调查表对49名临床实习结束的本科护生进行调查.结果本科护生对临床教学策略的总体感觉尚可;对感兴趣的比率分别为:实习讨论占91.8%、个案护理占85.7%、专题讲座占83.72%、床边查房占81.6%、自学占81.6%、护理管理占79.6%、教学查房占71.4%、分管病床占71.4%、小讲课占69.4%、科研设计占61.2%.结论本科护生临床教学策略基本满意,但尚需不断反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教学策略更为完善.
作者:彭向阳;王曾金;何秀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采用高强度紫外线瞬间杀菌能灭活物体表面所有病原微生物的原理,自行设计制作便携式消毒枪,并应用于急诊室医患双方接触频率较高的部位49处,结果消毒、灭菌效果良好.提示便携式消毒枪安全可靠、简便实用.
作者:吕秀春;李文星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