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重过滤输液器的研制与应用

鲍守艳;包金玉;祝丹

关键词:输液器, 微粒过滤, 革新推广
摘要:防止药液中的有害微粒或杂质进入人体,将输液管的过滤器由输液器端移至头皮针侧.这样既可使静脉滴注药液滤过,也可使直接行静脉推注的药液得到有效滤过.提示双重过滤输液器可提高用药安全系数.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整体护理病历信息系统软件的研究与开发

    目的规范整体护理病历书写,提高内涵质量,缩短护士书写时间.方法应用PowerBuilder 9.0软件设计开发整体护理病历信息系统软件.结果整体护理病历信息系统软件功能强大,具有标准化、个性化等优点.结论整体护理病历信息系统软件的研究与开发,有利于规范整体护理病历,提高护理病历的质量,有利于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和质量控制.

    作者:鲍凤香;闫秀霞;林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针刺舌下神经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

    目的探讨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针刺舌下神经配合康复训练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9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及康复训练基础上行针刺舌下神经治疗,比较两组吞咽功能恢复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38.0%,对照组2.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18.24,P<0.01).结论针刺舌下神经配合康复训练能有效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

    作者:肖辉;陈黛琪;张英秀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环境及其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环境及其父母教养方式,为实施有效的家庭干预措施,促进患者社会功能康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FES-CV)及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观察组)进行评定,并与120例正常受试者(对照组)比较.结果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及组织性4个因子评分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0.05),而矛盾性及控制性2个因子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在教养方式上,观察组父母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而惩罚与严厉及拒绝与否认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父亲的过分干涉及母亲的偏爱被试因子评分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环境及其父母教养方式均存在着诸多问题,此可能对精神分裂症的发病起重要作用,故应对患者家庭实施有效的家庭干预措施,以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康复.

    作者:侯东强;任巧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本科护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可度及毕业意向调查

    目的调查本科护理专业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度及其毕业就业意向,为目前的护理专业教育措施提供建议.方法自行设计本科护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可度及毕业意向调查问卷,对在校02级、03级、04级护理本科专业学生212名在同一时间内进行调查,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及分析.结果学生对护理及其专业性质的理解尚不够清楚;对护理专业认可度02级(曾有专职人员担任辅导员)高于04级(高年级学生任导学员),04级高于03级(均P<0.01).对护理专业认可度02级与03级、02级与04级、03级与04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37.8、12.3、9.5,均P<0.01).提示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度02级高于04级,04级又高于03级.学生对护理专业发展前途和护士地位持肯定态度者较少;专业教育中专职护理专业人士较少;学生获取本专业知识途径不一,学生对学校教育的满意度均<50.0%;17.8%学生表示毕业后从事护理工作,73.6%表示可能会,8.6%表示不会从事护理工作.结论调查结果不容乐观,学校教育应从多方面进行改进,以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作者:张婷;杜丹丹;任艳香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精神分裂症发病诱因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的相关因素,为制定干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自拟精神分裂症发病诱因的社会心理相关因素调查表及患者一般资料调查表,对886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调查研究.结果精神分裂症发病诱因与家族史、个性缺陷、经济条件、生活事件压力、社交与支持、家庭对患者的关爱、躯体疾病、精神紧张度、正负性情感、社会功能、工作压力、婚姻与家庭的美满度密切相关(P<0.05,P<0.01),而与生活环境关系不大(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发病诱因与生物、心理、社会多种因素有关,护理干预应及早、多方位地开展.

    作者:熊应菊;张希文;杨素芝;李群;石晓梅;尚丽英;季军;杨凤琴;余德献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基层医院临时医嘱单存在的法律隐患及其改进措施

    目的探讨临时医嘱单的记录方法、执行流程,让医嘱单更具法律效应.方法将原医嘱单进行改进,在临时医嘱单内医生签名后增加1项抄医嘱护士签名,采用治疗少时随时记,治疗多时集中执行、集中补记,急诊抢救时及时补记的灵活操作流程.结果改进后的临时医嘱单,理顺了各班职责,增强了责任感,使其能作为更有效的法律证明材料,可显著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结论改进后的临时医嘱单在执行流程、记录方法等方面更加合理,可成为有效的法律证据.

    作者:何杏宝;马利荣;胡秀平;李明云;费祥菊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血液净化中心实施医护整体分组模式探讨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中心实施医护整体分组模式的工作效果.方法将144例在血液净化中心长期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按时间先后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医疗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医护整体分组模式,即医护按业务能力、职称及年龄相对平均分组.结果两组患者满意度、能按时接受血液净化治疗例数、透析中急性并发症发生率及一次穿刺成功率、月平均血液净化治疗例次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医护整体分组模式能提高整体医疗护理质量,提高医护人员的积极性、责任感和患者满意度,提升医院的社会竞争力.

    作者:黄芳;郭满容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生姜贴敷配合穴位注射预防化疗后呕吐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预防化疗后呕吐的方法.方法将64例卵巢癌手术后化疗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生姜贴敷配合穴位注射止吐药预防化疗后呕吐;对照组予化疗前肌内注射止吐药预防呕吐.结果观察组化疗后呕吐总有效控制率90.62%,与对照组(34.38%)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生姜贴敷配合穴位注射可有效减轻化疗后呕吐发生.

    作者:朱慧;卢惠珍;李雪芬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高职护生主观生活质量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高职护生主观生活质量水平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从高职护生(1~3年级)26个班中随机抽出6个班314人,采用少儿主观生活质量问卷进行调查.结果高职护生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生活环境、抑郁体验、焦虑体验5个维度和认知、情感、总体3个水平维度与常模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学校生活和抑郁体验2项满意度均低于一般水平(5~7分);情感成分满意度为不太满意(30~49分);认知成分和总体满意度达到一般水平(50~70分).结论高职护生主观生活质量总体基本满意(中等偏低),但低于常模,其中学校生活和抑郁体验对护生主观生活质量影响较大,应改善学校生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护生主观生活质量.

    作者:叶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护理操作技能教学方法设计

    为提高护理操作技能教学效果,将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中,设计科学的操作技能教学方法,提出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操作技能教学方法不但能加深学生对操作技能的理解,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

    作者:李明霞;范秀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24小时生活指导对初诊2型糖尿病强化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评价24 h生活指导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将97例T2DM强化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按常规健康教育法进行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24 h生活指导,即对T2DM全程健康护理采用24 h不间断指导.两组强化治疗方法、时间均相同. 结果治疗15 d后,干预组患者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及强化治疗配合程度的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干预前后血糖各指标值差异显著(P<0.05,P<0.01);干预组干预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均P<0.05). 结论对T2DM强化治疗患者采用24 h生活指导,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改善和控制血糖.

    作者:薛美华;丁慧萍;韩云;周晓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耳穴按摩在胃镜检查中的应用

    胃镜技术是诊疗上消化道疾病常用的方法,但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咽喉部、胃肠道刺激症状给患者造成躯体上的痛苦和心理上的恐惧[1].鉴此,笔者对20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耳穴按摩,收到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春花;董艳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实习末期高护生焦虑状况与个性特征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护生实习末期的焦虑状况,寻找缓解其压力的方法.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个性测试问卷在实习末期对150名高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习末期高护生焦虑平均分为48.16±8.27,焦虑检出率为37.33%;焦虑得分本科生显著高于大专生(P<0.05);不同个性特征高护生的焦虑表现程度存在差异(P<0.05,P<0.01). 结论实习末期高护生焦虑状况较为严重,除实习本身外,就业压力为其主要原因.只有加强临床带教力量,培养高护生掌握有效的沟通技能,加强护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确立护生正确的择业观和职业生涯规划,建立针对性的支持系统,才能降低高护生焦虑发生率,确保实习效果.

    作者:李素云;阮满真;刘义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介绍一种简易掰安瓿器

    临床工作中,操作者掰安瓿时手易被砂轮割破,尤其是实习生或新护士.2003年6月笔者研制了一种简易掰安瓿器,应用于实际,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许水梅;王秀珉;吕宏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住院脑卒中患者社会支持状况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住院脑卒中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方法应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调查192例住院脑卒中患者所获得的社会支持情况.结果住院脑卒中患者获得的社会支持总分显著低于正常人(P<0.01,P<0.05).≥60岁患者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及社会支持总分均较<60岁患者低(均P<0.01);丧偶患者客观支持、主观支持、社会支持利用度及社会支持总分较在婚者低(P<0.05,P<0.01).结论脑卒中住院患者社会支持状况不容乐观,采用整体护理手段,加强脑卒中患者的社会支持,可帮助患者适应疾病过程,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李燕玲;邱贵凤;阮南楠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优化护理专业课程设置培养涉外护生综合能力

    目的探讨培养符合国际规格、国际惯例涉外大专护生的有效途径.方法在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增加社会人文学科课程及校园文化活动的比重,早期接触临床及各项社会实践,通过英语演讲、强化性英语口语实习、参与国际性公益活动等多种途径来优化涉外护理专业课程设置,并采用双语教学和学导制等方法教学.结果本课题设置激发了护生的内在本能,提高了护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英语运用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以及与人交往、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了护生职业认识能力.结论优化涉外护理专业课程设置有利于培养综合能力较强的涉外护生.

    作者:任建平;邓荆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心脏神经症患者心理状态调查分析

    目的分析心脏神经症患者心理状态.方法对91例心脏神经症(CN)患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患者焦虑、忧郁的主观感受,并随机抽取SAS>50分患者36例加用症状自评定量表(SCL-90)进行调查,同时应用自编调查表对上述患者进行心理状态调查.结果有应激源存在和对疾病的认识不足是心脏神经症患者产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91例SAS均分为52.32±10.19,SDS均分54.90±11.70;中、青年组SAS、SDS均分显著高于老年组(均P<0.05).不同文化程度、性别间SAS、SDS总分差异不明显(均P>0.05);除偏执与敌对外,本组患者SCL-90得分均显著高于常模(均P<0.05).结论心理因素及应激与CN发病有关,适当的心理干预能改善患者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戴小明;刘希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肾病综合征致急性肾衰竭保守治疗患者的护理

    为了探讨肾病综合征急性肾衰竭的护理方法,对10例肾病综合征致急性肾衰竭的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时、准确判断其病情变化,针对病情进行监测及护理,配合医生予及时有效的治疗.结果10例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衰竭患者均顺利渡过危险期,痊愈出院.提示心理护理、病理观察、饮食护理是保证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衰竭保守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王岚;宋国菊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双重过滤输液器的研制与应用

    防止药液中的有害微粒或杂质进入人体,将输液管的过滤器由输液器端移至头皮针侧.这样既可使静脉滴注药液滤过,也可使直接行静脉推注的药液得到有效滤过.提示双重过滤输液器可提高用药安全系数.

    作者:鲍守艳;包金玉;祝丹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电脑中频治疗仪预防肌内注射后皮下硬结60例

    目的观察电脑中频治疗仪预防肌内注射所致皮下硬结的效果.方法将106例长期肌内注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在肌内注射前后不做任何处置;观察组在肌内注射后30 min用电脑中频治疗仪治疗20 min,1次/d,10 d为1个疗程.结果 1个月后观察组皮下硬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电脑中频治疗仪是预防皮下硬结的有效方法.

    作者:支杭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